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先安排着

“一派胡言!本相所得,盡是先帝賞賜,與他李氏何干?若覺委屈,怎麼不找官家去,敢在坊間傳本相的謠言!”聞言,都不用其細講,蘇逢吉便明白是怎麼回事。

蘇逢吉與李崧之間,還另有一段淵源。當初劉知遠入京,封賞有功之臣,便將李崧宅邸賞給了蘇逢吉。

蘇逢吉也是妙人,不止佔李崧東京之宅,還把其西京宅邸並一些產業給一併奪了。並且,在李崧家宅之內,發掘出不少其隨契丹北徙之前,埋藏於家宅之內的財物寶器。

李崧南歸東京後,自然不敢向權掌中樞,正受寵的蘇逢吉討要。並且,還特意親自上門,將兩京的宅契獻上。沒曾想,反起了壞效果,惹得蘇逢吉不悅。在蘇逢吉看來,李崧那就是在提醒他占人家產的事。

此時,再聞李澄言李家人的怨艾之言,蘇逢吉更是不滿,已陰懷報復之心。

......

已是仲春下旬,氣候日漸回暖,中原大地已然重新覆蓋上了一層綠意,雖然仍不夠濃郁,但總歸是希望的氣息。

自鳳翔戰事結束之後,大漢終於平靜了下來,方鎮消停,民少動亂。對蜀軍一場大勝,影響已在悄然之中擴散開來,人心民氣這種東西,總在不知覺間,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

整體上,大漢的糧荒仍舊沒有得到解決,尤其是南唐斷了兩國市貿,東京尤其缺糧。但是,萬物復甦之際,總歸強國冬季無所覓食的環境。另外,劉承祐的幾道安民詔與積極政策的傳遞,也給了百姓們一些希望。

如今東京市井間,少不了宣傳官家勤政儉約的言論,士民日子若苦,仇恨值都吸引到類似蘇逢吉這樣奢靡成風的朱門貴族身上了。

天子雖然年輕,但有明君之像,無能鄙薄的是那些大臣。

讓劉承祐稍稍安心的是,不似此前,壞消息不斷。朝廷中,除了蘇逢吉、劉信、史弘肇之類有“底氣”的大臣外,奢靡之風實則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遏制,畢竟是皇帝的倡導。

另外,契丹此前雖然蠢蠢欲動,終是按捺住了,讓劉承祐與幽州喘了口大氣。據聞,是契丹國內有貴族叛亂。至於南邊的那些割據勢力,眼看着後蜀被暴打後,老實了。

而陸陸續續的,各鎮節度,也將本該上繳的一部分去歲秋稅,押送至東京。雖然都窮,量不算大,但加起來,也不少了。並且,這是一種信號。

以劉承祐的皇叔,河東節度使劉崇進賦最多。河東畢竟安穩的數年,去歲劉知遠進中原,雖然窮盡府庫,河東各州爲之出盡了血,大量軍民外流,但始終在規治之下。

“陛下,這是樞密院擬出,對蜀一戰,各軍有功將士的獎賞事宜。”垂拱殿中,郭威與魏仁浦聯袂覲見,呈給劉承祐:“請陛下御覽。”

呈上後,劉承祐展開掃了幾眼,便放下,並沒有多少猶豫,提筆便做好批示。最主要的,是對王峻等將帥的嘉獎,前番已然下達過了,這只是後續補充。

“西陲已安,鳳翔可交由王峻逐步撫定,禁軍可還!”劉承祐說道。

王峻直接被拔爲鳳翔節度使,聽劉承祐的意思,是打算將西征的那支禁軍召還。

聞言,郭威微訝,瞟了眼劉承祐,但見他面色如常,擡手應道:“是!”

不過,劉承祐顯然另有想法,看着郭、魏,徵求二人的意見:“朕欲以西征的這支禁軍,屯駐與潼關!二位覺得如何?”

