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

北風凜冽,內院兩株古樹已被積雪所包裹,手臂粗細的枝條已經不堪重壓,低低的垂了下來,一陣風吹來,積雪“簌、簌”下落,堆積在院落之中。

師高綠綺跪在院落之中,膝下之雪早已融化,冰冷的雪水浸溼了衣裙,侯大勇揹負着手,臉色陰沉的看着天空,無窮無盡的雪花從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飄落,侯大勇伸出手去,幾片晶瑩的六邊形雪花落在了手掌之中,轉眼就化成水跡。

自從師高月明懷孕以來,師高綠綺天天都爲侯大勇穿衣梳洗,兩人雖說沒有進一步發生關係,卻也算的上親密無間,這是第一次懲罰師高綠綺,師高月明和師高綠綺當初答應不使用化裝之術,這一次違背諾言,師高月明重病在身,就由師高綠綺獨自承擔懲罰。

侯大勇臉上冷若冰霜,但是看到師高綠綺衣裙很快就溼透,心腸還是軟了下來,“起來吧,把衣裙換了,到正房說話。”

師高綠綺跪在院中之時,臉上神情顯的異常平靜,起身之時,在侯大勇面前規矩的行了一個大禮,轉身走向她的房間,走近房間之時,師高綠綺的淚水如同開了閘門的江水,瞬間把前胸打溼了,她爲了不哭出聲音,取來一件衣服放在嘴裡,用力咬住之後,任由淚水奔涌。

痛哭一場之後,師高綠綺補了補妝,換上了潔淨乾爽的衣服,來到廳堂內。

廳堂內空無一人,桌上有一碗熱騰騰的開水,上面漂着黃黃的姜粒。師高綠綺看到姜水,淚水再次奪眶而出,她轉身走到門口,只聽節度使在小清的房間裡哼着舒緩的曲子,師高綠綺暗叫一聲“糟糕。”三步並兩步來到小清房間,房內,使女杜娘垂手立在一旁,節度使抱着小清,一邊走一邊哼着那支從來沒有聽過的好聽小曲,小清則睡在父親的懷裡。

小清出生以後,大部分時間是師高綠綺在侍弄,小清是師高綠綺的心頭之肉,見此情景,師高綠綺顧不得傷心。接過小清後,輕輕的放在牀上,蓋好暖和的毛絨被,小清“呀、呀”的哭了兩聲,很快就安靜下來。

師高綠綺對着杜娘道:“杜娘,今天別做其他的事,就在這守着,你看那支香,燃完的時候,就要抱起來抽尿。冬天天冷,別把小清衣褲弄溼了。”這些事情平時皆由師高綠綺掌管,師高綠綺此時還要去正堂接受侯大勇的問話,就讓杜娘來做這些事情。

侯大勇看着師高綠綺的眼睛有些微紅,想來回屋哭過一場,暗想:師高綠綺倒是一個很有自尊心的女子。

兩人一前一後來到正堂之後,侯大勇打量一番低着頭的師高綠綺,問道:“月明爲什麼單獨出去,照實說。”

師高綠綺咬着嘴脣說道:“奴婢不知。”

侯大勇面帶慍色,冷冷的掃視一眼。怒道:“狂妄!”

師高綠綺只覺得侯大勇的眼光如刀鋒一般,又如燃燒的火焰,師高綠綺心頭忽的一顫,竟不敢和侯大勇目光對視。師高綠綺在內院,從來沒有見到侯大勇發火,侯大勇在其心中是一個好郎君,好父親,今日發怒,師高綠綺這時猛然想起。侯大勇畢竟是威震西北的霸主。

師高綠綺站起身,作勢就要跪下去。

侯大勇見師高綠綺楚楚可憐的樣子,反倒有些於心不忍,師高綠綺不過十八歲,若在另一個世界裡,這個年齡正是花季年華,侯大勇想起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的女兒,現在也應該有十歲左右,比師高綠綺小不了多少,想到此,侯大勇放緩口氣道:“算了,別跪了,綠綺,月明這樣做到底是爲了什麼?”

