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指點

洛陽有三大市,各有各的特色,而北市最大的特點,便是沒什麼“俗氣”,檔次很高,很少窮酸落魄,很少嘈雜混亂,畢竟,其存在的主要價值,是爲京城的“上流社會”而服務的。

洛陽城中,除皇城之外,最顯貴的地方,顯然是皇城南門外沿洛水擺開的幾座裡坊,那是頂級權貴府邸所在,只因爲離皇城的正門最近。

除此之外,權貴聚集的地方,就屬北城了,幾乎有一般的上層權貴、官僚,府宅都安在北城,而除了貴之外,還有富。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黔首屁民扎堆的南市、西市相比,北市自然要顯得高端一些,就連宮廷內部的一些日用採買都是在北市進行的。

同樣的,等級更加分明,貴賤更加懸殊,同時在繁華的表象之下,那種令人窒息的禁錮感則在悄然之間包裹着所有人。但就像一座圍城的,城外的人總是想方設法、削減了腦袋往裡鑽......

雖無一官半職在身,但作爲天下豪商、洛陽鉅富,康寧還是有資格住在北城的,並且在覈心繁華地帶,與權貴們做鄰居,爲貴氣所包圍。

近些年,放下了家族生意,康寧把剩下不多的精力,放在了追逐權貴上,哪怕無法完成身份的轉變,那便只能積極靠攏,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與保護傘。

同時,錢在大部分時候,用處都是十分巨大的,對於這一點,康寧有足夠的自信與認知。權貴又如何,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足以撬動他們,乃至支使他們,這些年的大撒錢(借錢),效果已然很顯着了。

此時的八方樓,正處於開門接客的最佳時段,人流量很大,並且大部分都是衣着光鮮之輩,爲了八方美食珍饈而來。

三層最深處,裝飾最奢華,環境最精緻的雅間內,康寧正在其間會客,作爲旗下的知名產業,八方樓也是康寧平日裡待人接物最常用的場所,相比之下,不管是城裡的“康宅”,還是城外的“康園”,都很少用到,裡邊逾制的東西擺設,終究太多了......

康寧接待的,是一名和他同樣白髮蒼蒼的老者,溝壑滿面,但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一身精緻的錦袍,透着股低調奢華的氣質。

老者也不是什麼權貴,當然要論關係,還是扯得上的,他正是京師同樣聞名的大商人趙仙。與康寧的“白手起家”、辛苦發跡不同,趙仙的商途可要順暢得多,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更豐富,帶有白手套的屬性,他畢竟是已故盧國公趙匡讚的家臣。

而得益於劉皇帝早年對“燕藩”的特殊照顧,趙匡贊在入朝之後,可是着實藉機掙下了一大筆財富,勳貴之中,若說有錢,可以說無出其右者。

在趙匡贊或明或暗的支持下,趙仙這個家奴出身的武夫,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漢有數的商業巨擘,而論安全與穩定,顯然不是康寧可比的。

說到底,康寧最大的短板,就在於沒有一個穩固牢靠的政治靠山,哪怕是權貴們的座上客,但關係並不可靠,甚至不乏笑裡藏刀,圖謀家產者。

康寧曾經做過不少努力,但一個人的運氣不會永遠那麼好,不會永遠都是順風順水的。早年王章算是一個,可惜倒得太快,權力保鮮時間太短,而王章的政治影響力,也因其孫張進的胡作非爲徹底斷送,連康寧也在背後受到了一定的牽連。

而最能依靠的,本是康氏家族,康延澤雖然只是一個合川伯,但那也是堂堂的軍功貴族。然而,陳年積怨太深,還曾爭搶過家產,幾十年下來,早已撕破臉皮,不說視爲仇讎,總歸是相看兩厭,遇到些麻煩,還會互扯後腿......