郭威與魏仁浦俱是一愣,不過都不是凡人,聯想到潼關的地理位置,似乎明白了什麼,二人對視了一眼,由魏仁浦開口說道:“潼關當關中、河南、河中三地咽喉,要衝之所,派軍駐守,以備不測,臣以爲可,並無意見。”

郭威也點頭。

以備不測,備何不測,郭威與魏仁浦或多或少都有些數。近來,李守貞雖然安分了許多,但河中的消息仍舊紛傳東京,再加平日議政議軍,從劉承祐的扣鋒中,都能有所察覺。

何況,翻開地圖便能發現,潼關距離河中府直線距離不過五十里,倘有事,北渡黃河便可直趨蒲州。用朝發夕至來形容,可能都是慢的。

“西征禁軍,尚餘多少人?”劉承祐問道。

“據前報,馬軍亡二百六十七人,傷一百二十六,步軍亡八百七十七人,傷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馬步軍共失蹤七十八人。所餘將士,除傷重至殘者之外,能戰者尚餘三千二百餘人......”如數家珍一般,魏仁浦道出。

“三千餘馬步軍,足用!”對魏仁浦的強記技能,劉承祐已見怪不怪,直接說了句,又忍不住叮囑道:“對了,亡傷殘將士的撫卹,務求豐實,歸家到戶!”

“是!”

“陛下屬意,何人領軍鎮守潼關?”郭威問。

“楊業如何?”劉承祐毫不猶豫。

見狀,二人哪裡還不知如何表示,郭威道:“楊業雖然年輕,但智勇雙全,鳳翔一戰,可見其用兵之智,以其統兵,付以大任,臣以爲可!”

“臣附議!”

“那就這樣,於潼關設潼安軍,以楊業爲軍使兼潼關團練使!一應軍需,由西京、陝州、同州、華州,還有河中支應!”劉承祐招來範質,吩咐道:“擬製之時,補一句,讓楊業給朕看好風陵津!”

“是!”

風陵津,是黃河南流東折的要津,自此北渡,可直逼蒲州。劉承祐針對的誰,幾乎是赤裸裸的了,還讓李守貞協調糧秣。

殿中稍微沉默了一下,魏仁浦稍作猶豫地問道:“陛下,如此安排,是否會激怒河中?”

“刺激是一定的!”劉承祐一拂手,袖袍揚起,冷冷地說:“朕容他自主,容他猖狂,但是,此次是朕出招,就看他如何接招!”

“朕倒要看看,李守貞,敢不敢反!”劉承祐的聲音迴響在殿中,那是種憋了許久的鬱氣爆發出來的感覺。

事實上,在劉承祐的計劃中,等時機成熟,李守貞,不反也得反。

“趙匡贊到哪兒了?”劉承祐突然問。

“據此前陝州趙使君報,其已過石壕鎮,估其腳程,此時應該到西京了!”郭威彙報。

鳳翔戰罷,趙匡贊有“使命”在身,欲北上,順便率部曲,押送數百蜀軍俘虜東來獻俘。

“太慢了!”劉承祐想了想,說:“派人傳訊趙匡贊,讓他火速來京,俘虜另遣人押送!”

“是!”

注意到郭威與魏仁浦疑惑的目光,劉承祐嘆了口氣,將他收到了密報提了句:“幽州來信,燕王的病,加重了!”

郭、魏二人,立刻便明白了。

“白公就任京兆了吧!”

“已然接管永興軍!”

“古稀之年了,辛苦老臣了......”

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56章 遺澤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完結感言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053章 終章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84章 反響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9章 公府密議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59章 明貶實升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9章 長沙第7章 風波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78章 火油彈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06章 敲打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84章 夏州降第108 狀元第1779章 四王畢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無題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51章 凋零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50章 再添兩道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750章 《桃蘭賦》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99章 兩個人才世宗篇47 封禪第12章 方略第65章 選擇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693章 安西王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5章 東歸第317章 修法淺談兩點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0章 博弈
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56章 遺澤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完結感言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053章 終章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84章 反響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9章 公府密議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59章 明貶實升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9章 長沙第7章 風波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78章 火油彈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06章 敲打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84章 夏州降第108 狀元第1779章 四王畢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無題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51章 凋零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50章 再添兩道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750章 《桃蘭賦》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99章 兩個人才世宗篇47 封禪第12章 方略第65章 選擇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693章 安西王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5章 東歸第317章 修法淺談兩點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0章 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