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禮尚往來

“這南唐,還真是富得流油啊!”劉承祐還是忍不住拿起韓熙載奉上的那份禮單,只稍微瞄了眼,便不禁感嘆道。

綢一百匹,絹二百匹,綿五百匹,瓷器千件,玉器一百,各種珍玩首飾若干......

“南唐之富庶,恍在眼前吶!”劉承祐嘀咕着。

所謂財不露白,一直是知道南唐之富庶,但實在沒有個直觀的印象,僅以此禮單,便可窺其中一二,劉承祐這可窮怕了心,瞬時便被勾起來了。

若是李璟此番不北上求和,劉承祐這顆貪婪的心還不會那麼火熱,但這主動上門來“炫富”,着實忍不住眼紅。南唐在劉承祐這邊,就是一塊大肥肉,只待拔毛去皮,便可好好享用,眼下,他需要做的事,磨利牙口,準備好吃肉的餐具!

“李璟這番厚禮,朕就笑納了!”劉承祐將平靜下那躁動的貪念,合攏禮單,對張德鈞吩咐着:“傳朕話,唐使進貢之綢絹瓷玉、珍玩首飾,拿到後宮,讓太后、皇后、貴妃挑一些吧,剩下的絹帛收歸內帑。太后他們,賢惠明理,從無奢華之享受,這算是朕對他們虧欠的彌補吧!”

張德鈞應道:“是!”

想了想,劉承祐又補充道:“其餘諸器變用以交易錢糧,比起金玉之物,朕更需要的還是能吃能喝的東西!”

禮賓院,屬鴻臚寺,專事賓客款待,存在感實在不強,主要是,建國以來,大漢的外部環境太差。內外所接待的使節賓客,也就回鶻、荊南、吳越罷了,南唐算是第四個來朝者。

堂間,陶谷領王溥及禮院官員同南唐遣漢的正副使,就兩國和議條件,已經磋商多日了。名曰磋商,但實則更像是一場辯論,陶谷有劉承祐的授意,底氣十足,一點也不着急,韓熙載則更加從容不迫,彷彿是北上觀光治學明理來了一般。

陶谷這個人,也能算是牙尖嘴利,頭腦靈活了,但對話韓熙載,也沒在口頭上佔任何一點便宜。陶谷本不是什麼心胸寬廣的人,幾日下來,自覺落了面子,已不剩下幾分耐心了。

故今日會面,一開口,陶谷便極爲強勢地盯着韓熙載攤牌:“自古求和,未嘗有不割地、稱臣、納貢、和親者,我朝體兩國邦交,爲軍民和順,不需你割地,不要你稱臣,已經大度寬容,爾等真不知進退。一應納貢之資,斷無短缺之理,江淮富庶,唐主若真有誠意,又豈吝惜那些許錢糧?”

陶谷鬍鬚之巔都帶着倨傲,看在韓熙載眼裡,卻是色厲內荏。露出招牌式溫文爾雅的笑容,韓熙載仍舊不溫不火的樣子,淡淡道:“本使再強調一遍,吾主遣使盛情而來,是爲兩國之安好。如大漢君臣無議和之意,倚勢凌人,我大唐也斷然沒有詘膝求全的道理!”

韓熙載在劉承祐面前,都是不卑不亢的,面對陶谷,幾番交流下來,似乎也看清楚了此人,已不打算給他留面子了。

目光掃過陶谷,在其旁邊年輕的王溥身上停留了一下,幽幽然地道:“陶舍人,只怕也無答允之權吧,如此枯議漫談,卻無實效。煩勞舍人敬告大漢皇帝,兩國議和,實爲雙方之利,斷無上下之分,貴賤之別。互通往來,守望相助,乃應有之義,然如妄求浮財,大唐實難應允!”

韓熙載之言,說得格外硬氣,讓陶谷頗爲難堪。陰晴不定地掃着恢復泰然自若的韓熙載,面上慍色閃過,一拂袖,冷聲道:“貴使之言,本官會如實告與陛下,斷不會讓汝失望!”

“多謝!”韓熙載拱下手,風度翩翩地,目光左右恍過,卻是主動結束此次會談:“本使,暫且告退了!”

言罷,便起身離席,副使有心向陶谷解釋一番,但念及韓熙載那強勢自負的模樣,也就不多事,跟着走。

而望着唐使的背影,再看着兀自氣憤不已的陶谷,王溥主動持禮開口:“陶公,確是議不出什麼來了,唐使耐性已盡,還是再向官家覆命吧!”

但聞王溥的建議,陶谷面態之間迅速地恢復了平靜,斜了他一樣,矜持地應了聲,端着架子,卻是不願在這後生面前繼續失態。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唐使這邊,副使緊跟着韓熙載,回到賓驛,落座便對着他,言語間十分不客氣,甚至可以用質問來形容:“韓公如此託大,若是因此惹惱了大漢君臣,是否考慮過後果之嚴重?”

