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國滅

清晨,濃重的靄氣瀰漫在秦淮河上,籠罩着金陵內外,直到天色放亮,方纔漸淡消散。隨着冬意漸濃,氣候也越偏寒冷,尤其在這冬季的早晨,江南的溼冷對於一部分北方士卒而言,是十分不適的,乃至煎熬的。

當然,也是朝廷備戰工作做得充分,考慮到冬季作戰,似禦寒被服、取暖炭柴,都是充足供應,倒也使得將士,不用完全忍風暴寒作戰。再加上,此番進兵順利,一路平推,勝利之下,軍心穩定,士氣高昂。而今兵圍敵都,幾乎所有的漢軍將士,都等着破城,好結束戰事,收穫戰利品,獲得賞賜。

作爲事實上南方地區的經濟中心,金陵的富庶,可是聞名已久的,作爲征服者踏上這片土地,難免將士們不心馳神往,想要趁機撈上一筆的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就是,當年平蜀將士,在成都大多有所收穫,可引得很大一批人的羨慕,如今,已經有人打算效仿成都故事來上一遭了。對於大部分將士而言,不辭辛苦,冒着生命危險,參與戰鬥,就精神層面而言,固然有一部分忠君報國、建功立業的宣傳效果,但更多的還是爲了賞賜,爲了戰利品。

因此,金陵就在眼前,唾手可得,都不需太多的鼓舞,漢軍將士作戰慾望與士氣都十分高昂。從拂曉時分起,龐大的漢軍營寨中,就冒起了炊煙,其後,諸軍諸營,按時進食、活動,各級軍官進行勵士,做着最後的動員工作。

作爲主帥的李谷,也升帳議事,進行攻城前的軍事會議。關於攻城的安排,早就已經定好了,也交待下去了,三面齊攻,石守信統籌指揮,張永德攻城南,尹崇珂攻城北,趙延進攻城東。

因此,李谷舉行這場戰前會議,只有一個議題,軍紀。對於軍心士氣,李谷是尤爲關注的,而將士們對破城的期待,他也是盡收眼底,像李谷這樣的儒帥,是絕不會允許的。

軍事會議,劉暘這個太子都得老老實實地坐在下邊,李谷正居帥位,嚴肅道:“限期已至,金陵仍未出降,今日即發起進攻!”

“是!”一干將領,齊聲應道,氣勢高昂。

“不過!”掃了掃衆人,李谷卻嘆了口氣,說:“有一事,我甚感憂慮,幾成心病!”

“不知何事致大元帥心憂,末將等能否分憂?”石守信配合地很適當,順着話頭髮問。

李谷說道:“江南諸州,魚米之鄉,土地豐饒,物阜民殷,尤以金陵,財富所積,金帛所聚。我所慮者,大軍破城,將士爲其所誘,行爲難以約束,軍紀遭受破壞,使用此名城,毀於一旦,今後無法向朝廷交代,故而憂慮!”

此言落,羣皆默然,如今的大漢將領,尤其是高級將領,像早期那樣完全不通文墨、不知禮節的人已經很少了。對李谷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多少明白幾分,但是,一時都不接話。

歷代以來,出兵作戰,哪有能做到真正意義秋毫無犯的,尤其面對金陵這樣一座肥得流油的城市,不說底層的官兵,就是中高級別的將校,又何嘗不懷有期望?

注意到衆將的反應,李谷也不意外,而是繼續道:“南征以前,陛下告誡,江南百姓,也是大漢子民,只是暫時託庇於金陵,王師南下,是爲扶危濟困,迎其歸朝。戰火重啓,刀兵相向,陛下也十分顧慮江南之民,受到傷害。太子殿下奉詔犒軍,再度強調陛下聖意,務必嚴肅軍紀......”

“此事易,大元帥不必擔憂!”趙延進突然開口:“大漢自有軍紀,三軍照常遵守即可,誰敢犯之,即以軍法處置,如此而已!”

