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漢師伐蜀

日暮西山,水晶殿內的狂歡暫告一段落,靡靡之音,暫時沉寂下去。各處鑲嵌着珍珠、瑪瑙的宮殿,在燈燭的映照下,發出絢麗的光芒,多姿奪目。

美人們散去,內侍宮婢小心地清理着狼藉,空氣中瀰漫着酒氣,並非谷糧之精的芳香,取而代之,是糜爛與惡臭。珠簾錦帳內,雕花玉榻間,玩累了的孟昶,以一個放縱的姿勢躺在上邊,懷裡還抱着一個做工精緻的銀製酒壺。

“娘子!”外邊傳來輕微的見禮聲。

“官家呢?”柔婉的問詢聲響起,從那動聽的聲音中,似乎能感受到美人的少許不滿。

“官家已然睡下了!”

很快,珠簾被掀開,發出一陣碰撞聲,徐慧妃蓮步輕踩着上好的毛毯而來,圓潤的玉臀微撅,坐在榻邊,看着孟昶。

孟昶頭微側着,面頰上顯露出一團濃郁的紅潤,醉意難消。雖然略微發福,但孟昶還是個帥大叔,額眉眼鼻,都可用英俊來形容。只是,從其面態間,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一種蒼然與疲憊。

心中有所感,徐慧妃緊蹙的蛾眉舒展了些,花容月貌間,流露出愛憐之色,那是一種心疼的表情。伸出纖柔的玉手,輕輕的撫在孟昶臉上,紅脣輕啓,默然一嘆。

將孟昶修鬍鬚間殘留的酒珠拭去,注意到他懷裡抱着的酒壺,發了下力,才取出。酒壺一丟,孟昶立刻就醒了,睜開迷濛的雙眼,緩了緩,注意到徐慧妃,輕聲道:“你來了!”

嘴裡吐出一陣難聞的酒氣,孟昶做出一副頭疼的樣子,徐慧妃趕忙坐上前,將他摟在懷中,探手輕輕地在他額鬢間按摩着。

孟昶露出了享受的表情,再嗅着美嬌娘的玉質香風,露出一副迷醉的表情,就像沉浸在一個舒適的港灣之中一般。

一邊按摩着,徐慧妃稍顯遲疑地勸道:“官家,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醉生夢死,虛度蹉跎,怠慢政務......”

若是其他宮人後妃勸他,孟昶絕對會大怒,但這是他最喜愛慧妃娘子。眼神清明瞭一陣,旋即黯淡下去,環抱美人纖腰,孟昶意興闌珊地道:“朝廷的事,自有大臣們去料理,你不要擔心,我們只需在這水晶宮殿,琴瑟和鳴,共享逸趣即可!”

孟昶不論語氣神態,都透着一抹頹然,見狀,徐慧妃不由情緒低沉,道:“國勢飄搖,國家動盪,妾雖僅一婦人,又哪裡能安心於此享樂,魅惑君王......”

“外邊的流言蜚語,你不要管!”聞言,孟昶安撫道。

徐慧妃還欲要再勸,一名內侍匆匆入內,站在簾外稟道:“官家,樞密使王昭遠、副使韓保殿外求見!”

“有沒有說何事?”孟昶有些捨不得徐慧妃的玉體,漫不經心地問道。

“說是有緊急軍情!”

“軍情?他們二人商議處置即可!”孟昶應付道。

見其反應,徐慧妃卻主動起身,盈盈一禮,說:“兩使聯袂而來,必有急務,官家不可怠慢了,妾先行告退了!”

說完,不待孟昶挽留,快步離去,並且是離開水晶宮,回她的牡丹苑去。

殿堂內,孟昶整理好儀容,這才接見樞密兩使。急步入內的王昭遠,見過禮後,顧不得孟昶臉上的不悅之色,開口便來:“陛下,北邊傳來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莫非是趙季文那邊又出問題了?”孟昶顯然還沒從酒醉中徹底清醒,腦子有些混沌,下意識地道。

但很快反應過來,睜大雙眼,緊張地盯着王昭遠:“北方軍情!漢軍有異動?”

深吸了一口氣,王昭遠一臉嚴重地道:“利州上報,北漢已於本月七日,發兵南進,其先遣數千軍,在漢將王仁贍的率領下偷襲三泉!”

