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少有爲

面積廣闊,熱鬧繁華。

常子健、阿牛、金尋者闊步走在回渤海城的官道上。雖說他們看起來是闊步,但其速度,卻是官道上行人的數倍。如此一來,他們便引起了觀看。

但是三個人並不忌諱有人發現什麼端倪,只因爲渤海州盛產俠客。俠客們的速度,達到極致,也不過如此了。官道上的百姓行人,還不會將常子健、阿牛往仙林去想,自然不必擔心麻煩。

以這樣的速度,在正午谷月軒的壽宴開始之前,是一定可以趕到的。之所以用這種速度,不用飛行,或者直接瞬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照顧金尋者。因爲這一次,金尋者可是誓死不叫常子健和阿牛帶的。

如此,一上午便過去了。

當日即正當空時,渤海城已經歷歷在目。官道上的行人,也比先前多了起來。這裡畢竟算是渤海城的近郊,且因爲距離渤海城近了,三個人不免放慢速度。

一路跑來,常子健、阿牛,臉不紅,氣不喘,彷彿方纔的急奔,與他們毫不相干一般。倒是金尋者,跑了這麼久,已然有些吃不消。金尋者見常子健、阿牛神色如常,不由暗自佩服不已。

金尋者也不多說此事,僅僅是介紹了一下渤海城的周邊。

渤海城之所以能被評委凡陸六大省城之一,卻不是因爲它的商業,或者人口。之所以評爲六大省城,則是因爲它的旅遊業。渤海州本就面積廣闊,各路風景數不勝數。而渤海州作爲省城,自然掌握了所有名勝古蹟的財政收入。

凡陸大富大貴甚多,閒人也多,旅遊業反倒是所有行業中,最爲興盛發達的了。

比如渤海城周圍,便有燕山、八達嶺、古長城等諸多名勝名山。令人覺得有趣的是,渤海城位於渤海州所有名勝、名山的中心部位,這也是促使它繁榮的原因之一。

上一次來,常子健和阿牛,感傷於同蘇盈盈的分別,自然是沒有留意四周的風景。此時可以說是閒來無事,便可以仔細觀看了。這一看,可是不得了。雖說渤海城距離最近的風景,以金尋者的腳力,少說也得走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的路,已經是很遠了。

但這並不影響渤海城的景色,爲何這麼說呢?距離渤海城最近的風景,莫過於北燕山,東、南、西太行山了。

燕山,渤海州第一山,風景秀麗,山下便是凡陸的首都“燕城”。燕山因燕城而得名,加上開發與建造,燕山山頂,瓊樓玉宇,別有一番風味。

太行山,渤海州最大的一處山脈。全山脈通體以荒涼爲主,但是渤海州附近,卻是太行山最爲枝葉繁茂的一段。不僅如此,卻也是最爲險峻、秀麗的一段。

шшш⊙ Tтkan⊙ c o

不論是燕山,還是太行山,其海拔,都是比較高的。

雖然相差很遠的距離,但是遙遙望去,只看遠山高聳入雲、雲霧繚繞、比之山河島這般仙山,絲毫不差。常子健不免心生感慨道:“站在這裡觀看,總覺得應該比站在山中觀看,更加美麗、壯闊纔是。”

金尋者微微一笑道:“常兄此言不錯,渤海城是看山景的大城市。在城中,有許許多多‘望山客棧’。因爲商人都比較俗,文化底蘊也不如和。許多客棧的名字,都叫望山客棧。這樣一來,反倒是重名了,你知道他們後來如此避免衝突,如何起名麼?”

常子健回憶了一下上次閒逛的情境,心道卻是沒有發現有什麼望山客棧呀。於是他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金尋者笑道:“就是望山客棧一、二、三呀。渤海城一共有四大家,於是就有了望山一、二、三、四。這四大家,分別位於渤海城的東南西北四個角落,因爲有它們的存在,也促使渤海城可以繁華到角落裡啦!”

