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南進(六)

澳大利亞的危機局勢所造成的影響,在二戰戰場上造成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迅速顯現出來。首先,英美兩國基於卡薩布蘭卡會議精神,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的計劃,被迫延期。經歷的北非戰場的勝利之後,稍微緩過點勁兒來的大英帝國,儘管無法改變日暮西山的趨勢,但是對於與自己有着悠久歷史淵源並忠誠於英女王的澳大利亞,如果就這樣放棄自己的影響力,那麼它在英聯邦中的影響力將會繼續削弱。沒有任何一種政治力量自願退出歷史的舞臺。北非戰場的勝利,已經讓丘吉爾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必須要爲自己的國家在戰後的國際地位未雨綢繆。因此,在美國向澳大利亞進軍的時候,大英帝國同樣派了一支由1艘航母和10餘艘大型水面軍艦的艦隊,載着五萬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在內的英聯邦國家軍隊,真正是不遠萬里踏浪而來馳援澳大利亞。

盟軍在西線的壓力減弱,使得元首最終下決心支持曼施坦因積極謀劃的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德國人這次真正吸取了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教訓,放棄了盲目樂觀的心態,做了充分的準備。首當其衝的就是冬裝問題。面對蘇聯寒冷的冬季和漸漸恢復的國力,沒有人敢保證這次戰役會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中國北方軍閥在東北戰場上爲部隊裝備的羽絨服,對德國人的啓發非常大。自1942年冬季開始,德國人就開始收集過去當做垃圾扔掉的禽類羽毛。並從西班牙人(QQ支隊旗下已經本土化的企業)那裡獲得了來自中國羽絨加工機械和方法。至庫爾斯克戰役前,德國人憑藉強大的國力生產了三十萬套羽絨服裝送往前線。其次是坦克。來自中國的技術顧問,終於用蘇聯和特區在製造和使用坦克方面成功的案例,說服嚴謹喜歡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的德國人,改變以往理念,一切以方便戰時大規模生產製造爲首要標準。於是,一大批在德國人眼中“粗製濫造”“醜陋”的坦克,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開赴蘇德前線。

令德國企業家和工程師意外的是,這些在他們眼中的“殘次品”,卻得到了前線廣大官兵們的歡迎。尤其是對其操作簡單、維修方便讚不絕口。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直升機終於得到了多數德國高級軍官的認可。本來,包括元首在內的德國高官們,由於李華雄在中國戰場上成功使用直升機作戰,但是,他們的對手是日本人,而自己的對手則是北極熊。這種“速度慢、火力差、防護薄弱”的“小玩意兒”,在蘇德戰場的應用前景還是心中沒底。爲了徹底打消德國人的疑慮,來自中國的教官,率領新鮮出爐直升機和自己的弟子們,與黨衛軍的裝甲部隊展開了一次演習。通過演習,一比二十五的戰損比率,震驚了德國人,充分驗證了這種武器的戰場應用前景。德國人對直升機並不陌生,第一架試飛成功的直升機就誕生在德國。早在1938年,年輕的德國姑娘漢納賴奇駕駛一架雙旋翼直升機,在柏林體育場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飛行表演。這架直升機被直升機界認爲是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德國人一旦認識到直升機的軍事價值,憑他們的工業能力和製造水平,在後續機型的研製生產中,技術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從動力、火力、防護等方面性能都大幅提升。

這同時也印證了當初特區的大佬們的擔心。一項新的技術一旦被西方發達工業國家所掌握,那麼他們擁有的強大工業、科技水平,就能夠使他們有能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全面超越這些技術的提供者。這就像一個悖論,爲了達成延長二戰的戰略目的,獲得必要的設備技術以鞏固壯大中國的工業基礎和規模,就必須要向德國輸出技術進行交換。德國人獲得技術之後會在短時期內應用在戰場上,初期獲得成功,然後盟國採取反制措施壓制德國,結果整個世界的科技水平都向上提升。而特區要保持自己的領先,就需要不斷開發或者說釋放技術。潘多拉的盒子一打開,工業能力的差距將會導致特區技術領先優勢迅速遞減。這就樣毒品一樣明知有害又不得不爲之。如何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幾乎耗盡了特區人的精力。

“我們根本就無法控制!只要我們不停止用技術換取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就無法控制。”沈險峰給出的回答令大佬們心中有點發涼,“不過,我們控制不了別人,但是可以完善我們自己。要保持我們的優勢,加快國內工業化程度和科研水平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則在於加快對我們儲備技術的繼續研究創新工作方面。”這是沈險峰給出的答案:“穿越初期,爲了生存和安全,我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逆行技術轉化方面,就是把先進的技術倒退回去,取得略高於這個時代的技術成果。現在,我們基本上獲得安定,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強基礎教育和基礎理論研究,爲後備技術的研製和創新提供強有力可持續的智力支持,這纔是我們繼續領跑世界最終決定性因素。”沈險峰對特區內一些官員們習慣性的忽略教育的惡習,不僅感到強烈的憤慨,更感覺深深的無奈。

