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

“嗖,嗖,嗖”的聲音,響起在漢宮苑內,周遭一片光亮的冬景,太陽難得露出,高高掛起。雨雪已霽,東京的天氣昏沉了幾日,趁着難得的放晴,劉承祐也難得有了興致,練習射藝。

高貴妃與折賢妃大小兩位娘子,也被叫上伴駕。經實踐證明,劉承祐的箭術沒有任何提高,甚至還有退步,連發十五支,竟然只中了四箭,並且遠遠偏離靶心。

倒是兩位美嬌娘,表現可比劉承祐要好多了,高氏大部分都射中,折娘子更是百發百中。甩了甩胳膊,劉承祐很乾脆地收了弓,拋給隨駕的內侍,回身躺在靠椅上,嘟囔道:“不練了!”

高氏與折氏見了,都不約而同的收了弓,走到劉承祐身邊。冬陽之下,欣賞着兩位美嬌娘的曼妙身姿。折娘子面頰緋紅,額頭帶着一絲細汗,高氏則是前凸後翹,豐腴成熟的嬌軀包裹在緊緻的武服下。

劉承祐還真是有些雞動,迎着皇帝灼熱的目光,高貴妃還故意地挺了挺胸脯,若不是人多眼雜,估計會露出更誘人的儀態。

“官家,你可不是半途而廢的人,這才十五支,就要放棄了嗎?”折娘子看着劉承祐,眨着眼眸,問道。

“你不必激我,十中一二,敗興致!”劉承祐朝箭靶方向努努嘴,看着兩位妃子,笑道:“誰說女子不如男,射藝箭術,二位娘子可比我厲害多了!”

高貴妃坐到劉承祐身邊,道:“官家只是國事繁重,疏於練習罷了,妾等在後宮,空閒時分,卻多加練習。不過,論射藝,還是折娘子,更精湛些......”

高氏說着,還瞟了折娘子一眼,折娘子則淡淡一笑,不以爲意。

注意到兩個娘子之間的眉色轉換,劉承祐朝後一躺,翹起二郎腿,道:“朕看來,確實沒有射箭的天賦,這等射藝,都不好意思去頭射獵了!”

“官家若是不喜,日後不練箭術就是了!”高氏道。

劉承祐則搖搖頭,應道:“有的事情,越做不好,就越想去做。射箭於我而言,只是興趣罷了,幾十步外,一矢中的,何等暢快......”

看着兩位娘子,在那豐胸細腰翹臀美腿間流連了下,露出一點騷氣的笑容,提議道:“二位娘子皆是將門出身,身被武藝,何不比試一番,讓朕欣賞欣賞!”

“官家既由此雅興,妾自然沒有推諉的道理!”高氏嫵媚一笑,瞧向折妃:“妹妹,意下如何?”

“自當奉陪!”折娘子也是嬌媚一笑。

很快有內侍奉上兩柄鈍木劍,下場比試。雖說是比試,倒非真正的搏鬥,更想劍舞,一招一式,儀態美妙動人。

兩個娘子打起來了,邊上,四皇子劉昉邁着小腿跑了上來,明亮動人的眼睛中透着興奮的色彩,只差拍手叫好了。

“你這小子,你娘和高娘娘打起來了,非但不擔心害怕,還這般興奮?”劉承祐摸了摸劉昉的腦袋,好奇地問道。

劉昉偏過腦袋,道:“不是爹爹你叫她們打的嗎?有爹爹在,就不怕!”

劉承祐聞言笑了,注意道劉昉手中的一把小弓,拿過來把玩一番。沒等發問,劉昉說:“我想陪爹爹一起練箭,可這把弓是假的,拉不開!”

劉承祐拉了拉,弓弦沒有一絲彈性,就是一把玩具弓,看着這虎頭虎腦的小兒,笑道:“我的射術只怕是練不出來了,但我兒當有資質。等你長大些,我給你一把真弓,讓你陪我一起練,好不好?”

“好!”劉昉興奮地點了點頭。

“陛下,武德使李崇矩求見,正在苑外等候!”

一聲通稟,讓劉承祐一下子從閒適的氛圍中走出,起身,嘆了口氣。雪地間,兩位娘子也各自收手停了下來,劇烈運動後,波濤洶涌的,更加誘人了,可惜劉承祐已無空繼續欣賞、把玩、體驗。

“你們先回去休息吧,換身衣裳,不要着涼了!”劉承祐柔和地囑咐道。

“是!”兩個女人盈盈下拜。

“盧多遜出發了嗎?”身上加了件外袍,解着手上的護腕,劉承祐問躡步跟隨在旁的李崇矩。

“回陛下,其一行七十五人,都與折逋嘉施,離京西行了!”兩年武德使經歷,李崇矩也逐漸形成了一張特務臉,沉聲肅容地稟道。

微微頷首,劉承祐道:“安插了多少人?”

