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遠征(十三)

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的覆滅以及覆滅速度之快,超出日本人認知水平,更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爲了馳援第五十五師團,進攻中路遠征軍的第十八師團和第五十五師團,各派出一個聯隊向臘戍方向進攻。這兩個聯隊還未抵達預定地點,第五十六師團即告覆滅。日本人的震驚可想而知。然而更令他們惱火的是,這兩個聯隊在抹谷和孟密之間,被狼支隊第106師第108師一部和中國遠征軍合圍。爲了吸引更多中路日軍前來增援,高旭和戴安瀾商議後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另一方面,積極聯絡中路潰退的遠征軍各部。早在第五十六師團覆滅之前郎朗就致電羅卓英告知其按原計劃向八莫靠攏。然而,此刻羅卓英和史迪威竟然放棄自己的軍隊隻身逃往印度,並沒有認真考慮郎朗的建議更談不上傳達。

已成中路軍最高長官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將軍,派參謀長羅又倫追趕二人沒有追到。可是這時候杜將軍卻來不及生氣,因爲一道難題擺在他面前。羅卓英電令其全部向英普哈爾東一五○公里的溫藻撤退;同時委座又令其向密支那、片馬轉進。他召集各部隊長及參謀長商討後,決心仍照委座命令向國境撤退,當狼支隊再次發給杜聿明電文的時候,中路軍各部已經開始分散突圍。杜將軍能夠直接控制的軍隊有第五軍直屬部隊之一部、新二十二師及長官部所屬各單位如交通部處長唐文悌、鐵道兵團團附張學逸所率的交通員工,暫編團運輸大隊,立即由傑沙以南向八莫方向靠攏。第九十六師及炮工兵各一部依然向密支那方向運動。而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決心按照羅卓英和史迪威的命令撤向印度。郎朗之所以命令第107師攻佔八莫之後派出一部向密支那運動,就是擔心這種情況出現。

老對手狼支隊的憑空出現,完全打亂了飯田祥二郎的全盤計劃和唾手可得的巨大勝利。他在命令第十八師團和第五十五師團派部隊支援度邊匹夫的時候,就一再叮囑他們沿途要提高警惕嚴防敵人伏擊。可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帝國勇士根本沒把這句叮囑當回事。兩個聯隊被圍困可不是一件小事,因此,進攻中路遠征軍的鬼子不得不放慢腳步,又增派了兩個聯隊轉而解救自己的“馳援部隊”。日軍的攻擊突然遲緩,再加上得到第五十六師團覆滅的消息,令杜聿明大喜過望,催促部隊加快向八莫前進的腳步。

按照戴安瀾的想法,他恨不得立即殲滅包圍圈中的鬼子。但是明白了狼支隊的意圖之後,他也不得不暫時隱忍一下。狼支隊完全改變了攻擊的策略,只要鬼子不主動進攻他們也不和鬼子做過多糾纏。而108師的216旅和區翔一團則負責伏擊馳援中的鬼子。狼支隊的戰鬥節奏慢了下來。疲於奔命的遠征軍也有機會得到必要的休息。從臘戍的物資源源不斷的向前線運送,狼支隊把多數補給都留給了遠征軍,令****將士深受感動。狼支隊並非完全出於高風亮節,而是由於口徑的原因,滯留臘戍的彈藥絕大部分自己並不能使用。反而,從第五十六師團繳獲的大量軍火可資利用。中隊託了鬼子一個星期之後,終於得到杜聿明將軍帶隊到達八莫的消息,同時,進佔密支那的第107師也接到了第九十六師及炮工兵。並從密支那沿着密(密支那)傑(傑沙)公路一路南下,在傑沙建立支撐點,以期收攏更多遁入叢林的遠征軍將士。

完成既定任務之後,狼支隊對包圍圈中的鬼子似然失去了興趣,幾近彈盡糧絕的鬼子毫無懸念的被殲滅了。在此之前,高旭增派部隊再次玩兒了一個迂迴包抄和阻擊部隊共同殲滅馳援的鬼子。至此,中路進攻的鬼子萬般無奈之下退守曼德勒,狼支隊似乎對現在取得的戰果非常滿意,對退守之敵似乎也徹底失去興趣,放棄已經攻佔的大片土地執意退守八莫、南坎、畹町一線,甭說密支那,他們甚至連臘戍都毫不猶豫的放棄了。苦樂只有自己知道。狼支隊的如緬作戰所帶來的後勤方面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要不是他們的裝備大部分與日軍通用,長途跋涉支撐這樣一個規模的軍隊進行作戰根本不可想象。就是這樣,還要感謝委座的全力支持。委座命令自己的後勤部門全力支持狼支隊作戰。要知道第五軍乃至大部分遠征軍可是他的精銳他的命根子。看到狼支隊取得驚人戰績,委座心中泛酸之餘也深感欣慰。畢竟遠征軍大部已經安全撤到國境,損失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是出於長遠打算,他並不願意放棄在緬北的軍事存在。畢竟緬甸是中國通往外部世界唯一通道,在這裡保持一定的軍事力量,對於和英美進行討價還價中就具有非常有利的態勢。因此,他是在無法接受狼支隊“仔賣爺田”的敗家舉動。

