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

“陛下,這是針對河南、河北、河東、燕山、山陽諸道州蠲免今歲夏稅條議!”趙普又拿出一份條陳,呈與劉皇帝。

這是慣例,過去歷次勞師動衆進行戰爭,在戰爭結束後,對徵召徭役的州縣都會適當進行減免稅賦,以作補償。

此番亦然,這也是實行養息之政中最重要的一點,與民減負,也減輕各地官府的負擔。而過去,劉皇帝往往是硃筆一揮,即行允准。

但這一回,劉皇帝卻意外地露出了些遲疑,仔細審閱了一番,擡首看着趙普,揚揚手中條陳,直接道:“夏稅蠲免,乃應有之義,但是,此番朕決定,不依舊例,當有所區別。上述道州,爲役北伐,都立有汗馬功勞,但是,出人出力,也分多寡,不可一概而論!”

“那依陛下之意?”趙普請示道。

“中樞這邊,根據諸道奉獻,減免數額;諸道官府,也根據州縣調用民力情況,制定稅額!”劉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對此,趙普眉頭不禁皺了下,不過,稍一思吟,老眼中恍過少許異彩。此事,又能牽扯到大漢的稅制問題了。

大漢的兩稅法,基本沿襲於唐,雖有因時制宜的調整,但核心精神是沒有太大改變的。簡單地講,就是朝廷每年根據過去一年的財稅收入支出情況,制定一個稅額,然後分派給地方道州,然後根據士民財產進行派徵,以戶等收納錢,以田畝納糧,富者多派,貧者少徵。

但這終究是個帶有理想性的稅制,具體執行的時候,往往伴隨着各種各樣問題,比較顯著的就是,貧富差距問題。

就一個財產多寡,便很難定論,早年的時候,尚能做到相對公平,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矛盾也就不斷產生積攢了,伴隨着人情往來、權錢交易之類的,再加上商賈往來,人口流動,連相對公平都被破壞了。

戶等納錢,結果是富者沒多繳,貧者沒少交,田畝數額,隨着民間土地交易也日趨頻繁,交易稅都有些擋不住,瞞報之類的更屬尋常。

對於這些日益滋生的情況,劉皇帝也不是不知道,不過,對於大漢而言,遠沒有到需要痛改的地步,因而也就沒有求變。

也就是因此番北伐,產生的財政拮据,才又讓劉皇帝動了心思,他本就是個多思多慮的性子,遠慮僅憂,從來伴隨着他。

此番減稅優惠政策,則又勾起了劉皇帝對稅制公平的考量,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國家財稅收入的穩定考慮。

在減免事宜上,道與道之間,州與州之間,縣與縣之間,戶與戶之間,或許都該進行一些更加合理的安排,這就是劉皇帝的想法。

只不過,想要妥當地執行下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中樞與地方官府緊密配合,上情下達,務必通常,監督機制,更要全力運轉開來。

當然,這也可以看作一個嘗試,一個鋪墊,倘若此事能夠辦得漂亮妥善,將來真對稅制動手之時,也會更有信心。

不得不說,在劉皇帝心裡,還是該按土地多少納稅,才更合理,那也該是更有生命力的稅制。過去,他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的迫切性,也存有些得過且過的心理,不願輕易去打破國家穩定向上發展的局面。

畢竟稅制一動,必然觸犯一大批利益集體。勳貴階級還能保有一部分的免稅土地,但對大部分的官商、地主,可就沒有這種優待了,但可以想見的是,真要觸及了他們的利益,也絕不會就安穩度過。

趙普或許難以窺探到,劉皇帝的心思已經放到那麼遠,但他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同時,就趙普本身,在大漢稅制方面也有些想法。

他是一個有爲的人,在任上,也不願僅僅做一個安平宰相,也想要幹出一些真正名留青史的政績。北伐這等大事,主角自然是劉皇帝了,但其他事宜呢,趙普實則也一直在醞釀着,做出一些轟動性的舉措,稅制就是一個可以着手的地方,這本就是個於國於民有利的方向。

谷不過,此時的趙普,並未表現出來,只是應道:“臣當協同臣僚,拿出具體措施,督辦此事!”

