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誰主沉浮 (4)

玉帝的蟠桃實現的是老而不死,而老君的九轉金丹實現的是死而復生。九轉金丹的面市使得長生不老從理論到實踐都實現了里程碑式的新飛躍。九轉金丹的出現,不僅打破了變化之術對於命數的限制,同時徹底解決了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問題。只要老君自己守住九轉金丹的煉製之法,秘不示人,這個智力成果就算是保護起來了,其外部性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這就是《西遊記》裡面只有太上老君纔有九轉還魂丹的原因,也是《西遊記》中九轉還魂丹突破常規不具長生之功效而獨爲復生之法門的原因。由此可知,之所以中國傳統工藝中有那麼多秘不示人的祖傳秘方,是因爲那都是發明人基於保護自有知識產權的需要。秘方持有人的盈利模式之所以是秘方產品交易,而不是秘方交易,其原因就在於秘方交易有巨大的正外部性。

太上老君通過九轉金丹的研製,終於從根本上解決了道術交易的外部性問題,同時他又通過道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將已經產生的道術交易的正外部效益內部化。因此,老君的地位和權勢終於再一次確立。只不過,可惜得很,這一切來得太晚了。大局已定,無力迴天!

諸仙有蟠桃續命,又有道術渡劫,死而復生的需求極低。需求與供給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沒有強而有效的需求作保證,市場就不存在。沒有市場,也就意味着供給本身沒有意義。所以,《西遊記》中九轉還魂丹的產量不高,其實是緣於天朝長生市場的(對九轉還魂丹的)內需不足。由此可見,低產的九轉金丹其實並不金貴,這恐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與此同時,玉帝的蟠桃市場卻是產銷兩旺。蟠桃十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奠定了玉帝在長生大業中的絕對壟斷地位。但是,世事難料,當大規模戰爭爆發的時候,死傷無數,誰還敢說九轉金丹沒有市場?因此,太上老君的確是有翻盤的機會的。爲了不給太上老君這個機會,玉帝必須要時刻注意維護三界的穩定。這也是玉帝要與如來以和平手段解決雙方矛盾的原因之一。當然,如來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如來同樣維護三界的和平局面,因爲他不容許在自己和玉帝之外還有另一個人可以崛起。

在對太上老君的衰敗史作了充分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老君的權威和玉帝的勢力存在着此消彼長的互動關係。當然,這種互動關係更多地表現爲一種歷史的不自覺。這也就是說,決定老君的衰敗和玉帝的崛起的關鍵性因素並不是二者的主觀性差異,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選擇。然而,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必然性的結果之中蘊含着偶然性的因素。那麼,老君衰敗和玉帝崛起的歷史格局的形成的偶然性因素是什麼呢?老君和玉帝各自的主觀性因素。

在玄遠之初,憑藉着自己的無上道術老君曾經是無可爭議的三界一哥。那時的太上老君自然是目空一切的,面對三界的風吹水皺他毫不上心。如果他能夠早一點認識到自己道術市場的不可持續發展,如果他能夠早一點意識到玉帝蟠桃的威力,如果他能夠早一點煉製出九轉金丹,那麼三界的歷史將會改寫。不過,我們也不能如此苛責老君。太上老君,作爲一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當然有着不可避免的歷史侷限性。歷史地看,老君的自大和守成並不是沒有來由的。因此,即使是從主觀角度來衡量,太上老君也基本上可算得一個完人。但是,與如來一樣,老君之所以會輸給同樣優秀的玉帝,乃是因爲主觀上的爲政缺失。

那麼,就爲政之道而言,與老君和如來相比玉帝究竟有何不同之處?爲什麼玉帝能夠力壓“二祖”,略勝一籌呢?我們就以鳳仙郡的故事爲例,試析玉帝的爲政之道。鳳仙郡的劫難,是玉帝在取經路上的最後一次出手,也是在取經大業結束之際玉帝和如來之間的一次表態。正如前文所述,玉帝和如來的這一次表態的內容乃是如來向玉帝交出財權,而玉帝也以接受如來財權的方式接納瞭如來,接納了佛教。

