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

侯大勇對趙老爹沒有多少印象,就問道:“趙老爹當年在鄭州住在哪裡?”

趙老爹穿着一身灰色布衣,瘦瘦的身材使布衣顯得空蕩蕩的,長年的勞作在趙老爹臉上留下深刻的印記,他的臉就如硬核桃一樣皺成一團,爲了顯示對節度使的感激之情,趙老爹竭力把皺紋慢慢演變成一幅恭敬的表情,表情到位之後才小心地答道:“小老兒是澤州人,從澤州流落到鄭州之後,被安置在中牟縣,這次來到廉縣的百姓,大多是澤州人。當年霍明府帶整修淤田,小老兒和這裡的衆百姓都曾經參加。小老兒聽說霍明府也到了靈州,霍明府真是一個清官,那些造好的淤田真是踩一腳上去就會冒油。”

想到肥沃的田土轉眼間被輪人他人所有,趙老爹這位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仍然覺得如刀割一般,趙老爹在城外分到一百多畝土地,就是一條廢棄的水渠旁邊,趙老爹和水渠旁邊的數十戶人家已經開始着手修復這一條還算完整的水渠,此時,趙老爹最關心的是政策地連續性,而侯大勇的去留就是問題的關鍵。因此,趙老爹猶豫良久,最後還是鼓足勇氣地問道:“不知節度使能在靈州住多久?”

姜暉爲了不拘小節,聽趙老爹問話很是唐突。就笑着罵道:“趙老爹,你這個龜兒子,問的是啥子問題。”

趙老爹在這一羣百姓中威信頗高,平時和姜暉十分熟悉,知道姜燃待人寬厚,就陪着笑道:“只要節度使鎮守靈州,我們在這裡開荒種地心裡才踏實,否則開荒種地只能便宜別人。”

侯大勇回大梁之時。知道王家之人霸佔了不少好田土,很理解趙老爹地擔憂,安慰道:“廉縣是塊豐水寶地。我在這裡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近期不會離開靈州,趙老爹大可放心。現在廉縣的土地全是無主之地,開荒之後就給你們登記造冊,這些地可以傳給你們的子孫。”

聽到節度使親口做出承諾,趙老爹這才真正高興起來,臉上的紋路全部散了開來,連連拱手道:“小老兒這就回去,告訴百姓這個好消息。”

姜暉看到有些激動的趙老爹:“你回去叫鄉親們都來領兵器。”

趙老爹這纔想起還有這個任務,衆多武器讓他頭有些昏。他首先提起一枝長槍,笨拙地舞動了兩下,長槍有三米左右,而趙老爹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侯大勇看到趙老爹就如兒童團的團員拿着一支長長的三八大蓋。長短之比例很是滑稽。趙老爹放下長槍之後,又提起一根項大地狼牙棒,費力地舉了起來,發現根本無法舞動,自嘲地搖着頭放下狼牙棒,最後選定了一把腰刀,試了試刀刃。發覺還行,這才興沖沖地走出了練兵場。

操場邊一個角落裡,一個文人模樣的中年人蹲在地上查看着什麼,姜暉對他招了招手,道:“李先生。”

中年人聽到姜暉招呼,放下手中事務,快步走了過來,姜暉笑道:“李先生,給你給增加一個任務,你趕緊讓你的幾個弟子到操場來,哪一家領了什麼武器必須作好登記,現在城裡百姓都有了武器,治安必定是個大麻煩,要想一個管理地好辦法。”

李先生一隻手拿着些紙張,另一隻手扶着山羊鬍須,有些心神不定,嘴裡敷衍道:“應是如此,將軍考慮得周到。”

姜暉知道侯大勇頗爲尊敬讀書人,就介紹道:“李山河先生是我家鄉的秀才,才高八斗,現在是熊營的幕僚,他到廉縣不到一月,還沒有見過節度使。”姜暉又對李先生道:“這位就是節度使。”

