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2)

首先出來挑戰的是九曜星官。悟空是個實在的人,知道自己理虧在先。因此,九曜星官剛來陣前罵戰的時候,悟空是避而不戰的。但是,九曜星官打上門來了,悟空就是想忍氣吞聲,也沒有後路可退了。【這九曜星一齊踊躍。那美猴王不懼分毫,輪起金箍棒,左遮右擋,把那九曜星戰得筋疲力軟,一個個倒拖器械,敗陣而走。】悟空只是【左遮右擋】就戰退了九曜星官,得了勝仗。九曜星官難道都是飯桶?於是,【李天王即調四大天王與二十八宿,一路出師來鬥。】這場廝殺,可以說是自圍剿花果山以來場面最大的一次戰鬥了。這場戰鬥的戰果如何呢?【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衆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將與那羣猴,深藏在水簾洞底。】可以說,李天王取得了圍剿花果山有史以來的空前大勝利。但是,這樣的戰果不得不令人疑心。

戰鬥結束得太突然了,本應該趁此機會,一鼓作氣,拿下花果山的,可是李天王卻草草收兵了。表面上看是悟空的一把毫毛結束了戰鬥,實則不然。【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衆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更不曾捉着一個猴精。】在如此的混戰之中,能確保抓不住一個猴精,這需要有多麼大的戰場控制能力呀!因此,李天王從一開始就牢牢地駕馭着這圍剿花果山的戰局。正所謂,進退有度,勝敗得當。真正的勝利,不一定要在戰場上取得。真正的強者,也並非取決於攻城略地,進退輸贏,而是取決於是否能夠控制整個戰局的發展。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能夠控制戰爭形勢,使戰局朝向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人,纔是真正的勝者,真正的贏家。有時候軍事上的失利,可以換來更大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毫無疑問,李天王就是這樣一個富有謀略和遠見的政治家、謀略家、軍事家。齊天大聖府的仙吏向朝廷打小報告,應該就是他居中安排的。

凡事都有意外。令李天王沒有想到的是,觀音菩薩的到來,使整個戰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的重點,就在於李天王幾乎喪失了對整個戰爭的主導權。這充分說明了“攘外必先安內”的重要性。朝中局勢一旦起了變化,對外的軍事策略也必須要相應變化。觀音菩薩來赴“蟠桃大會”,才發現大會不在。領衆仙來到靈霄寶殿,面見了玉帝,才知道了前因後果。觀音菩薩是何等精明的人!她是這麼兩三句話就可以輕易打發的嗎?於是,立即派徒弟惠岸行者去前線探聽虛實。惠岸行者的到來,大出李天王的意料之外。惠岸道明瞭來意,李天王立即安排他與悟空在花果山前一戰。惠岸不是悟空的對手,敗陣而回。李天王立即上書求助,趁機把本來應該是打死蒼蠅的一場圍剿戰役,再進一步演化爲降龍伏虎的花果山大會戰。當玉帝接到求援奏章一籌莫展的時候,觀音菩薩冷靜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提出調二郎顯聖真君前來助剿。觀音菩薩是旁觀者清,她撇開了錯綜複雜、晦暗不明的朝廷局勢,調地方實力派二郎神前來助剿的確是上上之策。

這一招真可謂是撥雲見日,戰場面貌煥然一新。二郎神奉旨前來,第一件事就是和李天王約定:請李天王不要再插手剿匪事宜。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爲了防止剿匪結束的時候功勞分不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從二郎神和天庭的關係來看,二郎神不讓李靖插手剿匪事宜,主要是因爲他不想使自己辛苦取得的勝利和天庭有任何瓜葛。至此,李天王徹底喪失了戰場最高軍事指揮權,不再負責圍剿戰事,只不過爲二郎神打個下手而已。二郎神與悟空戰經三百回合,不分勝負。又經變化賭鬥,亦不分勝負。不過,戰局朝着對悟空不利的方向發展了。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已經將悟空圍困,只是一時還不能成擒。可以說悟空敗局已定。

這個時候,觀音菩薩打算出手了。太上老君作壁上觀這麼久,也坐不住了,拿出了《西遊記》中所有出現過的寶物中最厲害的寶物“金剛琢”。同時,還說了一番頗具深意的話,【“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爲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這段至少告訴了我們三點信息:1.“金剛琢”的來歷簡介;2.化胡爲佛的歷史;3.早晚攜帶此物防身。

1.“金剛琢”的來歷簡介。大概天宮的諸神都沒有見識過這個“金剛琢”,要不然爲什麼後來悟空請天宮諸神來降伏兕大王的時候,沒人能識得此物。諸仙對於這個【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的功能還缺乏真實具體的瞭解。

2.化胡爲佛的歷史。老君當着觀音菩薩的面,說到當年自己西出函谷關“化胡爲佛”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難到就不怕觀音菩薩翻臉嗎?這其實,是老君在警告觀音不要對天庭的事務過於熱衷。你們佛教的源頭還是我老君開創的呢!你一個小小的觀音不要忘記身份,肆意胡來。觀音聽了這個話,不管是不是真的服氣,但是的確沒有說什麼,安靜下來了。

3.早晚攜帶此物防身。老君最後說到此物是早晚都攜帶在身的。這說明,老君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此物不會大意遺失。此處更是說明了後面兕大王通過盜取“金剛琢”而下界爲妖,其實是不可能的。

