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善後爭議

“楊業真統帥也!”瞭解完楊業入夏州的過程後,當着重臣們的面,劉皇帝做出了一個簡單卻又鄭重的評語。

他對楊業的信重與喜愛,幾乎是不加掩飾的,在場的大臣們也都理解。當然,劉皇帝這話,也是對此前朝中對楊業非議的一種正面迴應。

劉皇帝從來短於兵略,但這並不妨礙他對軍事戰爭的認識,畢竟他的親征經驗也算豐富了。此番兵進夏州,朝廷準備了數萬兵馬民夫以及大量的戰備,可謂是泰山壓卵,就像一些人說的,隨便換個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去統兵,都能平了夏州那彈丸之地,然而,結果或許相同,但過程就未必能像楊業這般。

“到兵入夏州爲止,官兵前後損傷不足兩百,可謂兵不血刃,夏州堅壘,亦卷甲入城,和平收復,不戰而屈人之兵,楊業實爲善戰者!”趙匡胤也在,點了點頭,順着劉皇帝的話,讚許道。

“夏州既下,則定難軍定矣!”魏仁溥也展露開顏,笑語道。

當然,劉皇帝也清楚,這並非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功勞也不能全掛在楊業等將士身上,於是又道:“兵進夏州,實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將士固然辛苦,那些奔走於前後,分化党項內部,瓦解其鬥志,消解其抗拒之心的官吏,其功勞也不能抹殺!”

“陛下英明!”

“傳詔,收復夏州一應有功人員,皆賞!”劉皇帝顯得格外開懷。夏州的收復,甚至比當年破刪丹,收甘肅更讓他感到喜悅。

“陛下!”這個時候,竇儀站了出來,這老兒神情嚴肅,拱手直接給劉皇帝潑了盆冷水:“夏綏四州,如今僅僅收復了夏州,李光睿雖迫於形勢投降,但定難軍內部豈能輕易臣服?

更有爲數衆多的党項部民,尚未收服。臣以爲,夏綏之事纔剛剛開始,收之而不能服之,則後患無窮,朝廷還遠未至論功行賞之時,善後之事,纔是眼下要緊之事......”

竇儀這番話,可是忠言直言了,只是語氣顯得有些不客氣,不過,在場衆人對其表現,倒也不意外,這就是這麼一人。

劉皇帝當然也挺得懂,竇儀的話概括一下,就是,陛下您別高興得太早了!

難免有些掃興,但大事正事上可不糊塗,對竇儀的容忍度也十分高。臉上笑容斂起,劉承祐恢復了淡然,看了竇儀一眼,應道:“竇卿說得是,喜報飛傳,朕有些喜不自禁,得意忘形了!”

“陛下英明!臣言語冒犯之處,還請恕罪!”見劉皇帝這種表態,竇儀也滿意了,躬身一禮,而後落座。

劉皇帝掃視一圈,問道:“党項人內遷河隴數百年,拓跋李氏盤踞夏綏近百年,根深蒂固,其影響確實不可小覷。今其雖降,內必不服,如何善後,今後夏綏及党項人如何治理,朝廷確當善加斟酌,謹慎爲之,諸卿有何建議?”

“陛下,臣以爲,目前首要之事,還當敦促西北,將夏綏四州全數收復,解決軍事,控制城邑,使局面抵定,再談善後事宜!”作爲樞密使,從軍政的角度看,李處耘直接道。

“嗯!”劉皇帝點了下頭:“夏州既克,餘下三州,焉能頑抗,事情該想到前面,以免措手不及!”

夏綏四州,剩下三州,宥州已爲崔翰拿下,剩下的銀綏二州,也斷無在夏州投降的基礎上再頑抗。銀州那邊,刺史李廣儼是個聰明人,這些年與朝廷的往來堪稱密集。綏州的李彝順,乃是繼其兄李彝全之位,屁股尚且不穩,實力更弱,軍事上也不足爲慮。

“臣思索了幾條策略,請陛下俯聞!”這個時候,李業起身,躬身道。

看着自家小舅,四十歲上下的年紀,氣度倒是越顯不凡,在朝堂之上,表現是越發積極了。劉承祐一擺袖:“講!”

