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逢源(二)

蘇聯援建的鋼鐵廠、發電廠、雙方“合作”的坦克工廠等企業需要的大型設備以極高的速度抵達綏化。按照特區政府與傅長官達成的協議,在綏化和包頭分別建立鋼鐵廠發電廠和一批軍工企業。傅長官通過與特區近一年的接觸,特區全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對他的內心深處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他也算是在中政兩界打滾多年的人物,自1918年,由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到山西,參加閻長官的晉軍以來,在涿州一戰成名,到1931年憑藉赫赫戰功自立門戶,主政綏遠,不過短短的13年時間。他在中政兩界絕對稱得上是一顆迅速升起的明星。他接任綏遠省主席後,充分展示了他的施政才能。傅長官鑑於綏遠連年****,土匪遍地,民不聊生,便向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提出“移民、實邊、發展生產、鞏固國防”案,並勵精圖治,整軍經武,消解匪患,整頓稅收、金融,疏浚河渠,發展工農業生產。在短短几年內,綏遠面貌大爲改觀。至1937年,七七抗戰時,綏遠省社會基本安定,經濟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財政稅收增加,庫存現金84萬元,白銀210萬兩,部隊的裝備和給養也有了改善,爲綏遠抗戰準備了條件。

長城、綏遠抗戰、禦敵平型關,孤軍守太原,他稱得上國內將領中與日軍戰鬥經驗最爲豐富的將領之一。他對日軍的作戰能力水平有了進一步瞭解,認爲日軍並非不可戰勝。守太原之後,他率所部35軍擴編爲二師一旅,移防晉西北柳林鎮,整軍經武,以待再戰。至華僑軍隊憑空出世,尤其是在晉察冀大敗日軍,他在震驚之餘,毫不猶豫的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率軍挺進綏遠連下包頭、綏化光復了淪陷國土。在華僑軍隊的光芒的掩映下,自己光復國土的業績並未引起國人的廣泛關注。傅長官也並不在意,他比誰都清楚自己能夠光復自己的“領地”全得益於華僑軍隊的奮勇殺敵,自己等於“白撿”。可是,綏遠在日軍的蹂躪之下,自己苦心經營之下經濟稍有好轉的綏遠早已是民生凋敝。就在傅長官爲發展經濟壯大軍備苦苦尋覓資金來源的時候,華僑軍隊在與日軍鏖戰華北之時還不忘對自己雪中送炭。在戰事平息之後,華僑軍隊更是以百倍的熱情加強與他的合作。

剛開始,他並非沒有顧慮,擔心李華雄吞併自己,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太正常了,何況平心而論,以華僑軍隊的實力吞併自己並不是什麼難事。後來自己率領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到華僑軍的“轄區”考察了一圈之後,他除了震驚還是震驚。華僑軍不僅精於作戰,沒想到他們發展經濟如此在行。不僅在重視工業方面大的發展,而且在農牧林漁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進行建設。此外,尤其讓他感到驚異的就是在政治方面頗有特色。他們不尚空談,不談主義,務實是傅長官最爲深刻印象。他們的政府官員裡面,幾乎囊括了國內各個派系精英人物。

在政府裡面你可以談論任何問題,但是就是不允許談論主義,也不許建立和發展自己黨派,可以說****非常嚴格,而且對官員的貪腐問題懲處極爲殘酷,不論貪污受賄數額多少,一經查實當事官員只有死路一條。不管你的來頭有多大,後臺有多硬,來自什麼派系和黨派,一律如此。正如劉遠洋說的那樣:“金錢和權力你只能選擇一樣。”此外,政府對官員的考覈極爲嚴格,在傅長官看來已經達到了苛刻的地步。也許,正因爲如此,他看到這個奇特政府的高效運轉。寬鬆的政治氣氛,導致這裡的文化生活異常活躍。媒體發達,且言論自由。你可以直言批評抨擊政府的任何一個政策和決定,也可以指名道姓批評政府官員。只有一點,就是不允許任何報紙宣揚黨派言論和主義。各個黨派的機關報,可以在這裡發行,但是也要遵守這個規定,否則,立即會特區政府的查封。

接觸到劉遠洋之後傅長官提出了這個問題,劉遠洋的回答是,我們是華僑組成的軍隊,嚴格來說是個外來者,遲早要離開這裡。我們只對驅逐倭寇抵禦侵略發展經濟感興趣,對國內的政治生活不願也不便涉足。回國之前就已經定下來了這樣的政策。所以我們只能採取這樣的措施。傅長官雖然還是心存疑惑,不過也不便再深問。隨着,特區開發綏遠一系列工程上馬,尤其是綏化至二連、包頭至白雲礦區鐵路公路的建設,傅長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華僑軍隊在經濟建設方面的能力。更讓傅長官感到欣慰的就是,華僑軍隊對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非常熱心而且在行。他們對環境保護問題非常注重。幾乎所有的建設都要求環境保護方面的論證。

