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閱兵

八月的神都依舊炎熱無比,薛懷義、法明等和尚編纂的《大雲經》獻到了武太后的案前,言神皇乃彌勒下生,當代唐爲閻浮提之主,在佛經中,閻浮提爲“人間”的意思。

武太后大悅,頒行《大雲經》於天下,天下僧侶修習此經。

與此同時,端門檢閱左羽林衛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武太后爲了能夠取得更好的震懾效果,昭告天下!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在端門前,便已經有右羽林衛的兵卒圍起了場子,並按照武清的要求,在端門前廣場上,用石灰畫了線,清晰地標明用途,還有百姓的觀看區域等等,總之武清的思路就是讓這一次檢閱讓武太后吃一顆定心丸,別再瞻前顧後了。

而且武清已經準備好了煙火表演,足足半個時辰的煙火表演,應該可以讓武太后和神都百姓樂呵樂呵,當然這些錢都是讓武太后出的。武清縣的煙火工場也狠狠地賺了一筆。

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下午未時一刻,秋風漸起,端門城頭上彩旗招展,一身盛裝的武太后在百官簇擁下高坐在了端門城樓上,在她的身邊有太平公主,有皇帝李旦以及李旦的子嗣都在一側,而武承嗣等人則站立身後。

對於武清這次搞的檢閱左羽林衛事情,他本想破壞來着,可他很清楚後果,再者武清可不是善茬,思慮再三,故而便隱忍了下來。如今看到這個陣仗,不禁有些後悔,如此一來,武清在姑母的心中的地位又要提高不少了。

武太后眯着眼往城下望去,只見城下人山人海,那些百姓也似乎握着彩旗不斷地搖動,對於這種事情,她這位老人家還真是頭一次看到。

武清見武太后及百官坐好。便往端門前那無比廣闊的空地上打馬飛奔而去。

武太后看到空地上一個銀盔銀甲的大將胯下汗血寶馬,飛馳而來,不禁讚道:“好,好一員虎將!”

太平公主看着那矯健的一人一騎飛奔而來。多少有些激動,但這是爲母親增加人望,所以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武清來到端門前,勒住馬繮,汗血寶馬人立而起,而後重重落下,濺起些許灰塵,武清馬上拱手,大喊道:“啓奏神皇,閱兵大典是否開始?”

武太后站起身。袍袖一擺,算是可以開始了。在城樓兩側都有傳令兵揮動令旗。

頓時,武清躬身而後飛馬而去,他要親自給武太后解說一番,也免得太后不理解。片刻便進入端門來到城頭上。畢竟大唐多少年都沒有檢閱禁軍了,何況這也沒有按照應有的禮儀來進行。

武清站在武太后身側的時候,隨即一聲聲蒼勁雄壯的號角聲響起,緊接着隆隆戰鼓之聲,在戰鼓聲的節奏中,儀仗方陣從端門的左側往右踏着整齊的步子緩緩而行。頓時出現了百姓的高呼聲,神都的妹子們看着這些威武雄壯的兵哥們也是發出了尖叫。

當然。武府的娘們也在人羣中,瞧着這熱鬧。

武玲瓏牽着妹妹武玉瓏的手,說道:“看那城樓上,爹爹在那裡呢。”

如今武玉瓏十四歲,出落得如花似玉,身段兒都已經有她母親高了。而且大唐的女子在這個年紀出嫁的頗多。要不是武清壓着,上門提親的人都估計能夠把武府的門檻給踏破了。

武清不知道自己的家眷就在下面的人羣中,他指着儀仗方陣說道:“神皇請看,此爲儀仗方陣,有九百九十九名士兵組成。每名士兵都是軍中的執旗手,執旗手在大軍中就是一個靈魂,旗手所在便是靈魂所在。”

儀仗方陣前面有一引旗手,他手中高舉着正是改旗易幟後的金色龍旗,武太后點着頭,臉上露出了笑容。

當儀仗隊行進到端門前時,每一個士兵唰地一聲側頭看向了端門上的百官,而後大聲地整齊劃一地喊道:“澤披蒼生,神皇萬歲!”

聲如洪鐘,特別是隊列如此整齊的情況下,還能喊出如此激動人心的口號。

武太后霍然起身,面容激動,雙手平舉,而後緩緩放下,感嘆道:“此朕之禁軍也!”

直到儀仗隊緩緩走過,武太后這才坐下,武清嘴角抽動了下,這就激動呢?

