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殺心大起

發泄了那麼一通,劉皇帝情緒已經有所回落,人也冷靜了下來,扶着御桉坐下,氣息平復,環視一圈,冷冷道:“說說你們的解決辦法!你先說!”

見劉皇帝把目光投向自己,太子劉暘稍作思量,拱手道來:“臣以爲,其一,責令榆林官兵,繼續清剿殘匪,肅清餘孽,同時追剿賊首李繼遷。

其二,令榆林官府戒嚴,加強治安肅清,穩定秩序,安撫人心,儘量消除此亂影響,以防另生差池!”

“就這?”聽完劉暘所提兩點,劉皇帝頓時露出不以爲然的反應,瞥了他一眼,直接道:“不夠!”

說着,衝劉廷翰道:“制令王侁,對賊首李繼遷及其餘孽,全力追剿,窮追勐打,朕要將之賊子千刀萬剮,挫骨揚灰!”

劉廷翰應道:“是!不過,李繼遷已然遁入流沙,一時恐難覓蹤跡,再兼又處深冬,天寒地凍,一時之間,恐難見效!”

“聽你的意思,逃入沙漠,就拿他沒辦法了?氣候嚴寒,就不能打仗,就不能剿賊了?”劉皇帝立時質問道。

劉廷翰神色一緊,趕忙道:“臣並非此意!”

見他急切地欲作解釋,劉皇帝揮手打斷他:“沙漠環境固然惡劣,能給賊人提供屏障,卻也限制了其活動!李繼遷長於相州,他對榆林道的地理,還能有久戍邊疆的當地駐軍熟悉?

那是大漢的國土,是他們守護的地盤,他們能夠坐視賊子猖獗?先把目標放在那些綠洲、水泊之間,這麼簡單的思路也需要人教?

十年沒有大動作,大漢的官兵已經不會打仗了?”

劉皇帝的狀態,顯然不那麼正常,是各方面挑着刺,表達着他的不滿。對此,劉廷翰當即應道:“陛下訓示,臣必然地傳達到位!”

聽他這麼講,劉皇帝語氣不見緩和,道:“告訴王侁,對他此次平叛的表現,朕很不滿意,讓他好自爲之!”

“是!”

劉皇帝又瞧向劉暘,繼續做出指示:“傳詔榆林道,實行全境戒嚴,對各地党項部族,嚴密監控,對其進行一次清查,凡與李繼遷有牽涉者,不論何人,一概拿下。

若僅是一個李繼遷,自不足爲道,然而若讓他與當地党項人勾結起來,情況才更爲深重,這些年党項人滋擾不斷,李繼遷也打着党項人的旗號,顯然這些党項人,纔是禍亂之源,必須提高警惕!

讓榆林道文武,都給朕警醒些,再出亂子,朕就先治他們,再平李繼遷!”

劉皇帝話裡,警告的意味十分濃厚,不說榆林道的文武聽聞後會是什麼反應,他們這些在場之人,已經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了。

“榆林道針對此亂的處置,暫作此安排!”劉皇帝又冷冷道:“但是,在李繼遷叛亂過程中,那些疏忽失察,乃至爲虎作倀者,陛下嚴懲,以警世人!相州知州、指揮使一併免職,銀州軍政主官下獄問罪!此事,就由趙卿處置!”

見劉皇帝看向自己,趙普老腰一繃,迅速答道:“是!”

對此,他也是早有預料,李繼遷之叛,應對是一方面,追究責任,也是一方面,以劉皇帝的脾性,也不可能放過,哪怕只爲發泄,也要懲治一批人。

這天下,這朝廷內外,可真是一點都不安寧啊!

“還有!”劉皇帝又想到了什麼,眼神中滿是殺機,吩咐道:“傳詔相州官府,把李氏一族全部羈拿,押抵京師處斬!”

這道諭示一下,殿中的幾人頓驚,適才雖然沒人提起,但都知道,李繼遷在榆林道一鬧騰,相州的那些拓跋李氏族人,日子就必然不好過。

但怎麼也沒想到,劉皇帝竟然毫不猶豫,毫不留情,要趕盡殺絕,甚至不打算聽取一些李氏的陳情。

雖然出了李繼遷這麼個叛逆,但若說偌大的李氏家族,都是叛賊,那顯然有失偏頗了。過去的二十年,李氏家族,還是算安分的,再加上,李繼遷只是旁出支脈,如今李氏的當家者,乃李繼捧。

這樣不管不顧,一刀切地打擊,甚至沒有審查推鞠的意思,如此做法,過於狠戾,會起到怎麼的效果,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是要打個問號的。

然而,誰教他們都姓李,誰教他們是定難軍的後裔,誰教他們曾經割據一方,若是太平無事還好,今與叛逆相涉,那就只有自認倒黴。

“怎麼,你們有異議?”見幾人不說話,劉皇帝掃視,輕聲道。

不過,哪怕是一向以仁厚着稱的太子劉暘,此時也沒有貿然開口求情,他畢竟不是一味的迂腐求仁,至少在此事上,他看得很清楚,知道劉皇帝的底線,立場也就堅定,不會去挑戰劉皇帝的敏感處。

“李繼遷一叛亂,拓跋李氏自然不可信,未免內外勾結,該當採取果斷措施!”趙普堅決地表態。

聞言,劉皇帝這才露出了點笑意,頷首道:“既然如此,那就安排吧!”

