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攻防(十七)

飽受煎熬和摧殘的鬼子,不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爲什麼每次上司都說對方的後勤補給難以爲繼,再堅持一下中隊就垮了!可那些恐怖的各型炮彈難道都是從地裡長出來的嗎?反倒是自己的補給總時不時的出現問題。

地裡自然不會長出炮彈。包括鬼子們在內的所有侵略者總是自覺不自覺的忽略一點:這裡不屬於他們。不論暴虐還是假惺惺的懷柔,這裡的人民對他們除了刻骨的仇恨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情感。正是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養育的中華兒女,在鬼子們的祖先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就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文明和奇蹟。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產生了大汶口文化,還是在這片土地,不僅養育了孔孟這樣的聖賢,稷下學派這樣的先進的學術組織,更養育了孫武孫臏這樣的兵聖。人文薈萃的齊魯大地從來也不缺乏創造力和創造奇蹟的能力。他們可能會爲了各種利益陷入紛爭,但是一旦有外敵入侵他們從來都是團結一致的。

當年,樂毅破城七十餘座,最終還不是留下一聲嘆息嗎?今天倭寇的猖獗,激發了英雄的齊魯人民的雄心壯志。他們同仇敵愾,用獨輪車、用血肉之軀肩挑背扛,幫助自己運力不足華僑軍隊,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補給。他們在前輩們的帶領下,以微山湖爲基地,不斷破襲徐州至兗州的津浦鐵路,騷擾攻擊鬼子的後勤補給部隊。付出極大的犧牲在鬼子行進路上堅壁清野,隱藏糧食、堵死水井,在水源中投毒。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聰明才智,開創性的創造了包括地雷戰在內的各種戰法。****的部隊在魯南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對鬼子的襲擾阻滯,他們戰鬥力可能不強,但是他們體內流動的依然是滾燙滾燙的一腔血。對鬼子的仇恨令他們無法坐視。當自發的愛國熱情發展爲自覺的愛國行動之時,任何侵略者除了失敗和死亡沒有其他的選擇。

華僑軍隊成功敲響了驅趕消滅侵略者的戰火。烽煙四起的齊魯大地,到處都是埋葬鬼子的怒火。

濟寧前線。

裝甲戰鬥羣和空軍一起對鬼子陣地輪番發動進攻。天色將晚之時,裝甲戰鬥羣暫時撤出戰鬥會合從兗州趕來的右集團先頭部隊。兩支疲憊的部隊都需要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與此同時,林楚男正率領第42軍的晝夜兼程沿着津浦路向兗州進發。得知兗州光復的消息之後,他遲疑了。林楚男認爲,對於日軍來說,現在兗州已失,那麼擺在他們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全力把濟寧地區的日軍撤回徐州,要麼不顧湯恩伯和暫1軍的牽制和騷擾,全力向濟寧方向進攻。就目前局勢來說,岡村寧次發動的進攻基本已經失敗,再向濟寧進攻已經失去意義,那麼撤退就是首選。要撤退,峰山一線就成爲至關重要的一點。華僑軍隊一旦控制這裡,就關上了濟寧地區鬼子逃生的大門。關鍵是自己有沒有勇氣關上這座大門。更爲重要的就是:武定國和李華雄有沒有這個勇氣,能否批准他的計劃。不管怎麼樣,林楚男把自己的想法上報給武定國。軍情緊急,武定國徑直來到李華雄的辦公室。

李華雄聽完屋頂國的報告之後走到地圖前,思索片刻之後說道:“楚男這個想法非常大膽,也很誘人,看來這小子真的長進了。”說到這裡兩個人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但是在魯南地區要想全殲日軍,我認爲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前輩的配合;第二****的配合;第三我們的補給能力。就目前來講,我對這三個點都沒有信心。魯南地區情況太複雜了,****之間,****與前輩之間,相互關係盤根錯節矛盾重重。各方對我們的戒備之心都非常重,而且委座對這裡的控制能力也非常有限。這裡的****和前輩武裝,打鬼子的決心我並不懷疑,只是他們還不具備和鬼子進行大規模正面交鋒的能力。再有就是我們的後勤能力。定國,你是知道的,我們之所以遲遲不能發動對關東軍的進攻,只能被迫採取守勢,一方面是因爲華東日軍的行動,但是更重要的依然來自我們自己的後勤能力。津浦鐵路的運輸能力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當前的條件下打這樣一場仗,說實話我沒有把握。”

“可不可以考慮,調湯恩伯的第89師呢?”武定國明白李華雄說的都是實情,可是戰機真的過於誘人,一旦實現戰役目的,可以預見在較長時間內山東再無戰事。這樣對於特區來說就有了廣闊的緩衝地帶。他實在不願意失去這個機會。