儀仗方陣在快到端門的時候,步兵方陣也緩緩而行,他們高舉着盾呼喝着,而後放下,隨即橫刀做了個砍殺的動作,再大喝一聲收盾,但是腳下的步子依舊前行,沒有一絲慌亂。

當儀仗隊走過端門後在右側轉彎最後站在了廣場最中央,不斷擺動着旗幟。

武太后早就斜眼看到了緊隨儀仗方陣的步兵方陣,便問道:“這是何方陣?”

武清說道:“這是禁軍中的刀盾方陣,也可以叫步兵方陣,每一名士兵只有一盾、一刀,戰場之上,爲主要衝鋒士卒。這步兵方陣也是由九百九十九名士兵組成,他們所做的動作,是最簡單的防守、劈砍動作。”

武太后看着那整齊劃一的動作,感受到了這一方陣也是不簡單,步兵方陣走過端門時,依舊呼喊道:“文成武德,神皇萬歲!”

武太后依舊站起身,雙手平舉而後落下,她臉上露出了笑容。

片刻,只見又來一方陣,長槍高舉,鎧甲撞擊之聲不絕於耳,但那整齊的動作,讓百官無不震撼!

長槍方陣,踏過端門前時,百官頓時感到了一陣肅然,長槍方陣的士卒大聲喊道:“日月凌空,神皇萬歲!”

此時武太后改名“曌”,便是取“日月凌空”之意,被武清拆了開來,再把“神皇萬歲”結合起來,其意還不明顯嗎。

武太后頓時站起身,雙手高舉,而後緩緩落下。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恨不得把武清給推下城樓,這樣的主意,他們怎麼就想不出來呢?看來回去後,得好好整治那幫狗腿子,實在是沒什麼大用。浪費糧食!

百官反應不一,但大都是稱頌軍威之盛,遠超前朝。但百姓的表現就不一樣了,神都百姓何曾看過如此嚴肅而熱鬧的場面呢。所以一個勁兒地呼喊助威。

緊接着是弓兵方陣,長弓是大唐的利器,而且弓弩管制非常嚴格,弓兵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一般臂力不強的,是成不了弓兵,而且射箭還需要悟性,武清就是一直沒有悟性,所以箭術一直不是很好。

弓兵方陣只有弓,沒有箭。畢竟這可是遠距離殺傷性武器,爲了避免萬一,就只有弓,但身後揹着箭壺。弓兵方陣,一邊整齊劃一地踏步前行。一邊做着拉弓設箭的姿勢。如此整齊地射箭姿勢,那拉滿的弓,彷彿萬箭齊發一般,把百官嚇了一跳。

武清笑道:“諸位放心,弓兵方陣沒有一支箭,不用害怕。”

武太后笑道:“百官很少見如此軍容,有如此心緒也屬正常。”

弓兵方陣緩緩走過。大聲喊道:“千秋萬載,神皇萬歲!”

武太后這樣起來坐下,也有些累了,但是她不能在百官面前服老,於是依舊站起身,高舉雙臂而後落下!

緊接着是水兵方陣、相較於其他方陣。水兵方陣實在沒有什麼特點,只有在身上穿了水靠,武清便每人配了把橫刀。

接着便是陌刀方陣,對於陌刀,很多將領並不陌生。但陌刀兵沒有大量裝備,一者陌刀太過沉重,而且自大唐戰馬充足後,便很少在軍中裝備陌刀了。畢竟建國之初,戰馬缺少,只能用陌刀來對付突厥騎兵。

陌刀方陣的每名士兵都穿着沉重的光明鎧,渾身包裹在鎧甲之內,只有一雙眼睛留着孔洞,他們手持兩丈有餘的陌刀,呼喝着緩緩前行,不時做出劈砍的動作。

武太后何曾見過如此軍隊,不禁問道:“此爲何軍?”

武清說道:“這是陌刀方陣,這陌刀是專門用來對付草原騎兵的,可惜就是太重,普通士卒根本揮動不了幾下,再穿上那光明鎧更是不行,就這千人,也是微臣精挑細選後,才勉強湊夠。”

武太后頓時明白,原來如此。

武清繼續說道:“陌刀方陣的作用在於集體防禦和短距離破防,不適合長距離衝鋒陷陣,所以如今軍中也只有邊軍才裝備一些。”

武太后心思電轉,覺得有必要組建陌刀兵,但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總之陌刀方陣給百官們的衝擊是巨大的,特別是那一聲吼,而後揮刀前行,還有那全身包裹的光明鎧,根本讓人看不出士兵的面目表情,陌刀方陣就如同一個殺戮機器一般,讓百官的心涼涼的。

接下來是輜重方陣,號角陡然響起,百官一震,便看到了輜重方陣,這一方陣十分龐大,首先打頭的是三百馬匹拖拽的大型牀弩,其次是雙馬拖拽的三百中型投石車,最後是三百雙馬拉着的高高的四輪糧車。糧車上站立着高舉長槍、身背長弓的士兵,一個個面容肅穆。

武太后不無肅容,問道:“這些都是戰爭利器?”

