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

楊銘的午飯,就留在千秋殿,與大哥楊昭一塊吃。

楊昭完全沒有胃口,只是踱步在堆滿一地的卷宗當中,來回翻找查閱。

「你呀,跟竇彥置什麼氣,犯得着嗎?」楊昭坐在一摞書冊上,翻閱着手裡的卷宗。

楊銘嘆息一聲:「大哥你也知道,漢王此番造反,山西是主戰場,很多百姓爲避戰亂,已經都往外面避難了,好多村莊人都走空了,史萬歲和長孫成如今仍在安撫,這個時候徵調這麼多民夫,真的不合適。」

「我也知道不合適,」楊昭將卷宗放在一旁,沉聲道:

「營造洛陽,利好關中,此乃國策,你心裡不是也清楚嗎?真要延誤了工期,父皇豈能不怪罪?」

我爲什麼要爭營造大監?就是爲了拖延工期楊銘皺眉道:

「我並非要延誤工期,只是希望能儘量減少百姓傷亡,真要按照竇彥所說,五萬百姓因此喪命,山西被漢王叛亂沉下來的這口氣,只怕幾十年都緩不過來。」

人口是第一要素,沒人,你什麼都幹不成,死人容易,但是一個孩子出生到成年,可是需要十幾二十年的。

楊昭無奈道:「那你說怎麼辦?竇彥說的,也都是實際情況,我也不希望百姓傷亡過高,你倒是想一個法子出來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換源,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銘直接道:「我想以王府主簿裴熙載,爲竇彥副手,大哥這邊可以安排一下。」

「這個沒問題,」楊昭見弟弟語氣軟了下來,笑道:「但你要好好整理出一個萬全之策,到時候讓我看看。」

楊銘點了點頭。

下午那場議事,他就沒有再參與了,而是早早返回隆慶坊的王府官署,將衆人都召集起來商議。

「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事情,我打算讓熙載去做,」楊銘澹澹道。

裴熙載是山西人,能體恤山西百姓的,只能是山西人,換個其它地方的,根本不會把你山西人當回事,因爲他對這片土地沒有感情。

杜如晦趕忙從書庫中,找出一份山西地圖,大家也都湊了過來,研究探討。

半晌後,元文都道:「五十萬民力,一點不虛,長平郡此番在營造東京上面,是要出大力的,石料、堊灰、紅土,足保供應,就是這開採、運輸、燒製,要費大力氣。」

楊銘臉色凝重道:「徵調民夫的事情,就不要再議了,太子那邊已經定下了,現在大家議個方案出來,看看用什麼辦法,可以減少百姓傷亡。」

既然有了主題,那麼大家也就有了方向。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

事情,還是需要大家夥兒一起商議的。

兩個時辰後,大概議了一個草桉。

….

一,要解決糧食問題,楊銘需要和太子及民部交涉,各地官倉要適當的多撥一些糧食,保障勞工們的吃飯問題,人人吃飽幾乎不太可能,但總不能老餓肚子。

大隋現在的糧食,是非常富裕的,當然,是官倉富裕,老百姓不富裕,這麼大的工程,官倉肯定得開,不然根本保障不了供應,但是供應多少,就需要爭取了。

二、飲水問題,長平郡一帶的水源,只怕供應不了,所以就需要河東官府幫忙,徵調水車保障民夫飲水,當然了,也需要長平郡自己解決一部分,比如多開鑿一些深井,開挖一些飲水渠,還有蓄水池用於積蓄雨水。

五十萬人吃喝,能把山吃空,水喝斷,大隋可沒有那麼多飲水工程,老百姓吃水,一

靠周邊水源,二靠雨水。

三,以畜力替代一部分人力,主要體現在運輸方面,這就需要大量徵調騾馬,元文都他們的意思,每二十家出一騾(驢),每三十家出一牛。

騾驢牛,都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想辦法解決,或是湊錢買,這尼瑪的,不賺錢還得往裡搭錢。

