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

接下來的戰鬥果然沒有出乎於羅嶽的預料,儘管人民軍給了神戶、大阪的守軍幾天的準備時間,但日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差,而且周邊也沒有多少援軍,兩個城市都只有一個旅駐守,人數也不夠,因此人民軍殺到之後,神戶、大阪雖然進行了盡力的抵抗,但實在是力不從心,在一天的時間裡,兩個城市都相繼失守了,人民軍成功的佔領了神戶、大阪。

而就在第二天,人民軍的艦隊駛入大阪灣,這支艦隊就是從海上進攻東京的那支艦隊,以戰列艦遠洋號、瞭洋號,裝甲巡洋艦巴海號、進海號爲核心,當然艦隊對東京的進攻只是佯攻,並沒有動真格的,只是像徵性的打了2、3個小時,就撤離了東京灣,趕奔大阪灣,與羅嶽帶領的部隊匯合。

雙方匯合之後,羅嶽也徹底放了心,因爲和艦隊匯合之後,登陸部隊就有了強大的海上火力支援,而且在緊急時刻,還可以從容的從海上撤退,因此羅嶽制定的腰帶計劃,也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接下來人民軍自然是摘取勝利的果實,羅嶽先將人民軍的兵力進行了分佈,在神戶、京都各分派每個師的兩個團和約5000俄籍僱傭兵駐守,羅嶽自己帶兩個師的剩餘一個團,以及10000俄籍僱傭兵駐守,然後對這3個城市進行劫掠。

雖然現在日本的經濟基本崩潰,但由於這一帶地區是日本經濟、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人口、財富、物資較爲集中,而且富商雲集,物資的儲備也頗爲豐厚,因此這時也要比日本的其他地區要強得多,當然對人民軍來說,搶掠到的人口、物資也要遠比在能登半島豐富得多。短短5、6天時間,人民軍就抓獲了30餘萬人口,糧食10萬餘噸,黃金2000餘公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資,另外還在大阪灣裡俘虜了10條艘商船。

好在是羅嶽有嚴格的軍令,只是抓人、搶掠,但禁止胡亂殺人,更嚴禁放火,因爲這個時代日本的房屋基本都是木質結構,一但放火,很可能形成蔓延效應,弄不好整個城市都會被付之一炬。也正由於如此,京都、神戶、大阪的城市才得以保存,而且除了被人民軍抓走的人口之外,被殺的居民並不多,當然這也和這三個城市的居民對人民軍並沒有太強烈的反抗有關。

由於日本人習慣於服從強者,或者是叫做欺軟怕硬,而在近3、4個月以來,人民軍在日本的惡名遠揚,大有3歲小孩聽到“人民軍來了”都不敢啼哭,因此現在人民軍所到之處,日本的民衆確實都不敢反抗,這一來不僅是方便了人民軍的抓捕搶掠,也讓日本居民減少傷亡。

不過抓捕到的人口還是男少女多,男女比例連4:6都達不到,這是由於日本的青壯年男人都被應徵入伍,或是被徵招作勞役,因此留在家裡的大多都是女性和小孩,當然青壯年女子也是勞動力,小孩則是未來的勞動力,華東**自然是來者不拒。而羅嶽下令將抓獲到的人口,搶掠到的物資全部都先運到大阪集中,又通青島,儘快組織船隊到大阪裝運回去。

而現在就看日本**作何反應了。

――――――――分割線―――――――――分割線――――――――

“伊藤君,難到就再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是的,陛下,雖然這個事實確實難以令人接受,但事到如今,除了和華東**舉行談判,接受支付賠款的條件之外,確實沒有別的辦法了。”

“山縣君,朕聽說進攻大阪的人民軍不過4、5萬人而己,現在東京地區聚集中的軍隊超過20萬,而且又剛剛擊退了人民軍對東京的進攻,士氣正盛,難道就不能出兵京都、大阪,擊退人民軍嗎?”

“陛下,這一點現在確實做不到,我軍的數量雖然多於敵軍,但軍隊的訓練時間不足,又缺乏實戰經驗,武器彈也有所不足;而敵軍的兵力雖少,但卻都是百戰之兵,而且武器精良,兼有海上火力支援,不可輕敵,東京保衛戰,是我軍防禦,敵軍進攻,尚可抵禦,但如諾進攻京都、大阪,則是敵軍防守,我軍進攻,我軍尚有不足。此外,敵軍亦尚有餘軍,如果我軍都去救援京都、大阪,則東京空虛,如果人民軍捲土重來,東京危矣。因此只能如伊藤君所說,和華東**舉行談判,接受支付賠款的條件,除此之外,確實別無他法了。”

…………

“請天皇御裁。”

