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

bookmark

七月初九,末伏的隔日,大漢君臣們復又早起上朝。

漢代官僚體制嚴密完善,早朝遠不似後世電視劇中那般高大上,大多時候就如公司高層開早會,讓董事長兼總裁的皇帝出來露個臉表個態罷了。

今日倒是例外,鮮少露面的太常卿劉歂竟領着諸多屬官上朝了!

朝臣們之所以訝異,非是因劉歂無資格上朝,在九大卿中,宗正卿和太常卿地位最高,席位僅在三公之下。

太常卿之所以較少上朝,乃因其職守使然。

太常卿的主要執掌有二:一是掌祭祀社稷、宗廟和大朝會、喪葬等禮儀,祭祀時充當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寢廟園陵及其所在的縣邑,太常卿每月要親自巡視諸帝陵墓一次。

太常府日常事務既繁重又繁瑣,還往往動輒得咎,諸多祭祀典儀但凡出半點差池,皆是了不得的大事,故而除卻主持大朝會,公務繁忙的太常卿是鮮少有閒暇上朝的。

太常卿上朝,必有大事!

羣臣久居大漢朝堂,對此早是瞭然於心,紛紛在心下揣測起來。

果不其然,掌印太監孫全宣了羽林校尉公孫賀上殿,頒下太上皇劉啓賜婚的旨意,將南宮公主下嫁於他。

按說賜婚旨意本無需宣之於朝堂,奈何南宮公主是太上皇的嫡女,是皇帝的胞姊,或許是天家想敲打敲打公孫賀,朝臣們倒也沒太過在意。

只是公主出降與太常府也沒太大關係啊,太常卿劉歂上朝作甚?

皇帝劉徹倒是沒吊他們胃口,言及欲在太常府增設文教司之事,讓羣臣朝議。

將有大量新的官缺!

大多數朝臣皆是欣喜在心,族裡尚有不少子弟未獲官身,終日浪蕩,混跡章臺窯館。朝廷要新設府司,若能舉薦族內子弟佔到那官缺,那是大好事。

丞相袁盎聽罷那文教司的執掌,覺得皇帝有些語焉不詳,只說甚麼要審定欲刊印發售的新書,免得大量誨淫之書流傳民間。

他不信陛下光爲這點小事就鬧出這般大的動靜,流傳民間的各類禁書多得是,秦皇焚書都禁不絕,何況太常府下轄的區區文教司。

然而袁盎也不想出言反對,臣僚們的心思他也懂,何必斷人子弟的進身之階?何況以陛下的脾性和心計,也絕不會讓他們白拿秩俸的。

增設文教司並未破壞現有官制,且其職守亦是新奇,沒有觸及半分舊有諸府司的職守,如同先前在御史府增設的監察御史,設也就設了。

倒是大農令曹欒愁容不展,國庫每歲又要多支出大筆秩俸,尤是今歲的賬目又得重新細細精算。

劉徹瞧他那守財奴的神情就想笑,出言道:“大農令可是爲文教司諸官的秩俸煩心?”

曹欒起身避席,坦言道:“陛下慧眼,臣確是有些犯愁!”

“誒,朕曾聽聞持家有道者講究個開源節流,你執掌天下租賦和國庫,等同爲大漢持家,可不能只顧節流,不顧開源啊!”

劉徹搖頭輕嘆,苦口婆心的指點道:“我大漢雖是尚儉,但若國庫支出的公帑用對了地方,日後總能有所回報的。”

“陛下教訓的是。”

曹欒躬身受教,卻又隨即硬着頭皮道:“只是臣雖想多多開源,可總難免有與民爭利之嫌。”

劉徹揚眉道:“那就多想想甚麼事是百姓無法做,唯有官府乃至朝廷才能着手施行的,譬如高奴縣的石油開採,近年就爲國庫添了大筆進項!”

曹欒自是無法辯駁,亦是慶幸朝堂早年已定下律法,少府,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雖可開設石油作坊,但探勘出的所有油田盡皆歸爲國有,交由朝廷開採。

劉徹復又道:“再譬如這新設的文教司,職守既是審定待刊印的新書,自然要向著書者收取些許貲費,待審定合格後再向其發放相應刊號,準其刊印發售。”

曹欒乃至羣臣皆是聽得雲裡霧裡,劉徹也懶得多作解釋,命宦者令李福將早已備好的文教司章程發放給羣臣,人手一冊。

羣臣正自閱看書冊,又聞得宦官宣了乘氏侯劉買上殿,爲他們講解書冊中的章程。

他們心中皆有些訝異,瞧這意思,陛下莫不是有意讓劉買執掌這文教司,出任文教令?

