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

兄弟倆親密交談間,喦脫在車駕外請示,下一站何處,劉皇帝掀開車簾看了看天色,只見正午高陽,又感腹中飢餓,當即吩咐道:“找個地方用膳!”

“是!”喦脫又問:“用何膳食,還請官家訓示!”

“吃飯就吃飯,還談什麼訓示!”劉皇帝不由笑罵一句,對劉承勳道:“這些人在宮中待久了,說起話來,真是全無一點趣味,不見一絲煙火氣息!”

劉承勳也笑道:“宮廷之中,規矩森嚴,言行舉止,皆依禮節,內侍有敬畏之心,可以理解!”

“白羊!”劉皇帝朝外喚了聲。

“在!”帶着人侍衛在車駕周邊的青年武官聞聲,迅速靠近,矮身聽取吩咐。

出身寒微的關中青年,如今算是越過龍門了,眉宇間盡顯英氣,侍衛禁宮,飽受規矩洗禮,舉止也分外得體。

“你喜歡吃什麼肉?”劉皇帝靠在車窗口,問道。

白羊有些莫名,但想了想,帶着點懷念答道:“小的少年在邠州時,曾與夥伴烹殺一狗分食,至今回味......”

“好!”劉皇帝當即拍板,對喦脫道:“西京可有狗肉館,如有,尋摸一家,朕這麼多年,還真沒嘗過狗肉的滋味!”

“是!”喦脫應了一聲,隨即瞧向張德鈞。

兩個太監頭子平時雖然有不少矛盾與爭鋒,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心有靈犀的,張德鈞給了喦脫一個肯定的眼神,隨即便去安排了。

洛陽這種地方,什麼館子沒有,狗肉雖然非士民常食,但總有好這一口的。況且,即便沒有,以張德鈞,以皇城司的能量,劉皇帝忽生口舌之慾,他們也能盡善盡美地滿足。

在外鬆內緊的護衛之中,馬車緩緩而去,沒有引起府衙絲毫的注意,衙門前湊熱鬧的觀衆也陸續散去。而洛陽府的趙府君,則歸二堂,繼續翻閱公文,甚至顧不上午食,據說,趙匡義每處置公務,往往忘食。

張德鈞安排的地方有點意思,叫做玉林狗肉館,在南城通利坊內,同洛陽城內最大市場南市只隔着一條大街,據說也是城中最好的一家狗肉館,因而生意興隆,客源不斷。

張德鈞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劉皇帝一行至,熟肉美酒,已然擺好食案,劉皇帝兄弟倆,也享受了一頓,味道不錯,劉皇帝也難得多吃了兩口。

注意到劉皇帝滿意的神色,侍候的喦脫、張德鈞二人,也都暗自欣喜。劉皇帝則看着有些侷促地與他們兄弟同桌的白羊,道:“覺得怎麼樣?可還合胃口?”

白羊有些受寵若驚,雖然在劉皇帝身邊當差才半年,都見識可是大大提升了,他可知道與天子同案而食是怎樣一種榮幸,哪怕只是在這麼一家客館之內。而向喦脫、張德鈞這樣漢宮內的大人物,都只能殷勤地候立在旁,而他這個小小的侍衛軍官卻能坐下,榮幸之餘,也難免忐忑。

面對劉皇帝發問,白羊稍微回味了下,露出點憨厚的笑容,應道:“佐料上佳,甚是美味,不過,總覺不如少年時所嘗那般有滋味......”

聞之,劉皇帝說道:“看來,讓你記憶幽深的,不是狗肉的味道,而與少年夥伴同遊同樂的趣味!”

“陛下說得是!應當是這樣!”白羊面露恍然,而後起身,回到侍衛的崗位上。以他的身份,同皇帝、親王一席,總覺如坐鍼氈,還是站着輕鬆些。

“何得盛世,就得豐衣足食,什麼時候,大漢的百姓溫飽無憂,也有閒餘到這些食館嚐嚐美食,那大漢也就迎來盛世!”劉皇帝又習慣性地發出一些感慨。

當然,這話也就說說罷了,這麼多年了,劉皇帝早就有十分清晰的認識了,以當下社會之生產力,想要人人豐衣足食,簡直是天方夜譚。

京師再繁榮,也不具備代表性,而京城之外,別說那些偏遠地區了,就算是傳統的“物阜民豐”之地,也少不了溫飽難足的窮困之家。

不過,固然是奢望,這樣兼濟蒼生、天下大同的志向,還是值得鼓勵的,劉皇帝也經常掛在嘴上,與他的后妃說,與他的子女言,同他的大臣講,都成習慣了......

“在二哥的英明領導下,假以時日,那一天終將會到來的!”相比與劉皇帝,劉承勳倒顯得很有自信,應道。

說着,也忍不住感慨道:“不過,還需給天下百姓,一個安寧的環境,無重稅相壓,無惡吏相欺,安心勞作,穩定產出,如此,方可天下大同!”