“第89師的確有一定的戰鬥力,不過,我擔心他們能否按時趕到。”李華雄在辦公室來回踱着步子,

“我認爲,拋開抗戰大局不提,僅從政治角度出發****和前輩必然會加入戰鬥。”武定國分析道:“山東不像山西。日軍侵入山東,尤其是委座殺了韓復榘之後,山東在中閥的勢力版圖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爲一塊無主之地。現在山東光復在即,各方勢力都希望在這片土地上立足,沒有人希望我們獨佔此地或者大部分。在抗戰戰場上沒有一定的表現,或者表現不佳,那麼在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就會非常被動。”

“關鍵還得靠我們自己。”李華雄停下腳步,他決心已定“告訴楚男,我同意他的計劃。命令:一,暫2軍裝甲戰鬥羣劃歸阻擊部隊;二、空降旅做好戰鬥準備,由林楚男決定何時何地加入戰鬥;三、空軍和陸航部隊全力支持濟寧殲滅戰;四、後勤部門加大對山東前線的補給力度。就是把部隊打殘了,也不能讓一個鬼子逃回徐州。”

“是。”

“等等!”武定國停下腳步,李華雄神色嚴峻:“命令好下,仗不好打啊!讓楚男——算了!”說罷李華雄擺擺手。

命令下達之後,特區、前線各軍兵種立即行動起來。李華雄也沒有閒着,也不敢閒着。一紙電文發到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要求第89師加入濟寧圍殲戰。按說,按照委座的“手諭”李華雄可以直接調遣湯恩伯部。不過這只是理論上原則上的東西,李華雄還沒幼稚到那種程度。委座當然明白李華雄的意思,他幾乎毫不猶豫的“照準”,並且還追加了一戰區第40軍龐炳勳部兩個師,一個作爲豫東戰場的預備隊,一個師協同第89師加入濟寧圍殲戰。非但如此,委座還給山東省省長沈鴻烈、山東省第3區督察專員兼第3區保安司令張裡元、原東北軍將領于學忠以及前輩們分別發電,要求他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全力支持濟寧圍殲戰。

正如李華雄說的那樣,魯南地區的確各種勢力錯從複雜。山東省省長沈鴻烈日本海軍學校畢業,曾任張作霖的東北海防艦隊司令,韓復榘伏法後,被委座任命爲山東省主席。他秉持委座理念,一貫把防g看得比抗日更爲重要,因此與前輩們衝突不斷。張裡元曾在韓復榘手下先後當過縣長和專員。韓復榘南逃時他沒有跟着跑,並在臨沂、費縣一帶建立了武裝抗擊日寇。在山東國民黨的各種勢力中,實力最強。他與沈鴻烈素來不和,有打鬼子的決心,與前輩算得上井水不犯河水。于學忠是山東人,曾在北洋軍閥吳佩孚手下當過師長,後轉入東北軍。“西安事變”時,他同意實行“兵諫”。少帥被委座扣押以後,東北軍即由於學忠率領。抗戰開始,委座把于學忠的第51軍和第57軍(也就兩萬來人)調到山東,既想讓東北軍在同日僞的交戰中受到削弱,又想利用東北軍限制前輩的發展。于學忠一方面不得不受委座節制,另一方面又時時提防委座把他這個“非嫡系”吃掉。他們與前輩的關係較好。這也就是委座爲什麼反覆強調“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原因所在。

委座的命令羅、陳未必感冒。可是大勢所趨,以及爲今後在山東的佈局着想,前輩們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時機。

湯恩伯接到命令哪敢怠慢,立即命令第89師火速開往前線。他是個聰明人,更明白老頭子的心理。棗宜會戰打得一塌糊塗,還死了個張上將。情勢之危機令委座如坐鍼氈。委座太需要在華東華北戰場牽制日軍了。現在,華僑軍隊爲形勢所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和日本人死拼到底。山東光伏在即,又豈能讓華僑軍獨享這份殊榮呢?湯恩伯打了快半輩子仗了,遇到天賜良機哪能輕易放棄呢?一仗下來,功成名就不說,還可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樣的好事恐怕今後也難找了。

就在各路大軍向魯南地區涌動的時候,岡村寧次大將意識到濟寧地區,自己的數萬大軍危在旦夕。他現在來不及也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前去支援,於是他果斷命令濟寧日軍立即向徐州地區靠攏,並抽到爲數不多的預備隊前去接應。岡村寧次不像一般的鬼子將領,以撤退爲恥,明知沒用也要拼了老命一點一點的向前線添油。他是鬼子中爲數不多的有清醒認識的將領。

