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

bookmark

夏陽高懸,照得關城的牆垣發亮,彷彿給這座堅固厚實的軍事堡壘披上一層光鮮的外衣。關樓上,漢天子再度登臨,不過這一回,並不是爲了巡視關防,而是爲了等待北來的貴賓。

劉承祐一身乾淨的黑龍袍,頭上高束帝冠,危身直立,皇后、貴妃俱正服被身,一左一右,侍候在側,四名皇子也穿着漂亮華貴的蟒服,站在女牆後邊,整個場面顯得很正式。

女牆高過皇子們的腦袋,即便最年長的劉煦,也望不到城郭外的景象,只能看見白石牆體。感受到現場氣氛的嚴肅,即便是平日最活潑的劉昉,此時也老老實實地站着,沒有多動作,顯得規規矩矩地。

劉暘也同樣乖巧,似乎能感受到身後父親的目光,劉晞則更顯淡定的,一雙眼睛保持着靈動,默默地數着視野中磚石的塊數。

邊上,與皇帝一家子一道的,是此番前來瓦橋關謁君的將帥們。不過,相較於劉承祐一家的平靜,將領們可沒有那麼安穩了。

隔着約兩丈遠的距離,一名身材高大,濃眉大眼的將軍,就是一副意興闌珊的表情。此君名爲董遵誨,將門出身,自幼隨其父在軍中打磨,武藝不凡,知兵法,有統軍能力。

董遵誨的軍旅生涯,並沒有太轟轟烈烈,漢初之時,隨其父董宗本投漢,爲隨州軍校,後調任禁軍,隸興捷軍,在劉承祐對禁軍整頓的過程中,考其才幹,得到升遷,後外放爲衛州指揮使。

在任兩載,剿匪肅境,乾祐四年秋,遼帝耶律阮率大軍南下,朝廷下詔備戰,董遵誨率部下調往元城,屬北面行營,準備對遼作戰。不過隨着火神澱之亂,漢遼議和,也就沒能撈上立功的機會。

後來的幾年間,歷任德州團練使以及趙州兵馬指揮使,直到乾祐七年秋,朝廷再度對北面防禦及北軍進行調整,最終形成了如今以五軍使、一部署爲核心的防禦體系。而董遵誨則調任爲西面的保定軍,在大將之列。

觀董遵誨履歷,算得上是順風順水,波瀾不驚。而此人的經歷,在大漢軍中,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除了他本人確實有幾分兵略才幹之外,也有其父的影響,當然更重要的,董家與臨清王高家,有親戚關係。

或許是出身與仕途都比較順利的緣故,董遵誨自帶有一股傲氣,當年趙匡胤遊歷之時,投其父董宗本,與董遵誨之間就有一番淵源。當初年輕氣盛,事事與之相爭,尤其在他素來自信的兵略方面,也被趙匡胤壓一頭,常常被辯得無話可說,直到逼得趙匡胤主動請辭......

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已褪去了青少年時的意氣衝動,如今也變得成熟穩重,在北軍中,董遵誨的名聲很不錯,治兵有方,斷事公正,爲人豁達,胸五崖岸。

但此時,站在瓦橋關城上,曬着初夏的暖陽,董將軍卻有少許的不耐。臉色並不算好,昨夜酒喝嗨了的緣故,望着自北關直出向北的官道延伸到視野盡頭,董遵誨忍不住衝身邊的羅彥瓌嘀咕說:“羅將軍,那燕王再是地位尊崇,柱國大臣,陛下如此厚待,也太過了吧......”

“我們這幹粗漢,身強體壯,在這裡等着也就罷了,安帥同爲王爵之尊,年事已高,也矗立城。即便如此,又何勞陛下與后妃親臨。還有幾名皇子,小小的年紀,個子還不到城頭,站在那裡,像個學童一般......”

聽董遵誨之言,羅彥瓌倒是一連淡定,心態放得很平,應道:“怎麼,董將軍是羨慕了?”

“這開國以來,我還不曾聽聞,有哪名大臣將領,能得陛下如此重待?那燕王何德何能?我只是不解罷了!”董遵誨嘀咕道。

羅彥瓌嘿嘿一笑:“董兄,你也說了,這天下還有誰能得陛下如此厚重,親登城垣以候,昨日又是鑾駕北迎。哼哼,不過這等重恩,可不一定是好事,我可是不敢羨慕......”

“羅兄此言何意?”董遵誨問道。

羅彥瓌淡淡然地說:“也不知等燕王到了,見到這等場面,是感動多一些,還是畏懼多一些。不過,就我猜測,應當不會太好受......”

對於皇帝這番安排與行爲,議論的可不只董羅,其他的北軍將領,也多少有些腹誹,不過都不敢大聲張揚。安審琦距離天子近些,不過老帥意態從容,沒有一絲不耐,甚至還帶有少許平和的笑意。

“官家,看將軍們,似乎頗有微詞啊!”高貴妃注意到到周邊的波瀾,低聲說道。

瞥了眼身邊的美婦人,劉承祐輕笑道:“你也沒耐心了?”

