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可卿告急

工部分爲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營繕司四個清吏司,每個司都有郎中、主事、員外郎等司官。

這個部門相當於現代的水利部與建設部,所以這裡面的油水是很足的。

朝廷最能撈油水的部門,除了工部,還有戶部、兵部武庫司、兵部武選司、吏部文選司、吏部考功司,尤其是吏部文選司,你不想貪,私底下都有好些人給你送錢。

不過工部營繕司是一個例外,營繕司大致是做慈善建築的,比如東城的養生堂(又叫育嬰堂),秦業就是心不黑,才下不去手撈錢。

工部都水司大堂,幾個司官興高采烈地聯袂進來:“存周,你拿出來的法子甚是管用,這叫‘水泥’的物事粘性極強,下官等親眼所見,幾個工匠用此粘連磚石,一旦乾涸,便是孔武有力的兵部武舉之人也砸不動它。可想而知,倘使用在水利與建設,會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難得的是這位山子野老先生,是他帶人夜以繼日地反覆鍛造,失敗了好幾次才成功。”

身爲匠戶的山子野誠惶誠恐:“幾位上官過獎,是上官們的法子好用,只是這所謂的‘黏土’,京郊所見不多,還得多費些日程。”

賈政,字存周,雖然心裡高興,表面依然一本正經的,起身莊嚴肅穆地道:“諸位同寅(同僚的意思),此法乃是俞同知轉呈營繕司的秦郎中,秦郎中再轉呈我都水司的,如此千秋功業,俞同知功不可沒。”

“話雖如此,上官明鑑,工匠之事,於國家朝廷,不過視爲奇淫技巧,實在不值一提,難登大雅之堂,也是俞大人高風亮節,不爭這濟世利民的名聲,下差等佩服。”身着粗布麻衣的山子野有幾絲無奈之色。

衆官不言不語地沉默一會兒,賈政的一個心腹照磨文縐縐地出列道:“諸公多慮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俞大人此舉,不爲名,不爲利,單是主事大人一提,俞大人便慨然應允,宵衣旰食,此乃不忘恩、不忘民,賈府有此門生,自當更加煊赫!”

“是啊!是啊!所言不虛。”一羣司官對賈政狂拍馬屁。

賈政雖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自視清高卻很多事情都辦不好,後來提督學政(欽點學差)、欽點江西糧儲道,都被下人給糊弄了,爲甄家窩藏贓銀更是自找麻煩,但是,這位已經當爺爺的政老爺,憂患意識卻極爲敏感,也許是揮霍無度久了,能從寥寥幾句燈謎就想得很長遠。這時聽同僚這般說,俞祿可是從不以賈府門生自居,因此心裡頗不是滋味,故作高深地咳嗽一聲,轉移話題道:“秦郎中上奏參河南高家堰貪墨一案,不知聖上作何批示?”

工部都水司郎中才是本司的一把手,但是,賈史王薛的勢力盤根錯節,現在還很大,特別是以前的京營節度使王子騰相當於京城衛戍軍區總司令,這幾年調任九省統制,是從京師衛戍司令調任邊疆司令,位高權重,所以都水司郎中也從不和賈政拿大,這時不卑不亢道:“今日六科廊房的給事中抄出了上諭硃批,着秦郎中致仕還鄉。”

“這是何意?”賈政大驚失色中帶着不解之意,秦業明明是一個清官哪,秦郎中連親兒子的學費都要東拼西湊,皇上爲何如此決斷?難道皇上老眼昏花了……這話賈政只是想想而已,決計不敢說出口。

都水司郎中與衆司官諱莫如深地各自埋頭看書或者寫書案,大堂兩邊的朱漆柱子之間各有兩排桌案,有的專心致志撥算盤,有的記賬本,有的校正,彷彿聽不見賈政的話一般。

“東翁……河南的河道官員,是太子爺的人,太子爺是儲君,是皇上立的儲君,冒犯了太子爺的顏面,總該有所懲戒……”心腹照磨小聲提醒。

賈政覺得兩眼一黑,一屁股在大堂主位的右側坐了下來,他的頂頭上司都水司郎中的眼神微不可覺地露出一抹譏諷,譏笑賈政的政治頭腦不行,主事是六品官,郎中是五品官,都水司郎中坐在主位正中化解道:“山子野,既然俞大人提議的水泥這般有用,爾等務必量造,行了此舉,本司上下也免去了苛責、連累之苦,俞大人真乃我等恩人!”