樑王劉武自入朝請罪後,可是安分得緊,其子嗣也是謹言慎行,鮮少與官員往來,劉買這樑王嗣子更是如此。

之前劉買的原配暴斃,樑王夫婦延請媒妁,想替自家長子再尋門親事,迎娶長安貴女作爲續絃,不少權貴世家都是婉拒,不想與樑王府扯上干係,免得引來皇帝劉啓猜忌。

沒曾想,如今劉徹做了皇帝,樑王府竟要翻身了?

新設的文教令秩俸雖只有六百石,卻也位列朝堂。

何況太常府雖屬官衆多,但因職守繁複瑣碎,屬官秩俸品階大多不高,除卻禮官大夫這等有官無印的閒散職位,位列文教令之上的實權官位就只有太常卿和數位太常丞。

若太常卿與太常丞無暇上朝,這文教令可就領太常屬官登殿了。

朝臣們再想到歷任太常卿多由劉氏宗親出任,現任太常卿劉歂的年歲也已不小,劉買卻是弱冠之年,若早早佔着位置,日後豈非是會順理成章的繼任太常卿,得以位列九卿?

失算了!

不少朝臣皆是心生悔意,萬沒料到當今天子有這等心胸,連昔年樑王劉武與他爭奪儲君之位的舊怨都能釋下,啓用樑王嗣子。

早知如此,當年就該將家中嫡女嫁入樑王府的,雖名爲續絃,卻是實實在在的嗣子妃啊。瞧這情形,陛下應是不會再對樑王府下狠手了,那待劉武百年之後,劉買就能踏踏實實的樑王之位啊!

族中本應能出個諸侯王妃的,倒是便宜了出身羌族的稗禾候府啊。

錯失良機的那些朝臣恨不能捶胸頓足,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樑王府能翻身,真真見了鬼!

劉徹可懶得猜羣臣的心思,命劉買細細給他們講解了文教司的職守和章程,尤是向曹欒將將如何收取著書者的審定貲費。

文教司倒是不指着這審定費掙錢,主要還是避免民間將甚麼破書的呈報審定。現下倒還能應付,但待日後造紙術和印刷術向民間推廣後,每年必定有大量新書問世,就憑文教司這點人手,哪裡審查得過來?

大漢可沒有甚麼軟件可以屏蔽關鍵字的,需讓文教司的屬官逐字逐句覈查校對,工作量定是不小。

依着劉徹制定的章程,要出版書籍可以,先向文教司申請刊號,不管能否通過審定,都得先教審定費,且看何人嫌錢多,隨意將些破書呈報審定。

曹欒聽罷劉買的講解,神情儼然輕鬆不少,若真依着章程收取那甚麼審定費,國庫非但不虧,反倒小有獲利。

近來新華書局通過刊印那些甚麼白話文小說牟取暴利,曹欒也是多有耳聞,如今想到能從中分一杯羹,自是頗爲欣喜。

丞相袁盎也對這文教司多了幾分重視,只因這份章程將不同的書籍做了詳盡歸類,審定費也是天差地別。

經史子集的審定費最爲低廉,審定每千字收取百錢,幾近於無;白話文小說的審定費最爲高昂,甚至要由大農府協助,依照印版和書籍數量,向書商收取相應稅費,書商賣得愈多,朝廷掙得愈多。

袁盎對此舉頗爲讚賞,陛下顯是鼓勵書商多多刊印經典的,正如章程開篇所述:以書養書,聚百家經典,遺澤後世子孫。

見得朝臣們再無異議,劉徹當殿命御史中丞張騫擬旨,於太常府增設文教司,着乘氏侯劉買出任文教令,待丞相府編制好文教司的屬官員額,再由劉買自行擇取,呈報公府核考合格者即可拔擢就任。

朝臣瞧着劉買的眼神就跟餓狼見了肥肉似的,太常府下轄的各府司皆是員額衆多,增設文教司估摸也得至少釋出三百官缺。

平日有資格登殿上朝的也就數十名大臣,三百官缺雖不多,但朝臣們還是能舉薦不少子弟謀官的。

劉買感受到那些火辣辣的視線,心下慶幸陛下思慮周全,早想到此節。爲免他開罪朝臣,造成文教司日後行事受到掣肘,陛下言明會與丞相私下商談,釋出五百官缺。

兩百閒職取用品行尚可的世家子弟,讓他們平日出面疏通中央官署乃至各郡縣官府;三百實職則取用真才實學之人,讓他們處理文教司的正經事務。

劉買曉得陛下此舉是爲日後文教司逐步插手各地官學預做謀劃,不得不佩服陛下爲人處事的周全細緻。

他自是不曉得,後世的諸多跨國企業,皆設立有此類名爲公關的部門,非僅止華夏特有,尤是最爲強大的美帝,某些公關公司的觸角更深入議會,甚至能影響到法令的制定。

劉徹自不會允許大漢出現甚麼公關公司,但並不妨礙他藉助諸多世家子弟的背景和能量,去徐徐推行改革。

還是那句老話,世間萬物皆有正反兩面,全看主其事者如何把握好個中尺度了。

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
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