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章 二度卸任

“此事,你去辦!”劉皇帝目光冷淡地看向王繼恩,聲音很平靜:“斬草,自當除根吧!”

“是!小的立刻去辦!”王繼恩不由得打了個激靈,立刻應道。

“至於那蕭撻凜嘛,就不與之計較了,可留其一命!”劉皇帝又轉向蕭思溫,臉上也流露出少許笑意:“至少,也要給蕭卿一個面子嘛!”

“陛下擡舉了,臣不敢當!”聽這話,蕭思溫有少許的尷尬,略顯侷促地應道。

在場的幾人,大概就屬蕭思溫最爲尷尬了,那層幾乎已經被遺忘的的隔閡似乎又顯露出來了,漢夷之別,不是不提就可以了的,界限始終存在。

蕭思溫心頭有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感覺,有那麼剎那,他感覺自己就是“大漢版”的韓德讓。五味雜陳,一時讓蕭思溫竟有些恍惚。

“蕭卿在想什麼,怎如此入神?”注意到蕭思溫的異樣,劉皇帝略帶好奇地道。

“臣一時失神,請陛下恕罪!”蕭思溫面色一驚,迅速恢復肅容。

“你呀,還是太拘謹了!”劉皇帝擺擺手。

時至如今,對於這些臣下的心理、情緒乃至忠奸善惡,劉皇帝都已經看得不那麼清楚了,或者說不那麼時刻在意這些了,一切隨心。

至於給蕭思溫面子的說法,自然屬戲言了,畢竟契丹新來使者乃是蕭排押,若是在其抵達之前,先把他爹殺了,不太適合,也不方便談判。

“漠北的事,你們再繼續盯着!”劉皇帝環視一圈,又道:“那些契丹貴族,當善加聯繫,多加支持,他們新掌權,想來不只想要那點微薄的權力吧!他們要是能把漠北草原那些操場、牛羊、部民都給瓜分了,朕也支持!”

“陛下英明!”此言一出,劉暘兩眼一亮,頓時恭維道。

“太子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劉皇帝擺擺手,吩咐道。

“臣等告退!”

王繼恩與蕭思溫拱手告退,李崇矩卻留了下來,恭敬地站在那兒。見狀,劉皇帝不由問道:“守則呀,你還有何事?”

聞問,李崇矩上前一步,佝身一禮,蒼老的聲音拖着遲緩的調子,緩緩道來:“稟陛下,臣年高體弱,近來越感不支,精力難繼,難堪武德司重任,懇請陛下寬恩憐憫,準臣告老.”

聽其請求,劉皇帝眉頭就是一聳,有些不愉,道:“你呀,究竟是怎麼了,爲朝廷辦差做事,就這麼難嗎?那麼多人,無不是挖空心思,向朝廷要官升職,你想去職,竟成乞恩了,這是何道理?”

感受到劉皇帝不滿,李崇矩老腰彎得更低了,語氣懇切:“陛下,老臣今年,已然六十又一,實在不比當初。爲陛下效命,刀山火海,亦敢趟之,只恐昏聵,耽誤了大事,請陛下審之!”

其實,李崇矩很想提醒劉皇帝,當初請他重新出山掌權時,可允諾過,一兩年的時間,將武德司整頓理順之後,便放他歸養。但以劉皇帝此時的態度來看,他也不敢說了,只是鄭重而恭謹地表明求退之意,至於劉皇帝允不允,就不是他所能把握的了,他能做的,也僅此而已。

而劉皇帝想了想,身體微微前屈,盯着李崇矩,似乎這樣能看得更清楚些。打量了李崇矩一會兒,方纔嘆了口氣,道:“你確實蒼老了許多啊,西北之事,你辛苦了!看來,你是去意已決,不肯再陪朕走下去了.”

李崇矩聞言大驚,倏地跪倒在地,表情動容,語氣激動:“陛下此言,老臣實在承受不起啊!老臣”

看李崇矩急忙解釋的模樣,劉皇帝揚揚手,道:“罷了,去自去矣!朕也不爲難你,當初,讓你出山,就答應過,會與你晚年,朕自然不會食言!你我君臣幾十年,你爲人如何,朕是知道的,也相信你!”

“多謝陛下!”不知道是激動還是感動,李崇矩竟然老淚縱橫,言語凝噎。

見其姿態,劉皇帝反倒開懷地笑了笑:“你這是做什麼,一大把年紀了,還效婦人垂淚!朕同意你卸任去職,不過,誰能接任武德使,你要替朕把把關!”