侯大勇一行人進入操場的時候,李先生正專心在角落裡低頭清理着一些從契丹人身上搜出來的物品,他驚奇在發現物品中有幾封用漢字書寫的紙條,不僅字寫得好,用詞也甚爲文雅,就專心地讀着紙條土的內容,以至於完全不知道侯大勇走進操場。聽到姜暉介紹,李先生打量了一下這位威震西蜀的節度使,心裡暗自喝了一聲彩,然後恭敬地拱手行禮。

侯大勇客氣地回禮道:“蜀中多名士,李先生氣度恢宏,名字也取得極有氣勢,料想胸中定是藏着山河。”侯大勇嘴裡客氣,其實心中卻不以爲然,一般名字取得極有氣勢的傢伙,往往虛有其表,況且長着山羊鬍須的文人,總讓侯大勇覺得色迷迷地。侯大勇又隨口問道:“李先生對於在此地建城有何高見?”

李山河沒有想到侯大勇如此客氣,來廉縣之前,他特意到一位富裕同僚家中查了不少關於河套的資料,對河套的歷史和地理也有一些瞭解,來到廉縣近一月時間,他有空閒時常常到百姓家中去坐坐,百姓給他說了不少困難和問題,李山河整理了好幾件急需要辦的事情,正準備向姜暉提出來。

此時節度使居然向他討教,李山河只覺得一陣熱氣在身體四處遊走,在家鄉他中了秀才之後便停止不前,屢次考場敗北,受到很多嘲笑,莫說節度使,就是縣中小吏也瞧不起他,李山河無奈之下,只有拼了命地假裝清高,用清高來保護自己的可憐地自尊心。節度使的不恥下問,讓李山河地清高如最細小的鵝毛遇到了狂風一樣。飛得無影無蹤了。

李山河撫着鬍鬚道:“黃河這個大彎分爲西套、前套和後套,廉縣地處西套,西套歷來是半耕半牧之地,也是漢唐著名的戰馬產地。黑雕軍要強兵,可以發動城中百姓養馬。只是從中原遷過來的老百姓除了一身力氣之處,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現在官府爲移民建房屋、給土地、置醫巫、解決衣食,百姓總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如今百姓也開始了春耕。但是,官府沒有給馬種,城中奇缺母馬。因此廉縣空有良好地牧場,只能眼看着綠油油地草場荒廢着,實在可惜。”

能說出這一番話的秀才。絕非一般腐儒,侯大勇態度變得和藹可親,道:“樑使君等地方官員,都是從中原過來的,沒有放牧的概念和經驗,倒是忽略了這個問題,李先生有何良策?”

李山河再次撫了一把山羊鬍須,慢慢道:“據《史記集解》的記載,邊有官馬,今令民能畜官母馬者。滿三歲歸之也。”他見到侯大勇全神貫注地聽,李山河頗有些得意,不覺用力過猛,扯斷了幾根鬍鬚,痛得吸了一口涼氣。李山河這個細微動作被侯大勇看得明明白白,侯大勇臉上隱隱帶出些笑意。

李山河被侯大勇的笑意鬧了一個大紅臉,爲了掩飾自已的紅臉,趕緊說道:“當年漢武帝從內地大規模遷民到河套地區,規模最大地一次向河套地區遷移居民不下三、四十萬人,終西漢一代,河套徙民估計約百萬人。這些都是在漢書中有記載的,河套土平水”,可農可牧,當時人稱河套爲新秦中,也就是第二個關中。在徙民初到河套之地時,遇到了現在幾乎一樣的問題,由官府借了許多母馬、母牛給予百姓,這才解決了問題。”

侯大勇極有興趣地問道:“如何借法?”

