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迴歸(十二)

阿力汗雖然並不十分了解華僑軍的戰鬥力,但是並不表示他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他們的總司令伊凡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並不知道蒙古以及發生在蘇聯遠東地區的事情,但是僅憑華僑軍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能把日本關東軍趕出中國併成爲中國北方最具實力的軍閥這一點,他們的實力也可見一斑。不過他心中對偉大suweiai祖國的狂熱,使他相信在偉大領袖的領導下的英雄的蘇聯紅軍會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爲了使蘇聯紅軍能夠按時進入新疆,更是爲了預防萬一,他把叛軍的大部分力量放在在果子溝伏擊阻滯中隊,並把最爲精銳蘇聯志願軍人,負責保衛“東突厥斯坦首都”伊寧的重要部位,尤其是伊寧西面的機場。

阿力汗有感於人民父親在首都的閱兵,於是東施效顰般地也在伊寧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在阿力汗的鼓動下,那些曾經狂熱追殺漢人的賊娃子和被他們英雄壯舉所鼓舞的更多賊娃子,揮舞着手中剛剛會用的槍支嗷嗷叫喚着激動人心的口號,雜亂地走過閱兵臺,接受領袖的檢閱。阿力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號召所有同胞兄弟團結起來一起反抗殘暴的漢人統治。一時間,賊娃子們的情緒達到了極點。高呼“蘇聯萬歲”“祖國萬歲”“阿力汗萬歲”的口號衝向前線。阿力汗目送這些炮灰離開之後,很久依然沒有從登高一呼應者如雲的狀態恢復過來。

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聽見窗外一片響起嘈雜之聲,當他轉過身向窗前走去的時候,他突然看見窗外有亮光,緊接着窗戶就變得粉碎,一個黑影帶着亮光猛的向自己衝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感覺。“東突厥斯坦”的匪巢在毒狼大隊發射的四枚空地導彈的蹂躪下轟然倒塌。六架武裝直升機上的火箭巢向剛剛反應過來試圖反抗的賊娃子們兜頭潑灑。人體的殘肢、噴濺的血液伴隨着火箭的轟鳴飛舞着散落開來。從未見過這種景象的賊娃子們,甚至以爲是魔鬼臨世,甚至忘記了躲避。隨即未來的彈雨,收割着這些骯髒愚昧的生命和靈魂。在“城市”的另一端,空降一旅的官兵在戰鬥機的掩護下,迅速佔領了機場。截斷了叛軍空中的通道。隨着一架接一架運輸機的降落,空降旅駕駛着裝甲車,迅速向伊寧城攻擊前進。而此時的伊寧城早已經特區空軍被炸得滿目瘡痍。到處是倒塌的房屋、燃燒的廢墟和漫無目的狂奔哀嚎的燃燒的人體。大量的燃燒彈、高爆彈幾乎完全摧毀了這座邊陲小城。

空襲過後,已經進入伊寧的空降旅戰士們向任何發射火力或者有可能發射火力的建築、廢墟發射炮彈。他們此時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因爲所有的同胞都已經安全撤離了。這座城市中,除了叛亂的賊娃子,就是支持賊娃子叛亂的人。因此,空降兵接到的命令是摧毀“東突厥斯坦”。

“既然這裡的人不把自己當做中國人,甘願與祖國爲敵,那麼他們就不會也不應該得到中國人的待遇和祖國的庇佑。”已經是少將的空降旅旅長的陳立同志(沒辦法,特區空降兵最大編制就是旅)在行動之前就告誡自己的部下:“所有試圖反抗的人,不論他們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沒有一個是無辜的。不要顧忌他們的身份和年齡。戰爭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正在戰鬥的敵人,一種是投降的敵人。因此,我命令你們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摧毀他們,不管是意志還是。”