在如何處理狼支隊的問題上,委座心中矛盾異常。沒有狼支隊,他的遠征軍雖不至於全軍覆沒,但是肯定損失慘重。能否脫離險境都成問題,而且滇西將會成爲抗戰戰場。,現在,沒有狼支隊的存在,恐怕根本無法保證正在增兵集結的日軍不突入國內。可是,留下狼支隊,就會增加李華雄在此地影響力。早就和美國人眉來眼去的李華雄,在於自己爭奪美援的較量中就會佔得先機。何去何從令委座破費思量。

現實是殘酷的。得知狼支隊入緬參戰之後,應飯田祥二郎的請求寺內壽一大將毫不遲疑的向緬甸增派兵力。面對此情此景也由不得委座再打小算盤。委座又想再增派兵力佔領密支那,並充分學習前輩們的經驗,在緬北廣大地區廣佈敵後游擊隊襲擾日軍,鞏固對密支那的佔領,力圖儘快打通通往印度的通道。可是,英國人對此毫無熱情。並且堅決反對中隊單獨進入緬甸。英國人看似無力的要求其實有他們深層次的原因。簡單的說,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在緬甸發揮影響力。因爲緬甸長期以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緬北及其周邊地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就是發生在所謂野人山地區。南坎更是英國人強迫清政府承認的所謂永久租借地。他們擔心中國人利用他們的勢力離開緬甸之際,趁機對緬甸事務發揮傳統影響力。委座如果說此刻要想發揮影響力根本就是奢談,他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獲得和外部的通道。可是如果沒有英國人的配合(海軍方面)以中國自己的實力根本無力打通滇緬公路。得罪了英國人,設想中的中印道路也無從談起。積貧積弱的中國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大英帝國面前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委座縱有凌雲志也只能自嘆迴天乏力了。

美國和英國兩國在先歐後亞戰略方面有共同觀點,在遠東地區也有共同的利益,都希望中國在牽制日本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英國人火燒眉毛的地方在歐洲,印度很重要也不過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如果皇冠都沒了要明珠還有個屁用。而緬甸充其量不過是印度的前沿罷了,其價值遠遜於印度。因此他們對反攻緬甸極不熱心。他們更希望美國能夠堅持其先歐後亞的戰略,把主要精力用於歐洲北非戰場,極力反對其在太平洋戰場尤其是中國戰場投入過大。美國人雖然也把先歐後亞作爲既定戰略,可是他們面臨着日本鬼子的切實威脅,尤其是在擴大了珍珠港事件之後,他們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實力幾乎處於真空狀態。

按照現在的趨勢,日本人可隨時進攻美國本土,如今澳大利亞已經處於日本人的攻擊範圍之內,如果在太平洋上再失去這最後一塊戰略地區,那麼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將長期面對日本人的巨大威脅,而且這種威脅越來越現實,越來越實際。因此,美國的先歐後亞戰略在國內已經遇到極大挑戰。****日本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美國人比英國人更迫切希望中國人能夠在國內抗戰戰場能夠發揮更爲重大更爲積極的作用。同時,美國人和英國人同樣最爲懼怕的就是中國方面單獨和日本媾和,那樣將會有上百萬日本鬼子用於太平洋戰場和印度,很有可能和納粹會師中東,如果真的那樣的話,世界上主要反法西斯國家將會被分割爲互不聯繫的幾塊,每一塊上的國家都要面臨兩線作戰的艱苦局面。爲此,美國人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更爲積極,而英國人爲了把美國牢牢綁在歐洲,同時也爲了他們自己不得不對中國有所讓步,但是英國人的讓步極不情願也頗爲勉強。

狼支隊在緬甸戰場上幾乎是逆轉乾坤的優異表現,想不引起美國人的注意都難。美國人對於加強和華僑軍隊合作的熱情直線上升。專門援助第六戰區的物資也隨之增加和陸續到位,但是對於轟炸機的援助卻遲遲未能開啓,對開闢新絲路美國人也依然拿不定主意。美國人的猶豫是有道理的。從卡拉奇到中國的路途實在遙遠。現在的美國就像一頭奶牛,英國人俄國人以及大大小小的盟友們就像嗷嗷待哺的嬰兒期待奶水般熱切的期待美國優先供應自己。面對如此大的需求美國人需要衡量,以使自己的援助用於最爲緊迫的地方。當初他們的目標首選英國人和俄國人,可是現在他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東方,以應對越來越急迫的日本鬼子的問題。然而驕傲的山姆大叔出於對東方人傳統的蔑視,以及對中國混亂的國內政治和脆弱的戰爭能力缺乏信心,導致他們首鼠兩端。狼支隊的表現,也只不過是把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在質變過程中量變的一個強有力的積累罷了。距離真正改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美國人執着的要靠自己的力量率先發起對日本人的報復。他們不論在任何困難的境地,對自己的信心從未動搖過。歷史的強大慣性,依然選擇了杜立而特和他的瘋狂計劃。他決定用航母搭載b25b中程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此舉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但是美國人靠他們的頑強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終於實現了讓b25b這個大傢伙從航母起飛的奇蹟。一系列的意外,讓美國人比真實歷史晚了一個多月纔開始實施計劃。歷史在這裡發生了巨大改變,因爲有特區人的存在,特區幾乎是毫不猶豫的把這個情報通過南造雲子傳遞給日本,經過林省身和狸貓的成功運作,使得該情報的準確性得到證實。日本人不僅在本土做好防空的準備,而且在美國海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行進路線上佈置了雙航母編隊作爲伏擊力量。因此,大黃蜂離開美國本土的那一刻,它和它所承載山姆大叔的憤怒,都將註定要被冰冷的太平洋海水無情的吞沒。