此言落,也就意味着,這個冬季的開封,註定是充滿血色的,拓跋李氏,嫡系旁出加起來,可是有幾百人的,若是將家僕都算上,那就更多了。

“陛下,還有一個情況,需要注意!”趙普應諾的同時,拱手提醒道。

“你講!”劉皇帝看着他。

趙普道:“榆林道的奏報中提到,參與李繼遷叛亂的,除了一部分黨項部衆之外,還有被其攻破的明堂川刑徒營!

這些年,各地的刑徒營,屢出差池,騷亂不斷,可見朝廷對刑徒營的管理是有漏洞的,需要儘快彌補,加強管控。

整個西北,刑徒數以萬計,這些罪人,都是對朝廷不滿的,若是讓他們被挑動起來,必生大禍,朝廷不可不防!”

“趙卿說得好!”劉皇帝眉毛一挑,當即認可道:“朕還當真有所忽略,此情不可不察,降一道嚴令,着各地官府,對治下刑徒營,嚴加提防!”

“是!”

“陛下!”這個時候,劉暘見機進言道:“天下刑徒,之所以對朝廷滿懷怨憤,皆因朝廷對其使用過厲,監管過苛,在加上各地官府管理上有所懈怠,方致隱患重重,騷亂不已。

有鑑於此,臣以爲,在加強刑徒營監控的同時,在刑徒的管理與使用上,是否可以採取一些緩和辦法,以作安撫,穩定其心!”

對於劉暘的這個建議,劉皇帝並沒有直接反對,而是陷入了思考,不過沉吟幾許,還是搖了搖頭:“若是平日,倒無不可,不過,眼下局勢,不適合放鬆,還當以控制穩定爲先。這個時候求緩,只怕會釀成的更大的動亂,即便要緩和政策,也要等榆林之亂平定之後!”

“好了,你們都退下,去辦差吧!”談到這裡,劉皇帝已然徹底恢復了冷靜,也沒有更多興致了,衝幾人擺手道:“太子留下!”

“臣等告退!”趙普牽頭行禮,緩緩退去。

還跪在那裡的王寅武則尷尬了,有些不知如何自處,眼巴巴地望着劉皇帝,欲言又止,見其狀,劉皇帝語氣不帶絲毫表情:“你也退下!”

“是!”王寅武如蒙大赦。

然而,還沒有出殿,臉色不由大變,像趙普、劉廷翰他們,是受了詔命,得了劉皇帝明確指示,可以按部就班地去做事,處置善後。

那他呢?他武德司該做什麼,劉皇帝竟然一點沒有交待,這可不是一個好的徵兆,哪怕是降罪處置也好啊......

心念及此,王寅武也不由忐忑不安起來,整個人被無盡的恐懼包圍着,這可如何是好,他該何去何從?

衆臣退下,御桉前只留下太子劉暘一人,見微倚御桉,面帶疲憊的劉皇帝,輕聲寬慰道:“爹,還請保重御體,不要憂慮過甚,些許小亂,會平定的!”

聽其言,劉皇帝舒了一口氣,嘆道:“一個小小的李繼遷,還不被我放在眼中。我感慨的是,這開寶二十年,怎會如此紛擾不斷,風波迭起......”

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47章 割韭菜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77章 耶律妃第2053章 終章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24章 辭表第80章 京觀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96章 橐駝兒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82章 矛盾第18章 侯益第239章 進退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71章 襄陽王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60章 三個青年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84章 虛了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74章 萬歲呼聲第64章 邊事不寧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69章 愛將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6章 虒亭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12章 兄弟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章 田畔問對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65章 楊無敵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27章 派系第119章 節度進京半島史話·桓王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412章 二王第205章 既往不咎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779章 四王畢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697章 蠢蠢欲動
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47章 割韭菜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77章 耶律妃第2053章 終章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24章 辭表第80章 京觀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96章 橐駝兒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82章 矛盾第18章 侯益第239章 進退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71章 襄陽王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60章 三個青年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84章 虛了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74章 萬歲呼聲第64章 邊事不寧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69章 愛將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6章 虒亭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12章 兄弟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章 田畔問對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65章 楊無敵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27章 派系第119章 節度進京半島史話·桓王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412章 二王第205章 既往不咎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779章 四王畢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697章 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