“其一,效瓜沙之事,將拓跋李氏及各州土豪內遷,他們不是在當地根深蒂固、盤根錯節嗎,將之從夏綏遷出,就如斷木之根,截水之源,不復爲朝廷之患;

其二,對當地漢人遺民的人才官吏,多加提拔,用彼等配合朝廷治理,可助局勢安穩;

其三,對諸党項部族,編戶齊民,移風易俗,使之真正成爲大漢治下之民,對恭順親近朝廷者,可授予一定官職。”

李業將他所慮三條一一講出,殿內迅速陷入了一片寧靜,看起來都在思考其進策,包括劉皇帝,只不過神情之間透露的意思,都有所保留。

“諸卿怎麼看?”劉承祐問。

聞問,還是魏仁溥,說道:“李尚書所言,也算考慮全面了,只是未免操之過急,如急於行事,只恐節外生枝,生出意外事端!”

“魏公有話不妨直言,我的策略,如有問題,還請指正!”魏仁溥言落,李業頓時斜了他一眼,道。

瞥了下故作淡定的李業,魏仁溥態度溫和如故,說道:“夏綏四州尚未徹底歸附,距離局勢穩定尚需時候,貿然內遷,党項土豪不服,恐生其亂。夏綏畢竟不比瓜沙,党項民風剽悍,又久據其地,不可同日而語,處置措施也不可全然仿效!

當地漢人遺族遺民,與華夏同根同源,確可扶持,但仍需善加甄別,畢竟彼等長處党項人的統治之下。

至於對党項諸部編戶齊民、移風易俗,更需慎重,操之過急,只恐引發党項人公憤......”

魏仁溥這番話,對李業進策顯然不是那麼認可,幾乎是逐條駁斥,李業面子上哪裡受得了,當即道:“依魏相之意,是否對夏綏四州不做任何改變,那樣自不會出什麼差池意外,那朝廷又何必費這麼多兵馬錢糧去收服四州?”

他這一說完,竇儀開口了,直接道:“尚書此言偏激了!朝廷平復夏綏,自然要使之歸治,只是不可操之過急,需緩圖之,逐步消除拓跋李氏的影響,對党項諸部也當有一套完善的安置辦法......”

聞之,李業當即道:“不過虛言其事罷了!如何辦法?具體措施,還請竇相指明!”

李業懟回來,竇儀頓時面色一怒,顯然要懟回去。看他們又要吵起來了,劉皇帝輕拍了下桌案,聲音突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注意到一臉嚴肅的皇帝,竇儀也不由把涌到嘴邊的話給嚥了下去,他可不是一點都不知道察言觀色。

劉皇帝呢,此時也沒有興致聽他們爭辯,說道:“李光睿投降之後,向楊業表示,願意交出定難軍軍政大權,不過希望能夠留守當地......”

這下,魏仁溥當即道:“不可!拓跋李氏及其嫡系族人,必需內遷!”

顯然,魏仁溥也是贊同內遷的,只是這個遷徙是針對性的。劉皇帝的態度,實則也是如此,對李處耘吩咐道:“制令楊業,待四州控制之後,便着手遷徙事宜!”

“是!”

“對於拓跋李氏內遷何地,政事堂決定!”劉皇帝又看向魏仁溥:“至於夏綏四州以及党項諸部今後的治理辦法,政事堂也儘快擬出個條陳來!”

“是!”魏仁溥受命。

“廣西有沒有消息傳來?”劉皇帝又問起潘美那邊的動向。

“尚未有最新情況上報,是否以樞密院的名義,發文催促一二?”李處耘請示道。

“不必了!”劉皇帝想都沒想,擺手拒絕。

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36章 迎奉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65章 “教匪”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18章 進兵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8章 滄州府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10章 剋制第178章 會獵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75章 按*不動第380章 投漢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74章 立場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76章 視察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416章 面試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77章 耶律妃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5章 王樸走了第8章 巡視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16章 不裝了第433章 聖訓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9章 新官上任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92章 劉銖案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72章 磁州賊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34章 東路軍第78章 火油彈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48章 教誨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41章 “戲言”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9章 公府密議第284章 虛了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720章 靜默第1752章 放手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2章 方略第136章 迎奉
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36章 迎奉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65章 “教匪”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18章 進兵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78章 滄州府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10章 剋制第178章 會獵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75章 按*不動第380章 投漢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74章 立場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76章 視察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416章 面試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77章 耶律妃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5章 王樸走了第8章 巡視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16章 不裝了第433章 聖訓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9章 新官上任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92章 劉銖案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72章 磁州賊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34章 東路軍第78章 火油彈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48章 教誨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41章 “戲言”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9章 公府密議第284章 虛了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720章 靜默第1752章 放手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2章 方略第136章 迎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