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

對於柴榮的勸解,劉承祐略感訝異,從他的言語中,竟有爲範質辯解周旋之意,冷靜了些,不由看着他說:“柴卿,朕沒記錯的話,在朝中之時,你與範質因政見不合,時有爭執,怎麼如今反倒替他說話了?”

聞問,柴榮平靜地應道:“如陛下所言,臣與範公只是政見不合,對其品行才德,臣也是十分敬重的。對於繼續北伐,臣是全意支持,也反對範公的保守。

範公雖則迂固,但臣相信,其所言,都是發乎公心,爲邦國民本計,此番北伐,朝廷也確實空竭其力,朝中老臣們有所憂慮,也慮禍患於先......”

柴榮這一番話,令劉承祐對他刮目相看,一直以來,在朝中,範質與郭榮二者,爭端不斷,在治國爲政理念上屢有衝突,幾乎就是政敵。此番,在劉承祐怒斥範質之時,竟然能夠儘量公允地爲其說話,這等胸襟氣度,也確實不凡。

收回目光,徹底平復下心情,劉承祐方纔說道:“北征以來的艱苦,朝廷的代價,軍民的付出,朕豈會不知?然而正是艱難之時,才當上下同心,共克險阻,完成北伐大業。這等時刻,怎能爲畏難退縮,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陛下莫若去書一封,言與東京羣臣,安撫其心!”這個時候,沒怎麼作話的趙匡胤開口建議道。

聞之,劉承祐稍微考慮了下,當即攤開一張絹布,提筆疾書,用好印後,喚來張德鈞便吩咐下去,六百里飛傳東京。

當然,範質只是代表一部分聲音,有反對者,自然也有支持的,像魏仁溥、王樸等臣,是堅定的北伐派。而作爲劉承祐委派的北伐大軍的“管家”,一切軍需的補給,仍在籌措轉運中。

劉承祐也未因此而喜,他顧忌的就是,朝中大臣因兩派爭執,而誤了大事,要知道,三司使薛居正也是屬於保守派的,而北伐大事,在財政三司這一環,是不能出問題的。

是以,在回書之中,劉承祐用詞倒是冷靜而理智,沒有表現出任何氣憤之意,反而一種十分鄭重的辭調,向範質做出解釋,表明他繼續北伐的決心,希望範質能夠爲衆臣表率,和協同僚,安撫人心,全力支持他,勿作他慮......

劉承祐這封回信,算是給了範質很大的面子了,如果他還不識趣,那就不能怪他不念君臣情分了。同時,劉承祐又命張洎擬了一份詔書,發往東京,告諭羣臣。

因爲範質等臣引起的波瀾,劉承祐也不得不承認,他遠離東京,就對於國家的掌控力而言,確實下降了。畢竟山高皇帝遠,他若是在東京,基本可以保證,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即便有這種聲音,也會迅速被壓制下去。

當然,御駕親征乃是必爲之事,他也能夠承受這一點點權力的“不穩”。不過,劉承祐已經在考慮,此次北伐之後,別京親征的問題了。

處理完自東京刮來的風波,劉承祐的思緒迅速轉到軍爭大事上,看着在場的將帥們,直接衝柴榮發問:“柴卿可與諸將通報春季進攻的安排!”

“是!”

這是一場御前軍事會議,在懷來負責統軍的慕容延釗也奉命回幽州參與討論。柴榮起身,說道:“經過一個冬季的弭兵罷戰,我北伐大軍得到了十分充足的休整,傷兵還營,糧械補充,士氣漸復。是故,向遼軍發起新一輪的進攻,勢在必然!”

說着,柴榮站到地圖前,比對着漢遼雙方軍事形勢圖,正聲說道:“根據多方探報,如今遼軍,仍集結有約二十萬軍,佈置雲、武、新、蔚地區,遼軍最後的精銳多集於此,倘若能夠將之全殲抑或重創,那麼契丹將一蹶不振,我們不只可以趁機收復舊土,大漢北疆邊患,也將得到徹底的改善,不復以往,芒刺在背!”

停頓了一下,注意了下將帥們的反應,柴榮繼續說:“遼軍雖則耐寒,然而此冬以來,因缺乏過冬所需,兼補給困難,整個嚴冬的對峙下來,遼軍的情況已然十分窘迫。其爲補軍需,又於轄境之內,大肆搜斂,雲朔之民,凍餓而亡者甚衆。軍心浮動,民怨沸騰,是以,不論在軍還是在民,都是我軍發起進攻的良機!”

“經過陛下及行營商討,此番作戰,分三路進攻。第一路,由前營都部署慕容延釗統帥,以十二萬軍西進,攻文德,取懷安,而後經由懷安轉道西南,壓逼雲州;第二路,由御營都部署趙匡胤,率五萬軍,出飛狐道,攻取蔚州,而後轉道西進雲州;第三路,由衛王率十萬軍,自應州北上,直接威脅雲州。

此三路軍,合計二十七萬,採取並進之策,只需逐步壓迫,遼軍兵力雖然仍舊充沛,但萬難抵擋大漢兵威。發起進攻的時間,定在本月十八日,倘若進展順利,一個月後,三路大軍可會師於雲州城下,宣告北伐勝利!”

柴榮講完,劉承祐也站起身,嚴肅地道:“朕不多說,就提一個原則,兩個目標。此番進兵原則,穩紮穩打;此番作戰目標,一爲全復燕雲把遼國勢力趕到長城以北,二爲全殲抑或重創雲州遼軍!”