韓熙載仍舊是一副儒雅隨和之態,平靜地說:“需牢記,我等此番北來,是爲議和,不是求和告饒來的。大漢君臣,欲以強權恫嚇於我,但吾身負陛下之重託,又豈可墮了大唐聲名,任其予取予求?”

“些許錢糧,於大唐而言,不過九牛一毛,何必吝嗇?”副使嘴微撇。

大漢這邊的要求也不高,並且逐漸在降,直至十萬貫錢,十萬石糧。但是,韓熙載硬是不同意。

聞言,韓熙載神情頓時一嚴,彷彿凝上了一層冰霜,目光如刺,指向副使:“縱一文一粒,也是自我大唐士民身上收取的賦稅,豈能輕易與人。漢廷得蜀糧十萬斛,尚有割秦鳳階成四州之舉,對我等大張血盆之口,分明是蔑視我朝,訛詐於我等,豈爲他所欺?”

韓熙載這一怒,還是有不小的威勢,副使頭一低,眼神略略閃動,嘀咕着說:“然此番北上,若是無功而返,回朝之後,如何向陛下覆命?”

“若應下這辱國之約,侮家之諾,回朝之後,又有何顏面,陳對陛下?”韓熙載反問道,一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副使,看得他極不自在。

事實上,副使還真存着某些想法,比如乘興而來,帶回一份卑屈的約定,屆時,他們這一黨,可就有藉機大做文章之利了。

自歸己屋,韓熙載獨處之時,將在外人面前的銳氣完全收斂起來了,那英偉正態的面容間,透着深沉的思索。若依他的想法,卻是沒有北上議和的必要,作爲南渡的北方士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方向基本上定了的,主戰,主北伐。

但是,前兩年多好的機會,硬是給錯過了。今後,再有此等良機,恐怕還得看天命了。當然,他自己心裡也清楚,南唐畢竟沒有一統江南,後方隱患太多,想要全力與北方抗爭,太難。也正是如此,纔對兩年前大唐君臣蹉跎無爲,沒有抓住進擊中原的良機,而感到痛心疾首。

尤其是經此次北上見聞之後,更讓韓熙載深爲憂慮的是,只要北漢恢復國力,那便又將是北強南弱的境地,南唐此前在兩淮做了那麼多小動作,都不過是隔靴搔癢,對北漢並沒有多少實際創傷。

以致於,阻斷兩國商賈之往來,使南糧不能北輸,對大漢的傷害還有更深一點。大漢立國兩載以來,除戰禍之外,受凍餓而亡的黎民百姓數以萬計。從而此番談判,漢廷不顧麪皮,那般赤裸直白地鑽結於錢糧之事上,便可窺其況。

凝神間,韓熙載幾乎看到了,漢軍的鐵蹄,跨過淮水,肆掠淮南諸州的場景。經過與劉承祐會面,韓熙載心裡幾乎篤定,只要北方不生變,那是必然之事。

在韓熙載於賓驛之間,作深沉遠慮之時,崇政殿中,劉承祐安然在座,平靜地聽着陶谷的彙報。

“陛下,韓熙載此人,孤高自傲,狂妄無禮,不足與談,臣等費盡了口舌,好言相告,其人非但不識好意,反生驕愎。”陶谷嘴裡,滿滿都是對韓熙載的抱怨,奮力地在劉承祐面前,給他上着眼藥:“以臣之見,僞唐君臣,恐怕並無議和誠意。”

劉承祐心裡雖有些意外,卻還不至於讓他動容,平淡地微表感慨:“這韓熙載,倒也有些風骨!你恃強威以恫嚇之,難起意外,亦不出奇!”

見自己費了這些許口舌,似乎沒什麼效果,天子反贊那韓熙載,陶谷不由道:“陛下,大漢與僞唐積怨不淺,倘無所獲,何需與之言和?難道就憑北來唐使那一張利口,反斷了我沿淮戍軍,南下經營之途?”

陶谷直接忽略了唐使進獻的那份重禮,並且,抄掠就是抄掠,落到陶谷嘴裡,反倒換了個優雅點的說法:經營。

劉承祐沒有受陶谷之言的影響,認真地思吟幾許,嘀咕的語氣中帶着明顯的疑惑:“韓熙載奉命而來,似乎並不怎麼在意能否達成使命?”

瞥着站在陶谷身旁的王溥,見他神色平靜的模樣,不由發問:“王卿,你也陪議多日了,有何看法?”

王溥作揖拜答:“回陛下,以臣觀來,韓熙載此人,實屬一時俊傑,見識不淺,傲氣或有,然其如此有恃無恐,恐怕是他已看出陛下亦有和議之心。而況,以時下之局勢,我朝需弭兵以復安寧,降邊境御防之負重,而於僞唐而言,其雖受我北兵侵擾之疲,亦難傷其筋骨!”