“通常一匹母馬三年中可繁殖兩匹馬駒,假如一個農戶借得五匹母馬,則三年可得十匹小馬,上交官府二匹,自己可得八匹,牛羊同樣可以採取這種辦法,不出數年,廉縣地牛羊馬就會跑滿整個草場。”李山河是蜀人,和姜暉一樣,有着享受美食的習慣,說着說着,李山河想起了烤小羊的美味,禁不住嚥了咽口水。

侯大勇在現代社會的老婆小琳是重慶人,也是一個嘴饞的小女子,把侯大勇也培養成爲美食家,當李山河說起牛羊滿山城的美景,侯大勇也想到了重慶別有風味的炒羊肝,使勁嚥了咽口水。就在侯大勇咽口水的時候,李山河正好也做了相同的動作。李山河這個細微的動作又被侯大勇注意到了,侯大勇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道:“李先生是否想起了牛羊地美味。”

李山河被侯大勇道破了心中的小秘室,臉紅得象打鳴的公雞。姜暉在一旁笑道:“李先生莫紅臉,節度使常常自稱爲美食家,也是同道中人。今天中午留下來吃開水白菜。”

侯大勇誠懇地道:“李先生若不介意,你就跟在我身邊吧。”

姜暉見李山河侃侃而談之時,已大叫不好,果然侯大勇開始挖起了牆角,不過節度使發了話,姜暉也只能照辦,見李山河望着自己,就笑嘻嘻地道:“李先生大材,到了節度使身邊,定是大有作爲。”

李山河雖說只是一個秀才,可是儒家弟子心中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雖說初到熊營之中,已覺得大有作爲,此時能到節度使帳下,當然又是另一番天地,心中狂喜,臉上卻假作平靜,半推半就就答應了侯大勇的要求。

無意中得到一個不算太酸又知道河套歷史地讀書人,讓侯大勇心情頗有些愉悅。

李山河又道:“這一支遼軍頗爲奇怪,從他們身上搜出來不少用漢字書寫的家信,他們的服飾也很特別。”

侯大勇接過紙條看了看,道:“圍城遼軍建制頗爲零亂,有一部遼軍最爲強悍,他們穿的衣服和遼軍不太一樣,倒和中原服飾有些相似,他們是什麼人?”

姜暉也注意到這事!道:“這夥遼軍被熊營圍住以後。大部分戰死,一小部分突出了包圍,只有二十幾名受傷被俘,醫官給他們醫治了。也不知道有幾人能活下來。”

細細地拷問俘虜是黑雕軍的傳統,這是取得真實有價值情報的重要渠道,姜暉生性詼諧,腦袋瓜子極爲靈動,對於拷問人辦法極多,最早甦醒的幾位遼軍軍士,他親自去問過一遍,不過。這些遼軍軍士硬氣得很,一個字也沒有交待。

侯大勇對於這夥遼軍地勇悍也頗爲欣賞,道:“他們居然穿漢服寫汊字、這就有此奇怪了。我們去看看這幾個人。”侯大勇、姜暉和李山河等人走到了野戰醫院分院,一路上,立正敬禮聲不絕於耳。這裡就不細說、

四名俘虜包着繃帶。坐在醫院的胡牀土,小聲地嘀咕着,聽到有人進來,立刻禁聲不言,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如木頭一樣坐着。這幾個俘虜除去鎧甲之後,身上穿地衣服明顯是中原服裝,但和中原時尚明顯不同。外衣領大且彎曲。暴露出中衣的領型,白色面料做裡,裘毛朝外。看上去頗爲古雅。而幾個俘虜的相貌更是典型的漢人相貌,和契丹人寬臉頗不相同。

姜暉想試探這幾名俘虜的身份。看這幾名俘虜神色頗有些大義凜然,就假意罵道:“這些龜兒子。當了俘虜還象英雄一樣。”一名俘虜聞言擡頭用憤怒的眼光盯着姜暉。姜暉上前就是一腳。道:你竟然還敢盯我。”

