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公勤勉

善言安撫一番,讓他老漢退去。王著在旁,也下意識地鬆了口氣,他可一直傾聽着王樸二人的問對,生怕這鄉里小民庸愚,胡亂說話。

王樸臉上笑容斂,恢復了平靜,偏頭看向王著,平和道:“成象,你這知州,做得不錯啊!初履任,便逢大災,兢兢業業,克己奉公,這兩個月來,辛苦了!”

“下官只是盡其責,不敢懈怠罷了!”王著露出了點笑容,拱手道:“與王公之辛勞相比,又何言‘辛苦’二字!”

王著的話,雖然有恭維之嫌,卻也有幾分真切。在淮東這兩年,安民理政,改制揚法,使新佔之地,鞏固於漢統之下,王樸是嘔心瀝血、躬親操勞、廢寢忘食。其鬢髮之間,增添的那諸多銀絲,便是證明,要知道,他還不到五十歲,人已衰老得厲害。

對於淮東的官吏們來說,王樸絕不是個好上司,嚴厲強勢,甚至有些不近人情,這兩年間,被他親自處置的各州官吏,便有數十人。

其中,除了留用的南唐官員外,還有朝廷選派的援淮南職吏,就因此故,朝裡朝外,王樸實則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對於黎民百姓,王樸有恩,對於天子朝廷,王樸有功。淮東諸州,能快速自戰禍中恢復過來,王樸功德巨大。

“陛下以淮東佈政付我,不得不殫精竭慮,有所作爲啊!”王樸則嘆了口氣,起身,對王著道:“泗州當淮河要衝,時下觀來,民心漸附,收效甚加,成象還需再接再厲啊!”

“是!”王著鄭重應道。

“走,我們到龜山去,我已召楚知州前來議事!”王樸說道,當先往外走去。

王著跟上,略作思索,問道:“是否因修復白水塘之事?”

對其機敏,王樸有些讚歎,頷首道:“朝廷已然同意了,陛下親自命名,曰洪澤湖。此湖斜跨泗、楚,需兩州併力發掘!”

龜山,比鄰淮河,在盱眙城東北三十里外,西南絕壁,下有重淵。登臨山頭,迎風佇立,以觀山淵。王著書讀得多,指着山腳,說道:“傳聞,大禹治水,以鐵鎖鎖淮渦水神無支奇於龜山之足,說得就是此處啊!”

王樸微微頷首,看了眼淮河,認真地考慮了一會兒,說:“自盱眙至淮陰水段,素來險惡,百里風濤,致使傾覆無數。爲便民通航,我欲另開運河,以避長淮之險。就自龜山起鑿,取淮爲源,亙五十里!”

聽王樸這麼一說,身旁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官員,眉頭緊鎖,忍不住道:“使君,將開洪澤,又欲建新河,如此,只怕勞民傷財啊!”

這名官員,乃是楚州知州張彥卿,原爲南唐海州防禦使,在北漢南征的過程中,除郭廷渭之外,又一表現突出的唐臣。

南唐媾和之後,也投誠於大漢。王樸當政之後,選用良才,以其頗具實幹之才,也當過楚州防禦使,熟悉州內民情,上書舉薦他知楚州。是留用南唐舊臣之中,少數幾個得到漢廷信任,委以要職的人。

作爲舉主,王樸對張彥卿是有大恩的。不過此時,仍舊直言,提出異議,對王樸道:“如使君言,雖僅五十里,不算長,但開鑿運河之事,是否先緩一緩?”

聽其勸,王樸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偏頭看着張彥卿,只見其一副穩重的神情。張了張嘴,又看向王著,問:“你覺得呢?”

王著也認真地考慮了會兒,拱手道:“洪澤工程,哪怕集兩州之力,也是耗時靡財,實無餘力,兩面並舉。若強行爲之,只恐過度徭役,滋生民怨!”

見二者,秉持相同的意見,王樸一時沒有接話,而是自我反思,喃喃道:“莫非,當真是我急躁了?”

再作思忖,王樸舒了一口氣,說:“罷了,此事容後再議!”

“但洪澤湖,朝廷既已應允,入冬之前,當遣派幹員,調配錢糧,徵召徭役,啓動工程!我期以三年,使大澤功成!”王樸語氣堅決道:“供給之事,不足之處,上報揚州,我自揚州協調!”

“是!”

王樸這麼一說,感受到其意志,兩名知州的神經下意識地繃緊了些。

王樸問:“州內,可集中多少民力?”

“初步估計,泗州轄下,當可抽調民夫一萬人!”王著盤算了一會兒,估摸一個保守的數字。

張彥卿則道:“楚州可發民夫,一萬五千人!”

已然不少了,王樸滿意地點了點頭,轉頭看着張彥卿,稍微斟酌了下言辭,以一種告誡的語氣,說道:“洪澤湖,基本在楚州境內。此番工程,大興力役,洪澤之外,將佔大批民田。對於這些百姓,州府當善加撫卹,安置妥當,另闢田土以與之,助其重建家園。

另外,但嚴防職吏因緣侵擾,掠奪民衆,滋生民怨。此事尤爲重要,切切!”

