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

垂拱殿,已正式成爲劉承祐日常接見大臣、聽理政務之所,並沒有搞虛的,直接着手,掌握乾綱。只是初繼位,一切循前例,除了換了辦公場所,與監國之時,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殿中,劉承祐先後接見武行德與劉審交,事前做了些功課,對兩人的履歷有所瞭解,尤其是武行德,當初引兵出河東之時,便有所耳聞。

當今天下節度,多貪殘暴暴戾者,比如潞州節度常思、同州節度薛懷讓,包括在東京沒有就鎮的史弘肇乃至劉信,餘者縱無虐民之舉,也少有撫民求治的積極政舉。

與那些嚐盡貧苦,發跡之後,轉而壓榨百姓更甚的粗鄙武夫不同。武行德雖然也是個武夫,但沒有一般武臣的那股暴戾之氣,出身貧瘠,一朝飛黃騰達,躍至節鎮,卻沒有得意忘形,反而因知民間疾苦、百姓艱難,對治下子民,多加善待,幾無聚斂之舉。

事實上,若天下多幾個像武行德這樣的方鎮,百姓不至苦若此。不過,若天下方鎮都如武行德,那麼皇帝恐怕也不會坐得有多安穩。

“武卿,朕雖身在東京,對河陽之事去也有所耳聞。卿在河陽,寬政簡刑,恤民疾苦,還其生產,與其休息,不過半載多的時間,河陽已有大治之像。向使天下節度皆如武卿,何愁天下不治?”對武行德,劉承祐態度溫和,語氣中滿是欣賞與讚譽之意。

當然,劉承祐口中的“大治”,標準可低得可憐......

“陛下謬讚了,臣愧不敢當。臣只是無爲以治,放民育養,實無可稱道者。”武行德的態度則是恭順兼任謙遜。

“武卿不必過謙!”劉承祐輕輕地擺手,鄭重地說道:“河上一呼,驅逐北寇,翼護御駕,治政安民,武卿之功,朕與朝廷都看在眼裡,殊爲難得!”

說了一番客套話,劉承祐幾乎沒做猶豫,說道:“爲酬卿功,朕欲以卿依前檢校太尉,加平章事,爲使相,封榆次侯!”

“謝陛下!”武行德頓時激起拜恩。

事實上,劉承祐這套操作,並沒有什麼實惠的地方,基本都是虛的。但對於武行德來講,既不求利,自然好名了。如今天下節度,得加使相者,可沒有幾個人。

與武行德稍微侃了一會兒,放其告退,又召劉審交。關於劉審交,就不多作介紹了,總而言之,品性潔,名望高,有理政之才。此前劉承訓委其以鄭州民屯,都是以師禮。

對劉審交,劉承祐也是保持着敬重,不談其他,就衝着這早過古稀之年的年紀,也該表以最基本的尊重與優待。這個年代,能長壽如此,還能活躍在政壇之上,也不容易。

同武行德一樣,劉承祐說了些客套話,不過場面微尬,在這樣洞察世事的老人面前,劉承祐那一套太過稚嫩了。不過,終究是皇帝,劉審交還是很給面子的,附和着。

還是劉承祐,有點受不了尬聊,直接問起他真正關心的事:“劉卿,鄭州民屯事如何?”

春耕時節已經到來,登基第二日,龍擡頭那天,劉承祐還專門抽出了時間,到東京郊外,下了第一鋤。

朝廷已正式着手於中原各州展開民屯,這是劉承祐尤其關心,敦促推動的,只是進度仍舊緩慢。官不夠,民不夠,工具不夠,簡單地講,除了地夠多之外,什麼都不夠......