伊寧城相比內地城市非常小。空降旅幾乎沒有費太大的功夫就完全佔領了這座廢墟。老家被抄,後路被斷,使得埋伏在果子溝的叛軍一下子就亂了方寸。他們在空中持續猛烈的打擊下,狼奔豸突,試圖憑藉其對地形的熟悉逃竄。然而,已經算是久居此地的第51摩步師和屯墾4師並不比他們陌生多少。馬魁元命令劉志躍率領屯墾4師,消滅殘敵,自己率領本部人馬快速向伊寧方向進發,協助空降旅對付可能進攻的蘇聯軍隊。

以此同時,西北方面軍的其他部隊同時展開對塔城、阿勒泰和南疆的進攻。空軍、空降旅、陸航旅、特種部隊,配合地面部隊向“東突厥斯坦”境內發動迅猛的進攻。基本還活在封建時代的叛軍們,雖然有的經過一些簡單的軍事訓練,可是又怎麼能夠抵擋華僑軍完全現代化的作戰模式呢?中隊的快速進攻超出了蘇聯紅軍和叛軍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僅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華僑軍已經完全收復了叛亂地區。進入中國境內伊犁地區和塔城地區的蘇聯5個騎兵師,在轟炸機、直升機、坦克、裝甲車的共同蹂躪之下,扔下上萬具人馬的屍體倉皇逃入本國境內。唯一能夠讓他們感到慶幸的就是,只要一越過邊境,中隊就停止所有的攻擊。

中國境內的原“東突厥斯坦”的國民,叛軍和蘇聯軍隊大肆進行“中國人、漢人要進行種族屠殺”的宣傳鼓動。各種謠言隨着戰火的蔓延而四處散播,所有這一切喚起了他們對來自中原地區政府進行屠殺的遙遠記憶。紛紛隨着叛軍一起逃向中蘇邊境。本想給中國人帶來巨大麻煩和難堪的蘇聯人,發現中隊對難民們的離去並沒有阻止的跡象,反而在進攻時給予充足的時間,並不緊不慢的護送難民們匆忙離開。

“攔他們幹什麼,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隨他們去吧!走了更清淨!”潘瑜琳命令自己的部下不準阻攔。

華僑軍的做法,致使不甘心失敗的叛軍以爲又有了某種憑藉。他們混跡在難民之中,時而衝出人羣,趁夜向華僑軍發動小規模的騷擾。和擁有悠久游擊戰歷史的華僑軍玩兒這一套,出了自取其辱之外,不會有其他任何收穫。在華僑軍的“配合”下,十餘萬難民瘋狂涌入蘇聯境內,蘇聯人由開始的興奮,逐漸變成深深的憂慮。於是迅速封鎖邊境,關閉了“幸福”的大門。這下不僅叛軍急了,普通百姓也急了。根本不顧蘇軍的威脅,依然向邊境涌動。此時,蘇聯人收起了可愛的笑容,居然用火炮展開了恫嚇式的屠殺。當你拋棄祖國的時候,也就意味着被祖國所拋棄,一個沒有國家庇護的民族的前途是什麼?那些被他們厭惡的猶太人的命運給了他們最有力的回答。

難民中的精神領袖和所謂的精英們面對同胞兄弟姐妹們未寒的屍骨,不得不對自己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進行思考。對於人來說,在任何時候生存都是第一位的。滯留在邊境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難民們,出行時所攜帶的糧草並不充裕。在死亡的巨大威脅之下,他們不停地祈求同文同種的蘇聯大兵們,看在zhenzhu的份兒上放他們一條生路。那些已經不敢擁有自己民族信仰的蘇聯紅軍,面對國內的高壓和同族同胞們的慘狀,選擇了服從命令。這個時候或許zhenzhu忘記了自己的信徒。在哀嚎、哭訴、祈求中,這些爲了所謂的民族尊嚴而選擇背叛祖國的棄民們,發現尊嚴早已經遠離了他們。在不斷逼近的死亡威脅面前,尊嚴往往格外廉價。精神領袖們,終於想起在不遠處駐足的“屠殺者們”。他們懷着試試看的心情來到這些“冷酷的劊子手”面前,祈求能夠放過婦女、孩子和老人。

