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

天降飛雪,往昔大水滔滔,濁浪排空的黃河,眼下表面之上已是結成一層厚厚冰凌。

黃河蒲津渡口,不僅是黃河三大渡口之一,還是關中連接河北的要道。

河中有一鐵索浮橋,前朝在此架河橋以通河中,一直以來作爲河北諸州租調轉輸關中的線路。

李淵晉陽起兵,引兵自河東濟河而西,當時朝邑法曹靳孝謨,蒲津、中潬二城降之。李淵因此得以順利從幷州直入長安,與李芷婉七萬大軍會師於渭北。

蒲津城在河西岸,稱謂西關城。

現在蒲津渡邊,馬蹄聲踏過河邊細沙,三萬關中子弟兵由此乘着堅冰,踏過黃河。

李世民一身湖綠sè的披風,正踱馬於眺望着河邊。

李世民陡然舉起馬鞭,與身後按繮的記室參軍房玄齡,兵曹參軍杜如晦兩人,言道:“如此大好河山,豈可拱手讓人。”

一旁杜如晦言道:“商鞅曾向秦孝公言道,秦之與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何者?魏居嶺隘之西,都安邑,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

李世民欣然言道:“杜兵曹說得極是,當年秦人苦戰拓得河西數百里之力,迫得魏國從安邑遷都至大梁,如此關中方可安定。若是河西不附,於關中如腹心之疾,我等豈能有一ri安枕。朝中那些人,說要丟棄河西,實乃是短視之至。”

“秦王說得正是。不過李重九眼下兵鋒甚急,其草原番騎雖不擅攻城。但卻長於穿插,沿途各州官兵。不敢野戰,只能守城,以至於連絳州都有jing了。”杜如晦手捏長鬚,他方入秦王幕府沒有多久,但卻在討伐薛舉之戰,出謀劃策,立下大功,故而與房玄齡一併深受李世民信任。

房玄齡言道:“李重九將兵線拉得過長了,這豈非取死之道。我們專而攻之,只要能一戰挫其鋒芒,其勢必須竭。”

杜如晦言道:“我觀李重九之戰法,其運用騎兵之法,頗得衛青,霍去病之妙招,他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派番軍騎兵深入我軍內地,似危實安。一旦有事。其輕騎隨時可卷席而逃。”

李世民擺了擺手言道:“杜兵曹說的是,李重九是故意將此兵線拉長的,他的主力步軍還在晉陽,前方突進的都是他的騎兵。而現在夏縣呂崇茂作亂,河東堯君素未伏,有此二人呼應。他方敢將縱兵四掠。”

呂崇茂所據的夏縣,即是昔ri魏都安邑。對於唐軍如鯁在喉,而堯君素乃是屈突通的部將。當初李淵起兵時,隋帝派屈突通,宋老生二人率jing兵數萬佈陣於河東攔截,宋老生戰敗之後,李淵直渡黃河而取長安,與李三娘會師。

屈突通則率兵返回長安,留下部將堯君素爲河東通守,防衛河東。之後李重九攻下長安,屈突通兵敗降唐封爲兵部侍郎。

但堯君素卻不降,屈突通前往勸降,堯君素言屈突通,說你乃爲國大臣,天子委你坐鎮關中,代王託付你以社稷。國祚隆替,懸之於你,而屈突通卻不思報效,竟來城下勸降於我。

堯君素不僅死守不降,還命人用作木鵝,沿黃河渡下向東都求援,越王侗見到堯君素之信,不由嘆息,於是拜堯君素爲金紫光祿大夫。

所以李唐雖是入了長安,但河東卻仍有堯君素,呂崇茂二人所在,眼下河東戰局如此糜爛,七分是因爲李重九,而三分卻在於堯君素,呂崇茂二人。

房玄齡言道:“秦王說我們要挽回河東戰局,必先滅呂崇茂,堯君素二人。”

李世民聞言言道:“父皇現在何處?”

房玄齡言道:“回稟秦王,天子御駕已至朝邑,並駐紮下,卑職想陛下會在此遙掌全局,但臨陣決斷一切還需秦王殿下掌握。”

李世民點點頭,言道:“這乃是父皇對孤的信任,我必已擊敗幽州賊寇報之,立即快馬向父皇稟告,武德元年十一月五ri,我李世民已率三萬大軍,乘黃河堅冰已渡過大河。”

“諾!”房玄齡立即下馬起草公文。

房玄齡一遍起草,而另一邊唐軍騎兵,正從河橋渡河。

馬蹄踏在木板之上噔噔有聲,而步卒索xing就從凍實的河面上,跋涉渡河。

身爲大軍的統帥,李世民眺望即將成爲戰場的河東。

李世民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上,武德元年的十一月,他已率軍消滅的薛舉父子,爲李唐安定了關中。

但現在薛舉父子未滅,而他卻乘着堅冰率大軍渡過黃河,而歷史上李世民去山西討伐劉武周,卻是在武德二年的十一月。

此刻太原郡晉陽城,晉陽宮。

李重九按劍由正門而入,而宮內原先宮娥,侍衛皆在晉陽破城之後,皆是被押解在一殿內,現在宮內外皆由幽州軍士卒把守內外。

李重九從石砌的長廊上,緩緩行來,看着一旁宮殿依舊如故,但是時光變遷,這一切已是過了兩年。

李重九直入大殿之上,於往昔李淵所在之位坐下看向,而殿邊一角落已正是自己兩年前所在之位。

當ri晉陽宮之變,李重九的人生由此亦折了一個大彎,與李淵結下深仇,與李世民由友爲敵,而與李芷婉之間,已是隔了大多。

有時候李重九想是自己與李芷婉之間,沒有那麼多瓜葛,二人能否在一起。

答案斷然是否的,因爲沒有瓜葛,李重九一介寒門,李芷婉根本不會瞧他一眼。

這比司馬相如鳳求凰之事,更不靠譜,而李重九奮然起兵,故而有了自己今時今ri之位,足以娶了李芷婉了,但是二人之間卻間隔了國仇家恨。

李淵的起家之地,晉陽已爲李重九所據,李淵此刻是何等之表情呢。

李重九看着大殿,兩年一幕猶然從眼前而過,故而時過境遷,但當時李淵如螻蟻一般看待自己的眼神,自己仍沒有忘記。眼下他站在這裡,終於有了與李淵掰掰手腕的底氣。

“稟告上谷公,前方疾報李世民率三萬府軍乘大河冰凍,已率軍渡過黃河!”

“哦?李世民渡過黃河了?”李重九雙目一眯,看來這還是宿命之中的決戰,還是要到來了,自己與歷史上的宋金剛,劉武周相較,是否是李世民的對手呢?

“李世民渡河之後,屯兵何處?”

“柏璧!”

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九十章 內附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
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九十章 內附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