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

太嶽山,古名霍太山,霍山,與北鎮醫巫閭山一併,併爲五鎮之一,稱爲中鎮。

在三皇五帝之時,以爲此山乃是中天之極,遠高越於其他諸峰,故而冠名爲太字。而之後戰國時,在此設郡即名爲上黨郡,原因是其地極高,與天爲黨,故曰上黨。

霍山難行,就算是懸車束馬亦難以翻越,猶如一利刃從中切下,將幷州的上黨郡與河西,臨汾郡切開,要河東至上黨郡,必須繞道河內,走太行道方可。

李重九留下尉遲恭率一萬士卒留守晉陽,自己率兩萬主力,從晉陽經榆次,南下上黨郡。

大軍向南,一路之上,李唐各縣皆是驚恐。

大軍與石艾縣只是擦肩而過,而這時石艾縣縣令曾由,卻惶恐地派人來請降。

出面爲使的,乃是一名李氏官吏,自稱乃是李重九族叔。

李重九看着對方一本正經,將族譜拿出上述幾代後,李虎一支乃是他們分出去的旁支,追溯源流,李重九歸於中山李氏,始祖乃是秦太傅李璣之子李齊。

而李璣還有一子在趙國爲官,乃是趙國名將李牧,也是今ri趙郡李氏始祖。

李重九聽對方說得一本正經,自己不由啞然失笑。

自己一家的淵源,連李虎自己不清楚,這會倒是有一人自稱是李重九族叔,來此要李重九認祖歸宗,這不是笑話嗎?

正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李重九想了下,卻沒有令人將對方轟出營門,言此事自己需問過李虎後再提,並且還賜了萬錢給他。對方當下喜洋洋地回石艾縣向曾縣令覆命了。

次ri大軍開拔之時,石艾縣縣令曾由,以及縣內官吏,以及當地鄉紳一併前來。

說得云云,乃是是以石艾縣能出了李虎,李重九這等人傑爲豪,對方身爲一縣父母官當然是要來拜見的。

李重九雖明知對方乃是在奉承,但中國有句古話,富貴而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雖不是自己期待的,但能在**着同樣口音的鄉里父老面前吐氣揚眉,還是相當令人快意的。

李重九匆匆接待後,沒有多理睬他們,請了曾由他們返回石艾縣,立即率大軍開拔,率着人馬朝上黨郡直奔而來。

步軍進入上黨郡境內之後,額託率領一萬番騎前來會合。

眼下英賀弗率領一萬番騎兵還在臨汾郡繼續肆掠,同時也在監視屯駐於柏壁的李世民唐軍主力,李重九給他下的命令是,若遭遇唐軍主力不可浪戰。

至於顏也列則是率一萬番騎,撤至西河,太原郡之交界,一面爲英賀弗把守住雀鼠谷的後路,同時也可以呼應太原。

現在已是到了秋末,對於一貫長在苦寒之地番軍騎兵而言,山西的秋末自不會太寒冷,在這裡他們頗爲適應。

在以往草原勢力強大時,草原上胡人,一貫是喜歡秋冬之季,南向寇抄的,打到黃河一線,一來是這時候馬匹最爲膘肥,二來這裡的氣溫比草原上暖和。英賀弗,額託,顏也列他們頗有幾分樂不思蜀。

李重九與額託會合之後,兵馬達到三萬之衆,上黨之地,山川縱橫,除了有太嶽這樣的大山之外,還有潞水這樣的大河。

潞水即是濁漳河,潞字說得其水勢極大,李重九率軍抵達潞水之畔,眼見就算是嚴冬之際,潞水也未凍結,就看到岸邊山川之間,旗幟如林,有戰馬士卒沿河來回巡弋。

看着唐字大旗飄飛,李重九心知現在李唐的上黨守軍要在河岸邊,憑險據守。

踏白軍將領偵查完畢,返回向李重九稟告言道:“啓稟主公,從敵軍旗號來看,河岸邊乃是太原道行軍總管殷開山,齊王李元吉,潞州刺史郭子武,還有一旗幟上書一個王字,末將不知其是何處人馬?”

