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回宮

季春時節,東京內外,汴河兩岸,綠柳成蔭,只是四處,已然飄飛着柳絮,使得空氣,不那麼宜人。自辰時起,被劉承祐更稱爲定鼎門的開封南門,便已被宮衛、禁兵、巡檢以及差異嚴密守備住,儀仗擺開,自宰臣以下,東京七品以上朝官勳爵,悉數奉命,前來迎駕。

另有大量底層職吏、百姓,聞訊之後,不約而同前來來,共襄盛舉,比起迎駕,更像是看一場熱鬧。自劉承祐即位以來,頭一次舉行如此盛大嚴肅的迎駕儀式,包括此前親征平叛,以及幾次出巡,都是草草了事,甚至乾脆取消。

數萬官軍民,熙攘於一塊兒,比肩繼踵,爭相張望,以眺南方。氣候已然徹底回暖,些許燥熱,將氣氛烘托得有些熱烈,雖未有大聲喧譁,但嗡嗡的議論聲,匯聚在一起,動靜仍舊不少。

約以一個半時辰之後,在普通黔首越發不耐乃至有直接散去者之時,終於有輕騎北來,通知迎駕文武,鑾駕將至。少頃,透過那一排排閭舍店肆,可以看見飛揚之玄幟,林立之旌旗,所有迎駕的官員勳略,立刻警醒,打起精神,下意識地整理衣冠,想要將最好的面貌呈現在還京的天子眼前。

六馬駕帝輦,寬大的鑾駕上,劉承祐盤腿而坐,手裡拿着一卷書,是李昉替他收集整理的歷朝歷代以來中央、地方軍政制度,顯然,對於北漢朝廷眼下的政治結構,劉承祐仍不滿意,想要參考,繼續深化改革調整。

“陛下,定鼎門將至,公卿百官及東京士民,正在城門前迎候!”趙匡胤前來稟報。

“知道了!”劉承祐應了聲,收起手中書冊。

擡眼,正見着那如剪水般的動人眸子,接觸到天子的目光,如觸電般,別過眼神,有些緊張地纏着玉指,又鼓起勇氣,迎着劉承祐的審視。

小娘子周娥皇正着一身淡紫宮裝,頭上梳着婦髻,白皙的面容間透着點桃紅,玉帶束着柳腰,紗裙之下,隱隱能看到繡着牡丹的內襯,緊緊地貼着胸脯,年紀雖不大,但極有料,劉承祐是親手感受把玩過的。

這一路北歸,得侍駕君前,大周已然習慣了身份的轉變,從昔日江都閨中秀女,一躍成爲天子寵妾,雖然還沒有被賜與名份,但劉承祐對她的寵愛,還是能夠感受到的。

作爲一個才女,豆蔻初開,對於情愛,周娥皇還是有些“風花雪月、琴瑟和鳴”的期待的。不過,侍寢之後,很快便認清了現實,大漢的天子,明顯缺少柔情。

待在天子身邊,周娥皇見得最多的,便是劉承祐批閱一封封奏章,接見一名名文武,處置一件件軍政,晨興以至日暮方息。

即便新納自己,也未夜夜笙歌,辛苦耕耘。縱得閒暇,下得鑾駕,出得御營,也是巡看中原農事,甚至親自下田,插半畝地的秧苗。

而用得到她這新寵的地方,除了暖牀侍寢之外,便是在其乏累之時,談談曲子,一展歌舞,聊以舒緩情緒。

事實上,這段時間下來,對於大周這小娘子,還是略顯冷落的。但是,女子總是早熟,周娥皇又經過其父周宗的培養教育,很識大體,恭順成熟,前後規規矩矩,表現得很乖巧。

“你似乎很緊張!”朝大周招了招手,劉承祐將之攬入懷中,輕聲問道。

小娘子面上流露出少許羞澀,柔柔地應道:“妾只是一俘臣之女,身份低微,得幸侍奉天子,同乘鑾駕。陛下將接受百官士民迎奉,妾再跟在陛下身邊,實在不便!”

聽其言,劉承祐淡淡一笑,探手撫了撫小娘子的晶瑩月容,說道:“周公育有一佳女啊!”

想了想,劉承祐又放開大周,衝張德鈞吩咐,讓他另備一輛車,伺候小娘子,安排入宮!

“臣等,恭迎陛下凱旋!”