聽到侯大勇又用平時的稱呼叫自己,師高綠綺眼淚順着眼角流了出來,哽咽了一會,道:“節度使真的不知道月明的心思嗎?月明是居延海驕傲高貴的天鵝,節度使是馳騁草原的白狼王,你們兩人是上天賜予的一對。”

侯大勇聽了師高月明高燒以後的胡話,心中已經知道了月明的心意,聽了師高綠綺之言,更覺鬱悶,道:“你說直點,別繞彎子。”

師高綠綺擡起頭,看了侯大勇一會,突然嘆氣道:“你們男人啊,真是不懂女人的心思。”

這一句話說的頗爲無禮,侯大勇楞了楞,到了大周朝以來,就從來沒有人用這種語句和語氣和自己說話了,師高綠綺此語頗似現代女子對情郎的嗔怪方式。

師高綠綺也不再隱瞞了,道:“月明心中只有節度使一人,願意和節度使白頭偕老,但是節度使身邊有一個符娘子,還有無數其他女子,因而月明不願意回大梁,這次她出門,雖說沒有給我說辦什麼事情,可是我知道,她肯定是去打聽馬車了,這幾天,她常常向軍士詢問道賀蘭山的路途,也問過租馬車的價錢。”

侯大勇又急又氣,猛的站起來,“糊塗,現在正是大雪紛飛之季,坐馬車道賀蘭山無異與找死。”侯大勇猛的拍了一下桌子,道:“外出租車,定是要帶着小清一起北上,月明小女兒心性,差點鑄成大錯。”

侯大勇在正堂裡走了幾個來回,想到師高月明要帶着女兒到賀蘭山,心中不禁怒火中燒。

師高綠綺有些害怕侯大勇發怒的樣子,可是,看到侯大勇發怒,又覺得他發怒的樣子極有男子漢氣概,讓人覺得心中踏實,師高綠綺胡思亂想了一會,大着膽子勸道:“事已至此,月明只有回大梁了,節度使最好爲月明單獨置一個院子,只要不必每天見着符娘子,月明或能接受這個現實。”師高綠綺又加了一句,“對於月明和我來說,大梁實是兇險之地。”

侯大勇深吸了一口氣,揮了揮手:“西廂房有一罐葯酒,是治傷良葯,你去倒一小碗,抹在膝蓋上,免得淤腫。”

侯大勇來到書房坐了許久,師高綠綺之言甚爲平常,侯大勇卻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奇怪的想起大周朝建立之前發生的一件慘案。

太祖郭威稱帝前,是後漢第一任皇帝劉知遠的心腹大將,劉知遠雖然有稱帝之命,福分卻並不厚。在皇位上僅僅待了一年就死了。他與郭威關係很好,有通家之宜,臨終時還對郭威託以腹心,讓其掌後漢兵權,與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等四人一起輔佐自己年僅十八歲的兒子劉承祐。

郭威是樞密使又是節度使,常年在外帶兵打仗,沒有多少時間在朝中和皇家並沒有矛盾,也沒有做出格之事。

年輕的皇帝卻和朝中的三位輔政大臣發生極爲尖銳的矛盾,年輕的皇帝不顧母親的勸阻。在廣政殿埋下甲士,等到楊邠、史弘肇等人來到廣政殿時,甲兵一擁而上,斬殺了這幾位權高位重之臣。

年輕之君和權臣之間的較量本屬尋常之事,只是年輕的皇帝劉承祐手段過於毒辣,殺掉權臣之後猶不過癮,莫名其妙的把屠刀砍向了郭威的家人。郭家在京的人口,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在內,吾以辛免,被殺者包括:郭威的第三任妻子張氏、尚在幼年的兒子青哥、意哥。未成年的侄子守筠、奉超、定哥,柴榮原配之妻彭城縣君劉氏,大兒子宜哥,沒有取名子的次子。

郭炯父親郭行簡是郭威族人,也是後漢官員,因爲外出辦事僥倖逃過一劫,卻看破紅塵,從此不再言官。當年再滄州,郭行簡就向侯大勇講述這段慘案。

郭威此時正率重兵和匈奴作戰,聞此噩耗,只有率兵打回大梁,後漢由此而亡,郭威由此建立大周朝,郭威的子女全部在京城被劉承祐殺得乾乾淨淨,養子柴榮這纔有機會繼承了大周皇位。