侯大勇來到古代之後,和回鶻、党項、吐番人等不少胡族都打過交道,知道這些胡族不少人能說中原話。

一個民族的綜合實力決定着一個民族的語言流行程度,在二十世紀,英語是強勢語言,在中國對英語地推崇讓人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連漢語言文學專業、歷史專業等等和英文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學科,也必須要英文過級才能拿文憑,更荒唐地是連職稱考試都必須要考英文,這就把人弄得十分鬱悶,廣大英語受害者一邊罵着“狗日的英語”,一邊愁眉苦臉地讀着總也記不住聽不明白的狗屁英文。

此時,由於中原的綜合實力比胡族強得多,中原話在胡族之間的通用語,特別是一些沒有文字的部族,其上層之間往往用漢字來通信,中原話的流行程度就和現代社會的英文差不多。

侯大勇看到紙條之後,對這些胡族的身份還沒有懷疑,可是看到這些俘虜穿漢服寫漢字長着一幅漢人模樣,心中就很有些孤疑,就留心觀察俘虜的一舉一動。因此,當俘虜表現出憤怒之時,侯大勇就知道俘虜不僅會寫也會說中原話。

姜暉見這幾名俘虜稍加試探便露出馬腳,笑道:“你們幾人都能懂中原話,竟然一直裝聾作啞。”

侯大勇拍了拍姜暉地肩膀,道:“我來問他們幾句。”

侯大勇手握飛龍刀柄,一言不發地來到幾個俘虜面前,神色嚴歷地盯着他們足足看了一柱香的時間,漸漸地,那名盯着姜暉的俘虜屁股開始扭動起來。

這一招叫做“沉默審問法”,其實是一種心理戰,侯大勇見俘虜甚爲年輕,輕易被姜暉試探出底細,料想這一招有用,果然很快就出了效果。

侯大勇是跟着老謀深算的班主任學會的此招,當時侯大勇還在讀小學四年級,有一次他踢足球將一窗戶弄壞了,當時班主任並不知道是誰幹地好事,班上最調皮的當屬侯大勇,年老成精的班主任就把侯大勇請到了辦公室裡,根本不追究窗戶事件,只是讓侯大勇站在辦公桌旁想想最近做了什麼錯事,交待完後就似乎把侯大勇忘記了,專心致志地批改作業。

侯大勇原本準備和班主任頑抗到底,可是架不住這“沉默審問法”的精神折磨,當班主任批改完作業,侯大勇就痛快承認了錯誤,順帶還交待了幾件班主任不知道的調皮事。事情過去

很久以後,侯大勇才發現中了班主任的圈套,不過,這一招他卻牢牢地記住了。

看火候差不多了,侯大勇不緊不慢地問道:“你們明明是中原人,爲何要幫着契丹人攻打周軍,好好的人不做,爲何要當契丹人地走狗,你們的祖宗在天之靈看着你們的行爲,會找一塊硬石頭撞死。”侯大勇已斷定他們定是漢人,漢人最敬祖宗,侯大勇就用祖宗來刺激他們。

俘虜們最注重祖宗,聽到祖宗受到侮辱,一個一個眼睛冒着火光那名性格最急的俘虜猛地站了起來,道:“士可殺不可辱,既然被俘,但求速死。”

他說話的語音、語調怪怪的,和大週中原人不太一樣,聽起來頗有些怪異,不過,確確實實說的是中原話。

侯大勇沒有聽清楚他們在說什麼,反問了一句,“你說什麼?重複一遍。”那名俘虜傲然答道:“士可殺不可辱。”這一次侯大勇聽清楚了,他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諷刺道:“爲契丹人當走狗,還能有什麼尊嚴。”

第4章 惜惜相別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20章 郭府壽宴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1章 飛機失事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11章 山雨欲來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5章 中元節日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8章 滄州城內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4章 射殺住持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14章 突現疫情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章 開辦實業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
第4章 惜惜相別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20章 郭府壽宴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102章 鏖戰西北(十五)第1章 飛機失事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11章 山雨欲來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5章 中元節日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8章 滄州城內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4章 射殺住持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14章 突現疫情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章 開辦實業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45章 獅熊爭霸(二)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