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神都依舊炎熱無比,薛懷義、法明等和尚編纂的《大雲經》獻到了武太后的案前,言神皇乃彌勒下生,當代唐爲閻浮提之主,在佛經中,閻浮提爲“人間”的意思。
武太后大悅,頒行《大雲經》於天下,天下僧侶修習此經。
與此同時,端門檢閱左羽林衛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武太后爲了能夠取得更好的震懾效果,昭告天下!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在端門前,便已經有右羽林衛的兵卒圍起了場子,並按照武清的要求,在端門前廣場上,用石灰畫了線,清晰地標明用途,還有百姓的觀看區域等等,總之武清的思路就是讓這一次檢閱讓武太后吃一顆定心丸,別再瞻前顧後了。
而且武清已經準備好了煙火表演,足足半個時辰的煙火表演,應該可以讓武太后和神都百姓樂呵樂呵,當然這些錢都是讓武太后出的。武清縣的煙火工場也狠狠地賺了一筆。
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下午未時一刻,秋風漸起,端門城頭上彩旗招展,一身盛裝的武太后在百官簇擁下高坐在了端門城樓上,在她的身邊有太平公主,有皇帝李旦以及李旦的子嗣都在一側,而武承嗣等人則站立身後。
對於武清這次搞的檢閱左羽林衛事情,他本想破壞來着,可他很清楚後果,再者武清可不是善茬,思慮再三,故而便隱忍了下來。如今看到這個陣仗,不禁有些後悔,如此一來,武清在姑母的心中的地位又要提高不少了。
武太后眯着眼往城下望去,只見城下人山人海,那些百姓也似乎握着彩旗不斷地搖動,對於這種事情,她這位老人家還真是頭一次看到。
武清見武太后及百官坐好。便往端門前那無比廣闊的空地上打馬飛奔而去。
武太后看到空地上一個銀盔銀甲的大將胯下汗血寶馬,飛馳而來,不禁讚道:“好,好一員虎將!”
太平公主看着那矯健的一人一騎飛奔而來。多少有些激動,但這是爲母親增加人望,所以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武清來到端門前,勒住馬繮,汗血寶馬人立而起,而後重重落下,濺起些許灰塵,武清馬上拱手,大喊道:“啓奏神皇,閱兵大典是否開始?”
武太后站起身。袍袖一擺,算是可以開始了。在城樓兩側都有傳令兵揮動令旗。
頓時,武清躬身而後飛馬而去,他要親自給武太后解說一番,也免得太后不理解。片刻便進入端門來到城頭上。畢竟大唐多少年都沒有檢閱禁軍了,何況這也沒有按照應有的禮儀來進行。
武清站在武太后身側的時候,隨即一聲聲蒼勁雄壯的號角聲響起,緊接着隆隆戰鼓之聲,在戰鼓聲的節奏中,儀仗方陣從端門的左側往右踏着整齊的步子緩緩而行。頓時出現了百姓的高呼聲,神都的妹子們看着這些威武雄壯的兵哥們也是發出了尖叫。
當然。武府的娘們也在人羣中,瞧着這熱鬧。
武玲瓏牽着妹妹武玉瓏的手,說道:“看那城樓上,爹爹在那裡呢。”
如今武玉瓏十四歲,出落得如花似玉,身段兒都已經有她母親高了。而且大唐的女子在這個年紀出嫁的頗多。要不是武清壓着,上門提親的人都估計能夠把武府的門檻給踏破了。
武清不知道自己的家眷就在下面的人羣中,他指着儀仗方陣說道:“神皇請看,此爲儀仗方陣,有九百九十九名士兵組成。每名士兵都是軍中的執旗手,執旗手在大軍中就是一個靈魂,旗手所在便是靈魂所在。”
儀仗方陣前面有一引旗手,他手中高舉着正是改旗易幟後的金色龍旗,武太后點着頭,臉上露出了笑容。
當儀仗隊行進到端門前時,每一個士兵唰地一聲側頭看向了端門上的百官,而後大聲地整齊劃一地喊道:“澤披蒼生,神皇萬歲!”
聲如洪鐘,特別是隊列如此整齊的情況下,還能喊出如此激動人心的口號。
武太后霍然起身,面容激動,雙手平舉,而後緩緩放下,感嘆道:“此朕之禁軍也!”
直到儀仗隊緩緩走過,武太后這才坐下,武清嘴角抽動了下,這就激動呢?
儀仗方陣在快到端門的時候,步兵方陣也緩緩而行,他們高舉着盾呼喝着,而後放下,隨即橫刀做了個砍殺的動作,再大喝一聲收盾,但是腳下的步子依舊前行,沒有一絲慌亂。
當儀仗隊走過端門後在右側轉彎最後站在了廣場最中央,不斷擺動着旗幟。
武太后早就斜眼看到了緊隨儀仗方陣的步兵方陣,便問道:“這是何方陣?”
