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

面對劉承祐有點不走心的問話,王樸與王溥並未直接回應,只是正身謹地候着,不過從其面上,分明能看出一抹篤定的神色。

不待其回話,劉承祐自個兒,又面顯凝思,悠悠自語道:“除了淮南,也着實無可動兵之處了?”

當然,劉承祐種幾年田,如真欲發動戰爭,還是有幾個方向的。其一自不必說,打淮南;其二,西攻孟蜀,至少將秦鳳階成四州奪回來;其三,自然是北伐,打契丹。

然而此三個方向,三條策略,只稍有些見識的人,都能明辨其利弊。

“奪淮南,二位爲何建議朕北征契丹?”精神回振,劉承祐又肅然發問。

面對這一點疑問,王樸肅容,直接道來:“契丹人!大漢自立國伊始,便與契丹人結下了死仇,遍觀四境,也唯有一統草原的契丹纔是我朝最大的敵人。幽薊十六州,我朝雖已奪幽、涿、瀛、莫,更兼復易、定,但關山之險,猶在敵手,契丹隨時可南下。”

“一旦我朝動兵,契丹人必定不會坐視不管,去歲先帝平鄴都,今歲陛下平河中,契丹人皆有反應,今歲更是出兵南下襲擾。故,強敵在北窺探,大漢無論做什麼,都如芒刺在背牽制,無法盡全力,克全功。”

“故臣等建議,若得順利奪淮南,威服江南,當順勢兵鋒北向,覆軍都、燕山之險,鞏固北疆邊防。再行南向,削平諸國!”

說到最後,王樸不免激動,畢竟能在天子面前,盡抒胸中大略,還是十分難得的,更難得的是這個皇帝聽得認真。

劉承祐是十分認真地考慮着,咀嚼着二王所言,良久,嘆息道:“如二卿所言,奪淮需力抗僞唐,契丹人也必動兵於北,那又將是兩面受敵的處境啊!”

提及此,王溥也是滿臉肅然,應道:“若依如今的情狀發展,那將是必然,故陛下如欲取淮南,還需坐待良機!”

“何來的良機?”劉承祐緊跟着問。

王樸拱手答:“良機不定,然養生民,盈帑藏,練士卒,修甲械,乃必爲之事。屆時,縱強敵在北,能遏陛下南下之心?”

正史之上,周世宗郭榮受王樸之策略,得以執銳奮武,南征北討,威震華夏,一是有郭威廣順一朝打下的底子;二是高平一戰後君威得樹、強兵修政,得以盡展其才略;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北邊的契丹自己拉胯了。

遼世宗耶律阮得國四載,而死於兵變,繼位的穆宗耶律璟,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睡王”,在他將近二十年的統治下,契丹國事荒廢,政治混亂,內叛不斷,可謂自廢武功,契丹的發展完全陷入停滯乃至倒退。郭榮奪淮南,後決議北伐幽燕,未嘗沒有契丹國政日趨衰退的緣故。

歷史的發展,往往伴隨着偶然性與必然性,逢英主振奮,總據天時、地利、人和,看起來,彷彿真受上天所鍾愛一般。

事實上,若不是契丹人自身出了問題,郭榮徵淮南、復秦鳳,只會更難。而趙匡胤縱有郭榮打下的基礎,想要貫徹“先南後北”的方略,削平南方諸割據勢力,也絕不會那麼容易。一個北漢,對大宋與契丹之間的緩衝作用,並不能大到哪裡去,畢竟,中原河北面臨北朝的直接威脅,來自於失險的幽燕。

而時下,遼國乃耶律阮當權,雖然因爲皇位的問題,有所反覆,但其地位也逐漸穩固,國力也在恢復中,平河中叛時,耶律安摶奉命南侵,便是證明。

故,在劉承祐的乾祐朝,同樣提出“先南後北”的戰略,同樣考慮到契丹,但對於北面惡鄰的威脅,王樸看得更重。思考戰略之時,王樸二人,當然不可能去考慮契丹那邊發生“劇變”的前提。

殿中安靜了下來,習慣性地摸着下巴,又思量了一陣,說:“三年夠嗎?”

