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

來的時候不怎麼惹眼,走的時候也悄無聲息,登上車駕前,慕容德豐琢磨着劉暘的心情,低聲道:“殿下,要不要通知開封府?”

“通知開封府做甚?封樓?抓人?”劉暘語氣難得有些衝。

見狀,慕容德豐尷尬一笑, 不過也不覺失落,他也知道,太子殿下並非針對自己。待劉暘平復了下心情,慕容德豐繼續道:“這些市井之徒,實在膽大妄爲,如此非議朝廷, 毫無敬畏可言,該當加以約束。

若沒有這等人肆意揣測,散步流言,京城內部會和諧得多。雖說謠言止於智者,然觀樓中賓客,恰恰喜歡聽那些奇聞異事,恨不得朝廷多出些醜事,供其娛樂談笑......”

劉暘回頭看了看那酒樓,喧囂依舊,並且恰從其中爆發出一陣鬨然笑聲,也不知又說到什麼趣事了。

“這樣的情況,還少見嗎?這樣情況,早有預料啊!”劉暘嘆息一聲:“這樣的議論聲,再尋常不過了!”

“那也不能放任他們謠言惑衆, 人心都不這等人擾亂了!”慕容德豐道。

劉暘一時沒有作話,登上車駕, 待起動向皇城後, 方纔與同乘的慕容德豐說:“我記得,當年韓熙載遊東京後,便向朝廷進諫, 說要管束民間輿情, 朝廷也採納了,開封府差役、巡吏出動,京內一時寂然。然而,又消停了多久呢?”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對河患我們築堤營壘,對民聲卻如何樹立高牆以塞之?這等事,堵不如疏啊!”劉暘說:“喧鬧任其喧鬧,等過了這陣子,影響過去,士民的注意也自然會轉移!”

“殿下所言有理,不過,臣還是認爲,不能放任,該當有所約束!”慕容德豐沒有把自己的不以爲然表現出來,只是平靜地勸諫。

“那就對開封府打聲招呼吧!”劉暘沉默下,開口道。

“是!”慕容德豐微笑道,太子殿下雖然有主見, 但一向還是聽得進建議的。

......

在劉暘摘花樓一行之時,另外也有兩個人正談論着摘花樓的事, 當然所涉情況, 與劉暘的見聞無關,但與他縈繞心頭的陰霾密切相聯。

皇城司衙,張德鈞面無表情地坐在書房內,聽取着他的四子張盡節的彙報。張德鈞收的四個義子,各具特點,這老四爲人最陰狠,算是張德鈞手中最鋒利最好用的一把刀。

不過,在父親面前,張盡節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獠牙,態度十分恭順,那常年尖刻的面部輪廓都多了些柔和。

面對張德鈞都關注的事情,張盡節自然也格外用心,微躬着身體,語速緩慢,吐字清晰地講來:“兒這兩日帶着屬下不眠不休,對當日摘花樓宴上的人一一展開調查審問,最終的線索,指向一名名叫王淞的落第考生。

此人乃是汝州人,好交際,善舌辯,入京後,經常參與今科士子間的聚會,摘花樓當日宴間,便是他指出武濟川曾拜訪李大學士之事。

兒初訊問,此人還矢口否認,諉脫是當日醉後狂言。不過,文人終究是文人,最終還是開闊了。

據他供述,乃是南城做瓷器生意的商賈周和給他的建議。兩個人本是同鄉,王淞僅京參考,也有周和的資助,二者關係甚篤。

落第之後,王淞其意難平,因熟悉徐士廉的脾性,因而趁摘花樓間氣氛,混在人羣中,出言挑撥,原只作嘗試之舉,沒曾想徐士廉當真去敲登聞鼓了!”

聽張盡節的彙報,張德鈞臉上始終不見多少表情,直接問道:“那個叫周和的瓷器商,又是怎麼回事?”

“兒得知此人之時,也在納悶,這區區一個商賈,怎麼會牽涉到科舉的事情中來!”張盡節眉宇間帶上了幾分興奮,道:“經兒拘問,此人也是否認!

不過,在後續的調查中,兒發現,此人做瓷器買賣,曾與秦王府上的管事建立了關係,多有往來。兒再以此詐之,他果然上當,向兒交代,其所作所爲,來自秦王府的授意......”

