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

而上船之後,伊藤博文就將自己關在房間裡沒有出來,連飯菜都在房間裡吃,而其他人都知道伊藤博文的心情不好,因此也沒有打擾他。直到了晚上,伊藤博文才派人將宮本直拓叫到自己的房間裡,兩人坐下,伊藤博文道:“宮本君,這兩天我一直都在想秦錚說的那些話,你是怎麼看的?”

在談判期間,雖然宮本直拓全程都參與了談判的過程,但在談判中,他基本沒有發表過什麼意見,只是全程傍觀,當然以他的身份來說,不說話也很正常,而在日本談判團私下的商議中,他也很少發言,就算是發言也沒有什麼奇思妙想的建議。當然伊藤博文也沒有對他失望,畢競大局如此,不是某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挽回的。其實宮本直拓也是怕自己言多有失,他知道華東**的穿越者是帶着好幾艘現代軍艦穿越過來的,肯定有舊時空裡先進的監控竊聽設備,整個日本談判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對方的掌控之中,自己稍有不慎,露出馬腳,讓華東**知道他也是穿越者,對方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將自己除掉,因此絕對不能大意。一直到日本談判團上船離開之後,他才放鬆下來。

見伊藤博文問起,宮本直拓苦笑了一聲,道:“先生,我很想告訴您,秦錚的那些話是錯誤的,但如果要我說真話,只能讓您失望了,秦錚說的那些話,確實都是事實。中國的國土廣闊、人口衆多、資源豐富,都遠在日本之上,日本能在12年的甲午戰爭中獲勝,除了清國的腐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日本經過了30年的維新運動之後,己經步入了文明國家的行列,並且建立了自己的初步工業體系,成爲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而清國雖然也開展了近30年的洋務運動,但變革的深度和廣度都不能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相比,因此清國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專制落後的農業國家。甲午戰爭,實際上是一個初步的工業化的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的戰爭,最明顯的區別是,當時雙方使用的武器,在陸軍武器方面,日本基本可以全自產,雖然有少量的進口,但自產的武器也能夠取代,只是性能差了一點,而清國則有7成的武器彈藥倚懶進口,一但進口的渠道被掐斷,就無以爲繼;而在海軍方面,雖然雙方的主力軍艦都是從外國購入,但日本三景艦中的橋立號,還有主力艦之一的秋津洲號均是在日本建造,並且炮彈都可以自產;而北洋水師的八大遠全部都是從外國購入,自己不僅沒有建造軍艦的能力,而且只能自產實心彈,連爆破彈都需要從外國購入,日本能夠取勝,也並不意外。”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道:“這也就是秦錚所說的,日本領先了一步。”

宮本直拓道:“對,可惜這一步己經被華東**趕上來了,華東**的工業化水平雖然在整體上還不如日本,但己經初步形成了體系,這次遠東戰爭的武器、彈藥、軍艦華東**基本都可以自產了,而且這次戰爭,他們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還有鉅額賠款,因此在戰爭之後,他們的整體水平必然會有一個飛躍的發展,而華東**統一中國,用不了10年的時間,那時整個中國人力物力都將爲他們所有,日本己經不可能取得領先一步的優勢了。這樣說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

伊藤博文道:“按你的說法,在華東**統一中國之前,我們還有機會啊。”

宮本直拓苦笑道:“理論上是這樣,但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的消耗巨大,又欠下大量的外債,在10年的時間內是不可能趕上華東**的發展,如果當初普茨茅斯談判能夠簽約,日本也許還有機會。”

伊藤博文也只能苦笑無言,普茨茅斯談判華東**只要求5000萬英鎊的賠款,也沒有登陸日本,那時如果日本答應了,損失至少可以減少近一半,只是世界上買不到後悔藥。

沉默了好一會兒,伊藤博文才道:“戰爭結束之後,英法美等國都會幫助日本恢復國力,你認爲有可能會讓日本提前恢復嗎?”

