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月下談心

船艙之內,俞祿把玩着手中打磨得光滑無比、銳利異常的一對分水蛾眉刺,那是他臨行之前在揚州專門高價找鐵匠鋪製作的,此外還有梅花鏢、銀針等暗器,還有把炸藥秘製成一個珠子的小東西,美其名曰“震雷珠”。重活一次的俞祿很重視這來之不易的性命,保命手段是一層加一層。雖是在行途之中,但他一路上可沒閒着,藉着“武器精通大技能果”加給他的經驗技巧,他也研究了一番麾下官兵的七尺長槍要在對敵的什麼距離、手握在哪裡、發多少力才能置敵於死地,另外還有他們手中的“狼筅”,也就是一種竹製兵器、藤製的盾牌、長矛、少得可憐的火槍……這些東西該怎麼搭配使用等等之事,他一直在思考琢磨着,除了保住自己這條小命,保住手下的官兵便是三齊監盜俞大人接下來所重視的。

“大人,揚州兩淮過來的營兵,總計一千三百人,大多數乃軍戶出身,其餘的是年把總帶來的流寇,軍戶乃是世襲。天下河清海晏、承平已久,世襲的軍戶已經不大會打戰了,不過大人深悉,我兩淮鹽兵,護送鹽運有連坐之法,倘使保駕護航不力,自身、家人的性命便是賭注。”孟義天說出來這話時,帶着股傲然,顯而易見鹽運、漕運的官兵因爲職責的問題比起一般軍屯兵要強多了,至少他們有紀律,這種紀律是以生命的威脅訓練出來的,一旦他們護送失敗,全是被滿門抄斬的下場,此等情況之下不盡心也難。

孟義天曉得一點俞祿的脾性,而且深諳跟着俞祿前途無量,便一心示好。他這守備的官職有時候是無品職、無定員,但大致來說在把總、千總之上,都司之下。俞祿三齊監盜的頭銜雖然也沒品,可聖旨在身,見識過俞祿“高深武藝”的孟義天識趣地不在他面前驕橫,況且兩淮鹽運使戚建輝一家被抄,俞大人還對嬴正說他孟義天恪盡職守,才免去一劫,故此五大三粗的孟義天對他頗有好感:“大人,兵貴精,而不貴多,卑職以爲練兵之法切不可鬆懈,所以向大人來請教一下。”

“是啊,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俞祿把分水蛾眉刺等暗器籠入袖中,透着冷淡神色的眼睛一眨不眨:“此番水路奔波,不比上次監督鹽運,只爲交職。我細心查點了這一千三百人,孟守備,你說的都是好處,可揚州兩淮是個什麼地方?那是個油水足的地方,所以,我敢打賭,兩淮的營兵,是比不上浙江沿海抗擊海盜的營兵的。因爲有油水可撈,兵丁大多狡猾,得了錢財享福,便愈發惜命,倘使有戰事,有多少人願意拼命?當然,天下承平逾越百年,導致軍紀鬆弛也是一大原因。”

孟義天張了張嘴,老臉一紅,早知道沒什麼事能瞞過俞大人的火眼金睛,他就不這麼自吹自擂了,孟義天犟嘴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還有軍用火槍,兵部武庫司下發過來的,要麼動不動就突然爆炸,要麼彈頭與槍口的尺寸不合,這都什麼破玩意,以爲俺們是大老粗,好糊弄呢!久而久之,弟兄都沒多少人敢摸火槍了。最可氣的還是兵部職方司,一羣酸氣臭人的文官,每次邊疆交戰,盡是這些狗屁不通的人擬定作戰方案。卑職早年在青海打過,因爲職方司的作戰計劃,不知害死了多少兄弟。慶幸這回是大人帶頭,不是那些什麼都不懂的文人紙上談兵。”