武清說道:“這是禁軍中的刀盾方陣,也可以叫步兵方陣,每一名士兵只有一盾、一刀,戰場之上,爲主要衝鋒士卒。這步兵方陣也是由九百九十九名士兵組成,他們所做的動作,是最簡單的防守、劈砍動作。”
武太后看着那整齊劃一的動作,感受到了這一方陣也是不簡單,步兵方陣走過端門時,依舊呼喊道:“文成武德,神皇萬歲!”
武太后依舊站起身,雙手平舉而後落下,她臉上露出了笑容。
片刻,只見又來一方陣,長槍高舉,鎧甲撞擊之聲不絕於耳,但那整齊的動作,讓百官無不震撼!
長槍方陣,踏過端門前時,百官頓時感到了一陣肅然,長槍方陣的士卒大聲喊道:“日月凌空,神皇萬歲!”
此時武太后改名“曌”,便是取“日月凌空”之意,被武清拆了開來,再把“神皇萬歲”結合起來,其意還不明顯嗎。
武太后頓時站起身,雙手高舉,而後緩緩落下。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恨不得把武清給推下城樓,這樣的主意,他們怎麼就想不出來呢?看來回去後,得好好整治那幫狗腿子,實在是沒什麼大用。浪費糧食!
百官反應不一,但大都是稱頌軍威之盛,遠超前朝。但百姓的表現就不一樣了,神都百姓何曾看過如此嚴肅而熱鬧的場面呢。所以一個勁兒地呼喊助威。
緊接着是弓兵方陣,長弓是大唐的利器,而且弓弩管制非常嚴格,弓兵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一般臂力不強的,是成不了弓兵,而且射箭還需要悟性,武清就是一直沒有悟性,所以箭術一直不是很好。
弓兵方陣只有弓,沒有箭。畢竟這可是遠距離殺傷性武器,爲了避免萬一,就只有弓,但身後揹着箭壺。弓兵方陣,一邊整齊劃一地踏步前行。一邊做着拉弓設箭的姿勢。如此整齊地射箭姿勢,那拉滿的弓,彷彿萬箭齊發一般,把百官嚇了一跳。
武清笑道:“諸位放心,弓兵方陣沒有一支箭,不用害怕。”
武太后笑道:“百官很少見如此軍容,有如此心緒也屬正常。”
弓兵方陣緩緩走過。大聲喊道:“千秋萬載,神皇萬歲!”
武太后這樣起來坐下,也有些累了,但是她不能在百官面前服老,於是依舊站起身,高舉雙臂而後落下!
緊接着是水兵方陣、相較於其他方陣。水兵方陣實在沒有什麼特點,只有在身上穿了水靠,武清便每人配了把橫刀。
接着便是陌刀方陣,對於陌刀,很多將領並不陌生。但陌刀兵沒有大量裝備,一者陌刀太過沉重,而且自大唐戰馬充足後,便很少在軍中裝備陌刀了。畢竟建國之初,戰馬缺少,只能用陌刀來對付突厥騎兵。
陌刀方陣的每名士兵都穿着沉重的光明鎧,渾身包裹在鎧甲之內,只有一雙眼睛留着孔洞,他們手持兩丈有餘的陌刀,呼喝着緩緩前行,不時做出劈砍的動作。
武太后何曾見過如此軍隊,不禁問道:“此爲何軍?”
武清說道:“這是陌刀方陣,這陌刀是專門用來對付草原騎兵的,可惜就是太重,普通士卒根本揮動不了幾下,再穿上那光明鎧更是不行,就這千人,也是微臣精挑細選後,才勉強湊夠。”
武太后頓時明白,原來如此。
武清繼續說道:“陌刀方陣的作用在於集體防禦和短距離破防,不適合長距離衝鋒陷陣,所以如今軍中也只有邊軍才裝備一些。”
武太后心思電轉,覺得有必要組建陌刀兵,但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總之陌刀方陣給百官們的衝擊是巨大的,特別是那一聲吼,而後揮刀前行,還有那全身包裹的光明鎧,根本讓人看不出士兵的面目表情,陌刀方陣就如同一個殺戮機器一般,讓百官的心涼涼的。
接下來是輜重方陣,號角陡然響起,百官一震,便看到了輜重方陣,這一方陣十分龐大,首先打頭的是三百馬匹拖拽的大型牀弩,其次是雙馬拖拽的三百中型投石車,最後是三百雙馬拉着的高高的四輪糧車。糧車上站立着高舉長槍、身背長弓的士兵,一個個面容肅穆。
武太后不無肅容,問道:“這些都是戰爭利器?”
武清笑道:“這些只是一部分,像牀弩也只是普通大型牀弩,還有那投石車,如果守城和攻城的話,都要比那大些,最後那是糧車改造,如果可以,可以讓軍器監製造些大型號的。”
武太后點了點頭,雖然她不懂這些,但很明顯有了這些,對於藩屬國也是一種威懾。
接着,便是一陣急促的戰鼓聲,頓時一陣陣馬蹄聲傳來,有些雜亂,正是輕騎方陣,武清對於輕騎方陣很無奈,畢竟戰馬不可能像人一樣懂得思想,所以輕騎在端門下是吶喊着緩緩奔馳而過,跟在了輜重方陣後面,直接從宮城西面夾城回到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