稍頓,王溥組織了一下語言,又說:“在臣看來,韓熙載雖受差遣議和,然其心意志所在,恐怕更希望與大漢相抗吧......”

“何以見得?”劉承祐發問。

王溥從容應道:“臣嘗與來使隨吏相談,探得些許消息,僞唐朝堂,以韓熙載爲首的南渡士人,向有進取之志,非偏安之人......”

“陛下若允和議,則其攜使漢之功而返朝堂;陛下若拒絕,兩方繼續交惡,則無妨於其揮灑志略!”

聽王溥這麼一番解釋,劉承祐不由頷首:“王卿果真敏捷,對南唐朝堂亦有所研究!既如此,朕可萬萬不能如韓公之意了!”

聽其言,陶谷不禁道:“陛下,難道就這般允之了?”

擡手,在下巴上抹了一圈,臉上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一絲憂慮之色,看着二人:“二卿,可有往金陵走一趟的興致?”

“陛下欲遣臣等使唐!”陶穀道。

“來而不往非禮也!”劉承祐兩眼幾乎眯成一條縫。

“臣願往!”異口同聲地,陶谷與王溥齊道。

兩個人考慮雖各有不同,但對去金陵見識一番,都抱有極重的興趣。

二者的反應,也未出劉承祐意料,有點狡黠地說:“同韓熙載,討不得錢糧,與唐主李璟,那就不一定了。能爲大漢謀取多少利益,那就要看二卿的本事了!”

對視了一眼,二臣再拜,請纓保證。

......

在始終無法達成共識,“求和”無果的情況下,韓熙載終於決定南歸覆命。說是全權,又哪裡預料到,漢廷會提出那麼多無禮的額外要求。

崇政殿,韓熙載當面請辭。

“韓公這便要走,何不多盤桓些時日,難道是朕招待不週?”劉承祐自是虛情假意地表示挽留。

“陛下的熱情款待,臣銘感於心!”韓熙載還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樣子,言外之意濃重:“然陛下既已挑選出南下使者,臣願做那引路之人!”

眼神一飛,劉承祐突然鄭重無比,禮賢下士地道:“韓公大才,朕實渴慕,何不留於東京任職,輔佐朕共謀功業,朕必重用。”

似乎看出了劉承祐的虛情假意一般,委婉地表示拒絕:“大漢人才衆多,卻是不多韓某一人!”

劉承祐猶不罷休:“韓公本爲北人,難道就沒有落葉歸根之意,欲於鄉土之外終老?”

“臣一日爲唐臣,終生爲唐臣!”韓熙載顯得很堅定,沒有絲毫動容。

見狀,劉承祐滿臉的遺憾之情,有些無奈道:“不能與公共事,實爲憾事!”

“罷了,韓公南歸,可代朕向唐主問好。”劉承祐臉變得很快:“禮尚往來,朕亦準備了一些禮物......”

確實準備了一些禮物,只是他自個兒有點說不出口,牛三十頭,羊百頭,就價值上,當然無法與李璟饋贈相比,但是,可以用禮輕情義重來解釋......

“謝陛下!”

“外臣告退!”

待韓熙載退下後,劉承祐微微一樂,他開口留韓熙載,當然是故意爲之的了。南方有這麼個激進派,於大漢而言,不是好事。

又召來,陶谷與王溥,劉承祐耳提面命一番,給二人的南下之行做交待。一個原則,能談得多少是多少,左右大漢不虧,但前提是,別給真談崩了。

另外,讓二人仔細探查南唐情況,朝政、軍事、民風......隨行職吏,劉承祐還給他們配些武德司與軍情司的暗探。

順便,劉承祐交待二人,到金陵後,多爲韓熙載做做宣傳,比如韓公如何不畏強權,如何在大漢君臣威逼下不墮國威,如何對大漢表示好感,漢天子又如何看重他欲留之爲官......

總之,對這面南唐朝廷中南渡北人的旗幟,劉承祐並不吝惜施以打擊。有沒有效果,劉承祐並不在意。如有效果,會不會引起南唐朝堂政局變化,不在他的考慮之中,那是唐主李璟需要權衡的事情。

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無題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14章 大朝會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68章 崩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7章 耶律妃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80章 賞功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77章 嚇人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91章 酬功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64章 禁轎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34章 交待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47章 德勝渡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8章 皇子戍邊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13章 日常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96章 反響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48章 還京第82章 殺俘第7章 小張探花第9章 公府密議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7章 鼓譟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12章 整風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2章 劉銖案第387章 就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741章 壓力轉移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36章 李業告狀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
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無題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14章 大朝會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68章 崩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7章 耶律妃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80章 賞功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77章 嚇人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91章 酬功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64章 禁轎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34章 交待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47章 德勝渡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8章 皇子戍邊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13章 日常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96章 反響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48章 還京第82章 殺俘第7章 小張探花第9章 公府密議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7章 鼓譟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12章 整風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92章 劉銖案第387章 就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741章 壓力轉移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36章 李業告狀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