“回上官!”山子野低聲下氣地道:“近日執掌兵部的四爺、十三爺、十四爺三位王爺,因西北青海叛亂事,拱衛京師西山銳健營、豐臺善撲營、暢春禁軍營急需改良火器,兵部下達手令命小的前去……”

“噢?”都水司郎中沉吟道:“既然如此,戰事爲重,拿手令登記在冊了,你就帶人過去吧,本官再命人督造就是。煤炭、官窯、石灰石、鐵礦石、石膏、黏土……這麼多條陳,諸位還要與我齊心協力纔是。”

衆下屬不免又阿諛奉承一番,山子野走完程序,這位未來的“大觀園總設計師”忙忙帶了一批工匠去兵部參見嬴正,工部都水司大堂的司官不時打量掛在西牆的西洋鍾,按西方計時,天朝的申時完畢,是“下午五點鐘”,這個時候他們就小聲交流起來:“工部也好,兵部也罷,如此內憂外患,估計戶部也吃不消。”

“前兒皇上還拿內務府的銀子爲官員補虧空,這老臉哪……”

“戶部早就不可開交了,早幾年八爺管着,現在又說改稻田爲桑田,戶部指令下去了,呵……江蘇那麼多府縣,蘇州府就第一個不同意。”

“心照不宣便好,咱們也該‘思危、思退、思變’了。”

“爲官要三思而後行……這俞大人就做得好,憑白遞上幾份條陳,自己賦閒在家,啥事也輪不到自己,咱們呀,要學着哪!”

賈政還在郎中之側索然無味。

……

西城報國寺東面的一條衚衕,有好幾家南方人的裁縫店,其中有一位掌櫃姓鄭名夜寥,浙江溫州人,寧波、溫州皮革、製造、包裝業在本朝頗有起色,調戲良家婦女回來的俞祿便在此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聊着,俞祿買了幾件布料,又說到番薯、番茄之事。俞祿不是閒得無聊,浙江臨海,那邊過來的人見識應該更廣泛。

鄭老闆放下左手的書籍、右手的算盤,因爲肚子實在肥膘,兩隻手趴在櫃檯上,一邊抹眼淚一邊說:“啥?番薯?番茄?哎喲!客官,你真找對人了,這兩樣東西在康靖朝很少見,我們溫州那邊的人,剛好從呂宋、外國帶了一些回來,不過是償個鮮兒,還有一種紅紅辣辣的東西、南美過來的什麼玉米……王二,麻利些,把後院倉庫西牆角的袋子擡給這位客官瞧瞧。”

夥計王二擡上來,俞祿一見,果然有番薯,他有些痛心疾首,本朝很多地方的平民百姓,要是大量種植番薯,何愁會餓死肚子?俞祿便與鄭夜寥討價還價,這鄭夜寥也是個奸商,死活咬定要五百兩,俞祿眼睛一轉:“我說鄭掌櫃,你鄭家的店是誰撐的門面?說不定我也認識。”

“哎呀呀!說出來嚇死你,金陵薛家,金陵四大家族之一,領着內帑銀子的皇商,便是我的東家,怎麼着,你要強買哪?順天府衙門還是五城都察院衙門,老兄想走一遭嗎?”鄭夜寥說着就捲起手袖。

“別價!和氣生財!”俞祿擺手笑道:“鄙人姓俞名祿,你東家薛府剛好與我有些淵源。不信你問問薛家的大總管張德輝,薛家大爺的乳父叫老蒼頭,薛家大小姐有一個丫頭叫黃金鶯,我說的可對麼?”