聞言,李崇矩麻利地擦了擦眼淚,鄭重應道:“陛下,此事還當聽憑聖斷,老臣不敢置言!”

劉皇帝眉頭微蹙,頓時道:“朕現在是要聽你的意見!”

在劉皇帝有些壓迫的目光下,李崇矩呼吸微滯,猶豫片刻,埋頭咬牙道:“臣斗膽提一人,不只陛下是否敢用!”

“這天下,還有朕不敢用的人?”劉皇帝嘴角上揚,淡然道。

“王玄真!”

聽其舉薦,劉皇帝臉上卻無意外之色,只是多少有些好奇地看着李崇矩,對他說道:“王玄真能得你舉薦,想來確實不凡。否則,以你守則的謹慎,哪怕推薦一庸人,也不會選他!”

“陛下,若以能幹,王玄真執掌武德司,綽綽有餘!”李崇矩道。

“武德使的選任,可不只是能力!”劉皇帝淡淡道:“一個王寅武,還不足以汲取教訓嗎?”

聽劉皇帝這樣的迴應,李崇矩心跳頓時加快了,後悔的情緒不斷滋生,開始懷疑舉薦王玄真,究竟是對對是錯。

不過,劉皇帝接下來的話,打消了李崇矩的忐忑:“然而,王玄真其人,朕多少還是有些瞭解,能力、才幹、見識,都不俗,西北差事,雖難稱盡善盡美,卻也做到他力所能及。比起他那個叔叔,此人要更識大體,更加聰明!就他吧!”

此言落,李崇矩這才大鬆一口氣,拜道:“謝陛下!”

“起來吧!”看他仍舊跪着,劉皇帝語氣也變得溫和了些:“老腿可不適合久跪,你算是解脫了,回去頤養天年吧!不過,有時間,還是多進宮,陪朕聊聊天,喝喝酒!”

“是!老臣告退!”李崇矩緩慢起身,再度一禮。

望着李崇矩緩緩退去的身影,一直到消失在視野,劉皇帝還盯着殿門,久久不語。良久,劉皇帝悠悠嘆道:“守則這一去,恐怕不會願意再多來見朕了!”

見劉皇帝竟然表露出低落的情緒,劉暘不禁訝然,正欲勸說,卻聽劉皇帝哂笑着道來:“你看,有的人貪戀權位,恨不能永遠把持權柄;有的人卻棄之敝履,想要遠離廟堂,避之江湖。

有的人想削尖了腦袋,想湊到朕身邊,像蒼蠅遇見屎一般,盤旋不去;有的人去畏如蛇蠍,把我看作噬人猛獸,一心遠離,只求自保,生怕沒個晚年善終.”

劉皇帝這番比喻,顯得有些粗俗,在劉暘看來十分不恰當,但是,也充分表明了此時劉皇帝心態。李崇矩的請辭,他心裡顯然是不怎麼痛快的。

想了想,劉暘還是勸道:“只能說,人各有志吧!不過,兒相信,李公對爹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年高體弱,但有所命,也能一往無前!”

聽其言,劉皇帝瞥了劉暘兩眼,微微一笑:“李守則,我是瞭解的,你卻也不必如此爲他說話!你記住,將來若有事,他還活着的話,不論年事多高,仍可倚重!我用他,他心懷忐忑,換作是你,他心中的負擔或許會小些.”

第444章 揣測者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65章 三郡公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720章 靜默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64章 孺魏王第75章 高貴妃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46章 底層第429章 向南!第461章 癲狂?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76章 對策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401章 老郭威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361章 “龍宮”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86章 宗室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80章 饒樂國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71章 北齊鎮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77章 間策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71章 北齊鎮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82章 李氏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95章 大洗牌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80章 京觀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95章 大商人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96章 橐駝兒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9章 南國風起第78章 南北併發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80章 投漢第291章 酬功
第444章 揣測者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65章 三郡公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720章 靜默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64章 孺魏王第75章 高貴妃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46章 底層第429章 向南!第461章 癲狂?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76章 對策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401章 老郭威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361章 “龍宮”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86章 宗室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80章 饒樂國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71章 北齊鎮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77章 間策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71章 北齊鎮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82章 李氏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95章 大洗牌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80章 京觀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95章 大商人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96章 橐駝兒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9章 南國風起第78章 南北併發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80章 投漢第291章 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