“那王字旗號的,李淵派的左屯衛將軍王行敏。”李重九將目光看向河畔言道。

“原來如此。”踏白軍將領當下恍然。

一旁王馬漢笑着言道:“李淵派至上黨郡四路大將,一併抵達,看來是要在此河畔據守,與我等決戰了。”

姬川言道:“殷開山與李元吉二人不和,不足爲慮,王行敏,聽聞也是李唐的驍將,不過潞州刺史郭子武帶來兵馬卻是着實不少。”

溫彥博言道:“上黨郡乃是大郡,盛時戶數十二萬多,比起周邊各郡,經歷的戰亂還算少一些,其郡兵人馬自是不少。”

王馬漢哼地一聲言道:“兵馬多又算得什麼,不過是郡兵罷了,只是這河上無舟,我們終不能插着翅膀飛過去和他們廝殺吧。他孃的,怎麼天這麼冷,這河水也不結凍。”

李重九看向踏白軍將領言道:“你看看上游下游是否有什麼淺灘,可以渡河的?”

對方言道:“回稟主公上下游三十里我都探過了,有兩處淺灘可以渡河,不過淺灘之畔,唐軍都設下鐵索,木樁,有兵馬駐守,顯然是早有預備。”

衆將聞言不由眉頭一皺,姬川言道:“看來我們只有再等幾ri,待河水凍住了再過河了。”

王馬漢囔囔道:“管他什麼賊鳥的,直接殺過去就是了。”

“不可魯莽。”李重九斥道。

這時額託笑着言道:“要論渡河,哪裡要什麼舟啊船啊,你們漢人就是麻煩。”

王馬漢被李重九一斥,正是不爽,當下問道:“你這番人有何辦法?”

額託嘿嘿笑了笑,當下命一名番人士卒過來,取了一個革囊過來,言道:“靠着就是這個。”

王馬漢恍然大悟言道:“原來是羊皮筏子!”

衆將看了不由皆是大笑。

次ri夜半在潞水一處渡口上游,上百名室得奚人,在將身上的羊皮襖子,褲子盡數脫了,只穿着一件內衫。

這是已是初冬了,山間寒風刺骨,但對於jing壯勇健的室得奚人,這點寒風卻不算得什麼。他們每人都是喝了一大碗馬nǎi酒下肚,身上暖烘烘的。

喝了酒後,這些番人用嘴叼住匕首,抱着鼓滿氣的革囊下水。革囊都是用整張羊皮渾脫過的,口子都扎得緊緊,正可浮一個人的重量。

番軍士卒用手掌作槳,在濃濃的夜sè之中渡河,而河對岸不時馬蹄聲響動,不斷看到對面河岸火把晃動。

定然是唐軍的巡邏騎兵手持着火把,從河邊巡弋,以防止敵軍渡河。

但番軍士卒都是儘量不發出聲音,在河水嘩嘩的響動聲之中,百名番軍快速順着河流渡河。

上了河岸之後,衆士卒在河邊淺灘之中潛伏下來,接應第二批士卒過河,待三百名番軍士卒過河之後。

衆軍集結在一起,向下遊渡口而去。

而這時渡口對岸,王馬漢帶着上前士卒們皆是潛伏在對岸。

對岸燈火通明,唐軍在此設立了營寨,以拒幽州軍渡河。

對岸的營寨中,還正連夜施工,不斷在渡口河灘之處,架設鐵索,並打下木樁,數百名民役正在大動土木。

唐軍士卒持着火把,沿着河岸來回巡邏,刁斗聲在寒夜之中一下一下的響起。

王馬漢呸了一聲,鼻尖噴出一串長長的白氣,這時他將手一壓。

河岸邊十幾艘小船取下遮蔽之物,如箭一般向渡口而去。船至河水,對方岸上已是發現了小船的蹤跡,頓時大呼小叫。

每艘小船隻載着十幾名漢軍,他們見對方蹤跡,當下紛紛拔箭向河岸shè去,箭雨落下,民夫見此頓時撒腳亂跑,河灘之上頓時亂作一團。

而唐軍士卒們則是提起長槍弓弩,從大營而出,奔向河灘。(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七章 遊獵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九十章 內附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
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七章 遊獵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九十章 內附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