鳳仙郡祈雨這件事情的由來乃是三年前鳳仙郡郡侯一次漫不經心的祭天大典。在那次祭天大典上,上官大人出言不遜,並推翻供桌將一桌齋供與狗吃了。可是,古之大事,唯戰與祭!祭天大典是何等重要的儀式啊!爲什麼郡侯的表現卻如此地草率和魯莽呢?答案只有一個,那郡侯根本就不信神佛不敬天。他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三年前的那一次祭天大典可能是鳳仙郡自他掌印以來唯一的一次祭天大典。從當時祭天大典的現場情況來看,郡侯答應祭天恐怕也是迫於無奈!於是,在祭天大典上郡侯的漫不經心惹惱了大典主辦方的諸位官員。言語爭執不下,郡侯勃然大怒。於是,一氣之下他掀翻了供桌,並將一桌供品餵了狗。郡侯此舉的目的顯然是爲了打擊鳳仙郡的崇神勢力。不過,事有湊巧,祭天大典上的這一幕正爲出界浮游的玉帝看在眼裡。玉帝受了氣,於是立下三事誓要置鳳仙郡於死地。此三事即爲雞啄米山、狗舔面山和火燒鎖梃。只等雞啄盡了米,狗舔盡了面,火燒斷了鎖,鳳仙郡方可下雨以消三年大旱之災。

鳳仙郡三年大旱,郡侯計無所出,最後不得不發榜求賢祈雨。不過,郡侯一直就不相信這世上真有祈雨這麼荒唐的事情,所以他對發榜求賢一事也並不上心。取經隊伍路經鳳仙郡,悟空在不知內情的情況下攬下了這祈雨的差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悟空的天庭之行竟然吃了閉門羹。於是,在老天師的指引下悟空開始領導鳳仙郡的老百姓進行抗旱自救。最後,三事倒斷,玉帝兌現承諾,鳳仙郡渡過災劫。

其實,鳳仙郡一事的罪魁禍首是上官郡侯,這一點玉帝自己清清楚楚。可是,爲什麼玉帝不直接處置這個失德罪天的郡侯老爺,卻反而南轅北轍般地針對鳳仙郡的全體老百姓呢?因爲玉帝根本就不在乎這個郡侯老爺。換句話說,雖然玉帝的確因爲上官郡侯的過火舉止而心有不快,但是實際上玉帝是根本不會因此而跟郡侯這麼個小毛頭計較的。玉帝之所以會這麼小題大做,乃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這個鳳仙郡是在佛境天竺國,這件事是一個向如來就取經談判表態的絕好機會。只不過,這個機會來得早了一點,所以鳳仙郡受了三年的大旱災。而另一方面,玉帝不懲罰郡侯而是針對鳳仙郡的老百姓,實際上是因爲玉帝深知掌控民生大計的重要性。玉帝因蟠桃而崛起,在崛起的過程中,玉帝認識到了民生之於國計的決定性力量。所以,與老君和如來相比,玉帝雖然也同樣計謀盈心,但是在關乎民生福祉方面卻毫不含糊。而老君和如來卻高高在上,根本不屑於打理凡塵俗事。即便是有什麼往來,那也不過是因爲鬥爭環境的需要而產生的一時的利用而已。如此一來,他們和三界民衆之間就有了天然的隔閡。這便是玉帝與老君及如來爲政的巨大差別。此差別正是造就了他三人各自是非功過的主觀性因素。

有一個問題,相信大家一直很奇怪!爲什麼沒有人來搶玉帝的蟠桃樹呢?玉帝苦修1750劫才修成大道,在這之前或之中爲什麼沒有人來跟玉帝爭奪蟠桃樹呢?特別是太上老君,他完全有這個能力啊!現實是歷史的起點,也是歷史的終點。其實,這個問題只需要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就會豁然開朗了。我們不要把玉帝看成一定是第一個得到蟠桃樹的人,而把他看成是最後一個得到蟠桃樹的人,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成爲問題了。這也就是說,蟠桃樹一直在被搶,直到在玉帝的手上時蟠桃樹的產權纔算是穩定下來。雖然這個蟠桃樹一開始被搶來搶去,但是由於玄遠之初長生不老的仙草漫山遍野,所以這些零星的爭鬥並不是真的就一定衝着那些蟠桃樹而來的,這就使得玉帝奪取蟠桃並將蟠桃的產權穩定下來的企圖有了可能性。

當然,玉帝的這個企圖是有偶然性的,如果玉帝也跟其他的神仙一樣在搶得幾個蟠桃之後便將蟠桃樹拋棄了,那麼玉帝也不會成爲三界的主宰了。在玉帝奪得蟠桃之後,三界的蟠桃之爭很可能就此止息了。玉帝無償向各位神仙提供蟠桃,那麼各位神仙就沒有必要再爲蟠桃爭來搶去的了。此時,玉帝作爲三界主宰的特質就表現出來了。產權,雖然在形式上表現爲主體(人)對客體(物)的權利,但是實際上它反映的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即各主體之間對於不同客體的權利的互相認可。諸位神仙接受了玉帝的蟠桃,這也就是默認了玉帝對蟠桃樹的產權了。當其時,老君的地位正炙手可熱,他根本沒有興趣理會玉帝的蟠桃樹產權。玉帝在蟠桃樹產權的確立之初,很可能還曾得到過老君的支持和首肯。如果真是那樣,老君的腸子恐怕都要悔青了。