師高綠綺提到另置房產之時,侯大勇腦中冷不丁的浮現出這段公案。出現之後就揮之不去,糾纏在侯大勇的內心深處,“自己回到大梁之後,就不在是威震胡族的節度使,只是大梁的一介匹夫,若把家人全部集中在大梁,若發生意外之事,難免被一鍋煮了,師高月明就留在靈州算了,若真出意外,還可以多爲侯家留一條根。”

想通了這個關節,侯大勇來到臥室,看着師高月明就睜着眼,就冷冷道:“月明,今天這個舉動實在既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

師高月明喝了兩碗韓淇開的湯葯,師高綠綺隔一個時辰,就按侯大勇所授的方法爲師高月明冷敷,在下午申時,師高月明高燒就退了,侯大勇坐在師高月明牀前,給師高月明釦上了一個大帽子。

看着有些迷惘的師高月明,侯大勇冷“哼”一聲,道:“何爲不仁,陷侯小清於暴風雪中,隨時有生命危險,這叫做不仁;妄稱師高綠綺爲姐妹,遇大事瞞着綠綺,這是不義;居然揹着郎君想私自回賀蘭山,這是不禮;若私回賀蘭山,惹惱了節度使,給房當族帶來兵災,實爲不智;你曾說過長相廝守,如今這算什麼,可謂不信。”

師高月明高燒過後,臉色憔悴,原本豐腴的臉頰略略消瘦,聽到侯大勇扣過來的幾頂大帽子。有些吃驚,有些難過,還有些愧疚。

侯大勇用凌厲的目光盯着師高月明,師高月明並不畏懼,用天藍色的漂亮眼睛迎着侯大勇的目光,兩人對視片刻,侯大勇突然露出了笑容,道:“月明,你的頭髮亂的象個雞窩。”

此語一出,師高月明猛的撲道侯大勇的懷中,“嗚、嗚”哭個不停,淚水很快就浸透了侯大勇的胸膛。

“不願意道大梁,你就和我明說嘛,我是這麼不通情達理的人嗎?你這樣做差點釀成大錯,小清如何禁得起賀蘭山的風霜雨雪。”

師高月明仍在懷中抽泣不止。

“月明,這樣辦,你也別到賀蘭山去,就留在靈州,小清你也留在身邊吧。”

聽到郎君同意可以不去大梁,師高月明眼中閃出一絲光彩,隨即又黯淡下來,師高月明緊緊的貼在侯大勇的身上,道:“我捨不得郎君,大梁距離靈州千里之遙,這一走,也不知道何時能見道郎君。”

侯大勇輕輕撫了撫師高月明蓬亂的頭髮,“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古人有詩云,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靈州到大梁並無天塹,想見面隨時可以來往,等我到大梁安頓好以後,在郊外買一個莊園,你就搬過來住吧。”

師高月明狠狠的點了點頭,臉上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看見師高月明又哭又笑,侯大勇在心裡嘆息了一句:這個世道,女人真不容易。

西北,十二月十六日,北風在大地上盡情的歌唱,雪花、霜冰以及陰雨。使世界變得灰濛濛一片,一支騎兵隊伍冒着嚴寒,出了靈州城,沿着馬嶺水南下,隊伍行進速度極快,十二月底,已經到達了環縣遠郊。

一名肥胖的官員身穿鎧甲,頭上戴着一頂皮帽子,手上攏着一雙鹿皮手套,儘管如此。他還是縮在馬背上,此人正是奉命傳旨的欽差大人陸大江。

侯大勇回頭看了一眼縮在馬背上的路大江,暗道:陸大江文官出身,能堅持行軍五天,也算是不錯了。

柴榮在聖旨中提到儘快到任,侯大勇也爲了顯示守規矩,就命令隊伍以行軍速度前進,這就害苦了傳旨的欽差大人。他根本沒有經過這樣艱苦的長途行軍,大腿全部磨爛,屁股也失去了知覺,可是侯大勇每天規定了行軍里程,他也不敢違抗,只有咬着牙在宰相面前苦撐。

侯大勇遙望着遠處一條孤零零的灰白小道,小道盡頭是灰色的樹林。就扭頭對欽差道:“過了這片樹林就能看見環縣的城牆了,今晚我們在環縣安營紮寨。”