特區沒捨得再派大魚上陣。還是讓美國人和日本人死掐吧!不論他們雙方誰勝誰負,對中國對華僑軍隊都是好事。只要日本人相信美國人轟炸他們本土並對此作出充分的反應就足夠。而特區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切準備,迎接美國朋友和他們的美元物資的到來,然後給在東北帶了太長時間的日本鬼子以致命的一擊。

《遠征》結束。進軍東北的大幕徐徐拉開。

第156章 綢繆(三)第133章 大師(三)第104章 大戰(九)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287章 殺戮(五)第316章 麻煩(二)第269章 孤城(十)第387章 迴歸(七)第215章 諸馬(一)第245章 遠征(九)第414章 準備(五)第227章 女王第320章 詭道(二)第172章 衝突(五)第275章 孤城(十六)第377章 謀定(三) (1)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49章 天空(三)第445章 刺痛(三)第29章 東線(六)第214章 支援第224章 無奈(三)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260章 孤城(一)第45章 援兵第14章 序幕(二) (2)第31章 意外(二)第413章 準備(四)第127章 秘密第151章 名聲(一)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87章 收官(七)第304章 殺戮(二十二)第116章 華北(四)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12章 序幕(一)第366章 拖延第177章 衝突(十)第240章 遠征(四)第78章 呼吸(十六)第287章 殺戮(五)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45章 援兵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99章 大戰(四)第140章 長江(四) (2)第24章 東線(一)第224章 無奈(三)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179章 逢源(二)第72章 呼吸(十)第312章 暗戰(一)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52章 前輩(一)第428章 南方(九)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150章 天空(四)第182章 反攻(二)第65章 呼吸(三)第374章 妥協(二)第411章 準備(二)第149章 天空(三)第415章 準備(六)第383章 迴歸(三)第93章 風雲(二)第72章 呼吸(十)第343章 波瀾(一)第417章 準備(八)第368章 難題第103章 大戰(八)第168章 衝突(一)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03章 大戰(八)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47章 金蟬第230章 西進(三)第128章 待客第250章 美援第315章 麻煩(一)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188章 妥協第131章 大師(一)第444章 刺痛(二)第242章 遠征(六)第355章 鏖戰(八)第449章 終結(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19章 圍獵(一)第438章 分治(三)第22章 思謀(一)第147章 天空(一)第237章 遠征(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426章 南方(七)第377章 謀定(三) (1)第385章 迴歸(五)
第156章 綢繆(三)第133章 大師(三)第104章 大戰(九)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287章 殺戮(五)第316章 麻煩(二)第269章 孤城(十)第387章 迴歸(七)第215章 諸馬(一)第245章 遠征(九)第414章 準備(五)第227章 女王第320章 詭道(二)第172章 衝突(五)第275章 孤城(十六)第377章 謀定(三) (1)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49章 天空(三)第445章 刺痛(三)第29章 東線(六)第214章 支援第224章 無奈(三)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260章 孤城(一)第45章 援兵第14章 序幕(二) (2)第31章 意外(二)第413章 準備(四)第127章 秘密第151章 名聲(一)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87章 收官(七)第304章 殺戮(二十二)第116章 華北(四)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12章 序幕(一)第366章 拖延第177章 衝突(十)第240章 遠征(四)第78章 呼吸(十六)第287章 殺戮(五)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45章 援兵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99章 大戰(四)第140章 長江(四) (2)第24章 東線(一)第224章 無奈(三)第400章 迴歸(二十)第179章 逢源(二)第72章 呼吸(十)第312章 暗戰(一)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52章 前輩(一)第428章 南方(九)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150章 天空(四)第182章 反攻(二)第65章 呼吸(三)第374章 妥協(二)第411章 準備(二)第149章 天空(三)第415章 準備(六)第383章 迴歸(三)第93章 風雲(二)第72章 呼吸(十)第343章 波瀾(一)第417章 準備(八)第368章 難題第103章 大戰(八)第168章 衝突(一)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103章 大戰(八)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47章 金蟬第230章 西進(三)第128章 待客第250章 美援第315章 麻煩(一)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188章 妥協第131章 大師(一)第444章 刺痛(二)第242章 遠征(六)第355章 鏖戰(八)第449章 終結(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19章 圍獵(一)第438章 分治(三)第22章 思謀(一)第147章 天空(一)第237章 遠征(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426章 南方(七)第377章 謀定(三) (1)第385章 迴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