“好!”劉皇帝頷首:“趙卿辦事,朕放心!”

“陛下謬讚,臣不敢當!”趙普客套性地謙恭應道。

“陛下,這是吏部報上來,北伐之後,北方諸道州,官吏升遷調動名單!”這個時候,宋琪也拿出一份奏章,呈稟劉皇帝。

“北伐戰爭曠日持久,北方尤其是山陽、遼東二道,戰禍嚴重,滿目瘡痍,亟需恢復,而這首要之事,就是選派幹練職吏,官吏用得好,方可事半功倍!”劉皇帝頓時打起了精神,輕笑道。

劉皇帝閱覽了一番,這一次人員調動,規模有些大,除了山陽、遼東這些需要繼續補充官吏的道州外,還包括正常的升遷貶謫,以及在北伐戰爭中有功有勞的一些官吏。

涉及到數百人的名單,劉皇帝自然沒有精力去細看,在山陽、遼東這兩個比較要緊的道州官員名單上瀏覽一番,便放下了,朝宋琪指示道:“你們覈定之後,若無問題,交由太子審閱一遍,如無疑議,就降制吧!”

“是!”

劉皇帝呢考慮了下,看着宋琪,道:“關於山陽道布政使的人選,爲何沒有擬選?楚昭輔一人身兼兩道,只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朕回京前,也曾答允他,如今已然開春,這件事,拖延不得!”

“一道牧守之職,還需陛下欽點,臣等不敢妄定。”宋琪道。

劉皇帝微微一笑:“決定權在朕,你們就無廷推?”

“臣等以爲,當自諸部司衙主官中選派,如此地位相當!”趙普說了句。

聞言,劉皇帝慢悠悠地起身了,踱了幾步,扭頭看着宋琪,道:“宋卿,你可願再往山陽任上一行?”

此言落,三名宰臣,表情各一。李業大感意外,忍不住打量了劉皇帝一眼,他自然聯想到當初在塞北時自己的進言,陛下這還是採納自己的意見了?

趙普則是眉頭緊了下,在政事堂裡邊,任何一個人員調動,都值得考慮,何況是宋琪這位次相。雖然在某些事務上,趙普與宋琪是有矛盾的,但也合作了這麼長時間了,驟然離任,對趙普而言,也難料喜憂,換個人,未必比宋琪更合得來。不過,趙普心思一打轉,也沒說什麼,皇帝都開口了,暫時先坐觀。

宋琪則稍微呆了下,迎着劉皇帝略帶笑意且平和的目光,略加考慮,躬身道:“陛下若有差遣,臣萬死不辭!”

“宋卿真國士,人之楷模啊!”對其表態,劉皇帝很是受用,笑吟吟地說道:“不瞞諸位,山陽之任,朕也思忖多時,大漢不缺牧守之才,但山陽特殊,思來想去,也唯有宋卿,最爲合適,也最能讓朕放心,以山陽事委之!”

“多謝陛下信任!”聽劉皇帝這意思,哪裡不知他主意早定,宋琪也沒有多少不滿,拱手應道。

“時在節中,也不必急於赴任,在京內休息一番,待春暖花開,再登旅途!”劉皇帝態度越發顯得和善了:“屆時,朕親自給你送行,這二治山陽,也可爲大漢官場上一段佳話!”

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28章 默認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399章 還債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21章 樑孝王第416章 尾聲第15章 荊南來使第428章 用心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3章 接見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97章 重拾第122章 睡仙第68章 婚宴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06章 調任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765章 三郡公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4章 西南事務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9章 請纓第29章 請纓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75章 按*不動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無題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64章 孺魏王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64章 監國第1682章 治本之法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2章 大朝會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42章 戰後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88章 天子金令
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28章 默認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399章 還債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21章 樑孝王第416章 尾聲第15章 荊南來使第428章 用心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3章 接見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97章 重拾第122章 睡仙第68章 婚宴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06章 調任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765章 三郡公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4章 西南事務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9章 請纓第29章 請纓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75章 按*不動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無題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64章 孺魏王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64章 監國第1682章 治本之法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2章 大朝會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42章 戰後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88章 天子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