“共計十三人,都是武德司下屬的精兵強將,皆有從軍經歷,五人曾爲斥候,兩名探視官能識文斷字,會繪圖!”李崇矩應道。

“你辦事,朕素來放心!”劉承祐邁着從容的步伐,和聲細語地:“盧多遜聰敏、多識,但終究只是個文人。有的事情,他能看到,能做到,但有的事,朕必須得另作安排!”

“另外,要儘量保護好盧多遜!”

“臨行前,臣已特意交待!”李崇矩道。

“好!”

“另有一事,需稟報陛下!”李崇矩表情更加嚴肅了。

“哦?”似乎感受到了一絲不尋常。

迎着質詢的目光,李崇矩沉聲道來:“洛陽上報,留守王晏,處置了一批奸商與犯法勳貴!”

“這個王晏,果然還是想有所作爲的啊!”劉承祐一副淡定的模樣,笑道:“如果只是一般獄案,也不足爲奇吧,莫非有什麼隱情,還是王晏徇私枉法,打擊報復?”

“王晏從一李姓玉器商人府中,發現了一件秘寶,收入府中!”李崇矩道。

“什麼秘寶,竟能引起武德司眼線的注意?”劉承祐來了點興致,偏頭看向李崇矩。

“疑爲傳國玉璽!”

其言落,劉承祐頓時停下了腳步,扭頭盯着李崇矩,凝眉問:“可曾查實?”

“臣已下令,抓緊刺探!只是,此物事關重大,臣不敢有所隱瞞!”李崇矩說。

沉默了一會兒,劉承祐滿臉的疑思。始皇所制傳國玉璽,歷經千年,幾多流轉,最後一次消失在世人的視野,乃是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

石敬瑭建立晉之後,命人制皇帝受命之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爲文。後來,石晉滅亡,落入耶律德光之手,欒城之戰後,又爲劉承祐所獲。

劉知遠顧念“君臣之義”,自認承襲晉祚,用其爲大漢皇帝受命之寶。這些年,劉承祐也下命尋找過傳國玉璽,但都做無用功。近來,他也起過念頭,重製國寶。

如今,意外地從李崇矩口中得知此消息,頓時就上了心。更重要的,若是王晏真得了玉璽......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那就先打探清楚吧!”念頭一轉,劉承祐淡定地道:“小心些,左右不過一塊石頭罷了,不要因此驚動了王晏!”

“臣明白!”看皇帝一臉輕鬆、不甚在意的樣子,但李崇矩心頭可緊繃着,鄭重地應道。

“對了,將王晏到任西京後的舉動記錄,給朕調來!”李崇矩退下前,劉承祐又輕輕地吩咐了句。

“是!”

王晏作爲西京留守,在武德司那邊,是有資格單獨立檔的。

“王晏......”慢悠悠地朝着崇政殿走去,劉承祐嘴裡輕輕地呢喃着,目光平靜,看不出喜怒。

對於傳國玉璽,劉承祐並沒有那麼迷信,但若是真的找到了,他也不會小看其效用。倒是王晏,他若真得之而不獻,那其用心,可就不能不好生思量一下了。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33章 聖訓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章 新皇詔制第351章 林邑國第274章 厚葬之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36章 迎奉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85 禮賓館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4章 武夫軍閥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1章 探監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9章 濮州案(2)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04章 在真定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73章 道府之爭完結感言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811章 歸來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771章 襄陽王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60章 “暴斃”第416章 面試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07章 還京第87章 兄弟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40章 城塌了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38章 爭執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83章 抉擇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9章 求援第42章 難得積極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430章 安東王薨淺談兩點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7章 隰州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23章 鬥法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97章 決斷!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33章 聖訓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章 新皇詔制第351章 林邑國第274章 厚葬之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36章 迎奉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85 禮賓館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4章 武夫軍閥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1章 探監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9章 濮州案(2)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04章 在真定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73章 道府之爭完結感言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811章 歸來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771章 襄陽王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60章 “暴斃”第416章 面試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07章 還京第87章 兄弟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40章 城塌了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38章 爭執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83章 抉擇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9章 求援第42章 難得積極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430章 安東王薨淺談兩點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7章 隰州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23章 鬥法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97章 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