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成爲大國領袖 (1)

一、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1.遲到的對日宣戰

1941年12月8日,本是一個平常的日子,而就在這一天,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它改變了整個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和力量對比,整個世界戰爭的進程從這一刻起發生了轉折。蔣介石的命運也從這一天開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膨脹的野心把一個頑強抵抗侵略的半殖民地國家推進大國之列。

東京時間8日凌晨1時30分(夏威夷時間7日早晨6時),183架日機飛臨毫無戒備的珍珠港上空,隨着呼嘯傾瀉的炸彈、魚雷,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頓時變成一片火海。在日機輪番轟炸襲擊下,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40餘艘艦艇被炸沉,188架飛機爆炸起火,4500名官兵傷亡。

同日,蓄謀已久的日軍在亞洲也發動了攻勢,入侵泰國,直逼馬來亞,英國最新式、最具威力的威爾士親王號戰艦和卻敵號巡洋艦也令人難以置信地沉沒在馬來亞沿海。對於英、美在中國天津、廣州、上海等地的租界,侵華日軍也一一進行強佔。日本以極其微小的損失,大大推進了其侵略進度。

美國白宮,如茵的草坪外聚集着遊行的民衆。進進出出的軍政要人行色匆匆,嚴肅的表情掩蓋不了內心的極度震驚和憤怒。在事變的前一天華盛頓還在進行美日談判,日本的欺騙伎倆和太平洋上的巨大損失使得輪椅上的總統表現出了罕見憤怒和激動。羅斯福此刻多想站起來,走到遊行的民衆跟前,揮動拳頭作一番即興講演,表到自己的憤怒和政府的決心!可是多年以前那場小兒麻痹症使得這位59歲的總統下肢永遠癱瘓了。他只得通過廣播向美國民衆發表講話,發誓要領導全國民衆報仇雪恨。

英國倫敦。羅斯福那充滿激動和憤怒的廣播講話越過茫茫的大西洋,依然是那樣的清晰。彼岸大地上升騰起來的復仇火焰也感染着此岸的民衆,首相丘吉爾激動地叫起來:“我們從此不會單獨作戰了!”與美國同時,英國也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中國重慶。苦撐待變的決策者從珍珠港的火海中發現一個堅強的戰士在崛起,而自己與他正處於同一個戰壕中,面對的是同樣的敵人。蔣介石掩飾不住激動興奮的心情,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抗戰政策之成就,至今已達於頂點。”得意之情躍然紙上。

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時候,蔣介石正在黃山官邸。這幾天來往的電報特別多,都是關於日軍大舉南調的報告。吃過早餐,他繼續批閱電文,特別注意關注來自華南方面的軍情報告。

蔣介石早就看到了日軍有南下擴大戰事的企圖。當然,爲了促成蘇聯對日作戰,他還常向莫斯科誇大日軍北進的可能性。攻佔香港是日軍南進作戰的重要一環,也是配合他的歐洲盟友希特勒迫使英國屈服的強力舉措。爲了牽制日軍對香港的進攻,蔣介石曾下令從第九戰區抽調兩個軍增援粵桂,同時要求第四和第七戰區向廣州的日軍進襲,還調遣了第五、六、六十3個軍向雲南方面移動,隨時準備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確保滇緬交通線的安全。

當然,最令蔣介石擔心的還是長沙的安危,第九戰區官兵剛剛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受挫,雖然日軍最後還是撤退了,但其進攻力量還相當的強大,不容忽視。日軍似乎發現了第九戰區兵力被抽調走了一些,又在積極活動準備新的進攻。長沙是重慶的門戶,蔣介石知道是萬萬不能讓日軍佔領的。蔣介石手上捏着一疊九戰區長官部的過失檢討報告,心高氣傲的薛嶽經過二戰長沙時的挫折已經變得沉穩起來,這是使蔣介石覺得欣慰的。

日軍大舉南進究竟意在何爲,蔣介石一直在思考着。英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領土一定是攻擊的目標,他們會繼續進犯美國的利益嗎?不敢肯定。現在我國只要守住長沙,確保重慶的安全,不管日本人在太平洋上鬧出個什麼名堂,對我國抗戰都是有好處的,最好是鬧個天翻地覆舉世震驚!正這樣思考着,室內的電話響了。中央宣傳部董顯光電話報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日本海軍機動部隊的艦載飛機突然偷襲夏威夷珍珠港,停在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嚴重損害。”