劉承勳的說法,有些片面,卻代表當下大部分官僚的一種樸素認識,在他們看來,能做到這些,就是天下太平了。

“我此前巡視河南、河北,北伐期間,各地發生大小罪案五百餘起,民間治安嚴重惡化,尋釁滋事,欺男霸女者,數不勝數,哪怕是京畿地區,比起往年,判死者也多了三十餘起。”劉承勳道:“而北伐告勝,朝廷將注意力轉回國內,各地頓時安定,罪案大減。對此,我是格外有感觸啊!”

劉承勳如今在朝中,以親王之尊,監理刑部事,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臣之實,論權威,還要更勝政事堂的宰相們。劉承勳呢,也沒有辜負劉皇帝二十多年的信任與培養,與劉皇帝同輩的宗室之中,就以他能力才幹最爲出衆。畢竟是自己的親兄弟,哪怕性格涼薄如劉皇帝,打心裡也要更信任劉承勳一些。

而聽其言,劉皇帝則平靜地指出:“這世間,從不缺居心叵測之類,似此輩,唯恐天下不亂,若是太平時節,只能陰潛隱蔽,一旦有事,便會迫不及待地跳出來作奸犯科、違法亂紀!此人性使然,對付這些人,只有嚴刑峻法,以警世人!”

劉皇帝話說得狠決,表情也有些冷厲,見狀,劉承勳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附和了一句,贊同其發言。

他原本是打算藉此機會向劉皇帝進諫,談談大漢刑罰量刑的問題。二十多年來,大漢刑法,幾經整改,到如今,也逐漸完善了,整體而言,是向着一個理性的方向在進化。

早年的漢法,只能用嚴酷來形容,體罰嚴重,動輒論死,比起當初,如今可要仁慈得多了。但即便如此,一些刑罰,仍顯嚴重。哪怕出於一些充實遍地人口的考慮,很多犯人,最終會偏向於被判流刑,但在判決之前的審斷過程中,往往免不了嚴重的體罰。

朝廷內部,也有些言論,說大漢刑罰之嚴,幾類開皇,有建議劉皇帝,再施慈恩,提高量刑標準,稍寬責罰。但是,都被劉皇帝拒絕了,他對於罪犯的態度,從來嚴厲,他的恩典,也只是針對於良民百姓,而罪犯,也從來不被當做平民看待。

劉皇帝當政二十多年來,雖不乏法外開恩之故事,但從來就沒有大赦天下的恩詔,他對罪犯的厭惡,可見一斑。

“京城百姓,所用肉食,以何肉最貴?”劉皇帝拿起手帕擦了擦嘴,看向張德鈞問道。

知道劉皇帝這又在關心民生了,張德鈞快速答道:“西京常食,若論肉價,自以牛肉最貴!”

劉皇帝點了點頭,又道:“百姓最愛吃什麼肉?”

“羊肉!”張德鈞道:“不過,近半載來,西京羊肉價格,居高不下,很多尋常百姓之家,已然消瘦不得!”

“爲何?”劉皇帝下意識地問道。

“過去,西京羊肉,有極大一部分販自北方!然去歲,大漢北伐,兩國戰爭,全線交鋒,交通尚且斷絕,羊肉的供應,自然受到影響......”

張德鈞這麼一說,劉皇帝當即就明白過來,想了想,輕笑道:“顯然,大漢北伐,也不是所有人支持,至少,被影響了財路的販羊商人以及只能享用高昂肉價的百姓,會有所不滿!”

“二哥言重了!”劉承勳道:“哪怕京中,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日享肉食,再者,羊肉價高,尚有雞鴨魚豬,可作替代。不過,京師百姓,對羊肉,確是鍾愛不已!”

“甚好!”劉皇帝微微一笑,遙指北方:“至少,北方草原,對大漢的價值更高了,設立牧監,爲大漢供應牛馬羊駝,於國於民,都有好處啊!哪怕是爲了讓京師百姓吃上足夠廉價的羊肉,漠南草原,也要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第1689章 高規格第147章 德勝渡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21章 大朝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742章 漠北來人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70章 同州之戰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0章 濮州案(3)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97章 心虛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35章 東歸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75章 高貴妃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790章 憂勞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42章 殺肥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68章 榮寵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6章 告一段落第1765章 三郡公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41章 小風波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49章 求援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446章 流光園第265章 楊無敵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77章 耶律妃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67章 請辭第1750章 《桃蘭賦》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97章 隰州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7章 風波世宗篇終 駕崩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32章 不惜代價
第1689章 高規格第147章 德勝渡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21章 大朝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742章 漠北來人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70章 同州之戰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0章 濮州案(3)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97章 心虛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35章 東歸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75章 高貴妃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790章 憂勞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42章 殺肥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68章 榮寵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6章 告一段落第1765章 三郡公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41章 小風波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49章 求援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446章 流光園第265章 楊無敵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77章 耶律妃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67章 請辭第1750章 《桃蘭賦》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97章 隰州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7章 風波世宗篇終 駕崩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32章 不惜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