武清笑道:“這些只是一部分,像牀弩也只是普通大型牀弩,還有那投石車,如果守城和攻城的話,都要比那大些,最後那是糧車改造,如果可以,可以讓軍器監製造些大型號的。”

武太后點了點頭,雖然她不懂這些,但很明顯有了這些,對於藩屬國也是一種威懾。

接着,便是一陣急促的戰鼓聲,頓時一陣陣馬蹄聲傳來,有些雜亂,正是輕騎方陣,武清對於輕騎方陣很無奈,畢竟戰馬不可能像人一樣懂得思想,所以輕騎在端門下是吶喊着緩緩奔馳而過,跟在了輜重方陣後面,直接從宮城西面夾城回到玄武門。

第119章 清學漸起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398章 家宴第240章 銅活字第217章 吏部 銓選(續)第258章 先拿夏侯家開刀第136章 茶之道第321章 秋官尚書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322章 閱兵第310章 宗室造反第184章 出征(九)第282章 太后駕臨書院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270章 新皇的憤怒第166章 歡樂與鮮血第223章 整軍建言(二)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38章 鋃鐺入獄誰知禍福第74章 武一刀第339章 薛師傷心了第289章 揚州平叛(四)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115章 再遇合擊之陣第188章 出征(十三)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164章 臨行安排第381章 神都獻俘事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411章 廬陵王風波(十二)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264章 夏侯夢婷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309章 天下祥瑞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絕唱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39章 武氏家族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157章 理學之爭第274章 到宮中第450章 帝王之路(二十一)第356章 女皇的心思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180章 出征(五)第389章 來俊臣之死(一)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322章 閱兵第41章 初見武后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9章 四步成詩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82章 天后手段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107章 丐幫出手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二)第63章 武后的心思第117章 衛士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210章 絕美的出塵姑娘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24章 差點**了第495章 一代帝王(三十三)第133章 喜當爹第239章 油墨第120章 醉酒第154章 元日夜(中)第316章 擴編爲千騎第190章 出征(十五)第369章 郭元振火油顯神威第54章 迷失那初之吻第498章 一代帝王(三十六)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66章 梅香園驚變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265章 全面開刀第203章 羽林衛(一)第51章 弘文館風波第462章 出征之前(五)第三百五十七章第三一十七章 賜名延安大長公主第276章 廢立第6章 一晃三年第104章 傳授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51章 弘文館風波第388章 魏王的愛情觀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303章 薛懷義的痛與樂
第119章 清學漸起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398章 家宴第240章 銅活字第217章 吏部 銓選(續)第258章 先拿夏侯家開刀第136章 茶之道第321章 秋官尚書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322章 閱兵第310章 宗室造反第184章 出征(九)第282章 太后駕臨書院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270章 新皇的憤怒第166章 歡樂與鮮血第223章 整軍建言(二)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38章 鋃鐺入獄誰知禍福第74章 武一刀第339章 薛師傷心了第289章 揚州平叛(四)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115章 再遇合擊之陣第188章 出征(十三)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164章 臨行安排第381章 神都獻俘事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411章 廬陵王風波(十二)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264章 夏侯夢婷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309章 天下祥瑞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絕唱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39章 武氏家族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157章 理學之爭第274章 到宮中第450章 帝王之路(二十一)第356章 女皇的心思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180章 出征(五)第389章 來俊臣之死(一)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322章 閱兵第41章 初見武后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9章 四步成詩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82章 天后手段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107章 丐幫出手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二)第63章 武后的心思第117章 衛士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210章 絕美的出塵姑娘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24章 差點**了第495章 一代帝王(三十三)第133章 喜當爹第239章 油墨第120章 醉酒第154章 元日夜(中)第316章 擴編爲千騎第190章 出征(十五)第369章 郭元振火油顯神威第54章 迷失那初之吻第498章 一代帝王(三十六)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66章 梅香園驚變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265章 全面開刀第203章 羽林衛(一)第51章 弘文館風波第462章 出征之前(五)第三百五十七章第三一十七章 賜名延安大長公主第276章 廢立第6章 一晃三年第104章 傳授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51章 弘文館風波第388章 魏王的愛情觀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303章 薛懷義的痛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