當美國人得知這一消息後,大都呆若木雞,悲極而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蔣介石此時的心情絕對與此截然相反,他彷彿看到了這一國際戰局的變化給他所帶來的機遇。他清楚的明白,這樣一來,一定會改變美英對中日戰爭一向不重視的態度,對日的曖昧態度更不用說,那是難以用仇恨描述的。一貫表情嚴肅讓人琢磨不透的蔣介石,這時也流露出些須激動,立即吩咐召集特別會議。

當天上午8時,由蔣介石主持的國民黨中常委特別會議準時召開,對於目前情勢和未來戰爭走勢,進行研究並商討對策。蔣介石發言時指出:“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我們中國的地位特別重要。我事力雖不能說有左右戰局之勢,但被侵略各友邦今後對日態度能否一致,我國實可操決定性之影響。”

會議最後幾乎沒有異議地通過了三點國策:太平洋反侵略各國,應立即正式成立同盟,由美國領頭,並推舉同盟國聯軍總司令;要求英美蘇與我國一致實行對德意日宣戰;聯盟各國應相互約定在太平洋戰爭勝利結束以前,不對日本單獨媾和。

這一天蔣介石特別的繁忙,一方面關注着美英政府對事件的反映,另一方面積極籌備着國民政府的對策。特別會議後不久,給羅斯福的電報就擬好了,不過沒有馬上發出去。下午,他分別接見了英美蘇三國駐華大使,面交關於建立中美英蘇等事同盟的建議書,表達了中國將對日本、德國以及意大利宣戰的決心,並建議美國對於德意日與蘇聯對於日本皆請同時宣戰。還建議,成立中、美、英、荷、澳五事同盟,由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華盛頓主持其事,並強調各國要協調作戰決,不能單獨媾和。接見完畢,蔣介石給羅斯福的電報也發出去了,相信這位輪椅上的總統很快就會收到更多的建議。

七七事變以後,中國和日本實際上已經處於戰爭狀態,但是兩國都沒有宣戰。日方擔心正式宣戰會刺激在中國有巨大利益的美國和英國,所以單方面把它定義爲“中國事變”,後來又擴大爲“支那事變”,以事變來替代戰爭是日本謀求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一個策略,它實際上是想效法19世紀美國的門羅主義。當時,美國總統門羅說過:“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以此來反對和排除歐洲人干涉美國在美洲擴張勢力範圍。

鑑於日本沒有宣戰,特別是美英等友邦對侵略國日本的曖昧態度,一直認爲中國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蔣介石也決定不對日正式宣戰。他還認爲,如果中國正式對日宣戰,就會給日本用武力迫使中國簽訂和約的機會,使它能夠合法地佔用武裝侵略得到的一切。所以,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時一直在強調,“我們是應戰,而不是求戰”,是“正當之防衛”。實質上,蔣介石還是擔心憑中國一國的力量難以戰勝強大的日本,這種奇怪的關係一直持續到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現在,美英已經對日宣戰,蔣介石再也沒有孤軍奮戰前途渺茫的擔心了。

爲了配合美、英行動,聯合打擊日本,12月9日下午7時,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獨霸太平洋爲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所以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祉與世界和平。此中國政府屢經聲明者。

中國爲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餘之神聖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於遭受實際之懲創後,終能反省。在此時各友邦亦極端忍耐,冀其悔禍,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維持。不料殘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甘爲破壞全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戎首,逞其侵略無厭之野心。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成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佈告。

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在對日宣戰的同時,也宣告對於與日本結成侵略同盟(軸心國)的法西斯德國和意大利處於戰爭狀態。

這份訓令是由林森(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行政院院長)、孫科(立法院院長)、居正(司法院院長)、戴季陶(考試院院長)、于右任(監察院院長)等聯名簽署的。全面抗戰爆發4年後,國際形勢風雲突變,中國終於擺脫了孤軍奮戰的困境,蔣介石不再擔心美英會袖手旁觀。至此,國民政府主動結束了中日間戰而不宣的關係。

