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

朝鮮太子出使大漢,卻是無功而返,朝鮮王衛右渠聞得大漢皇帝嚴苛的受降要求,雖未太過責罰太子衛長及一衆隨行使者,卻也是急怒交加。

怒火攻心下,向來體魄尚算強健的衛右渠竟是病倒在榻,用過藥後雖無大礙,然腦子昏沉得緊,愈發犯困嗜睡,往往一睡便是大半日。

醫官多次診脈,皆言大王是因氣怒傷脾,損了元氣,又因春日好眠,宜補氣養元,故多睡無礙。

朝鮮國相進諫暫由太子聽政,既可使大王得以安心靜養,又能安定民心士氣。

衛右渠暈乎乎的聽了這諫言,不疑有他,便是擺擺手準允此事,又是沉沉睡去。

衛長登殿聽政後,國相以輔政之名代掌王印,非但收攬兵權,並大肆黨同伐異,痛下狠手連連清洗抱持異議的朝鮮大臣。

如是過得大半個月,國相等重臣已然掌控了所有實權,即便在殿上指鹿爲馬,也無人再敢出言駁斥。

三月上旬,朝鮮王衛右渠溘然辭世,去時神情安詳,甚至面帶微笑,似是沉浸在美好夢境中再不願醒轉。

國相雖大權獨攬,卻未如外間揣測般謀朝篡位,而是擁立太子衛長爲新君,將膽敢覬覦王位的衛氏王族子弟盡皆誅殺。

衛長即位爲王后,再度向漢廷呈遞國書,懇求大漢皇帝念右渠王新喪,施恩罷兵,讓他得以安心爲父守靈送葬。

劉徹的聖旨早已撰寫好,待得朝鮮國書送來,便即詔令天下。

詔令的大意是,我大漢以孝道治天下,朕見得朝鮮新王衛長如此仁孝,心下頗是感念,雖不受其乞降,但暫且止了兵戈,讓他得以爲父盡孝。

大漢百姓見得詔令,皆是齊聲讚頌天子仁德。

畢竟朝鮮向來鮮少敢主動挑釁大漢,更沒甚麼實力興兵犯邊,大漢百姓對朝鮮不似對匈奴般懷着血海深仇,甚至不少偏鄉百姓壓根就不曉得世上有個朝鮮國。

他們只曉得自家的大漢天子是仁慈聖德的,對孝道很是看重,孝順之人多是心善,此乃大漢崇孝七十載,給百姓建立的樸素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漢羣臣卻是心知肚明,心道陛下雖堪稱賢明,但甚麼仁慈,甚麼聖德,那隻怕是半分不沾邊的。

朝鮮王衛右渠真是死得蹊蹺,且死得太是時候,若說裡頭沒甚麼貓膩,他們是不信的。

然大漢皇帝倒真是一言九鼎,一紙詔令頒下,朝鮮北方的烏桓大軍立馬盡數收攏回夫租城,即便頗不甘心,卻仍不敢有半分拖延。

滯留朝鮮南方的諸多捕奴隊也得了漢軍遊騎通傳,即刻回返西海岸的海陸碼頭集結,等候他們主家派人前來傳令,應多是要由水師艦隊搭載,轉往釜山軍鎮,繼續捕捉三韓奴隸。

捕奴漢子們也沒太多抱怨,近年朝鮮南部已被犁過好幾遍,想再擄掠到奴隸不似先前般容易了。

倒是聽聞那東南邊的三韓之地好捕奴,且有釜山軍鎮供應物資,美酒佳餚乃至貌美膚白的外族小娘皮都是不缺的,貲財好掙,日子好過,若真能轉去那釜山之地捕奴自是求之不得。

朝鮮臣民聞得大漢皇帝允諾罷戰,且烏桓和漢人真是暫且休兵了,自是對新王衛長頗爲擁戴,同時心中不免憎惡已然薨逝的右渠王,若非他昔年硬是要捋大漢虎鬚,朝鮮百姓壓根就不至遭受如此劫難。

在身處困境時,衆人往往會極爲默契的將過錯盡數推給特定對象,同時以其反面形象塑造出個衆望所歸的救世主。

這是人類天性,談不上好壞,更算不得甚麼醜陋的劣根性,無非是尋求自我寬慰乃至精神寄託罷了。

春夏更替之際,朝鮮新王衛長爲其父右渠王送葬,卻未將之葬於國都王儉城附近的衛氏王陵,而是親扶靈柩南下,順帶將國都遷往朝鮮國東南沿海的東暆城,位於後世韓國江原道江陵市附近。

(韓國棒子還真是……取個名都……)

東暆城位於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嶺東地域,毗鄰東海,向來是衛氏朝鮮南部用以抵禦三韓侵擾的屯兵重鎮,亦在近年大漢捕奴隊的瘋狂殺戮中得以保全。

朝鮮南部得以僥倖脫難的軍民除卻北逃,躲入中部的山地丘陵,向國都王儉城聚攏,就是沿帶水(韓國漢江)溯流而上,向東遷徙,託庇於東暆城。

故而當新王衛長提出遷都東暆城,朝鮮臣民皆是紛紛響應,覺着這着實是個好主意。

東暆城靠海,方便捕撈海產爲食,且太白山脈物產豐饒,還有諸多谷地及面積不小的平原沃土,比起中部的山地丘陵要好得多,農漁皆可謀生。

人類有羣居性,且從衆心理頗重。

朝鮮百姓見得大王已領臣子和軍隊南遷,不用多做號召,便皆是跟着大規模遷徙。

留下的百姓着實不多,蓋因衛長已頒下王令,遷都後朝鮮中部諸城將盡數棄置,不再派兵駐守。

若真是如此,到時烏桓鐵蹄南下,各城朝鮮百姓皆是死路一條,自是沒多少百姓願留下等死。

四月間,待得朝鮮新王孝期已滿三十日,且爲其父扶柩南遷,大漢皇帝劉徹再頒詔令,言曰兩國交戰,大漢仍施恩讓朝鮮新王得以爲父服喪送葬,已是仁至義盡,若朝鮮君臣再不應下漢廷的受降條款,就興兵將朝鮮舉國誅絕。

