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

“對燕燕,爲父還是很放心的,也有信心,多的交待與叮囑,爲父也不囉嗦了!”蕭思溫表情間露出點釋然的樣子,看着蕭燕燕道:“今後,東宮這邊,我會少來的,宮禁森嚴,來多了對你不好,你自己保重!”

事實上,自從蕭燕燕進宮之後,父女倆就再沒有見過面,平時也沒有刻意去打探。此番蕭思溫得以入東宮,還是在太子正式納娶之後,方纔得以進宮探視,即便如此,也是小心周至,以免逾越或者落人口實,謹慎地有些過分。

對蕭燕燕的關心,蕭思溫倒是出自,當然,這也是一種謹慎的智慧。蕭燕燕在東宮纔剛站住腳,遠談不上穩固,正是需要低調的時候,而他們這些親人,就更需安分守己,不能招惹麻煩,哪怕只是可能引發麻煩的行爲,也要儘量避免。

感受到父親的關懷,蕭燕燕也不禁面露感動,說道:“多謝爹爹體諒!”

同時,蕭燕燕敏銳地注意到了蕭思溫說這這番話時的憂慮,不由問道:“爹爹遇到什麼難題了,以致愁上眉梢?”

聞言,蕭思溫微愣,迎着蕭燕燕那有神的明眸,也不再強撐着,嘆息一陣,說道:“燕燕也當知道,過去兩年中,爲父一直在爲朝廷招攬漠北貴族及部民,到去年冬,終於有所進展。

六院、烏槐、品位諸部數位貴族,秘密遣人聯絡,約定脫離漠北,率領部屬南投朝廷。今春二月,在漠南駐軍的接應下,共有一萬多契丹部衆,成功南下歸漢!”

聽蕭思溫說到這兒,蕭燕燕道:“倘若如此,爹爹當爲朝廷立下了一份大功纔是!其中,又出現了什麼問題?”

提及此,蕭思溫將的頭疼與憂慮都表現出來了,緊皺着眉頭道:“是啊,我原本也爲之欣喜,經年付出,終於所獲,不負所托,能夠向上交代。只可惜,當這些部民抵達之後,出現了變故!”

蕭燕燕沒有追問,而是靜待下言,蕭思溫:“原本,按照我與貴族們的約定,他們率衆南附後,將得到朝廷官職的封賞,保留對部民的治理權力,同時安置於漠南草原,分與草場。這些條件,也都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應允。

然而,等他們南來之後,朝廷的政策發生的改變,政事堂針對大漢沿邊諸族部民的治理問題,進行了改革,收繳治權,編戶齊民,而這些新附的契丹部民,自然成爲了第一批改革目標!

據我所知,南附的這些契丹部民,全部被官府打散重編,登記造冊,也非安置在漠南,而是分散於山陽道的諸鄉鎮裡,算是徹底打散了。

朝廷的用意已然可謂深刻,然而對於那些契丹部民,尤其是契丹貴族首領來說,豈能甘願?朝廷雖許以官職,卻都是些低職微吏,雖抱有些財產,卻幾乎喪失了對部屬治理的權,這顯然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這段時間,我已收到不少來信,對爲父是多加指責,說我誆騙他們,對朝廷的政策也是抱怨不已。

思及此事,我近來是越發擔憂,一旦北面有事,則必然牽連到蕭家啊......”

說完,蕭思溫又不禁重重地嘆息一聲,作爲一個契丹人,他是深深地體會到在大漢朝廷辦差的不容易了。辦好了,未必有多少獎勵,只是積極融入的敲門磚,然而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很可能禍及自身。

而聽完蕭思溫的話,蕭燕燕也明白過來,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同時蛾眉也下意識地高蹙,道:“爹爹的憂慮不無道理,還當加以重視。

朝廷如此政策,顯然是爲求加強對邊境部族的控制,將其民衆徹底納入官府的治理之下。然如爹爹所言,如此做法,必然遭到那些貴族、首領的不滿,乃至反抗,即便朝廷強盛,他們也必不會甘願臣服。

或許迫於王師的強大,他們不敢正面相抗,也不敢直接抗拒朝廷的政策,但是,逃亡、遠遁等舉動或許將難以避免。

甚至於,一旦出現什麼情況,造反作亂,也不是不可能。倘若是那樣,會有怎樣的後果,是否會牽扯到爹爹,都是難以預料......”

比起蕭思溫,蕭燕燕顯然把此事看得更加嚴重些,也使得蕭思溫表情愈加沉凝。不說其他什麼造反、叛亂的嚴重情況,僅僅那些受蕭思溫招攬來的契丹貴族及部民, 若是因爲不滿朝廷的政策,來而復逃,那對朝廷的威嚴是種打擊,對他蕭思溫則是危機了。

其中的道理,蕭思溫如何能夠不明白,有些坐不住了,起身踱了幾步,偏頭朝蕭燕燕道:“此事,我會當心的!殿下既然不在東宮,爲父當下次再來拜訪!”

說着,蕭思溫便急欲離開,被蕭燕燕叫住了:“爹爹打算如何做?”

聞言,蕭思溫遲疑了下,搖頭道:“還未想好!不過,我對大漢,已然一片赤誠,無愧於心,陛下與朝廷當不至過於苛責吧。”

說着,蕭思溫對蕭燕燕強調了一句:“只要你在東宮好好的,蕭家就還有一層保障!”

蕭燕燕臉蛋上露出一抹沉凝,稍作思考,對蕭思溫道:“爹爹所思不錯,如今,你是大漢臣僚,朝廷命官,一切當爲朝廷考慮。

那些南附的部族,雖與我們同族,卻非同道,倘若他們不服王化,招致災禍,也不足同情。

女兒建議,爹爹當就此事連同那些書信上奏,表明態度,警示朝廷,對南附的契丹部族,乃至沿邊諸部,加以防備。

在推行歸化政策的同時,嚴防備其變亂,甚至於,可主動請纓,操辦此差事,總之,要與那些南來部族的關係割裂開,以免可能的禍患,牽連到蕭家!”

蕭燕燕澹澹的語氣中透着堅決,而以蕭思溫的老道,又如何不能明白她的意思,思吟幾許,老臉上有所意動。

無防盜

老眼逐漸聚焦,表情逐漸平靜,看着蕭燕燕,蕭思溫再度嘆道:“將來,只怕是免不了爲契丹部族所唾罵了......”

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44章 劉規改革淺談兩點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44章 堂審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68章 湖南亂世宗篇終 駕崩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380章 開寶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80章 進攻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49章 邊情完結感言第130章 西北剿匪世宗篇終 駕崩第465章 “教匪”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13章 分食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8章 下獄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24章 定難軍事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40章 封王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60章 論婿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22章 睡仙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這纔是感言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41章 向錢看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0章 老將出馬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47章 談話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6章 新政與人事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9章 東出太行
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44章 劉規改革淺談兩點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44章 堂審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68章 湖南亂世宗篇終 駕崩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380章 開寶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80章 進攻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49章 邊情完結感言第130章 西北剿匪世宗篇終 駕崩第465章 “教匪”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13章 分食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8章 下獄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24章 定難軍事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40章 封王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60章 論婿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22章 睡仙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這纔是感言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41章 向錢看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0章 老將出馬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47章 談話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6章 新政與人事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9章 東出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