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曹對案,原告失蹤

唐王終於掛了。觀音姐姐首戰告捷。

先來看看太宗臨死之時的情形吧。魏徵在皇帝面前說,與陰司崔判相厚,只需一封書函即可【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既然如此,直接寫信給他不就完了嗎?幹嘛非得太宗到地府去走一遭啊。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千萬別以爲魏徵的面子真的那麼大。不管怎麼樣,太宗皇帝一定要去地府走一遭。而且,還必須活着回來,要不然就白走了。

好吧!讓我們再來看看太宗皇帝的“地府一日遊”的具體路線圖。首先來到一處荒郊野外,由崔判親自迎接唐王大駕,並且狠狠地寒暄了一把。關鍵是在進地府之前,先明確了一點【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事先說好了,這次是來旅遊的,結束之後是要回去的。當然咯,公款旅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還得有個名頭。什麼呢?“三曹對案”呀。這明明就是因公出差嘛!

暫且不提這“地府一日遊”的具體路線圖,但說這個“三曹對案”究竟如何?

太宗進了閻羅殿,【(十王)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十王的話倒是在理,但是太宗的話就有點令人摸不着頭腦了。【朕得罪麾下】,這話從何說起啊?如果一定要說是得罪了誰的話,無非是涇河龍王罷了。涇河龍王怎麼成了閻王的麾下了呢?看來,太宗還不是老糊塗啊。他一定已經覺察到什麼了。

一陣寒暄禮讓之後,【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看來問題還有點棘手啊!十王不知道誰來啓齒動問。【約有片時】,說明閻王們實在琢磨了一會兒。最後還是秦廣王打破沉默,直奔主題了。太宗皇帝的回答倒是邏輯清明,句句在理。這個涇河龍王被斬與我李世民無關。

【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

這段話要好好分析一下。前文說過龍王之死不屬陰司管轄,這裡果然得到了證實:【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在這裡需要先弄清楚神仙之死到底是怎麼回事。神仙的死與人的死其實是不一樣的。人之所以追求成仙了道,主要的原因就是追求長生,脫離輪迴之苦。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皆爲一靈真性。如果我們把歷史看成線性單向度的,神仙就是直線前進,人就是螺旋式上升。從側面來看,人就是一個個圓圈連綴而成的。每個圓圈就是人的一生。但是這個模式並沒有排除神仙螺旋式前進的可能性,只要神仙願意,他仍然可以繼續螺旋式上升。比如八戒,比如金銀雙童,他們都可以以各種方式螺旋式前進。神仙的選擇空間變大了,這是能力增強的體現。但是,神仙要是死了,那就意味着,這個一靈真性消失了。而人的死,並不意味着真性的消失,除非真性被他人滅了。簡而言之,仙死靈氣散,人死換衣衫。因此,修仙是有風險的。不過神仙可以通過變化神通來增加自己的命數,不讓靈性那麼容易散失。所以拿到長生不老的待遇之後,諸仙必須苦修變化神通以提高命數。並通過提高個人技能、修煉法寶、訓練座騎等手段來克敵制勝,以防臨陣對敵時發生不測。

這涇河龍王之死不屬陰司管轄,論理跟地府應該扯不上關係。這一點,閻王們也是知道的。但是,涇河龍王怎麼會跑到地府去鬧呢?很顯然,這是閻王們在說謊。按理,這涇河龍王明明已經死了,靈氣散了,根本不可能跑到地府去鬧。前文已經講過,龍王並沒有來地府折辯。不僅如此,之前太宗見到的那個無頭龍王也是假的。而且,很可能就是惠岸行者假扮的。觀音菩薩出現的地方,這個同來的惠岸行者不可能不在場。其實,這個涇河龍王根本沒死。前面說過修行者多一般變化就多一條性命。涇河龍王之前曾經身成白衣秀士,這說明他是有變化神通的。因此,涇河龍王不止一條命,砍一次龍頭並不能真正殺了這位老龍王,他只不過是“失蹤”了而已。

那麼,爲什麼太宗來了,龍王反而不見了?不是說要“三曹對案”嗎?這人曹、陰曹都來了,怎麼這本案的苦主水曹卻不見了。去哪裡了呢?【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這簡直就是一派胡言。既然已經把苦主送走了,那叫太宗來幹嗎?這些個終審官們前後的做法很滑稽啊。一方面費盡心機把被告抓過來;一方面說服原告撤訟,或者乾脆就把原告打發回家了。這個官司還怎麼打?只要有想從中牟利的貪官在,這個官司就有得打,而且還打得有聲有色。恐嚇原告(當然這裡用不着恐嚇了),勒索被告。這一點官場伎倆,難道太宗皇帝看不出來嗎?無非想在太宗身上索點東西。

什麼東西呢?接着往下看。閻王說完上面的話,迫不及待地就拿出了生死簿出來,要看太宗皇帝陽壽幾何。這點也是奇怪,皇帝並沒有亂打聽啊,閻王們怎麼就把看家的本領拿出來了?而且,十王和崔判在內無人知曉太宗的壽數。崔判還趁機改了兩筆。崔判擅改生死簿,是自作主張嗎?當然不是。他哪有那麼大的膽子?這一切都是計劃好的,一定要讓太宗還魂,否則一切都白費了。閻王告訴太宗還有二十年陽壽,然後立即安排陛下還魂。【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這就叫對案明白啦?真是太荒唐了。然後,【(太宗)又起手問十王道:“朕宮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壽似不永。”】太宗皇帝只是隨便問了一句,這時候十王卻衆口一詞。皇帝壽數不清楚,皇帝妹妹的壽數卻是衆口一詞【壽似不永】。這不奇怪嗎?不要小看這個破綻。這是十王故意留下的一個印證,將來太宗還陽之後,還要靠她這個【壽似不永】來“提醒”太宗呢。

那麼十王到底向太宗索要何物呢?【太宗又再拜啓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原來就是要個南瓜啊!這麼簡單?不錯,就是南瓜。很多人都在問爲什麼是南瓜?南瓜,又名面瓜,取“南面稱孤”之意。太宗奉上南瓜實際就是請閻王稱孤,表明願意投誠。所以,太宗走時才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真是一點也不敢耽擱啊!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太宗皇帝如此之快地向地府投誠的呢?這還要看看他的“地府一日遊”的具體路線圖。

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第113章 玉女心經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91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1)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119章 揹負青天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0章 輕取隱霧山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4章 神仙,還是妖怪? (1)第2章 引言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119章 揹負青天 (1)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36章 莫家莊誓師大會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2)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2)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23章 袁守誠設局斬龍王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119章 揹負青天 (1)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
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第113章 玉女心經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91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1)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119章 揹負青天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0章 輕取隱霧山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4章 神仙,還是妖怪? (1)第2章 引言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119章 揹負青天 (1)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36章 莫家莊誓師大會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2)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2)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23章 袁守誠設局斬龍王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119章 揹負青天 (1)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