劉徹這還真不是脫褲子放屁,而是要爲烏桓大軍留出些時間。

他的詔令剛頒下,解除了休兵,早是秣兵歷馬的十萬烏桓騎射即刻揮師南下,進入朝鮮中部,進入全不設防的諸多城池瘋狂燒殺,除卻朝鮮舊都王儉城,整個朝鮮中部皆被烏桓將士秋風掃落葉般席捲而過。

屠城!焚城!

各處城池屠得乾乾淨淨,鄉鎮村裡更是見人就殺,所過之處雞犬不留,田宅莊稼盡皆焚燬,遇到山野獵戶甚至瘋狂到放火燒山,就爲逼出那區區數人,擄爲奴隸好賺那數萬貲財。

烏桓人的瘋狂遠超劉徹的預料之外,待得接獲傳訊,再想下詔遏制卻爲時已晚,朝鮮中部處處燃起山火,漫天濃煙多日不息。

各處城池更皆焚成斷壁殘垣,除卻王儉城,朝鮮中部端是遍地焦土,別說是人,禽獸都難活。

劉徹拿着遼東太守竇嬰呈報的軍情,眼皮不斷抽搐,這口鍋若是背身上,只怕要被後世子孫罵死啊。

身爲穿越衆的他深深知曉,不少偏激的動物組織,環保組織可不管甚麼史實,也不管甚麼民生的,即便政府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吃飽肚子,還是會有公知精英跳出來捶胸頓足,爲花花草草,飛禽走獸破口大罵的。

倒也不能說他們沒道理,畢竟歐美乾爹們已做了絕佳表率,寧可讓非洲難民都餓死,也不准他們獵取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爲食。

多麼高尚的道德,大自然感謝你們!

劉徹不願背鍋,自然要瘋狂甩鍋。

四月末,朝鮮王衛長再度向漢廷上表乞降,願割讓朝鮮北部及中部諸城,懇請大漢陛下救朝鮮百姓於水火,免得再遭烏桓屠戮。

大漢皇帝是仁慈的,是愛民如子的,對朝鮮百姓也是憐憫的。

劉徹即刻下詔,痛斥烏桓各部殘暴不仁,限令其速速撤兵,回返烏桓山脈,着遼東邊軍進駐王儉城,及接管朝鮮北部數座得以倖免的大城。

烏桓貴族們又不蠢,曉得真到了該收手的時候。

反正此番征討朝鮮已掙得鉢滿盆滿,大漢又關了遼東邊市,不撤兵回烏桓山脈歡慶勝利,留在這活活等着餓死麼?

烏桓撤兵後,遼東邊軍順勢接管了夫租城,烏桓貴族經由漢使宋遠提醒,多少知曉些大漢皇帝的盤算,多日來也沒敢讓麾下將士在城內進行大肆破壞,最終將這座瀕海大城較爲完好的留給了漢軍。

朝鮮舊都王儉城更是碰都沒碰,漢軍到得城外,滯留城內的朝鮮百姓忙是開城,紛紛跪伏奉迎。

王儉城建於浿水之東,依山傍水築城,地勢頗是險要。

遼東邊軍進駐該城後,太守竇嬰便是依照皇帝陛下諭令,押送奴隸到浿水的入海口修築海陸碼頭,並在王儉城外的浿水沿岸設水陸碼頭,且儘量拓寬水道,使得漢軍水師得以行船。

劉徹不打算過早開發已納入大漢版圖的朝鮮中北部,只想牢牢佔據王儉城和夫租城這兩處兵家要地,進而扼住朝鮮半島與大陸板塊連接的窄頸地帶。

夫租城附近亦着手興建海陸碼頭,如此加上釜山軍鎮和海陸碼頭,大漢水師就在朝鮮半島沿海有了三處可供停靠的補給點,可進行快速的兵力投放,甚或封鎖沿海地域,將整座半島都牢牢控制住。

漢六十九年,五月。

遼東塞外大局抵定,大漢皇帝劉徹下旨,正式將原朝鮮國北部屬地納歸大漢版圖,設玄菟郡,以夫租城爲其郡治。

包含夫租城在內,幅員遼闊的玄菟郡僅轄五城,除卻在五城囤兵戍守外,其餘城池皆盡數摧毀焚燒,且時時派遊騎巡視,不準有百姓在其他地域聚居耕作,若見得外族則盡數屠戮。

王儉城則納歸遼東郡轄治,除卻城池周邊及浿水入海口的海陸碼頭附近,整個浿水主河道流域若有百姓聚居,巡視遊騎見之,殺無赦!

劉徹在這六座城池囤積少量兵力,且多爲郡騎,就是爲日日巡邏,在大漢尚無力開發東北疆域時,殺出大片無人區。

甚麼高句麗,甚麼百濟,都說北地外族殺不絕,那就不斷的殺,劉徹偏不信,莫非那些外族不是人生父母養的,還能從泥裡鑽出來不成?

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