對脆弱的草原“生態環境”(這是傅長官接觸華僑軍隊之後聽到的衆多新名詞之一)更是在意。不僅嚴禁農業人口“開荒”,而且對現有的屯田,給予補貼“退耕還草”。這些措施不僅得到了傅長官的強烈支持。而且受到了當地蒙古族同胞特烈歡迎。華僑軍隊不僅在綏化、包頭興建火電站,而且在黃河內蒙古磴口和寧夏青銅峽修建水電站。一系列建設,不僅改造了綏化的產業結構,而且爲當地羣衆提供了衆多的工作機會,極大的改善了綏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正讓傅長官感動的則是華僑軍對綏遠地區的教育無私投入。從幼教到大學教育,華僑軍無一例外的斥巨資推行免費教育。特區按照沈險峰的要求,堅決把特區推行的教育體制推行到華僑軍實力所及的地方。

傅長官通過華僑軍隊在綏遠的經濟建設而不派駐軍隊,尤其是綏化作爲綏二鐵路平(北平)包(包頭)鐵路的樞紐,華僑軍隊放心地交給自己,他真切的感受到華僑軍隊的誠意以及同國內其他實力派的區別。

當然,身爲軍人出身的傅長官最感興趣的自然還是軍事。以李華雄爲代表的華僑軍隊並不保守。不僅讓35軍的高中級參觀華僑軍隊,並且敞開軍事院校的大門,爲願意接受軍事教育的35軍將領提供各種級別、不同軍兵種、長短各異的培訓課程。傅長官也放下架子進入高級指揮系插班學習。本來他只想旁聽一下,可是“空地一體作戰”課下來,他就感覺自己渾身發冷。自己打了半輩子仗,現在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會打仗了。如果自己面對使用這樣戰法的軍隊該怎麼辦呢?至此之後,傅長官專門拿出三個月的時間接受培訓。培訓下來,傅長官總算弄明白了長期以來困擾自己的問題:華僑軍隊是怎麼把驕狂的日本鬼子打得抱頭鼠竄。他們的戰略戰術,作戰思想的確太先進了。不過,沒有相應的物質支持,這樣的戰法無法實現。在培訓期間李華雄、徐鵬雄、武定國等華僑軍的首腦們,經常看望傅長官。他們經常一起探討,更多的時候是傅長官虛心請教。雙方熟了之後,傅長官不經意間提出這個問題。李華雄對傅長官的心思可謂心知肚明。爽快的贈送了35軍大量的裝備。

在此期間,傅長官通過孫尉如的深入接觸,深切感覺到他的變化。孫將軍自從脫離楊虎城將軍之後,已經儼然一路諸侯。現在,傅長官看到孫將軍心甘情願的寄身於華僑軍麾下,而且樂此不疲。傅長官婉轉的問原因,孫將軍只一句話:“我認爲和他們在一起,讓我看到國家有希望,我的軍隊也有前途。”

就這樣,傅長官的35軍和華僑軍,綏化政府與特區政府包括軍政官員之間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和私人友誼。他們與華僑軍的合作更加用心,對華僑軍在綏遠展開的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華僑軍把自己在各個領域的建設理念,通過資金的投入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的建設,以潤物細無聲的態勢積極向綏化地區進行廣泛深入的滲透。

特區並沒有忘記前輩。不過和前輩的合作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前輩們的警惕性和對特區及華僑軍隊強烈的不信任感,讓雙方的合作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而且,前輩們當前只對軍工合作感興趣。可是,礙於和陳公的約定和對委座的承諾,特區與前輩們的軍事合作不能大張旗鼓地進行。華僑軍爲了彌補由於自己的出現給前輩們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在抗戰過程中大量殺日俘,導致前輩們難以通過日軍彌補自己在技術兵種方面的缺失,秘密派遣了大量技術兵種教員和軍工方面的專家。李華雄他們還是有心理陰影,不敢向前輩們“傳授”所謂的戰略,只能在戰術、技術方面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前輩們也投桃報李,允許特區在陝甘寧一帶開發石油天然氣。

在這方面,特區具有天然的優勢。由於特區所在的油田,在進行石油會戰的時候,從長慶油田(工作區域:分佈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的15個地市61個縣(旗),高度分散,主體在鄂爾多斯盆地又稱陝甘寧盆地)調來一支勘探開發隊伍,最後落戶在河北深澤。隨着油田開發,很多人選擇從深澤向特區所在的油田基地回遷。後來,在西氣東輸和開發陝北油氣田的時候,大批油田建設者紛紛前往陝北。因此,特區對這裡的勘探環境非常熟悉。