穩紮穩打,是劉承祐一貫以來的作戰風格,雖則在具體的執行方面,並不約束將帥們因地制宜,隨機而動,但大體上的作戰方針,是沒有什麼改變的。如此,雖然少了些變通,卻也極大地降低了風險,再者,幾十萬軍隊作戰,也確實是不當提倡什麼出奇的“微操”。

說着,也環視一圈,劉承祐聲音高昂了一些,雙目之中煥發出鷹一般的銳利神采,令人不敢直視:“前段時間,不是有將校反應,去歲鏖戰多時,朝廷未曾賞功嗎?你們回去告訴下邊的將士們,等此戰結束,大功告成,朕親自爲他們策勳!”

“是!”一干將帥,心氣立刻就提了上來,顯然,因此前休整過程中的“請功”問題,皇帝既是在允諾,也是在提醒,他們自然不敢大意。

“馬兄何故怏怏不樂?”散議之後,諸將齊出,羅彥瓌不由看着臉上幾乎寫滿了鬱悶的馬全義。

河北邊將之中,因爲早年的交情,羅彥瓌與馬全義的關係一直不錯。此時,聞其問,馬全義說道:“大戰將起,卻無我東路軍什麼事!陛下若不用我,又何必把我召來幽州,等回到灤州,又如何向麾下將士交代?”

說着,馬全義當即轉身:“羅兄且先行,我要回去覲見陛下!”

馬全義想要求見皇帝,自然是順利面君,對於這個腹心將領,劉承祐當然是十分優待的,讓他坐下,親自斟了杯熱茶,說道:“朕與你,也確實有許久未曾深談了。傷勢如何?”

面對天子的關懷,馬全義心中的小情緒立刻消散了,應道:“沒有大礙,都好得差不多了!”

“你如今已不只是一軍將領,而是一路統帥,行軍作戰,還是該注意些。身先士卒,是可貴的品質,但提刀廝殺的事情,今後還是少做些!”劉承祐提醒道。

“臣明白!”馬全義點了點頭。

“說吧,你尋朕何事?”劉承祐問。

對此,馬全義也不繞彎子,起身拱手道:“陛下,末將請發第四路出擊大軍!”

看着他,劉承祐不由笑了:“朕就知道,你是坐不住的!”

然而,話是這般說,劉承祐的表情略顯沉凝,顯然有所遲疑。馬全義請攻目標,當然是東面的灤平地區了。

此前,馬全義受命率偏師,向東進攻,前後打了五場仗,四勝一負,把灤州給拿下了,遵化、義豐、盧龍、安喜幾縣全部被拿下。不過,這都是在遼軍新敗,高模翰被殺的情況下取得的。後來,隨着遼東地區的遼軍援軍趕到,防線也就穩固下來,在耶律綰思的統率下,遼軍背靠榆關,嬰營州而守,還堅守着遼軍在關內最後一點地盤。

對於此次春季攻勢,是否讓馬全義同時發起進攻,劉承祐是有所遲疑的,他顧慮難以面面俱到。然而,注意道馬全義那殷切的目光,沉吟幾許,問:“你有信心攻破營州、榆關?”

聽話聽音,馬全義立刻精神煥發,稟道:“陛下,如今營州及榆關的遼軍,雖有四萬餘衆,然乃諸部族糅合而成,除了少部分契丹部族精銳之外,其餘兵馬,戰力並不強。”

“再者,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道路阻絕,其軍需補給,都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更重要的,臣探得,遼軍主帥耶律綰思與那高勳不和,將之調離營州軍前,是以,臣以爲,可以進攻!”

此前,馬全義那四勝一負中的“一負”,就是在漢臣高勳的策劃下,施以的反擊,使得漢軍折了近四千卒,也使得馬全義一舉擊破營州的企圖落空。

聽他這番分析,顯然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的,又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問:“灤平地區的兵馬,只有四萬多了吧!”

馬全義點頭:“正是!”

“朕給你增三萬兵馬,與你經略東路!”劉承祐盯着馬全義,直接道:“朕不要求你一定破了遼軍,奪取營州與榆關,但是,你要保證,要將東路遼軍給朕釘死在關前,勿使其影響雲朔戰局!”

“是!”馬全義當即應道,然而聽皇帝的口氣,他心中反而暗暗發狠,定要破了營州、榆關,把遼軍徹底趕到關外。

如此,春季進攻,漢軍總髮四路大軍,動用兵馬達三十四萬之衆,仍是全力動作,擁必勝之心,攜雷霆之勢。

第264章 孺魏王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章 父母兄弟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46章 底層第68章 婚宴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84章 示警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80章 春夜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38章 爭執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97章 財計第336章 怪圈第127章 冬至宴3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94章 楊邠案(2)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82章 不手軟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5章 開寶新政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01章 大整軍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750章 《桃蘭賦》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756章 海豐號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62章 禍福之間第6章 “座談會”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96章 反響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19章 難審第79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06章 倒趙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6章 進士樓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61章 “龍宮”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4章 大論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80章 投漢第45章 靖江軍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41章 “戲言”第464章 甘州楊氏
第264章 孺魏王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章 父母兄弟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346章 底層第68章 婚宴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84章 示警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80章 春夜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38章 爭執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97章 財計第336章 怪圈第127章 冬至宴3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94章 楊邠案(2)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82章 不手軟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5章 開寶新政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01章 大整軍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750章 《桃蘭賦》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756章 海豐號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62章 禍福之間第6章 “座談會”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96章 反響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19章 難審第79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06章 倒趙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6章 進士樓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61章 “龍宮”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4章 大論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80章 投漢第45章 靖江軍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41章 “戲言”第464章 甘州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