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中行説滿臉不悅,用看傻子的目光不斷打量着狀若癲狂的劉徹,久久不語。

半晌後,劉徹才恢復正常,帶着笑意道:“如此看來,孤王實在不得不感謝你啊!你可記得,我朝高祖和冒頓單于定下的盟約,‘長城以北,引弓之國,承明單于;長城之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你以爲如何?”

中行説不屑道:“此等城下盟約,對於我匈奴,自是好事;對於你漢國,堪稱國恥。”

劉徹搖搖頭,面露感嘆之色:“我朝高祖僅用七年,從一介布衣,成爲這大漢天子,各種心思算計,豈是你能猜度的?引弓之國,冠帶之室,好深的佈局,好大的陷阱,可憐你們匈奴中計而不自知,可悲可憐啊!”

眼見中行説張嘴欲要反駁,劉徹擺手制止,頽自繼續說道:“秦末時,匈奴人曾宣稱本身是夏朝後裔,時值中原戰亂,諸侯均未對此有過異議,從而使他們具備了入主中原的名分。

若匈奴當時在禮制上向中原模式做些改變,最大程度減弱身上蠻夷的成分,中原那一些有才能卻未受重視的人必會前去效力,跟我大漢爭勢。夷夏之爭,爭的起根不是血統,而是道統!

想來當高祖朝派遣至匈奴的使者,發現匈奴人崇尚漢地的食物衣服,對於漢民的禮節也很風尚時,我大漢的君臣們定會遐想起前朝秦國由夷入華夏的發跡史,從而越發芒刺在背。

白登山一戰,高祖固然敗了,卻藉機給匈奴下了一個套子,將‘引弓之國’的蠻夷帽子死死扣在匈奴的頭上,永遠失去了入主‘冠帶之室’的名分!”

中行説聞言,面色鐵青,嘴上卻譏諷道:“這些不過是太子的妄自猜測,意圖粉飾你先祖的失敗罷了,如此自欺欺人,實在可笑得緊。”

劉徹不以爲意,繼續道:“那就不說高祖,且談談我祖父文帝吧。據傳你叛逃匈奴後,文帝曾派遣使者到匈奴,嘲笑匈奴風俗沒有禮義,言下之意,匈奴人是野蠻的。而你當面駁斥了他,與他辯論後大獲全勝,使他的輕薄不僅沒有當場激怒匈奴單于,反而致使單于全力支持你嚴禁匈奴人風尚漢民儀態禮節。你可還記得此事?”

中行説陰沉着點點頭,這場漢匈禮義之辯奠定了他在匈奴的地位,他數十年來一直引以爲傲,如今倒要看着牙尖嘴利的漢國太子會如何評價。

劉徹端起茶杯,在手中把玩了片刻,滿臉戲謔道:“文帝遣使和親的目的是什麼?是爲穩住匈奴,免其侵擾邊境。是以和親後,本應不會去做任何激怒匈奴的事。你叛逃時正是和親後不久,文帝卻很詭異地派去輕薄的使者,在匈奴取笑匈奴人的風俗。不但如此,使者還會被你這樣一個從未治學的宦官辯駁得啞口無言,可見這個使者是不穩重並且也口齒不伶俐的人。

需知中原盛產辯士,我大漢立國後,就出現過劉敬和陸賈這樣的頂尖辯士。很難想象,文帝往匈奴遣使時,會找不到一個辭鋒銳利的人。即便找不到,找一個穩重的人應該不難吧?找一個輕浮之人去冒搬弄匈奴之險,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行説臉色大變,卻無可辯駁,劉徹的推論並沒錯,當年的使者的表現確是訥於言卻疏於行,如今想來,確有幾分詭異之處。他後背的衣裳瞬間被冷汗浸透,似乎猜到了劉徹話中的意思。

劉徹見狀,看出他已抓到了一絲頭緒,隨即繼續打擊道:“其實白登之圍後,匈奴仍具備窺視中原的意願和前提,只要變俗,就能告竣。而在文帝朝,匈奴已露出了變俗的苗頭。如果匈奴變俗樂成,那漢匈兩國的態勢只會向對於我大漢愈來愈糟的方向演變。

而文帝當時還不能憑大漢的力量去撲滅這一苗頭,一是力量不足,大漢還沒有從秦末稱霸的戰役創傷恢復過來;二是大漢內部出現的新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分封的諸王在漸漸坐大,在未能確定匈奴對於大漢無代替意願之前,文帝還不能分出手腳解決諸侯王。