聽到這裡,張德鈞卻是臉色微變,坐不住了,直接站了起來,語帶驚訝:“背後竟是親王?”

“基本可以肯定!”張盡節眉眼間有些雀躍。

見其狀,張德鈞當即斥罵道:“虧你還有這興奮勁兒!”

對此,張盡節有些懵,納罕道:“已然查出幕後指使了,父親可以向陛下交差了啊!”

“查到秦王頭上,你是讓我去請功,還是請罪啊?”張德鈞責道:“你所說的這些,有證據嗎?僅靠這些人的口供,能說明什麼?傳出去,豈不令人以爲是在攀誣秦王殿下?”

面對這一通責難,張盡節好不容易回過神來,有些委屈道:“可是,經兒調查,確實指向秦王府啊!”

這一次,張盡節倒也沒有一點折扣,皇城司搞秘密調查,雖然總有不擇手段的地方,但這一次,張盡節敢拍着胸脯說,一切都是沿着線索證據展開的。

見狀,張德鈞也平復了下心情,踱了幾步,但很快,又煩躁起來。他是有些政治眼光的,當然知道,登聞鼓案的背後,很可能牽扯到天家那幾個皇子,但真查到秦王頭上時,這心頭也不免打鼓。

思索一番,張德鈞問道:“你不會把秦王府那管事也拿問了吧?”

聞問,張盡節趕忙搖頭:“沒有父親的命令,兒豈敢!”

“所幸你還有些敬畏之心!”張德鈞下意識地鬆了口氣。

皇城司雖然行事有些膽大妄爲、肆無忌憚,但涉及到天家的時候,還是不敢胡來的,哪怕此番有皇帝的命令,但也說不準劉皇帝在涉及到皇子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態度。

畢竟,對秦王,劉皇帝一向還是寵信有加的。更何況,作爲皇帝的家奴爪牙,哪裡敢輕易冒犯到皇家,劉皇帝對於皇權、對於皇室的威嚴,可在意得緊。

因此,收到調查命令的時候,張德鈞心中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怕調查出什麼結果,一方面又怕調查不出結果無法交差。

“那商賈呢?”張德鈞琢磨了下,問。

張盡節似乎也被張德鈞的凝重給感染到了,趕忙道:“暫時拘押在衙內!”

“你呀!就是急功近利,我反覆叮囑,暗中調查,小心謹慎,看來你是絲毫沒有聽進去!”張德鈞忍不住教訓道:“既然查到此人,爲何不秘密監視,要這般着急將其拘拿訊問?現在,只怕已經驚到秦王府了!”

“兒辦事不力,請父親責罰!”張盡節已經能夠感受到張德鈞的顧慮了,也不敢再找藉口,當即承認錯誤。

“若是責罰你,能解決當下的麻煩,那我真要好好想想,如何處置你了!”張德鈞這麼說了句,反倒讓張盡節暗自鬆了口氣。

擡眼見張德鈞凝眉愁思,不由小聲地請示道:“事已至此,該如何處置?”

“還能如何?既然查出來了,只能如實上報了!”張德鈞嘆息一聲:“此番算是得罪秦王殿下了!”

話是這般說,基本的原則,張德鈞還是恪守的,寧肯得罪秦王,也不敢在劉皇帝面前打折扣。

“把那姓周的商賈喚來,我要親自訊問!”張德鈞還有些不放心,又吩咐道。

“是!”

“你也給我好生反省,行事不要急於求成,否則,難料禍福!”

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5章 東歸第134章 回府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65章 選擇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70章 分封第47章 應對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7章 附議第164章蜀臣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21章 登乾元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57章 提親第7章 貴戚解權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98章 事泄了第22章 稱帝第140章 封王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章 中原易主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459章 挫折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97章 擴*整頓第40章 濮州案(3)第444章 揣測者第345章 剝削者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8章 殿議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708章 格局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
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5章 東歸第134章 回府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65章 選擇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70章 分封第47章 應對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7章 附議第164章蜀臣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21章 登乾元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57章 提親第7章 貴戚解權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98章 事泄了第22章 稱帝第140章 封王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章 中原易主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459章 挫折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97章 擴*整頓第40章 濮州案(3)第444章 揣測者第345章 剝削者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8章 殿議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708章 格局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