“怎麼會!”聞之,孟昶面色凝沉了起來,一副遭了重大的打擊的樣子,尚有不解:“是不是軍情有誤?北漢怎麼能不顧大國體面,不宣而戰,行偷襲竊舉?上半年的歲貢,朝廷沒有任何拖延折扣,北漢怎麼敢撕毀和約,悍然入侵?”

見孟昶的反應,王昭遠大聲道,似乎想以高音把他的魂給震回來:“陛下,臣早就說過,北漢亡我之心不死,遲早發兵,吞我大蜀江山。漢軍南下,不足爲奇。如今漢師既發,多說無益,朝廷還當速速設法應對,支持北面諸軍禦敵!”

聽王昭遠這麼說,孟昶慢慢地冷靜了下來,但仍是一副無所適從之狀,喃喃道:“終於還是來了......”

“陛下!”王昭遠身邊,樞密副使韓保正猛地爆喝一聲,虎目有神,鬚髮張揚,道:“北寇南侵,大蜀危在旦夕,不思督率禦敵,何故作此無謂狀?”

韓保正乃是蜀中老將,早年是跟着孟知祥打江山的,素來以勇猛善戰、作風硬朗著稱,也剛直敢言。漢蜀議和之後,被委任爲樞密副使協助王昭遠,目前後蜀在北方設立的防線,多賴其功,老將畢竟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

事實上,後蜀的將領,很是青黃不接,都立國二十多年了,活躍在軍壇,帶兵打仗,鎮關戍邊的,仍是一些開國時期的老將,青俊之纔沒有得到發掘提拔。

此時,見韓保正這老將怒目孔張的模樣,孟昶消沉的意氣,回覆了些,起身,理了理袍服,說:“傳令諸文武,大殿議事!”

僅是初秋,但吹拂在蜀宮的風卻顯得格外淒冷蕭瑟,讓人的心情,都下意識地低沉壓抑。孟昶已經許久未有升殿議事了,但再度現於衆臣面前,卻是面臨漢軍的大舉南進。

對於許多蜀臣而言,實則都有所預料,但當這一日真正到來的時候,仍不免倉皇無措。蜀廷數十名文武齊聚,共商國是,結果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對於漢軍來襲,意見很雜,有建議遣使問詢議和的,有建議穩守關卡待敵自退,有建議增兵派糧主動進擊,當然,少不了建議孟昶直接歸順的投降派......

羣議紛紛,就是拿不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措施,亂糟糟一片,比成都的市場還要亂,各類建議,聽得孟昶腦袋直髮脹。

對蜀廷公卿們的不堪表現,似韓保正這樣的忠直老將,自然看不過眼,直斥彼等倉皇如鼠,令人不齒。由此,又引發一陣爭端攻訐。

最後,還是孟昶受不了,宣佈散朝,只留下李昊、王昭遠、韓保正等幾名文武。

回到書房,孟昶就忍不住大發雷霆,進行一場地圖炮式的攻擊:“滿朝公卿,盡是庸碌之徒,平日清談高論,國家危難之際,竟無一點有用的見地,簡直可惡!”

“陛下息怒!”見孟昶發怒,宰相李昊微低下頭,勸解道。

發泄了一通,舒服了些,孟昶看向王昭遠與韓保正,直接道:“事已至此,如何應付北漢南侵,還得靠在座諸卿了,樞密院這邊,有無章程?”

聞問,王昭遠認真地應道:“陛下,臣與諸僚商討過,此番戰事,我朝沒有任何退路。漢軍這三年,在秦鳳、漢中整軍經武,積粟屯械,目的昭然若揭。此番南來,必存滅國之心,如欲保我大蜀基業,唯有全力以抗!”

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1章 西巡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97章 重拾第112章 整風第68章 婚宴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80章 進攻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73章 日常第78章 火油彈第45章 治安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9章 長沙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93章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3章 信使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59章 不知死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42章 戰後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04章 在真定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章 乾祐滅佛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33章 西征!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章 中原易主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53章 信使第12章 方略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81章 兩日而克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4章 亡國之族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0章 潞州三傑第59章 元臣多鄙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336章 橐相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93章 升遷
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1章 西巡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97章 重拾第112章 整風第68章 婚宴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80章 進攻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73章 日常第78章 火油彈第45章 治安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9章 長沙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93章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3章 信使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8章 封疆大吏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59章 不知死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42章 戰後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04章 在真定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章 乾祐滅佛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33章 西征!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章 中原易主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53章 信使第12章 方略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81章 兩日而克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4章 亡國之族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0章 潞州三傑第59章 元臣多鄙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336章 橐相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93章 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