兵部職方司其實也是一個苦逼的部門,這個專門擬定作戰計劃、提出作戰方案的部門,如果預料錯了,懲罰自然不輕的,這樣文官、武官兩面失利,追本溯源,是朝廷制度的問題、以及對武官權力限制過大的流弊。

而軍戶世襲更是一大流弊,俞祿深思着,從他的目光出發,朝廷的考慮不外乎時時能調動軍戶,且不至於擾亂民戶,卻殊不知幾代下來,腐敗的問題從文官蔓延到武官,有的地方營兵軍戶只有百分之二,令人瞠目,而且有的武將,矇蔽朝廷,私自收軍戶爲奴爲僕,或者徵用他們做免費勞工。軍戶退休更是流弊中的流弊,他們退伍以後適應不了民戶的生活不說,且待遇極低,他們會發現百戰軍功,原來還不及一篇錦繡文章,文官對他們的態度,依舊是那麼的蔑視,就好像看愚民的眼光,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保障,他們都無法得到。再者,即便升爲高級武將,最終能有好下場的也不是很多。

搖了搖頭,甩掉了這些使他想得深遠的問題,俞祿沉着冷靜地道:“山東缺賑災糧食,朝廷旨意是命蘇、浙、贛三省調運,但地方大員們還有得談。相對於練兵,糧草纔是首要,出兵打戰,糧草先行,我料定如此,修書一封給汪中丞,才運了糧草過來,如此可免去山東臬司衙門、藩司衙門的掣肘。自然,兵是要練的,到崮山驛下船,歇息一晚,你把我的口諭傳遍全軍,即刻把一千三百人分爲一百隊,一隊十三人,這十三人之中,四人配長槍主攻,四人配狼筅佯攻,四人配盾牌防禦,每隊剩下一人作爲火夫,直接負責本隊後勤。除此之外,倘使地形不是平原、緩坡、盆地,可酌情調整。餘下的旨意,我明天再傳,膽敢反抗者、軍紀鬆弛者、玩忽職守者,殺無赦!”

“是!末將遵命!”孟義天凜然單膝跪地行了軍禮出去,靴子踱在船板上噔噔噔作響,濃眉之上卻洋溢着笑意,他可是親眼見過俞祿殺人,有這麼一位殺伐果斷、冷靜睿智的首領,自覺安心不少,哪怕戰死也不冤枉了。孟守備出去時又對守艙門的領頭把總年世鳳囑咐一番,年把總這會子暫時成了保護俞祿的親兵。

恍惚記得大明很流行火器的,俞祿前世偶爾在書上看過,朱元璋、陳友諒鄱陽湖水戰,似乎還用過大炮,怎麼本朝的火器這樣窩囊?孟義天小小的幾句牢騷使得俞祿慮起了長遠打算,看來開海禁、引先進技術當真是必要的,不然這熟悉而又陌生的華夏,將來還是要被列強和島國血洗、經歷那種慘痛而深刻的教訓。

不知不覺行出船艙,這大乾的造船技術也很不錯,長有近百尺,船甲估計有五六寸厚,順風而行,船帆在風中鼓盪,乘風破浪地激起江中的兩面水花,更有一輪明月當空照耀,景況迥絕而又雄渾。僕人戚衽細心地給他披了件外套,像戚衽、麝月此等被俞祿收過來的人,是要入奴籍、到官府登記的,俞祿已經事後補上,當初他脫去奴籍,本來也是要去官府註銷,不過因爲賈府勢大,寧國府那邊只要派人說一聲,自有人去辦理。

一名束着發、潔白額頭上抹着齊眉勒子的男裝女人娉婷行出來,纖腰如風中擺柳,膚色白得如北國的雪花,就連身上的氣息,也像雪一樣清冷,儘管她身着湖藍馬褂,但是船上的人都不是瞎子,人人皆知這個女扮男裝的人與大人關係匪淺,頗爲曖昧……只是又人人都故作不見,戚衽也是如此,吐了吐舌頭便溜走了。