聽金尋者說起望山一二三四,常子健不免想到龍隱一到三十八村落。想到這村落,自然想到它以前的名字是鬼隱。想到鬼隱,思緒不免又回到鬼陰山。只不過,卻是數日前的鬼陰山。然後就是鬼陰山中,那一抹揮之不去的倩影。

雖然分離並沒有多久,常子健對蘇盈盈,依然倍感思念。

突的,常子健心生一種奇妙的預感。他總覺的蘇盈盈似乎就在附近,一直看着他。他不由四下官網,甚至施展森羅萬象掃視,卻一無所獲。

常子健心底驚奇,卻只道是自己過於思念蘇盈盈吧。當下,他莞爾一笑,不再多想了。他回金尋者道:“望山在四個角落啊,難怪我沒有看到呢。不過,這樣一來,豈不是成了連鎖?”

金尋者一拍手笑道:“不錯,這望山四連鎖,正好是渤海城的風景之一。它們在凡陸,享有渤海四望的美稱。”

常子健恍然大悟,卻發現,不知何時,三個人已經到了渤海城的近處。

渤海城,拔地而起,建築恢宏而有氣勢。饒是常子健修爲高深,見識廣博,卻依舊爲這氣勢所涉。

因爲距離渤海城近了,認識金尋者這個大捕頭的人也多了。因爲他們三個提着碧鴛,所以不免有人指指點點。當然,大部分人,都是在個呢金尋者打招呼。

常子健、阿牛,雖然有客棧一事,震驚全場。但當時在場的,卻以江湖中人爲主,而在渤海城,縱然因爲谷月軒大壽,來了不少江湖中人,但卻還是普通百姓居多。

如此一來,常子健和阿牛,反倒是被無視了。

金尋者因爲擒住了碧鴛,心底喜悅,不由一臉榮光,不聽的回禮,十分熱情。對於被無視一事,常子健和阿牛,都是豁達之人,自然是不以爲意了。

三個人終於是到了渤海城門口。

門口有三個守衛,一個小隊長,兩個衛士。那小隊長,顯然是金尋者的舊時。金尋者三個人提着碧鴛到達時,他就上來見禮。不過他沒有搭理常子健和阿牛,因爲他們兩個年輕,估計是被當作跟班來看待了。

小隊長跟金尋者打完招呼,目光放在阿牛提着的碧鴛身上。他面色一驚,訝然道:“金大俠,這…這可是那**擄掠,無惡不作的碧鴛麼?”

金尋者心底暢快,朗然回答道:“便是那碧鴛,今後我渤海城…不對,應該是我渤海州的百姓,尤其是女子,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了!”

常子健驚訝的看了看金尋者,心想,爲何金尋者不直接說女子,而先說百姓呢?他露出詫異的目光,金尋者自然看得到。他趕緊解釋道:“常兄,是這樣的。這碧鴛,不僅僅是**女子。一些長的貌美的男子,他也有涉獵。”

“禽獸。”這是常子健唯一能給碧鴛定論的詞語,他不由瞳孔殺機一閃即逝。但今日畢竟是谷月軒大壽,不宜開葷。何況,常子健還想把碧鴛,當成是壽禮,送給谷月軒呢。

一路上,阿牛並未說話,只是默默的提着碧鴛。實則,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插話,又要插什麼話。他保持一貫的作風,那便是沉默。如此一來,放在外人眼裡,阿牛卻是呆頭呆腦了。

常子健雖然長的英俊,卻並非是舉世無雙。如此一來,他與阿牛配合,反倒是“激靈”與“癡呆”,“瘦小”與“高大”家丁的典範了。堂堂山河劍派、紫竹劍派的高徒,此時卻被人誤以爲是跟班,當真是可笑至極。

不過當事人不在乎,便無事。

小隊長得到金尋者的答案,不由歡天喜地。一旁的行人,聽到這答案,不由也圍了上來。但凡是人,沒有不喜歡熱鬧的。這邊一圍起來,自然是吸引了其他的人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後來的人不由紛紛問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前面的人,心底高興,便不耐其煩的回答道:“是咱們渤海城的金大俠,將那碧鴛給生擒啦!”

“哇,碧鴛?就是那個採花賊麼?”

“噓,什麼採花賊呀。那碧鴛可是逃逸幾十年,從未被抓捕。這樣的人,怎麼是賊?”