既然是買,從哪買呢,當然是地主商人,豪門貴族。

楊銘針對這一點,略作修改,改爲由地主和貴族們提供騾驢牛,這樣一來,楊銘就會得罪很多人,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四,從民間招募大量懂得醫術的醫者,但凡懂點皮毛,都要招募,

楊銘還專門點名一個叫孫思邈的人,讓這個人負責主持,太醫署那邊,出幾個醫生(學醫的生員)做爲孫思邈的副手,負責長平郡勞工的醫療衛生服務。

這一點,頗讓元文都等人感到驚訝,他們沒想到,楊銘堂堂親王,竟然這麼在乎勞工的命。

杜如晦年輕,沒有被官場污染,又是讀聖賢書的,所以他眼下對楊銘,是發自內心的敬服,他覺得楊銘跟他一樣,都是遵循聖人之道的。

至於孫思邈,被後世尊稱爲藥王,開皇初年,擔任過國子監博士,但後來稱病隱退終南山。

這個人因爲名氣太大,所以楊銘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就打聽過底細,原本以爲用不上,結果現在派上大用場。

他要是不肯出山,楊銘會派人把他綁到長平郡。

五,在長平與洛陽之間,每三十里,修建一座臨時的行棧,負責保障運輸隊伍的飲水休息。這項工程不大,作用卻非常大,每所行棧,都要備足食物、飲水、馬料、醫者,獸醫。

六,

十二條方案,草草落成,衆人一直商議到深夜,查漏補缺。

大家都很興奮,一回京便能參與到這件大事當中,所以他們也都是不遺餘力的在幫着楊銘出主意。

至於挖窯燒磚,這方面的人員損耗,幾乎不可避免,只能儘量派人監督他們安全生產。

離開官署之後,楊銘便去了竇彥的家。

….

可惜對方今晚不在家,而是住在皇城官署,於是楊銘又返回了皇城,他要不是親王,大晚上的還真就進不去。

工部衙署,竇彥仍在秉燭處理公務,聽說楊銘要見他,頓時拉下臉來。

擺着一張臭臉請楊銘坐下之後,他一聲不吭,只是獨自泡了一壺茶,單手給楊銘推過去一杯。

楊銘這次來,就是來說軟話的,只要能達成目的,減輕山西百姓的傷亡,服個軟算特麼多大點事啊。

「今早在朝會上,本王語氣是重了些,文同(竇彥字)還在生氣?」楊銘笑道。

「怎敢?」竇彥語氣冷澹道:「竇某不過一介侍郎,豈敢與秦王置氣。」

「沒生氣就好,」楊銘直接取出那份草桉:「那咱們談正事吧。」

嗯?你跟我打馬虎眼呢?我生沒生氣你看不出來?

竇彥一臉的無奈,不過他確實消氣不少,畢竟人家屈尊找他,態度也明擺着是想緩和關係,自己再揪着不放,就沒勁了。

於是他拿過草桉,仔細閱讀一番後,點了點頭:

「此十二條,皆爲利民之策,難爲秦王這麼快就整理出來。」

接下來,他又將自己整理的一些東西,拿給楊銘看。

朝會上被人家頂着懟,竇彥臉上也掛不住,但是他也知道,秦王的顧慮也是爲民着想,不是針對他的人,而是針對事情。

所以下朝後,他自己也一個人低頭琢磨了一些,希望能儘量減少民夫損耗。

楊銘接過來之後,認真的研讀了一番,

裡面有幾條還是非常中肯的,比如說那個十家出一丁,也就是十戶人家只出一個勞工,而且家有老翁供養、幼兒撫養、喪偶者,殘疾者,孕期者等等,不出丁。

這一條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對於一個出身豪門的大官來說,算是很難得了。

還有就是徵調奴婢,大隋奴婢數量,是按照爵位和勳位來算的,有多有少,數量不等,少的少出,多的多出。

當然,竇彥搞出來的這一條,只針對山西地區,關中這邊的,他不敢。

楊銘讀完之後,大感欣慰,主動拎起茶壺給竇彥倒茶,竇彥這一次,是站起身雙手去接。

「今天朝會,是本王的不是,文同去了山西,切記要體恤百姓,那邊的事務,就拜託給你了。」

這是正兒八經的道歉。

親王道歉,沒有誰敢不接,楊素高熲都不行,何況是他。

竇彥當然也感受到了人家的誠意,老臉一紅,趕忙道:

「殿下語重了,臣也有不當之處,只盼此番赴任,能夠保供洛陽,也能讓山西百姓少遭些罪,讓陛下、太子和您,都滿意。」

楊銘微笑點頭,接下來,便岔開話題,不談正事,說些閒扯澹的話套套近乎。

總的來說,竇彥這個人還算不錯。

翌日朝會,楊銘將竇彥彙總之後定下的共十六條保障草桉,遞交給了太子楊昭。

很多人在知道這十六條草桉內容的時候,都是默不作聲,在他們看來,楊銘有些大張旗鼓了,沒有這個必要。

但是楊銘這邊,有楊素、高熲、裴矩的支持,就連蘇威牛弘,也出聲表示認同。

不管他們是不是真心的,總之表面功夫還是做的不錯,畢竟這十六條,有利百姓,不利世家。

楊昭大喜,不住的盯着草桉內容點頭道:

「銘弟實乃幹練之才,這十六條立即下發各署,諸位要通力合作,爲君解憂。」

楊銘趁着這個時候,趕緊站出來替竇彥說了幾句好話,意思是這十六條,人家竇彥出了一半的力。

太子自然是大感欣慰,對竇彥大加讚賞。

現在好了,任誰都能看得出,人家兩人已經和解了。

而楊銘之所以將竇彥捧上去,一來,人家確實出力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知道十六條草桉竇彥參與謀劃,那麼竇彥將來到了山西,必然會遵照其中每一條的內容去籌備部署。

不然,他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何況楊銘還派了個裴熙載跟着監督呢,如果竇彥亂來,楊銘還會跟他翻臉。

意見相同,大家就是朋友,意見相左,大家就是敵人。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圓盤大佬粗

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七七章 孤魂野鬼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三章 小狗崽子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703章 如嫡九二章 建成小兒四二七章 捱打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733章 狼頭大纛六三章 舊時主僕五十章 破鏡重圓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572章 憂憤而死二七九章 透心涼三一章 吾教當興第540章 沒錢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09章 反客爲主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526章 形勢複雜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742章 日月二門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501章 指桑罵槐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595章 嘔三六章 晚宴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482章 老少談心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八章 蘭陵蕭氏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623章 朱雀門下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726章 五座大橋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十六章 高門大閥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十八章 關中盟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549章 家宴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三七章 我會等你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552章 弒君者第711章 楊廣離京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五八章 王府參軍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653章 江淮羣賊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八三章 皆大歡喜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740章 留活口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588章 豪放派
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七七章 孤魂野鬼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三章 小狗崽子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703章 如嫡九二章 建成小兒四二七章 捱打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733章 狼頭大纛六三章 舊時主僕五十章 破鏡重圓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第572章 憂憤而死二七九章 透心涼三一章 吾教當興第540章 沒錢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609章 反客爲主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569章 嶺南三大塊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526章 形勢複雜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742章 日月二門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501章 指桑罵槐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595章 嘔三六章 晚宴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482章 老少談心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八章 蘭陵蕭氏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623章 朱雀門下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14章 寄人籬下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726章 五座大橋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十六章 高門大閥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十八章 關中盟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549章 家宴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三七章 我會等你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552章 弒君者第711章 楊廣離京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五八章 王府參軍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第653章 江淮羣賊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八三章 皆大歡喜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740章 留活口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588章 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