因此,相比之下,趙仙的出身或許還要卑微些,只是趙延壽從死人堆裡撿的一個僮僕家奴,但背靠盧國公府(先東平王府),日子可要滋潤得多,風險也要小得多。

同爲大商賈,生意上沒有多少衝突,甚至還有不少合作的地方,再加上康寧曲意逢迎,二者的關係自然不差,面對康寧時不時的邀請,只要有空,趙仙也都會給面子,親自赴會。

兩個人都年近七旬了,但都能喝酒,能吃肉,氛圍十分融洽,交談的話題,則離不開京城的大事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一些朝廷“機密”,而純粹生意上的事情,反而聊得少。

酒至微醺,趙仙喝了口茶漱口,隨意問道:“兄臺家的商隊,又往安西輸送了一批軍需,算時間,也快返京了吧!”

聽趙仙提及此事,康寧老眼中閃過一抹思索,澹澹一笑,應道:“趙兄真是耳聽八方啊!正在歸程,不過要抵京,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如今這樁生意,是沒有什麼賺頭可言了,安西畢竟太遠了,一去數千裡,又在打仗,兵部派下的任務,又不能不接。所幸,只需將軍械送抵碎葉,又能帶回那裡的一些土產,方纔不至虧損......”

見康寧在這裡掰扯起軍需運輸生意,趙仙也不由笑了笑,對於康寧的情況,他其實也瞭解一些,看在其還算對胃口的份上,以一種提醒的口吻,慢悠悠地道:

“朝廷往安西派遣足有十幾支輜重運輸隊伍,康兄可知,其中最特殊的一支,是那一支?”

聞問,康寧微訝,凝眉想了想,忽地面色微變,道:“趙兄指的,莫非是......”

話沒有說出口,但康寧的手卻指向西方,那裡既是皇城方向,也是東宮方向。迎着康寧的目光,趙仙輕聲道:“兄臺這些年追逐於權貴之家,這樣一位天潢貴胃,就在眼前,觸手可及,怎會忽略呢?”

此前,皇孫劉文渙奉劉皇帝口諭,親自給安西押運了一批武器,到如今,仍未返京。而劉文渙,對於康寧這樣身份的人來說,尋常時候是怎麼也不可能接觸得到的。

但趙仙,則一語點醒夢中人,似乎指出了一條明路......

心中有所計較,但面上不動分毫,舉杯朝趙仙示意了下,康寧很是自然地轉移話題道:“近來京中關於分封之事,可謂甚囂塵上,此事還請趙兄不吝賜教。”

對此,趙仙老眉一揚,以一種驚詫的語氣對康寧道:“兄臺經營海外多年,深耕廣殖,哪裡如何老夫指點,分明是我要向你請教纔是。以兄臺在南洋的墾殖,或許也能擁有一塊自己的封地呢?”

“趙兄說笑了!”聞言,康寧當即搖頭嘆道:“我也研究過分封之政,那是給貴族們的待遇,似我等商人,何來的資格,縱然經營有成,或許最終只是淪爲他人嫁衣......”

“我看不盡然!”趙仙還是那副慢條斯理的模樣,道:“陛下詔書裡,可沒有明確海外領地只有勳貴有資格受封,反倒是,諸封國王的再分封之權是清晰明確的。

只要南洋形勢明朗,封國定製,兄臺只需攜手下土地、人口附從即可,屆時即便不能成爲領地之主,作爲封國王的直轄子民,還是很有機會的。

再不濟,向權貴們討要一個名分,掛個名,同時保佑土地財產,以康兄這些年經營的關係,要做到也並不難吧......”

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39章 濮州案(2)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18章 查抄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87章 兄弟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6章 奉宸營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85章 少壯派第122章 相互誅心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06章 敲打第2052章 回京第48章 耿崇美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6章 告一段落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60章 平定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5章 春闈第1694章 鹽州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06章 敲打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364章 過韓府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29章 向南!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5章 襄陽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98章 轉折點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40章 家宴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47章 談話第36章 虒亭第127章 皇城司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章 登聞鼓響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9章 寫得不錯!
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39章 濮州案(2)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18章 查抄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87章 兄弟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6章 奉宸營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85章 少壯派第122章 相互誅心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06章 敲打第2052章 回京第48章 耿崇美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6章 告一段落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60章 平定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5章 春闈第1694章 鹽州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06章 敲打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364章 過韓府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29章 向南!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5章 襄陽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98章 轉折點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40章 家宴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47章 談話第36章 虒亭第127章 皇城司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章 登聞鼓響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9章 寫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