李華雄等人經過慎重考慮出於國防安全着想,對位於內蒙二連地區油田,位於冀中、冀東、大港的油田以及位於濮陽地區蘭封一帶中原油田、山東東營勝利油田,這些位於自己控制區域內的石油資源決定暫不開發。全力以赴開發中國腹地深處的原長慶油田以及山西的煤層氣。前輩們即便對特區和華僑軍隊再不放心,對於這種幾乎是免費的午餐卻之不恭。特區終於敲開前輩們的大門,李華雄也終於可以向葉宏等人和自己有一個交待。

第二十七章逢源(三)

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424章 南方(五)第140章 長江(四) (2)第166章 綢繆(十三)第343章 波瀾(一)第235章 謀劃(一)第292章 殺戮(十)第260章 孤城(一)第229章 西進(二)第228章 西進(一)第456章 終結(八)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218章 諸馬(四)第92章 風雲(一)第344章 波瀾(二)第229章 西進(二)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11章 大戰(十六)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344章 波瀾(二)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50章 黃雀第265章 孤城(六)第148章 天空(二)第59章 絞殺(三)第34章 算計(一)第446章 刺痛(四)第420章 南方(一)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260章 孤城(一)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251章 絲路第215章 諸馬(一)第160章 綢繆(七)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147章 天空(一)第240章 遠征(四)第300章 殺戮(十八)第345章 出兵(一)第53章 前輩(二)第317章 麻煩(三)第25章 東線(二)第397章 迴歸(十七)第129章 風波(一)第234章 西進(七)第192章 攻防(四)第385章 迴歸(五)第454章 終結(六)第81章 收官(一)第177章 衝突(十)第84章 收官(四)第438章 分治(三)第14章 序幕(二) (2)第86章 收官(六)第154章 綢繆(一)第356章 鏖戰(九)第143章 虎狼(三)第187章 反攻(七)第258章 登陸(一)第26章 東線(三)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55章 斷尾(二)第33章 權衡(二)第454章 終結(六)第27章 東線(四)第417章 準備(八)第114章 華北(二)第125章 迎客第308章 殘敵(一)第57章 絞殺(一)第109章 大戰(十四)第265章 孤城(六)第42章 驕兵第133章 大師(三)第269章 孤城(十)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241章 遠征(五)第453章 終結(五)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239章 遠征(三)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367章 無奈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456章 終結(八)第382章 迴歸(二)第223章 無奈(二)第342章 南進(十八)第287章 殺戮(五)第209章 攻防(二十一)第353章 鏖戰(六)第306章 殺戮(二十四)第233章 西進(六)第240章 遠征(四)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315章 麻煩(一)第105章 大戰(十) (1)第266章 孤城(七)第32章 權衡(一)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237章 遠征(一)
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424章 南方(五)第140章 長江(四) (2)第166章 綢繆(十三)第343章 波瀾(一)第235章 謀劃(一)第292章 殺戮(十)第260章 孤城(一)第229章 西進(二)第228章 西進(一)第456章 終結(八)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218章 諸馬(四)第92章 風雲(一)第344章 波瀾(二)第229章 西進(二)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11章 大戰(十六)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344章 波瀾(二)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50章 黃雀第265章 孤城(六)第148章 天空(二)第59章 絞殺(三)第34章 算計(一)第446章 刺痛(四)第420章 南方(一)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260章 孤城(一)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251章 絲路第215章 諸馬(一)第160章 綢繆(七)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147章 天空(一)第240章 遠征(四)第300章 殺戮(十八)第345章 出兵(一)第53章 前輩(二)第317章 麻煩(三)第25章 東線(二)第397章 迴歸(十七)第129章 風波(一)第234章 西進(七)第192章 攻防(四)第385章 迴歸(五)第454章 終結(六)第81章 收官(一)第177章 衝突(十)第84章 收官(四)第438章 分治(三)第14章 序幕(二) (2)第86章 收官(六)第154章 綢繆(一)第356章 鏖戰(九)第143章 虎狼(三)第187章 反攻(七)第258章 登陸(一)第26章 東線(三)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55章 斷尾(二)第33章 權衡(二)第454章 終結(六)第27章 東線(四)第417章 準備(八)第114章 華北(二)第125章 迎客第308章 殘敵(一)第57章 絞殺(一)第109章 大戰(十四)第265章 孤城(六)第42章 驕兵第133章 大師(三)第269章 孤城(十)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241章 遠征(五)第453章 終結(五)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239章 遠征(三)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367章 無奈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456章 終結(八)第382章 迴歸(二)第223章 無奈(二)第342章 南進(十八)第287章 殺戮(五)第209章 攻防(二十一)第353章 鏖戰(六)第306章 殺戮(二十四)第233章 西進(六)第240章 遠征(四)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315章 麻煩(一)第105章 大戰(十) (1)第266章 孤城(七)第32章 權衡(一)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237章 遠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