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

王景崇五體投拜,而進秘聞,劉承祐的反應,則顯得有些奇怪,只眉頭輕褶一下,便恢復平態。

王景崇的驚天之言,卻是沒能驚到劉承祐,這讓他有些意外,意外之餘,卻又不免忐忑,深思熟慮後的行動,似乎有點碰壁的意思。

“王景崇啊王景崇,朕不得不說,是小瞧你了!”劉承祐目光冷淡,注視着跪在廳內的王景崇,道:“你可知,鉅鹿郡王是何人?”

劉承祐語氣中的冷意比起冬月之寒還要冷上幾分,王景崇未加動作,只是埋着頭,以一種沉抑而堅決的語氣答:“臣知!”

“既然知曉,爲何還敢出此惡言毀傷,壞我兄弟情誼?”劉承祐形色遽然而厲,嚴詞質問道:“你竟是何等居心!”

面對皇帝的怒氣聲討,王景崇反而不慌了,心中不驚反喜。劉承祐僅以劉承贇斥問,但對於楊邠並未吱聲,雖則隱約,但於王景崇而言,卻是再明顯不過的信號了。

默默醞釀了一下,王景崇泣淚而告:“陛下北巡,遠離京師,護從數寡,忤逆之蓋起歹心。逆事在即,局情險惡,臣秉必死之心,以警陛下。陛下若早做綢繆,絕禍事於微漸,以消大患,臣縱粉骨碎身,亦無可悔,而況於上諫。請陛下明察!”

言罷,王景崇再度以頭觸地,以一個十分卑恭的臣服姿態,等待劉承祐的反應。

靜靜地看完王景崇的表演,劉承祐默不作聲許久,冷峻面容上的表情,就如他心裡那般波瀾不興,只是多了幾分感慨。

絲絲寒意自額頭滲入,涌向心頭,在劉承祐長時間的審視目光下,王景崇有點繃不住緊張了。有心開口,再說點什麼,卻又無法再醞釀起此前那般飽滿的情緒了。

良久,似乎是劉承祐思慮夠了,輕輕拂袖的動作在寂靜的廳中格外明顯。劉承祐以一種寡淡異常的語氣,直接問道:“說說吧,楊邠打算如何謀逆,如何行叛?”

從劉承祐語氣,聽不出絲毫情緒波動,彷彿堂堂宰輔,大漢元臣,勾連宗室藩王而行篡逆,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

不過其言入耳,王景崇倒是慢慢放鬆下來,心中石頭落地,他知道,自己此番已經賭對了。

在天子的注視之下,王景崇打起精神,這纔將楊邠的謀逆計劃抖落出來。描述地很詳細,如何準備,如何聯絡,什麼時間,與逆人數......

詳細得有些過分,瞭然於心的樣子,如數家珍一般,就彷彿這個計劃他從頭到尾都參與進去了一樣。

但是,如今的王景崇,稱得上楊邠的心腹?楊邠又敢以此機密大事相托?劉承祐聽着,看着王景崇的眼神,漸生少許的玩味。

“......請陛下早作防備,速加措施,否則逆賊一朝爆起,必生動亂!”

等王景崇稟罷,劉承祐臉上終於露出了一抹憤慨之色,一拍桌案,怒聲道:“原以其爲開國元勳,高祖信臣,兩朝宰輔,朕對其已是多加容忍。沒曾想,他竟敢生此惡逆之心,哼哼......”

低沉而顯寒冽的冷哼聲,讓王景崇不禁心生喜意。

“起來答話!”眼神一轉,劉承祐對還跪着的王景崇給了個“恩典”。

“謝陛下!”

沉着一張臉,劉承祐思慮了好一會兒,直接吩咐着:“傳李少遊、高懷德、趙匡胤!”

“是!”侍候在側,聽得秘聞的張德鈞不敢有任何猶豫,緊張地應聲而出傳喚。

廳中只餘兩人,劉承祐再度將注意力放到王景崇身上,拘謹的站立姿勢,恭順的表情,任由皇帝打量,而無異狀......