沈險峰的話無疑是正確的。工業化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即便完成了工業化,也不可能保證在每個方面都能夠領先。現代工業國家基本上也都是在一定工業基礎上各有所長,而智力因素和創新能力纔是保持領先的不二法則。技術的輸出以及連鎖反應,也迫使特區不得

不耗費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實現沈險峰自始至終強調做大做強教育的主張。

德國人沒想到,自己在獲得技術的同時,還爲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難以估量的“貢獻”。

1943年10月12日,在日本帝國向澳大利亞發動進攻近一個月之後,庫爾斯克會戰比原來歷史(7月5日)晚了三個月零一個星期之後,終於在蘇聯的大地爆發了。德國人在庫爾斯克北中南部署了三個集團軍羣,進攻總兵力達90餘萬人,火炮迫擊炮1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800輛(比歷史上多出的800輛坦克和300輛自行火炮,就是“粗製濫造”的“彪”式坦克和基於“彪”式坦克底盤研發的自行火炮。)飛機3000架(比歷史上多出450架噴氣式戰鬥機和500架“飛虎”攻擊型直升機)此次作戰,除了基於特區技術的“超新武器”之外,德軍還投入了自行研製的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突擊虎”式和“斐迪南”火炮以及“胡蜂”、“黃鼠狼”自行火炮,“福克沃爾夫190A”式戰鬥機和“漢克爾129”式攻擊機。

然而,德軍面臨的形勢也非常嚴峻。蘇軍投入到庫爾斯克地區的總兵力(加上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後方的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達190.9萬人,火炮28228門,坦克自行火炮5193輛,前線部隊不僅可以隨時得到六個空軍集團軍的2900架飛機支持,還可以獲得遠程航空兵的支援。此外,索科羅夫斯基的西方方面軍、夫的布良思科方面軍以及西南方面軍的第57集團軍和第2坦克軍,也被部署到庫爾斯克地區。

蘇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時,已經基本扭轉了莫斯科保衛戰時候的劣勢。參戰的共有2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5個坦克軍。縱深防禦深達250至300公里。兵力構成上,炮兵團首次超過步兵團比例爲1.5比1。在中央方面軍正面,每英里防禦正面可以得到148門火炮支援。遠超德軍。蘇聯方面的意圖就是,通過頑強的防禦,持續消耗德國人的戰爭能量。面對這樣的局面,人民父親有理由自信。但是,人民父親忽略了大清洗給蘇聯造成的巨大危害。最顯著的就是軍工生產方面,許多搬遷到遠東的軍火工業在第二次“大清洗”過程中受到一定影響,並沒有恢復戰前水平,英美的援助受到太平洋戰場的嚴重影響。這些都比歷史上的情況要差許多。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被人民父親忽視了,這次大清洗雖然遠沒有上次那麼劇烈和嚴重,但是在各級軍官心中造成的陰影,不僅沒有因爲戰爭而消散,反而越積越厚。在國家如此爲難的時候,人民父親還能不忘清洗,所有人都有理由認爲清洗運動還遠未結束。戰敗,則被“清洗”幾乎成爲每一名前線指戰員的難以迴避顧慮。這勢必嚴重影響和限制了在戰爭中,各級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事無鉅細均層層請示彙報,矛盾上交,沒人願意承擔責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壓力,對指揮作戰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任何一個獨裁者都無一例外的迷信鐵腕兒和鎮壓的威力。它在表面上會製造一種符合獨裁者心意的秩序,但是這種秩序忽略的卻是恰恰最不該忽略的一個因素,就是人本身。人不是工具。俯首帖耳唯唯諾諾或許對統治在一定時期內有用,但是在戰場,這種極端特殊和嚴酷的環境中,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這次會戰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中國人的參與。第一陸航旅的陳景明上校,帶領一個50人組成的顧問團,幫助對陸航作戰還比較稚嫩的德國人進行空地協同作戰。顧問團對陸航作戰的深刻理解,贏得了曼施坦因元帥的充分信任。要求“空中騎兵”旅的指揮官,嚴格遵從顧問團制定的作戰計劃指揮戰鬥,在戰鬥進程中,隨時徵求顧問團的意見和建議。曼施坦因元帥用較爲委婉的方式賦予了中國人對2個空中騎兵旅和10個“空中騎兵”營的指揮權。

戰爭中,“醜陋”的彪式坦克發揮了巨大作用。它在裝甲和火力上均遠超t34,而速度上並不遜於比自己輕8噸左右的對手。戰場上,不論t34如何努力前衝,彪式坦克總能與之同進退,始終保持在一千米開外。76毫米的炮彈打在彪式坦克上除了震動一下,基本上造不成什麼傷害。而閃轉騰挪間的一輛輛彪式坦克,像撬罐頭一樣,把橫行一時的t34打成綻放的鋼鐵花朵或者燃燒的火炬。裝備上的巨大差異,使得在普羅霍羅夫卡上演的號稱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以蘇聯完敗而結束。其實所謂的坦克會戰,雙方的坦克遠遠沒有1500輛那麼多,加上自行火炮雙方也不過投入了600輛而已。彪式坦克既有護士坦克的防護力和火力,有比他操作靈活,因此一戰成名。