難民們的情況,每天都像伊犁地區臨時最高指揮官,陳立少將報告。

“告訴他們,我可以接見他們,讓他們派一個說了算的人來。”陳立的心情非常複雜。面對這些同胞的苦難,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泰然處之。然而,他們在面臨如此困境之時第一個想到的不是祖國,這一點又令陳立感覺異常的悲哀。“人吶,爲什麼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呢?”陳立喃喃的嘟囔了一句。準備迎接對方的代表。

63歲的艾拉提作爲本地最有影響的神職人員,被推舉到陳立面前。陳立右手撫胸,像艾拉提微微躬身說了一句“按色倆目二來亦庫目”(願真主賜你平安)。艾拉提微微一愣同樣右手撫胸說了一句“願真主也賜你平安”陳立沒想到艾拉提的漢語這麼好。

“將軍,我代表我的兄弟姐妹懇請你能夠放過婦女、老人和孩子!”

“不行!”陳立搖搖頭,他看着神色慘然的艾拉提緩緩說道:“只有你們承認中國是你們的祖國,並保證不在背叛,我作爲中國的軍人才有義務保護你們的安全。”

“我們根本就沒有背叛祖國的意願,是受蘇聯人以及那些背叛者的蠱惑和裹脅,纔有出逃的行爲。”

“那麼,你們怎麼才能讓你的祖國相信你們不再受蠱惑而再次背叛呢?怎麼才能相信你代表你的兄弟姐妹來到我這裡,不是權宜之計呢?”陳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地看着艾拉提。

“我們願意交出叛亂分子,只懇請將軍能夠保全我們。我們願意接受政府的任何懲罰!請原諒,我們當前能夠做的只有這些。”

“好吧!只要你們真誠的願意迴歸,就是我們的同胞。只要你們交出所有的叛亂分子,我保證你們的安全。不過,你們不能再回自己的家鄉,政府會給你們重新安置,並保證不會把你們安置在比你們家鄉差的土地上。如果你們能夠接受這些條件,我們歡迎你們回來。”

“請原諒,我們爲什麼不能再回自己的家鄉?”

“防患於未然!”陳立冷冷的說道“我想我們都不希望這種悲劇在我們的子孫後代身上再無數次的重複。”

艾拉提神色暗歎的走出陳立的營帳。向那些頻域死亡的同胞轉達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除了死亡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利。不過,在他宣佈陳立的條件之後,依然有人選擇了死亡。不過絕大多數人選擇了繼續生存下去。

“我們平定叛亂的方式或許會有人說殘忍”李華雄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他不得不向軍事委員會的同僚們進行解釋。“但是,我認爲這是一勞永逸解決邊疆民族分離問題最好的方式。征服、驅逐、鎮壓之後再內附,安撫,屯墾、移民,這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行之有效的解決邊疆問題的方式。中華文明爲什麼能夠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沒有間斷延續下來的文明?爲什麼歷史上中國內亂和外族入侵導致的分裂最終總是以統一爲結局。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認爲秦始皇當年奉行的書同文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正因爲有統一的文字,文明纔有載體,才能把中國各地操着不同語言的人凝聚在一起。

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所謂的民族融合,無不是以殺戮和死亡爲代價。況且,所謂的民族和民族國家的概念是近代西方人開創的,而不是我們的傳統。我國自古就奉行,夷狄入華夏,守華夏禮儀,則華夏之。若華夏入夷禮,則夷狄之。並不十分在意民族本身。如果想要這些從人種、文化上與我們有巨大差異的民族不背叛中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認同中國的主流文化。一個移民美國的外國人,可以有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成立自己的社區,但是官方語言只能是英語,主流文化也只能是白種人的文化。你不融入進去,就永遠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所以,我們不能允許在中國的土地上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自外於中國。”