鄭夜寥呆呆地看着他,擦了擦嘴角的哈喇子,又抹了抹眼角的淚花:“俞祿……好耳熟的名字,既是如此,我也不要你銀子了,擡走吧,擡走吧!”

俞祿並非多此一舉,只是他生性不肯吃虧,這麼一袋東西哪裡值五百兩銀子,紅樓世界的貨幣購買能力,薛寶釵都說過五百兩不但可以在京城買房,剩餘的還可以買地,這溫州商人也太坑了,臨了俞祿回頭道:“對了,鄭掌櫃,爲何你老一直哭個不停?莫非我像你失散多年的老爹?”

“滾!”鄭夜寥拾起本子道:“你哪裡知道,我看的是《金瓶梅》,我的潘金蓮妹妹啊……一到夜裡想起她,我就哭個不停……”

俞祿:“……”

臨走時偷瞄了一眼,鄭夜寥看的《金瓶梅》還是插圖版的,品味不錯嘛!

點進系統界面的“儲物空間”,彷彿另一個世界一般,出來一個一立方米的空間,上下左右皆是黑濛濛的,俞祿把重要的文件資料、私房錢、購買來的東西通通丟儘裡面。

番薯、番茄、辣子、玉米,俞祿準備拿回去種在家中地窖裡,可以嚐個鮮,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準備說服嬴正、皇上先在皇莊推廣,然後在全國適合的省份推廣,這樣餓肚子的人會越來越少。

退出儲物空間時,只見右下角的積分以十點、百點的速度增長,這是工部司官交口稱讚、感激他的緣故,官員和百姓的階層不同,積分來源的基數不大,但是點數很高。

騎馬回到寧榮街東側的家裡,才進了門,便見家中氣氛十分嚴肅,馬廄那邊多了兩匹汗血寶馬,戚衽出來回:“老爺,四爺來啦!”

“什麼?”俞祿心下大吃一驚,堂堂皇四子,竟然深夜親自造訪臣子之家,白天自己去王府還未見到,不知嬴正來了有什麼事,俞祿連忙去書房拜見,纔要和嬴正見禮數,戚衽又跑過來在門外等候,俞祿皺眉道:“怎麼這麼沒眼色?有什麼事待會再說……”

“無妨。”身穿松江棉布夾袍的嬴正隨身跟着侍衛洛敏,他臉上有些疲色,還不等俞祿行禮,嬴正便托起他的雙手,認真道:“你和我是患難之交,我從未把你看作奴才亦或者下人,有什麼急事便說吧,咱們的事再議不遲。”

俞祿心裡頓覺好受了不少,使了個眼色給書房外的戚衽,戚衽忙不迭進來磕頭:“回老爺,秦府秦老爺派人傳話過來,秦老爺被致仕還鄉,暮年之人,遭受打擊之下,一病不起,秦老爺打算帶病返回金陵,說臨走前要見老爺一面。”

“能者多勞。”嬴正道了一句,但對秦業革職的原因卻絕口不提。

按原來的紅樓劇情,秦業還有幾年才死,繼秦可卿之後,後來兒子秦鍾也死了,這時秦業上奏,遭逢大變,與俞祿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爲俞祿相繼提出《治河八疏》與水泥製造,這對工部執拗的秦郎中不得不說大有影響,所以引發蝴蝶效應。

如果不是嬴正在座,俞祿恨不得插上翅膀過去瞧瞧,秦業要告老還鄉,那秦可卿怎麼辦?不過此時俞祿面無表情地道:“知道了,你去回傳話的人,明兒我就來秦府。”