宮本直拓道:“英法美等國會支持日本不假,但他們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是爲日本,因此不會無限的支持日本,如果我是英法美等國,只需要日本恢復到足以牽制華東**就行了,並不需要日本徹底擊敗華東**,日本和華東**互相牽制纔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局面,而任何一方在東亞地區獨大,都不是他們想看到的結果。而且如果出現更大的利益,英法美等國都會毫不猶豫的出買日本。”

伊藤博文又沉思了好一會兒,才點了點頭,道:“你說的對,但日本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宮本直拓道:“辦法當然是有,首先應該盡力挑動英法美等國和華東**的矛盾,讓他們出面和華東**直接爲敵對抗,日本絕不能衝在與中國對抗的第一線上,而是應躲在英法美等國的背後,讓他們去鬥個你死我活,一面緩和與華東**的關係,一面利用華東**向英法美等國施壓,逼迫英法美等國向日本提供更大的利益,以恢復日本的國力,在必要的時候,甚致可以和華東**建立一定的良好關係,而且姿態也儘可能的放底。因爲日本倒向中國,是英法美等國決不願看到的結果,而爲了拉住日本,英法美等國就必須爲日本提供更多的支持,只有這樣在諸國的夾縫中左右逢源,借勢打勢,這纔是日本的生存之道。”

伊藤博文聽了,也連連點頭,道:“高明,這是很高明的辦法。”

宮本直拓道:“先生過獎了,這個辦法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並不容易,無論是華東**,還是英法美等國,都不是能夠輕易的騙過,這需要極高明的外交手腕,極精細的操作才行。”

伊藤博文道:“那也總要比一籌莫展要好啊。”

宮本直拓道:“那到也是,不過當務之急就有一件事要馬上解決。”

伊藤博文道:“什麼事情?”

宮本直拓道:“日本的海關,必須掌握在日本的手裡。”

伊藤博文不由得又苦笑了一聲,關稅自主權一直都是他的一塊心病,在黑船開國事件之後,日本也和歐洲列強簽定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外國不僅在日本享有治外法權,同時還控制着日本的經濟命脈,在倒幕之後,日本曾多次和歐洲列協商,要求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但成效不大,一直到1899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外國在日治外法權才被廢除,而日本的關稅和清廷一樣,仍然被英國控制着。

伊藤博文原本打算,在擊敗俄國之後,挾勝利之勢和英國談判,收回關稅自主權,在舊時空裡也是如此,日本在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之後,和英國展開了艱苦的談判,一直到1911年才正式收回了關稅自主權。而現在日本顯然沒有這個條件。但不收回關稅自主權,日本就不可能做到完全自主,就不要說恢復國力,續繼發展了,因此只能用宮本直拓的這個借力使力的辦法試試。

於是在回程的時間,伊藤博文、小村壽太郎、宮本直拓等人進行了詳細的協商,如果利用華東**向英國施壓,收回日本的關稅自主權。

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去,輪船也駛回了日本,駛進了東京灣。

伊藤博文站在船舷上向碼頭上看去,只見在碼頭上佈滿了軍人,荷槍實彈,嚴陣以待,而碼頭的外面,人影重重,依稀可見大量的旗幟、橫幅。只是被士兵攔住,進不了碼頭。而伊藤博文只能苦笑了一聲,這些人當然不會是來歡迎他回來的,肯定是來表示抗議。

這時日本談判團的成員臉上都不大好看,不過伊藤博文對此也早有思想準備,到並不意外,反而勸慰其他人,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終有一天他們會明白日本談判團的努力。

輪船靠岸,伊藤博文帶領衆人從船上下來,在碼頭上也有不少人在迎接他,爲首的兩人是西園寺公望和犬養毅,都是伊藤博文創立的政友會的成員,也是伊藤博文的左膀右臂。由其是西園寺公望,還是明治維新的元勳之一。

見伊藤博文從船上下來,兩人立刻迎了上去,西園寺公望道:“伊藤君,辛苦了。”

伊藤博文嘆了一口氣,道:“慚愧,喪權辱國,我實在是愧對日本啊。”

犬養毅忙道:“伊藤君,不必自責了,這並不是你的責任,相反是你讓日本恢復了和平。”

幾人正在說着,只聽外面人羣呼喊的聲音傳到了碼頭,原來在碼頭外抗議的人羣已知道伊藤博文下船,雖然在碼頭口有士兵、及拒馬攔擋,不能入內,但卻可以放聲高呼,聲音雖然不皆齊整,但依稀可以聽清幾句:

伊藤博文是賣國賊。

伊藤博文,自殺謝罪。

伊藤博文,剖腹自殺。

…… ……

西園寺公望道:“伊藤君,不必在意,現在人們都在氣頭上,過一段時間就會平息了,你爲日本做出的貢獻,是不會放遺忘的,現在的日本,還需要你啊。”

伊藤博文還想再說什麼,這時一名軍官過來,道:“幾位長官,趕忙離開碼頭吧,萬一外面的人鬧出事來就不好了。”

西園寺公望道:“伊藤君,我們上車再說吧。”

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一六八章 新艦下水(四)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三六二章 大戰之前(九)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
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一六八章 新艦下水(四)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三六二章 大戰之前(九)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