玉帝的產權一旦得到三界諸仙的確認,那麼他的勢力就開始慢慢地生根發芽了。在此之中,所有人對蟠桃的要求都將得到滿足,即使是在三界仙草殆盡的情況下,玉帝也堅持兌現這一承諾。但是,真的到了三界仙草殆盡之時,蟠桃的供需狀況就發生逆轉了。這個時候,蟠桃的供給方在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長生市場從原生態的買方市場演變而爲賣方市場了。如果,接下來不斷有新人要求加入“蟠桃大會”,那麼不等玉帝開口拒絕,諸位大會在座仙賓都會首先跳出來反對。因此,所謂的“妖”便出現了。當然,最終的決定權在玉帝手上。玉帝的翅膀硬了!

我們一直在說長生不老是天庭的本質,玉帝和老君正由於能夠提供長生不老之方的原因而穩坐天庭頭兩把交椅。可是,我們忽略了另一個與長生不老有關的人的存在,這個人就是老壽星南極星君,南極星君是天庭負責壽命長短的官方長官。可是,由於長生不老一事涉及天朝的本質,於是南極星君的權利實際上被完全架空了。他在天庭也只能負責人世間的一些凡人的壽長命短,對於神仙妖怪的壽數毫無發言權。就算是個凡人,只要有與蟠桃相類似的仙草就可以立即脫離壽星的控制了。再加上三界仙佛在三界內的頻頻出手,實際上南極星君連一個凡人的壽數都無法控制。因此,南極星君的這個職位只是一個毫無前途可言的擺設罷了。正是基於這種狀況,南極星君才背叛天庭倒向佛派,最終成爲了觀音菩薩的左右手。由此可見,觀音菩薩出手是非常精準的,一下手就抓住了南極星君的弱點,同時也找到了天朝官僚體制的軟肋。其實,背叛天庭的不僅僅只有南極星君而已,很多成了天朝冷衙門的職能部門都集體背叛了天朝。任何體制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總有它沙漏水滴的地方。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將如何面對這些薄弱環節。

憑藉着道教和九轉金丹,老君終於在天庭穩住了陣腳,雖然與手握蟠桃的玉帝相比還略遜一籌,但是總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正當大家都以爲世界就此永恆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當年老君“化胡爲佛”的產物佛教在西天世界逐漸成長起來了。沒想到,佛教原來也是道家的一支。雖然他們繼承了老君明心見性的道術,但是由於身在凡塵,難沐天恩,佛教徒們始終未能長生不老。由此可見,在沒有蟠桃的影響下,老君的道術的確可以開闢一片天地。在這個被諸神遺忘的角落裡,道家的一支佛教正在精心運作,慢慢崛起。當然,他們還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還有很多的敵人要面對。他們在聚集,他們在忍耐,他們在等待,這一劫裡他們將迎來一位曠古爍今的大英雄。在大英雄的帶領之下,佛教將走出陰霾,雄震三界,成爲一支不可一世的新生力量。這位大英雄就是後來居上的如來佛祖。

風雲聚散之間,如來和玉帝,究竟誰能笑傲三界?重掌仙闕,老君還有沒有機會?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4章 神仙,還是妖怪?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108章 誰主沉浮 (3)第2章 引言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15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1)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23章 袁守誠設局斬龍王第1章 緣起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2章 引言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23章 袁守誠設局斬龍王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2章 引言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1章 緣起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22章 經動天下——唐太宗的取經夢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106章 誰主沉浮 (1)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112章 芭蕉情緣 (3)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56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3)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80章 真假唐僧 (3)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95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3)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
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4章 神仙,還是妖怪?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108章 誰主沉浮 (3)第2章 引言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15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1)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23章 袁守誠設局斬龍王第1章 緣起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2章 引言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23章 袁守誠設局斬龍王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2章 引言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1章 緣起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22章 經動天下——唐太宗的取經夢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118章 黃金寶塔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106章 誰主沉浮 (1)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112章 芭蕉情緣 (3)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56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3)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80章 真假唐僧 (3)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95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3)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76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