大漢在那個時候只能期待匈奴本身去撲滅變俗的苗頭,成爲一個對於大漢只有傷害能力而沒有傾覆意願的國度,從而爲本身爭取到時間,休養以及解決內部問題。正是因爲你的叛逃,匈奴成爲可一個固保守俗的國度,純粹落空了時變的慾望。

是你阻止了匈奴向中原地區演化的可能,使匈奴成爲一個沒有任何機會革新制度的政權,從而使匈奴損失了爭霸中原的前提,對於華夏只有擄掠的意願而落空佔領的雄圖。這一現象,對於當時的大漢來說,是極爲重要和極爲及時的。

所以說,孤王今天得替先祖們好好感謝你!正是你,使得匈奴徹底成爲排斥中原文明,對於漢境無佔領慾望的國度!……”

噗!

中行説面色數變,喉頭不斷涌動,嘴中一甜,竟噴出一口暗紅的血液,噴灑在觀魚亭光潔的漢白玉地面上,宛如一朵朵梅花,妖異而醒目。

劉徹趕緊側身避開,面上閃過轉瞬即逝的快意,口中不斷促狹道:“使臣何至於此,莫非承受不起孤王的謝意?倒是孤王孟浪了,怕是折了你的壽命。李福,趕緊讓人將使臣送回去,好生照料纔是!”

眼見李福招來幾個內侍,將面如金紙的中行説擡走,劉徹隨即擺出一副紈絝模樣,晃晃悠悠的朝長樂宮行去,如今氣煞了匈奴使臣,皇祖母那裡還是需要提前知會一聲,稍作安撫的。

是夜,未央宮御書房內。

劉啓靜靜的聽劉徹訴說完羞辱中行説的經過,不由開懷大笑起來:“常聞古人有言語殺人,不想你這臭小子也有這等本事。那中行説回‘蠻夷邸’後,仍氣若游絲,雖說生機無礙,但免不得閉門休養一段時日了。”

劉徹點點頭:“如此一來,他也就沒精力去耍手段了。只是不知他此番原本作何打算,以後也好預先做些防備。”

劉啓劍眉高揚,冰冷的目光彷彿凝聚成一柄柄利劍,遙指東南道:“還能有什麼新鮮事?不管是誰,只要是不走正道的,明年出兵前都要全部處置乾淨!”

劉徹聞言大喜,知道皇帝老爹已經全盤接受了他昨夜的進言。

自從冒頓單于趁秦末大亂,南下奪取了河南之地(不是今天的河南省,是指河套地區),失去長城屏障的中原地區,就只能任匈奴鐵騎馳騁縱橫。只要大漢能奪回朔方,西河和雲中三地,就可以重新掌控秦代長城,並以此爲屏障,極大的降低匈奴鐵騎的威力,拒敵於長城險關之外。

如此一來,就可以給大漢足夠的戰略空間,徹底解決國內問題,並騰出兵力首先收拾掉西羌。

劉啓隨即又微微嘆惜道:“只是皇兒今日對中行説所說的話,有些多了。”

劉徹一愣,彷彿想到了什麼,臉上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兒臣原本也只是妄自猜度,隨意拿話擠兌他罷了,難道……”

劉啓無奈的點點頭,苦笑道:“不錯,皇兒誤打誤撞,還真是蒙對了。大漢開國之初,賢相蕭何就定下了防匈奴入華夏的計策,只由帝皇口口相傳,至今五十餘年了。原本朕百年之前,也是要交代你的,誰知如今卻無此必要了。不但你已察覺,還盡數讓中行説知曉,朕實在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劉徹滿臉黑線,果然必須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漢初的幾位皇帝,才能發現歷史的真相。

畢竟高祖劉邦血脈裡的地痞習氣着實太過霸道,遺傳了下來。之所以漢初的帝皇只有漢武帝比較熱血衝動,只不過是他不如祖輩那麼陰險狡詐罷了,所以他玩政治的手腕遠遠比不上祖輩和父輩,只能來硬的了。

劉徹暗自腹誹,卻胸有成竹的安慰劉啓道:“父皇無需多慮,明年出兵奪回河南地後,假以時日,匈奴不但無法再犯我中原,恐怕連大草原都呆不下了!”

劉啓皺眉北望,幽幽道:“朕已着快馬將你的計策給郅都送去,希望他能守住雁門吧……”

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
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