聞王樸叮囑,表情肅重,拱手道:“是!下官自不敢怠慢,必定嚴加約束!”

“泗州也一樣!”王樸又向王著補了一句。

......

自楚州山陽返回揚州,王樸於沿路巡視縣鎮,親詢百姓,細察民情,不免遇有疏漏之事,責處之,高郵縣有不法之吏三人,悉爲其所執,解送揚州按察審斷。

如今的淮東官吏,最忌怕的,就是王樸下州縣巡檢,基本每一次,都會處置一些人。民心所悅,但卻有些“官不聊生”了,尤其對於南唐舊吏們而言,當初他們哪裡受過此等嚴厲約束,就如頭懸寶劍,惴惴難安......

逾半月,而歸揚州。

揚州城,在王樸的治理下,已然徹底恢復了往日的富庶,甚至比起南唐治下,猶有過之。畢竟,大漢政策下,廢除了太多秕政雜捐,“公平性”得到一定的張揚。

有王樸這尊冷麪神在,穩定良好的秩序之下,以揚州城的底蘊,迅速爆發出巨大的能量,災情之下時,也絲毫不影響其繁榮。

回到布政使衙門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上下僚屬,聽政斷事,他不在揚州的這段時間,又積壓了不少公事。

二堂之內,王樸正色而察事,諸僚廣坐其間,恭敬匯稟,無敢觸其鋒者。當然,任是王樸剛直正義,這些人對他的態度,還是畏過於敬。

從午後,一直到傍晚,衙堂上,方纔再度冷清下來,而堂案上,也堆疊起了一系列的道州事務。

而王樸,猶不歇息,日落晦暗,僕人掌燈。當老僕端着膳食,輕步入內,所見到的,仍舊是王樸燈盞之下,伏案閱牘的身影。

“使君,算是白日理事,你已連續坐案四個時辰了,還是先歇息片刻,用膳進食!”老僕勸道。

王樸擡了下頭,示意了下:“先放着吧,待我看完這份公文!”

說完,又低下頭,他所察閱的,是道府官員處置的一些公文,想要看看是否有不當、疏漏之處......

看得認真,卻聞嗚咽之聲。擡眼,見老僕,已然擺好的碗筷,正提袖逝淚。王樸愣了:“你這是幹什麼,何故抽泣?”

“使君如此勤勉,不愛惜身體,小人實在不忍啊!”老僕說:“公務永遠也理不盡,使君再這般下去,身體將累壞了......”

見狀,王樸不由輕笑道:“也就這兩三年了!我可向朝廷保證過,淮東五年大治,熬過這幾年,有的是空閒歇息!”

不過聽其勸,王樸倒是放下公務,拿起碗筷進食了。一遍吃,一邊問道:“三郎、四郎呢?他們有沒有進食?”

“二位小郎君,已然用過了。”

“你通知他們去書房,晚點我要考校他們學業,看我不在的這段時間,是否有懈怠!”往嘴裡扒拉着米飯,王樸吩咐道。

“是!”

王樸膝下有四個兒子,長子、二子皆已成年,在軍中任職。三子、四子年幼,被他帶在身邊,親自調教。

不及片刻,王樸便用完晚食,伸了個懶腰,一解困頓,再度翻開公文......

老僕收拾着餐具,見了忍不住嘆道:“使君這般操勞於公事,可是你知道,旁人是如何非議你的嗎?小人,實在爲你感到不值啊!”

“多嘴!”聽其言,王樸擡頭,輕斥了一句。

頓了一下,王樸幽幽一嘆,輕笑道:“我所爲者,是爲黎民百姓,爲淮東治安,爲陛下大略。不是爲了這些官員們的榮辱,也給不了他們安逸。縱使他們非我、惡我,皆不足爲道......”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第84章 夏州降第42章 難得積極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55章 雍王犒軍世宗篇終 駕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80章 博弈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45章 了結第1676章 慘重第216章 馬政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81章 功臣閣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3章 考校第82章 殺俘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18章 查抄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77章 嚇人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51章 南粵,危!第16章 異見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44章 太后相召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36章 怪圈第25章 開寶新政第33章 西巡結束第5章 春闈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18章 進兵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707章第85章 少壯派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19章 難審第201章 捐資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736章 試炮
第84章 夏州降第42章 難得積極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55章 雍王犒軍世宗篇終 駕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80章 博弈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45章 了結第1676章 慘重第216章 馬政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81章 功臣閣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3章 考校第82章 殺俘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18章 查抄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77章 嚇人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51章 南粵,危!第16章 異見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44章 太后相召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36章 怪圈第25章 開寶新政第33章 西巡結束第5章 春闈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18章 進兵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707章第85章 少壯派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19章 難審第201章 捐資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736章 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