第260章 孤城(一)第142章 虎狼(二)第154章 綢繆(一)第445章 刺痛(三)第156章 綢繆(三)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451章 終結(三)第414章 準備(五)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135章 合作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452章 終結(四)第456章 終結(八)第21章 狸貓(二)第168章 衝突(一)第77章 呼吸(十五)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31章 意外(二)第215章 諸馬(一)第43章 疲兵第42章 驕兵第316章 麻煩(二)第441章 分治(六)第65章 呼吸(三)第125章 迎客第45章 援兵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5章 阻截(二)第148章 天空(二)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146章 火併(三)第389章 迴歸(九)第211章 策對(一)第65章 呼吸(三)第168章 衝突(一)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259章 登陸(二)第232章 西進(五)第85章 收官(五)第89章 改變(二)第216章 諸馬(二)第46章 狡兔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281章 爆發(二)第222章 無奈(一)第376章 謀定(二)第391章 迴歸(十一)第266章 孤城(七)第366章 拖延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153章 名聲(三)第90章 改變(三)第131章 大師(一)第17章 利刃(二)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29章 東線(六)第170章 衝突(三)第27章 東線(四)第251章 絲路第420章 南方(一)第269章 孤城(十)第306章 殺戮(二十四)第332章 南進(八)第418章 準備(九)第146章 火併(三)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352章 鏖戰(五)第184章 反攻(四)第384章 迴歸(四)第430章 南方(十一)第332章 南進(八)第42章 驕兵第30章 意外(一)第2章 圍追(二)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259章 登陸(二)第286章 殺戮(四)第55章 斷尾(二)第223章 無奈(二)第214章 支援第1章 圍追(一)第84章 收官(四)第8章 阻截(五)第116章 華北(四)第124章 建設第125章 迎客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3章 圍追(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261章 孤城(二)第443章 刺痛(一)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288章 殺戮(六)第216章 諸馬(二)第84章 收官(四)第449章 終結(一)第277章 調整第325章 南進(一)
第260章 孤城(一)第142章 虎狼(二)第154章 綢繆(一)第445章 刺痛(三)第156章 綢繆(三)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451章 終結(三)第414章 準備(五)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135章 合作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452章 終結(四)第456章 終結(八)第21章 狸貓(二)第168章 衝突(一)第77章 呼吸(十五)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31章 意外(二)第215章 諸馬(一)第43章 疲兵第42章 驕兵第316章 麻煩(二)第441章 分治(六)第65章 呼吸(三)第125章 迎客第45章 援兵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5章 阻截(二)第148章 天空(二)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146章 火併(三)第389章 迴歸(九)第211章 策對(一)第65章 呼吸(三)第168章 衝突(一)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259章 登陸(二)第232章 西進(五)第85章 收官(五)第89章 改變(二)第216章 諸馬(二)第46章 狡兔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281章 爆發(二)第222章 無奈(一)第376章 謀定(二)第391章 迴歸(十一)第266章 孤城(七)第366章 拖延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153章 名聲(三)第90章 改變(三)第131章 大師(一)第17章 利刃(二)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29章 東線(六)第170章 衝突(三)第27章 東線(四)第251章 絲路第420章 南方(一)第269章 孤城(十)第306章 殺戮(二十四)第332章 南進(八)第418章 準備(九)第146章 火併(三)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352章 鏖戰(五)第184章 反攻(四)第384章 迴歸(四)第430章 南方(十一)第332章 南進(八)第42章 驕兵第30章 意外(一)第2章 圍追(二)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259章 登陸(二)第286章 殺戮(四)第55章 斷尾(二)第223章 無奈(二)第214章 支援第1章 圍追(一)第84章 收官(四)第8章 阻截(五)第116章 華北(四)第124章 建設第125章 迎客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3章 圍追(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261章 孤城(二)第443章 刺痛(一)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288章 殺戮(六)第216章 諸馬(二)第84章 收官(四)第449章 終結(一)第277章 調整第325章 南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