聞言而知其意,王樸十分鄭重地對劉承祐道:“以臣之見,大漢弭兵罷戰,潛心發展,至少需三載,方有一戰之力!”

“縱有三載,能北抗契丹而南取江北?”劉承祐又問,語氣中似乎有些不自信。

兩個人都沉默了,王溥昂首以向,神情激越道:“兩面對敵,固然艱難,然陛下如欲掃平天下,本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之途。陛下只需廟算周全,做好北抗契丹而南攻僞唐的準備,成敗,猶需看將來!”

劉承祐輕輕地笑了:“那就三年!朕等得起!”

“陛下英明神武,富有春秋,耐其煩勞,大業必成!”王樸有點出人意料地,對劉承祐表示恭維。

似王樸、王溥這樣的人才,見識深遠,既通過制考以求入仕,且樂於在天子面前抒發其略,展示其才,當然冷眼旁觀,看劉承祐有成就大業之姿了。否則,哪裡會這般輕易地,便掏心掏肺。

王樸提議三年,劉承祐也意屬三年的備戰時間。有點巧合的是,如不出意外的話,三年後,正好是契丹發生國變的年頭。當然,兩個人眼下,還都不知道。而劉承祐這邊所考慮的,也是在北御契丹的情況下揮兵南下。

“今日高談細論之事,二卿切勿言與他人,走漏消息!”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冷着一張臉,針對於二人。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劉承祐釋放着他的威嚴,頓時讓兩個人鄭重以應,他們當然有那個自覺。這可不是明面上一個《平邊策》的問題,可切實地涉及到大漢朝未來國家戰略的問題,看天子的表現,幾乎是下定決心了。

“與二位一番暢談,朕疑竇大去,二卿當爲國士大才!”沉下心,劉承祐意態之間,又慢慢地恢復了平和,對二王表示極高的讚譽。

兩個人當然是謙辭以對。

劉承祐這邊,稍微琢磨了片刻,對二人說道:“二卿有經世之才,然初入朝堂,朕不好貿然委以要職。”

聽劉承祐話裡的意思,是要對二人做一個明確的安排了,涉及到自己,都不由直起了腰背。既入廟堂,自當求得權位,方有展其才能,實現志向的機會,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不過兩個人,面態之間,倒是如常。

“朕意以二卿於翰林院下觀政,爲庶常吉士,加編修職,侍候御前,伴讀講經,起草詔制。另外,輔助翰林院承旨範質,編制《大漢刑統》!”

“臣等受命!謝陛下!”兩個人同時起身,齊刷刷地謝恩。

範質此前受命牽頭編制《刑統》,但身上擔着知制誥的職位,時時伴駕在策,庶務甚多,導致刑律編制進度緩慢。故劉承祐移其官職,轉移其工作重心。

劉承祐對二王的任命,已是十分恩厚,爲其專設庶吉士一職不說,還與其參與《刑統》的編制,即便是制舉一二名,這榮寵也顯過分了。

第1章 柩前繼位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66章 陷河陽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97章 指點第26章 名將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16章 馬政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50章 落幕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8章 走私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72章 磁州賊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世宗篇終 駕崩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04章 平息第474章 立場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79章 四王畢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淺談兩點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20章 折家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90章 安東國王?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0章 湖湘之治第97章 再臨井陘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66章 商業互吹第85章 善後爭議第72章 磁州賊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75章 軍略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79章 長教訓第329章 遊市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95章 遼帝第56章 是非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91章 酬功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58章 回師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13章 西使歸來
第1章 柩前繼位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66章 陷河陽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97章 指點第26章 名將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16章 馬政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50章 落幕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8章 走私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72章 磁州賊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世宗篇終 駕崩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04章 平息第474章 立場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79章 四王畢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淺談兩點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20章 折家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90章 安東國王?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0章 湖湘之治第97章 再臨井陘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66章 商業互吹第85章 善後爭議第72章 磁州賊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75章 軍略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79章 長教訓第329章 遊市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95章 遼帝第56章 是非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291章 酬功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58章 回師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13章 西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