蘇德之間進行的這次坦克會戰,由於雙方武器上的差距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德軍順利攻佔了普羅霍羅夫卡城。普羅霍羅夫卡一失,南線的圖瓦京指揮的部隊側翼洞開。圖瓦京一下就慌了。在此之前,他已經向請求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國增援,經過最高統帥部批准,把草原方面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第10坦克軍調給給他。人民父親的電話也同時到來,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現在仗達到這種地步,圖瓦京感覺自己的脖子有點發涼。他必須要在第5近衛軍到來之前,穩住防線。於是他集中了手中幾乎所有的坦克,向普洛霍夫卡開來,真正的坦克大會戰到此時才拉開帷幕。

第346章 出兵(二)第265章 孤城(六)第188章 妥協第280章 爆發(一)第46章 狡兔第184章 反攻(四)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145章 火併(二)第191章 攻防(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60章 絞殺(四)第378章 謀定(三) (2)第259章 登陸(二)第58章 絞殺(二)第150章 天空(四)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443章 刺痛(一)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424章 南方(五)第281章 爆發(二)第219章 諸馬(五)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103章 大戰(八)第148章 天空(二)第39章 奇兵(二)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59章 絞殺(三)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98章 殺戮(十六)第227章 女王第8章 阻截(五)第27章 東線(四)第413章 準備(四)第234章 西進(七)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426章 南方(七)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25章 東線(二)第381章 迴歸(一)第251章 絲路第146章 火併(三)第155章 綢繆(二)第112章 大戰(十七)第164章 綢繆(十一)第281章 爆發(二)第99章 大戰(四)第284章 殺戮(二)第325章 南進(一)第267章 孤城(八)第93章 風雲(二)第193章 攻防(五)第168章 衝突(一)第193章 攻防(五)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28章 東線(五)第26章 東線(三)第27章 東線(四)第65章 呼吸(三)第11章 煉獄(二)第277章 調整第447章 刺痛(五)第171章 衝突(四)第84章 收官(四)第390章 迴歸(十)第221章 諸馬(七)第215章 諸馬(一)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244章 遠征(八)第438章 分治(三)第230章 西進(三)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76章 呼吸(十四)第458章 終結(十)第198章 攻防(十)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445章 刺痛(三)第316章 麻煩(二)第226章 無奈(四)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453章 終結(五)第175章 衝突(八)第3章 圍追(三)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110章 大戰(十五)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421章 南方(二)第82章 收官(二)第71章 呼吸(九)第231章 西進(四)第171章 衝突(四)第293章 殺戮(十一)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67章 呼吸(五)第385章 迴歸(五)第165章 綢繆(十二)
第346章 出兵(二)第265章 孤城(六)第188章 妥協第280章 爆發(一)第46章 狡兔第184章 反攻(四)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145章 火併(二)第191章 攻防(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60章 絞殺(四)第378章 謀定(三) (2)第259章 登陸(二)第58章 絞殺(二)第150章 天空(四)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443章 刺痛(一)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424章 南方(五)第281章 爆發(二)第219章 諸馬(五)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103章 大戰(八)第148章 天空(二)第39章 奇兵(二)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59章 絞殺(三)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98章 殺戮(十六)第227章 女王第8章 阻截(五)第27章 東線(四)第413章 準備(四)第234章 西進(七)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426章 南方(七)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25章 東線(二)第381章 迴歸(一)第251章 絲路第146章 火併(三)第155章 綢繆(二)第112章 大戰(十七)第164章 綢繆(十一)第281章 爆發(二)第99章 大戰(四)第284章 殺戮(二)第325章 南進(一)第267章 孤城(八)第93章 風雲(二)第193章 攻防(五)第168章 衝突(一)第193章 攻防(五)第359章 鏖戰(十二)第28章 東線(五)第26章 東線(三)第27章 東線(四)第65章 呼吸(三)第11章 煉獄(二)第277章 調整第447章 刺痛(五)第171章 衝突(四)第84章 收官(四)第390章 迴歸(十)第221章 諸馬(七)第215章 諸馬(一)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244章 遠征(八)第438章 分治(三)第230章 西進(三)第208章 攻防(二十)第76章 呼吸(十四)第458章 終結(十)第198章 攻防(十)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445章 刺痛(三)第316章 麻煩(二)第226章 無奈(四)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453章 終結(五)第175章 衝突(八)第3章 圍追(三)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110章 大戰(十五)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421章 南方(二)第82章 收官(二)第71章 呼吸(九)第231章 西進(四)第171章 衝突(四)第293章 殺戮(十一)第341章 南進(十七)第67章 呼吸(五)第385章 迴歸(五)第165章 綢繆(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