“江畔何時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大人矗立船頭,想必是有感於心。我在內艙都聽見了,你還真是心細如髮、一絲不苟,怪不得啊怪不得,大人這般年紀,就成了雍親王的左膀右臂,先是名噪江南,如今又統兵山東。我倒是相信,三齊之地若有大人在,根本不怕蝗災,就如古人所說:三年之內無饑饉矣!”妙玉對他的沉着冷靜、掌控全局頗爲欣賞,這種男人似乎有一種魅力,便是他做事之前永遠給自己留了一條或者幾條後路,所以能臨危不懼、翻雲覆雨。一路走來兩人聊得頗爲投機,妙玉雖是佛門弟子,卻喜歡道家莊子,邢岫煙說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或許俞祿性子中也有道家避世的一面,但主要是俞祿慣於人前做戲,因此和妙玉談什麼老莊之學,他是不在話下的。

“姑娘言重了,若論官職,俞某人還是一個六品運判,離開牙建府、起居八座的封疆大吏還有很遠,把山東交給我,不說我有沒有信心,朝廷這時恐怕就不會答應,我纔多大。倒是姑娘你,我還想不明白以你的性子,爲何不隱居佛門,遠離塵世,跟着我,反而有性命之憂。”俞祿回過身,兩手緊了緊披風,純淨明亮的眸子盯着身邊的美人兒,妙玉的芳齡比香菱大得多,雖然男裝出行,但雪色的臉上,依稀可見如紅梅花一般的孤傲與冷豔。

妙玉白了他一眼:“我不是說過了麼,我在蘇州爲權勢所不容,遲早要離開的,現下不過提前了日程罷了。而你應了我的請求,又護送我到揚州,秋毫無犯。以我的性子,再換一個地兒,境地也是一樣,佛門未必能隱居,這時的佛門呀,都是打着漫天神佛的旗子,與官家、豪門交好,收斂錢財。慾壑難填,人心的驅利,如水走低窪。鑑於如此,我便覺得跟了你,爲你推演一些命數、運數,反而是不錯的去處,你並不像一般官家之人,有着不可逾越的尊卑,至少你能慮到別人的心,而且我又能報恩,何樂而不爲。”

還有很多緣由是她說不出口的,師父淨逸師太跟她說過,俞祿命格奇硬,會是她命中的福星,有了這顆福星伴在左右,妙玉就是還俗也不怕病災再次降臨,她帶髮修行並非自願,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如果還俗不至於發病,她大抵樂意的。更有一種女人的直覺告訴她,也從俞祿對待香菱看出來,他不盡然把女人當作附屬品,而是尊重她們的人格,且俞祿有富貴之命。這些原因一個也不可或缺,倘若俞祿是底層平民,那麼,官家小姐出身的妙玉,是看都不會看他一眼的。

俞祿雖不知多少內情,但妙玉的眼高,他深有體會,他倒不是想抱怨什麼,有的東西,是古今相同的,這叫現實。尤二姐、尤三姐如果有後臺、有背景、不高攀、不嫌貧愛富,便不至於淪爲賈珍、賈蓉父子的玩物。說白了,妙玉、尤二姐、尤三姐這些不同類型的人,他在前世皆遇到過,這時他走進船艙道:“算了,你怎麼想,我無權干涉,天也晚了,姑娘歇下吧。看這日程,明日午時應該能到太平鎮,北沙河已經淺顯狹窄,只能到崮山驛下船,走陸路了。”