當天晚上,蔣介石針對對日宣戰一事,專門發表談話予以說明:“本日發表宣戰文告了此大事,必須從大局遠者着想。此次世界戰局,必爲一整體總解決,斷不容分別各個媾和;否則,雖成功亦敗矣。”接下來兩天,他又接連發表了《爲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勖勉全民同胸函》和《爲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勖勉海外僑胞函》。在函中他號召國人以及海外僑胞“應盡其赤減,奮其偉力,各就其所在地區,貢獻所有力量,協助友邦,消滅共同之公敵,造成祖國之榮譽”。

南進的日軍勢如破竹,10日,登陸菲律賓,進攻關島,19日,突入香港、威克島……兩個月後,8萬英軍在新加坡成了日軍的戰俘,緊接着數萬美軍也在菲律賓演出了歷史上最爲恥辱的一幕。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英對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陣營的分界已基本鮮明。受到重大打擊的美英已經開始認識到中國的抗日力量對於牽制日本,打擊在華日軍來防止日德聯手,使日本侵略勢力不能滲入歐洲以及其他地區,有着重要的意義。同時蔣介石在珍珠港事件後的積極表現,也令英美等國深爲高興。

獨具慧眼的羅斯福因此而看到“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要爲維護和平、繁榮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戰後的中國“將重申其歷史上的地位”。因此羅斯福總統確立了兩個目標:“第一是有效地共同作戰;第二是在戰時和戰後,爲了籌建國際組織以及在東方確定穩定和繁榮,承認和把中國建成一個跟俄英美這三個西方大盟國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國。”在歐洲苦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在下院演講中盛讚中隊的驍勇善戰,不過他很快又開始緘默。大英帝國昔日在遠東的殖民地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意味着英國將放棄在遠東的許多權益。因此丘吉爾稱讚過後又突生悔意,對羅斯福的目標也始終抱不合作態度。

單槍匹馬與日軍苦戰了4年多的中國人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地位。蔣介石深知,珍珠港事件發生,美英對日宣戰,中國的戰略地位發生了變化,中國戰場與英美等國的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中國人民堅持了4年的抗日戰爭,與太平洋各國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終於有機會聯成一體。他深知利用中國抗日戰場的重要戰略地位,定能得到英美的支持和援助,並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佔據重要地位,這對於抗日戰爭的發展及取得最後勝利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他抓住了這一機遇,並利用了這一機遇,對於抗日戰爭及勝利,以及中國大國地位的樹立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有人說抗戰八年是蔣介石最輝煌的八年,但真正意義上的輝煌還應該從珍珠港事件後,他被委任爲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開始。

就在國民政府發表宣戰訓令當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致電蔣介石,向中國堅持抗日戰爭四年發表敬意,並呼籲共同協作打倒日本。12月10日,蔣介石覆電美國總統羅斯福,對美國的援助表示謝意,並重申對共同的敵人而作共同之奮鬥,竭盡所能,團結一致,奮鬥到底。

2.召開中、美、英重慶軍事代表會議

蔣介石想盡快打敗日本,擺脫戰亂的困擾,尤其是全面抗戰爆發以來,大半個中國淪陷,雖然政府在重慶又緩過一口氣來,但終歸已經筋疲力盡苦不堪言,美英對日宣戰使他看到了希望。

爲了早日促成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軍事聯盟的實現,12月9日,蔣介石致電國民政府駐美代表宋子文,讓他轉告美國政府,儘快成立聯合指揮部,確定遠東軍事的戰略計劃,同時簽訂軍事同盟協定。蔣介石已經隱隱覺得美國和英國可能把全局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優先集中力量擊敗德國,這是他十分不願意看到的。

第42章 蕩平地方軍閥 (6)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54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5)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59章 他回南京後,周可以直接和他談判。 (2) (1)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7)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5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1)第61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39章 蕩平地方軍閥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35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5)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27章 北伐和清黨 (5)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
第42章 蕩平地方軍閥 (6)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54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5)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59章 他回南京後,周可以直接和他談判。 (2) (1)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74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3)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81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5)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7)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5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1)第61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39章 蕩平地方軍閥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2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2)第51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2)第35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5)第11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1)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第28章 北伐和清黨 (6)第34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4)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27章 北伐和清黨 (5)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1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1)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44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2)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16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6)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