“趙都監所言甚是,我等自當遵從陛下詔意,聽候大元帥軍令!”石守信跟着道。

在石、趙的帶領下,剩下如張永德等也都跟着表態,表示願意聽從軍令,約束將士,嚴肅軍紀。

見狀,李谷勞臉上這才露出點笑容,而後肅然道:“老夫奉詔平南,帥師伐國,賴將士用命,兵臨敵巢。金陵孤城,難當兵鋒,勢必破之,克城之日,有三條,三軍將士當謹記。

其一,金陵主臣,當獻俘與東京,交由陛下與朝廷處置,將士不得輕辱;

其二,破城之日,城內士民,即爲大漢子民,不得殺侮;

其三,將士作戰,所立功勞,戰後朝廷自有封賞,城內倉儲廩藏,不得擅取,百姓家財,嚴禁侵犯。

此三例,當通報全軍,如有違者,軍法論處!”

說到“軍法論處”四個字時,李谷也顯得殺氣騰騰的,威勢凜凜,令人不敢側目。在場的將領們,自然不敢反對,齊聲應道:“謹遵大元帥令!”

自從劉邦入關中,留下個“約法三章”的典故之後,後世之人,多有因時因勢而效仿,約定三條,也足夠了,多了記不住。事實上,這也只是一個基本辦法,在此三例之外,可以鑽的空子可不少。但是,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已經是軍紀嚴明瞭。

坐在一邊,從頭到尾,劉暘都沒有發話,只是,默默地觀看、思考着李谷的馭將之法。不禁有些感慨,原來溫文爾雅,待人寬和的李公,在駕馭起驕兵悍將時,竟是如此威勢,也如此有手段,似乎學到了......

在朝廷裡,在劉皇帝身邊,他能看到的,永遠是上下臣僚、文武公卿,對他老子的恭順臣服,不敢違逆,那是十多年強化君權、武功人望所累積起來的權威,不是輕易所能學會的。事實上,這些年劉皇帝也確實很少再通過耍手段、搞陰謀來提升權威了。

隨着李谷帥令下達,漢軍動作即雷厲風行,參與攻城的各軍將士,有序調動起來,露出獠牙。與此同時,金陵城上,是匆忙應對,忙中出着錯,而宮城之內,當聽得城外戰鼓擂動之時,李煜徹底熄滅了所有的僥倖心理。

這一夜,李煜沒有睡覺,同其叔景達、與幾個長成的弟弟,一起在鍾後處討論國家的結局,家族的未來,雖然都沒有直言,但共識是達成了的。

當得知漢軍已經大批出動,攻城軍械也已推出,沒有再發表任何勸降話語,李煜這才相信,漢軍確實是說一不二,他也沒有繼續遲疑的時間了。

於是,在宗室家兄弟們的目光下,李煜懷着一種悲切的心情,親自寫下一篇降表,淚水沾溼了布絹,墨跡有些發散。蓋好印璽後,交給王叔李景達,由他出城,遞交降表。

當金陵城頭,豎起白旗之時,也宣告着“南唐”的滅亡,自其先主李昪稱帝開國,至李煜出降,凡得國二十六年。

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半島史話·奇葩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33章 面聖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6章 迎奉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65章 舊邸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08 狀元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00章 城戰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47章 割韭菜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507章 一縷嘆息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80章 開寶第145章 中秋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78章 祭拜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4章 外戚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61章 淑妃病危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408章 蠢兒子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26章 問罪第31章 送行第194章 減稅難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
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半島史話·奇葩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33章 面聖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6章 迎奉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65章 舊邸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08 狀元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00章 城戰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347章 割韭菜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507章 一縷嘆息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80章 開寶第145章 中秋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78章 祭拜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4章 外戚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61章 淑妃病危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408章 蠢兒子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26章 問罪第31章 送行第194章 減稅難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