“嗯……”妙玉淺笑一聲,明眸善睞,目中有着光輝閃爍,只是可惜俞祿見不到這明豔動人的一幕了。

【推薦、收藏不要忘了,本書正在上封推的說。】

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28章 閩浙總督第131章 鬥爭第87章 夜談第44章 發飆林如海第91章 皇宮偷情第70章 各懷鬼胎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44章 發飆林如海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118章 夫君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43章 談笑殺人、殘暴守備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6章 裝逼第41章 初見林黛玉第94章 撩尤氏第40章 深沉的鹽運使第108章 清貧巡撫第76章 大明湖畔第41章 初見林黛玉第138章 羞羞的黛玉第105章 白日宣淫第23章 十年花約第129章 生活第116章 推可卿第24章 姓俞名祿字福臨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103章 機關算盡第3章 三計定可卿(一)第56章 紅袖添香第86章 可卿告急第83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115章 知府斷案第64章 林御史的後慮第21章 撩撥李紈第22章 拉李紈下水第66章 月下談心第16章 大出風頭第45章 雷霆手段雍親王第100章 外重內輕第139章 推黛玉第47章 瘦西湖三見林黛玉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66章 月下談心第28章 打臉賈珍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1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15章 知府斷案第114章 睡香菱第152章 情堪雋永第18章 透視王熙鳳第148章 推尤氏第123章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13章 飽暖思淫第14章 王熙鳳青睞有加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60章 妙玉的請求第94章 撩尤氏第59章 太湖泛舟第119章 官場無朋友第94章 撩尤氏第15章 玩曖昧第108章 清貧巡撫第117章 梅開二度第65章 走山東第37章 下揚州、護官符第74章 壯士解腕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106章 以口渡酒第30章 鳳凰于飛第100章 外重內輕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83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1章 紅樓系統第97章 尤二姐、尤三姐第70章 各懷鬼胎第129章 生活第142章 四春結局第63章 妙玉入夥第147章 勿忘心安第95章 好大、好香、好軟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34章 朝天子第1章 紅樓系統第53章 薛寶釵出場第16章 大出風頭第121章 市井坊間第32章 舒膚佳第132章 心病第51章 織造局、應天府、體仁院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107章 黛玉婚事第77章 償願、送別、回京
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28章 閩浙總督第131章 鬥爭第87章 夜談第44章 發飆林如海第91章 皇宮偷情第70章 各懷鬼胎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44章 發飆林如海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118章 夫君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43章 談笑殺人、殘暴守備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6章 裝逼第41章 初見林黛玉第94章 撩尤氏第40章 深沉的鹽運使第108章 清貧巡撫第76章 大明湖畔第41章 初見林黛玉第138章 羞羞的黛玉第105章 白日宣淫第23章 十年花約第129章 生活第116章 推可卿第24章 姓俞名祿字福臨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103章 機關算盡第3章 三計定可卿(一)第56章 紅袖添香第86章 可卿告急第83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115章 知府斷案第64章 林御史的後慮第21章 撩撥李紈第22章 拉李紈下水第66章 月下談心第16章 大出風頭第45章 雷霆手段雍親王第100章 外重內輕第139章 推黛玉第47章 瘦西湖三見林黛玉第145章 一栽黃粱第66章 月下談心第28章 打臉賈珍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1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15章 知府斷案第114章 睡香菱第152章 情堪雋永第18章 透視王熙鳳第148章 推尤氏第123章第27章 睚眥必報第113章 飽暖思淫第14章 王熙鳳青睞有加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60章 妙玉的請求第94章 撩尤氏第59章 太湖泛舟第119章 官場無朋友第94章 撩尤氏第15章 玩曖昧第108章 清貧巡撫第117章 梅開二度第65章 走山東第37章 下揚州、護官符第74章 壯士解腕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106章 以口渡酒第30章 鳳凰于飛第100章 外重內輕第52章 香菱、馮淵、薛蟠第83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1章 紅樓系統第97章 尤二姐、尤三姐第70章 各懷鬼胎第129章 生活第142章 四春結局第63章 妙玉入夥第147章 勿忘心安第95章 好大、好香、好軟第141章 加封平西王第34章 朝天子第1章 紅樓系統第53章 薛寶釵出場第16章 大出風頭第121章 市井坊間第32章 舒膚佳第132章 心病第51章 織造局、應天府、體仁院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107章 黛玉婚事第77章 償願、送別、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