鑾駕至,定鼎門前,文武大禮,百官謁拜,齊聲高呼。劉承祐探身出簾,踩在轅樑上,環視一圈,周遭百姓已然自發地跪倒,口呼萬歲。

環視一圈,人頭攢簇,數萬官民齊拜倒,場面還是很宏大的,這是劉承祐在十數萬大軍中都沒有體驗過的,對此,感到很滿意。

“衆卿免禮!衆軍免禮!衆民免禮!”沉穩而洪亮的聲音,從天子口中吐出。

露了個臉,劉承祐又縮回鑾駕內,其後,在禮部尚書趙上交的主持下,一場迎駕進城儀式展開,鼓角齊鳴,禮花飄飛。御駕過後,各支禁軍,按軍功列陣,從容有序進城,接受東京官民的祝賀與歡呼。

大軍凱旋,帶回的是赫赫武功,非凡功業,一片歡騰聲中,免不了失望與哀切。將士有百戰而還者,自然也有亡命而失者,只是那些喪子、失夫、亡父者的悲傷,在喜慶的氛圍中,太過弱小,也太過悲涼。

回到漢宮,與往常一般,劉承祐降詔,着東京臣僚,各歸其衙署,安守其職。劉承祐自己,則徑往慈明殿,向太后李氏問安。

“娘,兒子回來了!”宮殿內,李氏是親自候於門前,見到太后,劉承祐直接大禮拜倒。

“快快免禮!”李氏顯然有些激動,上前將劉承祐扶起。

就如往年,迎接劉承祐還朝,李氏還是上前打量了一圈二子,確認其周身無恙之後,方纔鬆了一口氣。

入殿內安坐,漢宮的后妃們,也俱在,一後三妃,以皇后大符爲首,向劉承祐行禮。皇后越發雍容,貴妃越顯豔麗,惠妃明顯輕熟,至於賢妃折氏,孕肚已凸。鶯燕一片,看向劉承祐的目光,難免含着些期待......

其後,是劉承祐的四個皇子,在長子劉煦帶領下,向劉承祐叩拜。長子劉煦,將滿四歲,稚童一個,卻顯得規規矩矩的。

二子劉暘,三子劉晞,也才兩歲多,能走能跑了,繼承的父母的基因,長相很是漂亮,童稚的目光看着劉承祐,盡是好奇,叩拜也是跟着學,注意力很快便挪開了。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至於四子劉昉,才一歲半,還呀呀學語,說是行禮叩拜,實則是坐在那兒,並且還坐不住,看都不看劉承祐一眼,反而來了勁兒,繞着三個哥哥爬,爬得還挺快。

這幅場面,直接把殿中的大人們看樂了。劉承祐也斂不住笑意,起身將四子抱在懷中,任其掙扎的同時,不由朝太后感慨道:“還是家裡好,有良母、賢妻、幼子......”

“你不在東京,親臨戰場,留我們這些婦孺在宮裡,心裡實在不安啊!”李氏則一種淺淺抱怨的語氣,說道。

聞言,劉承祐笑容一斂:“難道,有人對娘不敬?”

見狀,李氏搖搖頭:“內外臣僚宮侍,都恭順侍候,但你這做主的人不在,心有掛礙罷了!”

復銜笑意,劉承祐坐到李氏身旁:“有勞孃親掛念了!未能盡孝於膝前,還望恕罪!”

李氏說道:“有皇后他們侍候,倒也不寂寞!”

衝着他的后妃們點了點頭,劉承祐說道:“今日我還京,叫上在京的親戚們,舉行一場家宴,一家人聚一聚,圖個喜慶!”

“甚好!”對於劉承祐的想法,李氏表示認可,直接同意。

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9章 寫得不錯!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58章 善後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8章 賞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04章 解決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2章 磁州賊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18章 進兵第14章 外戚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790章 憂勞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50章 蜀亡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690章 拼圖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43章 不自知第125章 邢州事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51章 詔令西進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399章 還債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429章 向南!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8章 殿議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64章 過韓府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57章 龍舟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4章 苦難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46章 黃羊平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
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9章 寫得不錯!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58章 善後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8章 賞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04章 解決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2章 磁州賊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18章 進兵第14章 外戚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790章 憂勞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50章 蜀亡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690章 拼圖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43章 不自知第125章 邢州事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51章 詔令西進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399章 還債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429章 向南!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8章 殿議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64章 過韓府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57章 龍舟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4章 苦難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46章 黃羊平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