迎着皇帝的目光,高貴妃當即搖搖頭:“耐性我有的是,再兼官家都在此,我又有什麼多說的。只是官家對燕王的看重,有些令人吃驚罷了......”

另一側,符後認真地想了想,溫聲道:“燕王爲國鎮戍幽州多年,對北邊的安定有大功,但功與酬當相稱。天子之恩,重如山,深如海,然而山崩海嘯,則足以摧人,過猶不及啊!”

“你這話,很有見地啊!”劉承祐淡淡一笑:“不過,燕王戍邊有功,今他南來會面,我作爲主人,稍等片刻,也是應該的......”

沒有過多解釋,劉承祐轉而關心起四名皇子:“你們年紀還小,若是站累了,到旁邊歇息一會兒吧!”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君父在上,兒豈有叫累的道理!”劉煦應道。

“我要陪爹爹一起等!”劉暘說。

有兩個哥哥表態在前,劉晞與劉昉沒有作話,仍舊安安靜靜地等着。

事實上,從收到燕王南來的消息,到傳令文武齊聚等候,一直到燕王一行,抵至關城,前後也不過半個時辰。

當千員燕騎南來,劉承祐不假思索,直接帶着人下關,城門大開,直至吊橋前等待。

而趙匡贊這邊,一行護衛着空蕩蕩的鑾駕而來。在白溝驛遇到安守忠,從其口中得知來意與天子的寵幸,他終究力辭不就,沒有乘坐鑾駕,而是十分恭敬地似衛護天子一般,保護着鑾駕而來,並且加快了速度。

然而,及至關前,見到這番鄭重而浩大的迎候場面,心頭的複雜情緒更重了。

趙思綰在旁,也是意外不已,感慨着:“看來天子還是知禮的,又是鑾駕,又是親候,對大王,誠意深厚啊!”

沒有搭理趙思綰,隔着半里地的距離,趙匡贊手一揮:“全部下馬!”

燕騎的素質當真是很高的,聞令而動,令行禁止,整整齊齊地落馬。

“趙思綰陪我前去面君,其他人原地候命,不得靠近!”趙匡贊吩咐着。

“大王,就我們兩人?”趙思綰稍露遲疑。

“就我們兩人!”語氣不容置疑,在他身上瞄了一眼,又道:“把你的佩劍、武器,全部留下!”

“是!”

很快,趙匡贊先整理了一番甲容,而後與趙思綰,一前一後,直趨御前。待到靠近關前,隔着數丈遠,趙匡贊三跪九叩,以示恭服:“臣趙匡贊,參拜陛下!”

從趙匡贊進入視野開始,劉承祐便一直注意着他的表現,結果還是讓他很滿意的,幾步上前,親自攙扶,語氣溫和地不得了:““燕王快快起身,不必多禮!”

扶起他,劉承祐笑容滿面,盡是感慨:“當初永清一別,至今已近七載,多年未見,朕對燕王,甚是想念啊!”

面對漢帝那一臉溫和的笑容,趙匡贊雙目之中盡是感動:“臣德行淺薄,怎敢勞陛下如此信重,親自迎候,萬不敢當。還請陛下回鑾!”

“燕王當得起,朕來都來了,以你我君臣之間的情誼,何必在意些許俗禮!”劉承祐哈哈一笑,一手緊緊抓着他手腕,往力牽,嘴裡道:“燕王一路勞頓,朕已命人在關內備好酒宴,今我大漢北邊將帥齊聚,可謂一場盛會。走,我們進城,喝酒聊天......”

“謝陛下!”

漢帝的盛情,實在讓趙匡贊有些吃不消,只能亦步亦趨,不自在地跟着,同時和其他漢將,保持着善意的微笑......

瓦橋關一行,趙匡贊註定要忐忑得度過。

第396章 天花板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81章 下蔡大捷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完結感言第12章 令人陶醉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397章 指點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8章 祭拜第87章 秋後算賬第95章 玩陰謀第357章 國滅第236章 母、妻、子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4章 苦難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0章 湖湘之治第328章 默認第11章 請教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26章 冬至宴2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36章 母、妻、子第33章 真正目的第59章 病榻陳情第77章 嚇人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18章 進兵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87章 “驚喜”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9章 王峻歸來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77章 間策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94章 汝公出山第65章 選擇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4章 外戚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16章 初夏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75章 在滑州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8章 楊蘇還京第36章 奉宸營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5章 王樸走了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78章 火油彈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053章 終章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01章 梁山觀政
第396章 天花板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81章 下蔡大捷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完結感言第12章 令人陶醉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397章 指點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8章 祭拜第87章 秋後算賬第95章 玩陰謀第357章 國滅第236章 母、妻、子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4章 苦難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0章 湖湘之治第328章 默認第11章 請教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26章 冬至宴2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36章 母、妻、子第33章 真正目的第59章 病榻陳情第77章 嚇人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218章 進兵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32章 郭氏之慮第487章 “驚喜”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9章 王峻歸來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77章 間策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94章 汝公出山第65章 選擇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4章 外戚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16章 初夏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75章 在滑州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8章 楊蘇還京第36章 奉宸營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5章 王樸走了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78章 火油彈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053章 終章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01章 梁山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