鬼子的行動異常迅速,面對華僑軍隊的接近強弩之末的強攻,他們留下敢死隊掩護主力趁夜色悄悄的撤出戰鬥。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向徐州方向涌來。包括林楚男在內的所有特區高官誰也沒想到鬼子的動作如此迅速。當第95步兵師的189旅剛剛抵達峰山還未來得及完全展開,就和鬼子撞在一起。沒有在比這樣的戰鬥更慘烈的了。雙方都筋疲力盡,都沒準備好,敵我雙方攪成一團。一方拼命想要殺出一條血路,另一方拼死要堅持到大部隊的到來。什麼章法,什麼戰術都失去了作用。雙方拼得就是一股狠勁兒。看誰比誰更不怕死。這樣的戰鬥不會持續多久,短暫的混亂之後,雙方漸漸平靜了下來。而這個時候華僑軍隊已經是折損近半。當華僑軍隊退到山頂之時,突現的隆隆炮聲中隱隱夾雜着的引擎的轟鳴。

第五十三章攻防(十八)

第146章 火併(三)第216章 諸馬(二)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10章 煉獄(一)第163章 綢繆(十)第116章 華北(四)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423章 南方(四)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388章 迴歸(八)第244章 遠征(八)第380章 “陳倉”第55章 斷尾(二)第99章 大戰(四)第190章 攻防(二)第124章 建設第439章 分治(四)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240章 遠征(四)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114章 華北(二)第329章 南進(四)第85章 收官(五)第33章 權衡(二)第281章 爆發(二)第101章 大戰(六)第65章 呼吸(三)第54章 斷尾(一)第260章 孤城(一)第349章 鏖戰(二)第314章 暗戰(三)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140章 長江(四) (2)第424章 南方(五)第332章 南進(八)第342章 南進(十八)第65章 呼吸(三)第321章 王霸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124章 建設第172章 衝突(五)第81章 收官(一)第312章 暗戰(一)第3章 圍追(三)第410章 準備(一)第228章 西進(一)第195章 攻防(七)第286章 殺戮(四)第354章 鏖戰(七)第452章 終結(四)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66章 呼吸(四)第381章 迴歸(一)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67章 呼吸(五)第65章 呼吸(三)第127章 秘密第90章 改變(三)第261章 孤城(二)第96章 大戰(一)第255章 怒火(二)第189章 攻防(一)第130章 風波(二)第6章 阻截(三)第458章 終結(十)第183章 反攻(三)第314章 暗戰(三)第454章 終結(六)第446章 刺痛(四)第73章 呼吸(十一)第215章 諸馬(一)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70章 呼吸(八)第327章 南進(三)第233章 西進(六)第127章 秘密第70章 呼吸(八)第284章 殺戮(二)第292章 殺戮(十)第304章 殺戮(二十二)第373章 妥協(一)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230章 西進(三)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6章 阻截(三)第461章 結局 (1)第442章 運籌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39章 奇兵(二)第353章 鏖戰(六)第286章 殺戮(四)第193章 攻防(五)第64章 呼吸(二)第415章 準備(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211章 策對(一)第423章 南方(四)
第146章 火併(三)第216章 諸馬(二)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10章 煉獄(一)第163章 綢繆(十)第116章 華北(四)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423章 南方(四)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388章 迴歸(八)第244章 遠征(八)第380章 “陳倉”第55章 斷尾(二)第99章 大戰(四)第190章 攻防(二)第124章 建設第439章 分治(四)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240章 遠征(四)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114章 華北(二)第329章 南進(四)第85章 收官(五)第33章 權衡(二)第281章 爆發(二)第101章 大戰(六)第65章 呼吸(三)第54章 斷尾(一)第260章 孤城(一)第349章 鏖戰(二)第314章 暗戰(三)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140章 長江(四) (2)第424章 南方(五)第332章 南進(八)第342章 南進(十八)第65章 呼吸(三)第321章 王霸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124章 建設第172章 衝突(五)第81章 收官(一)第312章 暗戰(一)第3章 圍追(三)第410章 準備(一)第228章 西進(一)第195章 攻防(七)第286章 殺戮(四)第354章 鏖戰(七)第452章 終結(四)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66章 呼吸(四)第381章 迴歸(一)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67章 呼吸(五)第65章 呼吸(三)第127章 秘密第90章 改變(三)第261章 孤城(二)第96章 大戰(一)第255章 怒火(二)第189章 攻防(一)第130章 風波(二)第6章 阻截(三)第458章 終結(十)第183章 反攻(三)第314章 暗戰(三)第454章 終結(六)第446章 刺痛(四)第73章 呼吸(十一)第215章 諸馬(一)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70章 呼吸(八)第327章 南進(三)第233章 西進(六)第127章 秘密第70章 呼吸(八)第284章 殺戮(二)第292章 殺戮(十)第304章 殺戮(二十二)第373章 妥協(一)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230章 西進(三)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6章 阻截(三)第461章 結局 (1)第442章 運籌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39章 奇兵(二)第353章 鏖戰(六)第286章 殺戮(四)第193章 攻防(五)第64章 呼吸(二)第415章 準備(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211章 策對(一)第423章 南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