“切,怎麼不是賊,如今還不是被咱們金大俠抓住了麼?你瞧,那小跟班手裡提着的,不就是那碧鴛麼?同畫像一樣呢!”

“不論如,真是給咱們渤海除了一害。今後我家姑娘,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活啦!”

“恭喜恭喜啊!”

……衆說紛紜,但是一干百姓的中心思想,卻是一致的。其主題,也是以金尋者爲主展開的,對金尋者讚揚、褒獎。

金尋者並非那種唯利是圖的小人,這一次倘若沒有常子健和阿牛,莫說抓碧鴛,不被碧鴛抓就算是不錯的了。而此時,因爲常子健和阿牛比較年輕,衆百姓反倒是不誇常子健和阿牛,只誇他金尋者。

金尋者擔心常子健和阿牛,畢竟年少氣盛,心有不服,不由下意識的看了幾眼。這一看,金尋者不由爲之輕浮。卻見常子健臉上掛着淡笑,竟然是對於此事,毫不在意。他揹負雙手,風度翩翩。一身白衣上的污漬,不知何時也沒有了。

如此氣度如此胸襟,當真不愧是兩年前,便名揚東寒、渤海、山洞三州的少年英雄。

再看阿牛,也是波瀾不驚,目光平靜而淡然。

雖然常子健與阿牛不在意,但金尋者卻是覺得過意不去。他絕對不會將功勞獨吞,這是他的爲人之道。當下,他雙臂舉起,衆百姓見金尋者要說話,便安靜下來。

金尋者朗聲道:“諸位鄉親,這一次能夠大勝而歸,完全是因爲這兩個少俠的相助!”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不少人臉色錯愕,似乎覺得常子健腦子被驢踢了。

常子健和阿牛,這麼年輕,充其量也就是兩個娃娃。這樣的人,還能抓賊?莫非是江湖上的奇人異事?但就算從孃胎裡開始練功,也不可能如此吧?金大俠一定是臉博,受不住誇獎才如此的。

金尋者早有預料,知道衆人不信,他也不急,徐徐說道:“莫要小看這兩個少俠,請聽金某一言。這兩位少俠,乃是東海而來的劍俠,身負上乘修爲!”

“呼”

金尋者此言,不由叫鄉里鄉親們倒吸一口冷氣。渤海城瀕臨東海,對於東海的各種傳說奇事,自然是如數家常,瞭如指掌。自然知道東海有仙山,山是名山,山上有仙的故事。

金尋者所言,自然不會錯的。這就代表,這兩個少年,應該是仙人的高徒了。

一時之間,衆人看望常子健和阿牛的目光,不由多了幾分敬畏。良久之後,衆人爆發出驚天的掌聲,爲常子健、阿牛鼓掌,紛紛誇他們“年少有爲”“少年英雄”之類的。

常子健淡泊名利,僅僅是淡淡一笑,這更是給了百姓們深刻的印象。這纔是仙人高徒,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和善親近。果然不是那些爭名奪利的江湖人,可以比擬的。

金尋者一抱拳,三個人提着碧鴛,直往谷月軒的月軒閣而去。一路上行人,都在誇三個人。就算常子健經歷此事,不是第一次,到最後,笑意上臉,卻也是掩飾不住了。這一點上,阿牛的定力,反倒是超過了常子健。