明治天皇看着跪伏在自巳面前的桂太郎、伊藤博文、山縣有朋,也不由得苦笑了一次,御裁權是天皇少有政治權力之一,一般是在出現重大的國家決策,而內閣難以達成一致的決議時,可以交由天皇進行裁決,而天皇的裁決結果就是最終結果,不得更改。但明治天皇自從登甚以來,還從來沒有行使過御裁權,既使是在對俄開戰這樣重大的戰略決議,內閣也都達成了一致,沒有用上天皇的御裁權,但明治天皇卻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行使天皇的御裁權,卻是面臨着這樣一個艱難的局面。

原來,京都、大阪、神戶相繼失守的消息傳到東京,伊藤博文也明白必須要儘快和華東**舉行談判,一刻也不能耽誤了。因此伊藤博文再次和桂太郎、山縣有朋會面,要求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說服陸軍部的強硬人員,接受和華東**談判的結果。

其實桂太郎、山縣有朋也知道不能在拖下去了,但要說服陸軍部的強硬人員,兩人也確實沒有什麼好法,桂太郎提出一個辦法,乾脆直接由內閣決議,繞過陸軍部,但被山縣有朋否決。桂太郎的建議在程序上雖然是可行的,但山縣有朋十分清楚,後果嚴重,誰知道這幫馬鹿們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伊藤博文才想到了天皇御裁,只有用天皇的權威,才能壓制住這幫馬鹿們。桂太郎、山縣有朋也認爲現在也只有這個辦法,成不成都要試一試。其實這是三人都不願出面當這個主和的人,葬送了一世的英名,因此找天皇出來背這個鍋。

於是三人一起進宮,拜見天皇,提出了請天皇御裁,是否和華東**舉行談判,當然三人都十分明確的要求天皇,選擇談判。

明治天皇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如卿等所言,如果和華東**議和,必會向華東**支付賠償,恐怕是數目巨大,日本現在國庫空虛,如何支付這筆賠款呢?”

伊藤博文道:“請陛下放心,英法美德諸裡都己經同意,只要談判結束,便會向日本提供低息貸款,足夠讓日本支付賠款了。”

明治天皇道:“英法諸國,不可信賴,何況我國爲了此次戰爭,己欠下了大量債務,如今債上加債,無異雪上加霜,而且貸款終究是要還得,現在日本己是國庫空虛,滿目瘡痍,又如何歸還貸款呢?”

伊藤博文道:“陛下的但心不無道理,不過這次戰爭結束,華東**必然會在亞洲崛起,也勢必將威脅到英法美三國在亞洲的利益,而三國本土都遠在萬里之外,唯有靠我日本才能制衡華東**,因此三國也必然會盡全力的扶植日本,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恢復,臣己經和三國初步談好,戰爭結束之後,三國將會給日本一筆無息貸款,助日本儘快恢復,另外美國還打算在日本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投資,而且臣己有計劃,充份利用各國需要日本之利,爲日本爭得最大利益,因此戰後重建,陛下大可放心。”

明治天皇點了點頭,伊藤博文到底是伊藤博文,雖然是在這樣的危機局面下,還是將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但這個御裁,確實是不好裁決啊。明治天皇心裡也十分清楚,所謂的天皇御裁,實際就是替日本**背鍋,讓投降、賣國的罪名由皇室承擔了。

在幕府時代,天皇實際就是個傀儡,所有的大權都在徵夷大將軍手裡,而在倒幕之後,天皇雖然也沒有實權,但畢競是正式成爲了日本的精神領袖,國家像徵,並且被強行塑造神格,由人變神,因此地位當然得到了大幅提高,和幕府時代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明治天皇也並不甘心只做一個精神領袖,而是希望做像德皇、沙皇那樣,能夠真正掌握國家行政權力的君主,因此在繼位之後,也刻意塑造天皇的威嚴、神秘形像,並且將自己打扮成日本的保護神,不斷的提升天皇的威信力和地位,爲獲得真正的權力努力。可以說明治天皇繼位30餘年,一直都做得不錯。但如果這時御裁和華東**談判,雖然不能說是把天皇的人設徹底摧毀,但對天皇的威信力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但做出相反的裁決,明治天皇也不敢輕下決定,一來是桂太郎、山縣有朋、伊藤博文三人都是目前日本的實權人物,不是可以輕易得罪的;二來明治天皇也清楚,現在的日本,也根本沒有繼續強硬下去的資本,就在前幾天,人民軍對東京發動的進攻,只到現在都讓明治天皇心有餘悸,他也不希望再來一次。因此明治天皇道:“好吧,容朕思考一夜,明天再作回覆。”

祝:我們親愛的祖國生日快樂!

祝:各位書友節日快樂!

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七章 移交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三二零章 海參崴(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
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七章 移交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三二零章 海參崴(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