沒有再說話,但劉承祐心中難免異樣。

此人,再度刷新了劉承祐對他的認知,機心之重,令人咋舌。但是,這樣的人,用起來,應當會比較順手吧,劉承祐這般想。

“官家,鉅鹿郡王求見,言有急事上稟!”回廳的張德鈞,小心地看了劉承祐一眼,稟道。

“哦?今夜急事,倒是紛至沓來嘛!”劉承祐有些意外。

其下,王景崇的眉頭也不由挑了挑,感覺到劉承祐的目光瞥過來,迅速地恢復了平態。

“王卿以爲,鉅鹿郡王此來有何急事相稟?”劉承祐問。

聞問,王景崇眼瞼微垂,將表情斂起,身體如暫停一般靜立了一會兒,方纔道:“恕臣愚拙。”

嘴角微微翹了下,劉承祐稍挺腰背:“宣!”

見狀,王景崇又低聲以一種猶豫的語氣請示:“臣,是否該回避?”

“不必!”劉承祐淡淡地說:“你方纔就楊邠勾連鉅鹿郡王的情況,所述可不甚清晰,而今其人親至,朕正可察問之。你覺得如何?”

“甚好......甚好......”聽此言,王景崇下意識地附和着,只是低下的面容間,有一絲不易察覺的顧慮之色。

“贇哥此來何事?”望着入內謁見的劉承贇,劉承祐詢問道。

與前相比,劉承祐的語氣,有些冷淡,少了那種熱情。劉承贇感受到了,略覺驚訝,但確有萬急之事的樣子,無暇他顧,趕忙自懷中掏出了那封密信:“官家,龍岡有大事發,請官家速作御備。”

在皇帝接過呈上的密信閱讀之時,劉承贇臉上急色方緩,大舒一口氣,不禁瞧向站在廳中的王景崇,上下打量了幾眼,好奇雖重,不認識。

劉承贇所呈上的信,字數不多,但足夠驚悚,內容直白,大意是,宰相楊邠請劉承贇起邢州之兵,與之共同舉事,廢黜劉承祐......

很隨意的樣子,略顯荒唐。

拿起密信紙條,在手中晃了晃,劉承祐嘴角小小地勾了一下,問劉承贇:“此信何來?”

劉承贇當即收到傳信的情況講了一遍。

“贇哥,楊相邀你,你何夜來?”臉上露出一道平靜的笑容,劉承祐發出誅心之問。

悚然一驚,劉承贇隨即言辭激動,罵罵咧咧地道:“老賊包藏禍心,欲行謀逆,還想蠱惑臣,簡直癡心妄想。陛下,事態緊急,臣請親自帶人,捉拿楊邠,若遲了,一旦發難,恐生禍亂!”

劉承贇一通急言中,分明有種緊切的自證清白的意思,劉承祐感受到了。

“事既不密,何以成之?”對其所請,揚起手,劉承祐顯得很淡定。

讓劉、王二人候着,直到李少遊與高、趙三者奉命而來,劉承祐輕豎食指,不假思索,直接對還顯疑惑的三人吩咐着:“李少遊、趙匡胤,你二人帶禁衛班直,同王侍郎一道,去一趟楊邠下處!”

頓了下,劉承祐轉而問劉承贇:“龍岡鎮軍,有多少人?”

袖下的手,不由握了下,劉承贇應道:“共五營兩千餘人。”

“高懷德!”劉承祐語氣轉肅,以不容置疑之態,下令:“傳令下去,州城戒嚴,你親自帶一千甲士,接管邢州鎮軍!”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13章 日常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07章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70章 立場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96章 天花板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63章 朝廷應對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6章 奉宸營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21章 登乾元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3章 考校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76章 處置決議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21章 登乾元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章 分食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2章 王、鄭二公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77章 耶律妃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76章 拷問第23章 夜宴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93章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8章 侯益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98章 轉折點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
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13章 日常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07章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70章 立場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96章 天花板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63章 朝廷應對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6章 奉宸營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21章 登乾元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3章 考校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76章 處置決議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21章 登乾元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章 分食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2章 王、鄭二公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77章 耶律妃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76章 拷問第23章 夜宴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93章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8章 侯益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98章 轉折點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