第7章 太不要臉了第3章 三計定可卿(一)第132章 心病第78章 朝陽門風雲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9章 俞祿講論語第110章 黛玉定親第84章 我就喜歡御姐第144章 王熙鳳結局第113章 飽暖思淫第73章 血戰黑風崖第13章 秦可卿:我要你爲我牛馬第73章 血戰黑風崖第58章 參見巡撫第79章 會見八爺第148章 推尤氏第123章第1章 紅樓系統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82章 再回賈府第20章 李紈的震驚第21章 撩撥李紈第77章 償願、送別、回京第119章 官場無朋友第140章 遣妾一身安社稷第5章 大勝而歸第50章 清河青荷第68章 談崩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22章 拉李紈下水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44章 發飆林如海第113章 飽暖思淫第25章 顛鸞倒鳳第57章 薛寶釵的第二印象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29章 有心待相系第23章 十年花約第150章 性福生活第65章 走山東第2章 賈珍第139章 推黛玉第69章 女人真奇怪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67章 下馬威第25章 顛鸞倒鳳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143章 公府末路第55章 甄應嘉的擔憂第131章 鬥爭第148章 推尤氏第40章 深沉的鹽運使第49章 縣官現管第23章 十年花約第116章 推可卿第118章 夫君第87章 夜談第11章 轟動寧國府第125章 私會林黛玉第46章 喪心病狂鹽運使第11章 轟動寧國府第49章 縣官現管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21章 撩撥李紈第14章 王熙鳳青睞有加第132章 心病第104章 再下江南第54章 薛寶釵的第一印象第83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85章 撩,人,妻第38章 對話林如海第87章 夜談第49章 縣官現管第123章第82章 再回賈府第131章 鬥爭第86章 可卿告急第136章 偷李紈第147章 勿忘心安第120章 推妙玉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54章 薛寶釵的第一印象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17章 調戲秦可卿第124章 審案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151章 亦存君言於肺腑第58章 參見巡撫第65章 走山東第98章 心動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154章 也伴心潮掀狂瀾第6章 裝逼第87章 夜談第91章 皇宮偷情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85章 撩,人,妻第75章 濟南煙花
第7章 太不要臉了第3章 三計定可卿(一)第132章 心病第78章 朝陽門風雲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19章 俞祿講論語第110章 黛玉定親第84章 我就喜歡御姐第144章 王熙鳳結局第113章 飽暖思淫第73章 血戰黑風崖第13章 秦可卿:我要你爲我牛馬第73章 血戰黑風崖第58章 參見巡撫第79章 會見八爺第148章 推尤氏第123章第1章 紅樓系統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82章 再回賈府第20章 李紈的震驚第21章 撩撥李紈第77章 償願、送別、回京第119章 官場無朋友第140章 遣妾一身安社稷第5章 大勝而歸第50章 清河青荷第68章 談崩第39章 悲催何運同、狡猾俞運判第22章 拉李紈下水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44章 發飆林如海第113章 飽暖思淫第25章 顛鸞倒鳳第57章 薛寶釵的第二印象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29章 有心待相系第23章 十年花約第150章 性福生活第65章 走山東第2章 賈珍第139章 推黛玉第69章 女人真奇怪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67章 下馬威第25章 顛鸞倒鳳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143章 公府末路第55章 甄應嘉的擔憂第131章 鬥爭第148章 推尤氏第40章 深沉的鹽運使第49章 縣官現管第23章 十年花約第116章 推可卿第118章 夫君第87章 夜談第11章 轟動寧國府第125章 私會林黛玉第46章 喪心病狂鹽運使第11章 轟動寧國府第49章 縣官現管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21章 撩撥李紈第14章 王熙鳳青睞有加第132章 心病第104章 再下江南第54章 薛寶釵的第一印象第83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85章 撩,人,妻第38章 對話林如海第87章 夜談第49章 縣官現管第123章第82章 再回賈府第131章 鬥爭第86章 可卿告急第136章 偷李紈第147章 勿忘心安第120章 推妙玉第42章 再見林黛玉第54章 薛寶釵的第一印象第146章 天涯何處訴衷腸第17章 調戲秦可卿第124章 審案第112章 風起雲涌第151章 亦存君言於肺腑第58章 參見巡撫第65章 走山東第98章 心動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154章 也伴心潮掀狂瀾第6章 裝逼第87章 夜談第91章 皇宮偷情第101章 八爺定計第122章 查抄甄家第85章 撩,人,妻第75章 濟南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