侯大勇一邊說話,一邊擡手拂了拂頭盔上的堆積地雪,觸手處,鐵製的頭盔竟比冰雪還冷,黑雕軍的頭盔全部加上了羊毛絨內襯,戴在頭上舒服體貼,又增加了防護能力,以前的頭盔沒有內襯,或者僅僅加上一層薄麻布,每年冬天,都會有執勤的軍士的耳朵被凍壞,黑雕軍移師鳳州之後,頭盔上就開始加上羊毛絨內襯,這以後就沒有發生耳朵被凍壞之事。

欽差聞言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討好的笑容,道:“侯相,黑雕軍真是名不虛傳,下官實在佩服。”(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爲“相公”,而不象後來用的那樣普遍;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相互之間稱爲“閣老”;刺史被尊稱爲“使君”;縣令的尊稱爲“明府”;至於縣丞等則被稱爲“少府。”而他們都被常稱爲“明公。”)

侯大勇點點頭,道:“走了五天,人疲馬乏了,環縣是個小縣,冬季物資頗爲匱乏,我們就不在環縣補充糧草,歇息一晚後,明天一早出發,過了環縣,下一站就是慶州,在慶州全軍修整兩天。”

親衛隊五名偵騎突然快速的向大隊奔來,一名偵騎手舉着一面黃旗,黑雕軍偵騎旗語,一面黃旗意味着前面有情況,但情況不嚴重,若舉紅色小旗,則意味着有緊急事態。

偵騎來到侯大勇面前,在馬上行了個軍禮,道:“前面有兩隻人馬,從旗幟來看,應該是環縣駐軍在追擊盜匪。”

侯大勇揮揮手,新任親衛隊副隊長羅青松帶着手下衝了出去,五十名騎手疏疏的排成一線,弓箭全部拿在手上。羅青松列隊不久,樹林另一側隱隱傳來馬蹄聲,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不一會,灰色樹林裡衝出來二十多騎,後面一百多騎緊追不捨。

來騎沒有料到前面還有騎兵堵截,掉轉馬頭就朝西側跑,他身後二十多騎緊隨其後,二十多騎動作齊整,顯是配合已久。

羅青松成爲侯大勇親衛以前,就是獅營伍長,擔任兩年心腹親衛以後,羅青松被放出來擔任了親衛隊的副指揮使,這兩年沒有獨立領兵打仗,讓羅青松心癢難忍,想到回到大梁以後,領兵作戰的機會更少,羅青松不時嘆息運氣不佳,此時遇到一個難得機會,羅青松自是不肯放過,他見到來騎左傳,帶着親衛們箭一般的向西側插去。

環縣左側是一塊平緩之地,夏天則是綠油油的草地,冬季則光禿禿一片,頗爲荒涼,沿着這塊狹長的平地西行不過百里,就進入了清水河流域,同心城大戰之際,慶州守將吳鬆櫪就是沿着這條道路直奔同心城,解了節度使王言超之困。

二十餘騎速度甚快,羅青松所部已竭盡全力。雖沒有被甩開,要追上卻也極難,而環縣的百餘騎則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二十餘騎縱橫清水河,烏鞘領,早已練出了一身精絕的騎術,党項輕騎也莫之奈何,不料,在環城外,竟無法擺脫突然而至的黑甲騎兵,又跑了兩裡,二十餘騎衝進了一個山谷,頭領模樣的絡腮漢子大喊道:“加把勁,過了這個山谷就是青龍草地。”

話音未落,山谷中突然鼓聲大作,數百名步軍手持步兵方盾,牢牢的堵住了山谷通道。

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14章 突現疫情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5章 中元節日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170章 爭奪河套(三十五)第7章 智破命案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9章 解救符英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9章 何去何從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1章 救濟難民第5章 操持家務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11章 山雨欲來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9章 何去何從第9章 何去何從第8章 確定名分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4章 惜惜相別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1章 飛機失事
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0章 中牟縣令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14章 突現疫情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5章 中元節日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170章 爭奪河套(三十五)第7章 智破命案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82章 風雲再起(五)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9章 解救符英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9章 何去何從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1章 救濟難民第5章 操持家務第297章 南下之路(十二)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11章 山雨欲來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9章 何去何從第9章 何去何從第8章 確定名分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4章 惜惜相別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46章 節度三州(六)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1章 飛機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