第二章 誤落東海第十七章 對峙第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二十章 戰後第三十章 金尋者第九章 再戰第五章 金身重鑄第四十二章 地宮下層第十二章 浩然十三五靈劍第四章 下山歷練第六章 赴宴(補)第三十四章 東方未明第一章 心冷第一章 年少有爲第二十二章 林夜雨第十四章 鬥法第三十六章 亞軍第三十九章 許東河第十三章 積少成多第十八章 千年蛟龍(補2)第十五章 海妖內丹第三章 並肩出手(二)第四十章 再遇碧鴛第四十二章 地宮下層第三十四章 血陣由來第二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一章 八戒和尚第二十七章 丟到河裡吃魚第三十七章 東林夜虎第三十五章 上屆冠軍第二十三章 安居樂業第三十九章 許東河第四十七章 地靈丹第三十六章 匯合(補)第二十八章 五靈術第十一章 暢飲第三十四章 血陣由來第三十四章 血陣由來第二十六章 起因第三十一章 總結式第四十八章 甦醒第三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一章 鬼甲子第二章 並肩出手(一)第二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章 金身重鑄第十九章 輕敵第二十四章 星辰領域第三十六章 亞軍第四十二章 地宮下層第二章 誤落東海第三十七章 東林夜虎第四十四章 一世兄弟第四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十八章 遼城第七章 梓芸失蹤第二十一章 八戒和尚第十七章 御劍術、奇人第一章 鬼甲子第三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四十五章 東海三俠第十章 蘇盈盈第二十二章 有聚有散第二十七章 又見李林壕第三十七章 滾石第八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二章 有聚有散第二十七章 又見李林壕第七章 梓芸失蹤第二十八章 馭屍人第二十七章 地下囚籠第三十六章 亞軍第四章 谷梓芸第二十四章 星辰領域第四十三章 白隕遺物第四十四章 挑唆第二十九章 匯合第三章 思盈第二十九章 烈焰狂卷第十六章 夜落星辰訣第十五章 雙頭虯第四十四章 挑唆第四十四章 挑唆第二章 狗眼看人低第一章 鬼甲子第二十九章 匯合第十八章 態度第十五章 海妖內丹第二十三章 林堡主的風骨第十一章 暢飲第四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四十九章 分別第三十三章 血霧大陣(下)第十章 御劍訣第十四章 百年海妖第二十章 滅君訣第三十五章 上屆冠軍第二十九章 匯合第二十二章 有聚有散第四章 下山歷練
第二章 誤落東海第十七章 對峙第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二十章 戰後第三十章 金尋者第九章 再戰第五章 金身重鑄第四十二章 地宮下層第十二章 浩然十三五靈劍第四章 下山歷練第六章 赴宴(補)第三十四章 東方未明第一章 心冷第一章 年少有爲第二十二章 林夜雨第十四章 鬥法第三十六章 亞軍第三十九章 許東河第十三章 積少成多第十八章 千年蛟龍(補2)第十五章 海妖內丹第三章 並肩出手(二)第四十章 再遇碧鴛第四十二章 地宮下層第三十四章 血陣由來第二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一章 八戒和尚第二十七章 丟到河裡吃魚第三十七章 東林夜虎第三十五章 上屆冠軍第二十三章 安居樂業第三十九章 許東河第四十七章 地靈丹第三十六章 匯合(補)第二十八章 五靈術第十一章 暢飲第三十四章 血陣由來第三十四章 血陣由來第二十六章 起因第三十一章 總結式第四十八章 甦醒第三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一章 鬼甲子第二章 並肩出手(一)第二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章 金身重鑄第十九章 輕敵第二十四章 星辰領域第三十六章 亞軍第四十二章 地宮下層第二章 誤落東海第三十七章 東林夜虎第四十四章 一世兄弟第四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十八章 遼城第七章 梓芸失蹤第二十一章 八戒和尚第十七章 御劍術、奇人第一章 鬼甲子第三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四十五章 東海三俠第十章 蘇盈盈第二十二章 有聚有散第二十七章 又見李林壕第三十七章 滾石第八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二章 有聚有散第二十七章 又見李林壕第七章 梓芸失蹤第二十八章 馭屍人第二十七章 地下囚籠第三十六章 亞軍第四章 谷梓芸第二十四章 星辰領域第四十三章 白隕遺物第四十四章 挑唆第二十九章 匯合第三章 思盈第二十九章 烈焰狂卷第十六章 夜落星辰訣第十五章 雙頭虯第四十四章 挑唆第四十四章 挑唆第二章 狗眼看人低第一章 鬼甲子第二十九章 匯合第十八章 態度第十五章 海妖內丹第二十三章 林堡主的風骨第十一章 暢飲第四十二章 暢快淋漓第四十九章 分別第三十三章 血霧大陣(下)第十章 御劍訣第十四章 百年海妖第二十章 滅君訣第三十五章 上屆冠軍第二十九章 匯合第二十二章 有聚有散第四章 下山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