而規模最大,已入正軌,被朝廷樹爲榜樣的鄭州民屯,劉承祐自然分外留心。

“開春解凍之時,老臣便與鄭州僚屬,組織起百姓與屯民,做好了春耕的準備。臣來京前,已然動土下種了......經過前後的招聚,鄭州治下,已有民六萬七千餘戶......”劉審交給劉承祐詳細地介紹了一番鄭州的情況。

不說其他,僅人口,除東京之外,就數鄭州最多了。

想到人口,劉承祐腦中念頭一閃,又有種下詔,進行一次“人口普查”,瞭解一下大漢治下在籍丁口,尚有多少。幾十年來,中原河北天下大亂,雖有小治,但整體的人口基本還是屬於負增長的,但人口究竟有多稀缺,劉承祐心裡還是沒個譜。

腦中雖有想法,但劉承祐清楚,此事急不得,如今的國情,根本不是幹這事的時機,至少得等到有個稍微寬鬆些的內外部環境的時候。

劉承祐這一走神,時間可不短,回過神,看幹坐在那兒的劉審交,雖然其老神自在,但劉承祐表示歉意:“朕偶有所思,走神了,劉卿切勿見怪。”

“老臣不敢!”

“鄭州屯事,劉卿做得很好,朕很滿意。當初皇兄委劉卿任事,果然沒有看錯人!”劉承祐說道。

提到劉承訓,劉審交心中微微一嘆,有點可惜之情,卻沒表現出來,也不欲多接這話,只是拖着蒼老的聲音,應道:“老臣只是盡應盡之責罷了,若無前番朝廷的支持,也難有如今的條理!”

“換個人,可就不一定有劉卿之功能了!”

與劉審交的交談,從頭到尾都很平淡,就是正常的述職,老人的心態很平和,實在難起什麼波瀾,而劉承祐,本不是個善於聊天的人,面對這種佛系老臣,談話間反倒有些尷尬。劉審交,也不是個健談的人。

倒是最後,在劉承祐準備給他一個恩典之時,他主動求請。不爲他自己,也不爲其子孫謀福廕,反而爲此前當了一段時間傀儡皇帝李從益母子。

這一世,因爲李從益沒有幹一些特別敏感的事情,比如下詔諸節度勤王對抗河東軍什麼的,反而十分乾脆地投降,雖有波折,總算保住了性命。當初,百官逼迫,也只有劉審交與那母子禮敬同情,力諫其速降。

結果,命雖保住了,但日子可難過,作爲“廢帝”,一直受着監視,且時受欺辱、敲詐,東京本就居大不易,這番已經快活不下去了......

聞之,劉承祐還是有些訝異地,以一種審視的目光看着劉審交。可惜,這老臣神色泰然,那副坦誠的樣子,讓劉承祐實在難生出些疑忌。

於劉承祐而言,什麼唐明宗幼子,契丹所立皇帝,當真不值一哂。有心去忌憚李從益,還不如去考慮一下郭威是否有威脅......

故,劉承祐很是大度地說:“三代以來,唐明宗也算難得的明君了,對其子嗣,自當優遇之,權且爲其傳承香火了。”

說完,劉承祐直接吩咐着:“交待下去,許國公母子,東京官吏、軍民不得打擾,讓他們安穩度日吧!”

“陛下胸懷開闊,仁慈大度,老臣欽佩!”吩咐既定,劉審交頭一次對劉承祐表示了一番讚許,語氣倒挺真摯的。

對其恭維,劉承祐的心態反而更加平和,淡然地擺了擺手。

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13章 機遇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65章 制舉進展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327章 派系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31章 送行第109章 在長安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79章 長教訓第2052章 回京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17章 大動干戈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8章 會獵第4章 中原易主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45章 中秋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章 異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75章 軍略第111章 動心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36章 奉宸營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694章 鹽州第341章 向錢看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35章 楊村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8章 賞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21章 道士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39章 耀州之戰
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13章 機遇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65章 制舉進展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327章 派系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31章 送行第109章 在長安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79章 長教訓第2052章 回京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17章 大動干戈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8章 會獵第4章 中原易主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45章 中秋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章 異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75章 軍略第111章 動心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36章 奉宸營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694章 鹽州第341章 向錢看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35章 楊村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8章 賞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21章 道士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39章 耀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