老君說出了“金剛琢”【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的諸般功能,可是,他是怎麼來使用這個威力無窮的至上之寶的呢?【話畢,自天門上往下一摜,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裡,可可的着猴王頭上一下。】原來只不過是拿起來砸了悟空頭一下。爲什麼不使用這寶物的本身靈性,套取悟空的金箍棒呢?其實,這不經意的一砸是很重要的,老君既顯示了寶物,同時又隱藏了寶物。根本沒人能見識到此寶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只是知道這個東西很玄。到底此寶玄妙到什麼程度,只有老君自己知道。這個時候,老君不僅要收伏悟空,還要鎮住諸仙,更要鎮住這個觀音菩薩。由於李天王的中飽私囊、姑息養奸,一個猴子打鬧天宮,已經開始讓諸仙暗地裡看笑話了。

如果這個玩笑一味開下去,不僅有損朝廷顏面,同時有可能會招致諸仙對朝廷的懷疑,特別是觀音菩薩對天庭的懷疑。“蟠桃大會”如此重要的一個嘉年華,竟然能讓一個來歷不明的猴子破壞掉。這樣一個“事實”暗地裡到底有幾個神仙相信?很難說。太上老君肯定是不相信的。然而,玉帝確實是按照這樣一個邏輯,一板一眼地處理的。老君雖然疑慮,但是必須要爲這個鬧劇做一個迅速的了結。這個時候,太上老君必須和玉帝及天庭的利益統一陣線。這個時候再想想玉帝調集如此大軍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是向衆仙表態,“蟠桃大會”確是這猴頭搗的鬼。老君不是不想套取悟空的金箍棒,而是不能在諸仙面前暴露實力。老君借二郎神的手,暗中擊敗孫悟空,目的不是說明孫悟空一定需要他太上老君來收伏,而是要通過這一舉動來震懾諸仙。否則,達到這一目的的就會是觀音菩薩。相信滿天神佛,包括玉帝、老君及觀音菩薩在內,都有一個共同的疑慮,那就是孫悟空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悟空因爲受到老君的偷襲,又被嘯天犬咬絆,最終爲梅山七聖所捕。天庭的第二次圍剿花果山的戰役終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在二郎神及李天王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二郎真君對他的梅山兄弟說道:【“賢弟,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們帥衆在此搜山,搜淨之後,仍回灌口。待我請了賞,討了功,回來同樂。”】這裡的問題是,二郎神爲什麼要派他的兄弟在花果山搜山。二郎真君是派來助剿孫悟空的,現在悟空被捉,任務已然完成,爲什麼要搜山呢?回想起二郎真君接受任務時大喜的心情,不由得感嘆地方實力派其實與土匪無異。他大喜無非是因爲又要發戰爭橫財了。所謂的搜山,無非就是燒殺搶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屠城。兩軍交戰,屠城掠財是不可能避免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真正避免過。不過,令二郎神失望的是,花果山並不是什麼富貴島,而是一座與世隔絕窮得叮噹響的赤貧山溝溝。

悟空被捉,天庭是怎麼處置的呢?【玉帝傳旨,即命大力鬼王與天丁等衆,押至斬妖臺,將這廝碎剁其屍。】玉帝處理得很乾脆,勉強算是給了衆仙一個交代。但是,沒想到的是斬妖臺拿悟空一點辦法都沒有。記得當年悟空學藝之時,師傅曾經說過他有三災之難。這第一難即爲天雷。可是斬妖臺上【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悟空。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祖師說過對付天雷必先見性明心預先躲過。看來悟空是預先做了準備的,這次天雷沒有擊中悟空。至於刀砍斧剁和火燒這些法術傷害,悟空都是有拆解之法的。

天庭如何來處置悟空呢?是個難題。這時候,太上老君就出面做了一個解釋。【“那猴吃了蟠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昧火,煅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鍊。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爲灰燼矣。”】可是這個解釋站不站得住腳?不知道。從後面的結果來看,這個只是老君一廂情願的猜想。其實這個時候,老君是急於解圍。不能把天庭的衆仙都涼在這裡呀!更不能把玉帝王母也涼在這裡呀!辦法可以慢慢想,但是事情必須先攬下來。其實,老君對於悟空的來歷也很懷疑,很好奇。不過此處老君煉悟空可不是因爲好奇,而是另有安排。此爲老君定下的“假途伐虢”之計。

悟空在八卦爐裡面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究竟是否如太上老君所願化爲灰燼呢?不但沒有化爲灰燼,還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這是怎麼回事呢?八卦爐中悟空爲躲大火站在巽位上,【把一雙眼紅了,弄做個老害病眼,故喚作“火眼金睛”】。但是,後來取經路上的實踐證明,這“火眼金睛”可不是什麼眼病,而是具有一定的識妖辨怪的特殊技能。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還是那顆如意珠發揮了作用。在文武火的煅燒下,如意珠必然被煅出金箍棒,放出璀璨光芒。在文武火的鍛鍊下,悟空的雙眼吸收了如意珠的靈氣,煉就了非凡的功能。最後,如意珠仍然回到了金箍棒之中,一直伴隨悟空左右。能夠安然從老君的八卦爐中走出來,說明悟空是不懼怕火的。過火焰山的時候,悟空曾對八戒說過:【“你這呆子,全不知事!那時節用心防備,故此不傷;今日只爲搧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訣,又未使護身法,所以把兩股毫毛燒了。”】悟空所說的【那時節】應該就是在八卦爐的時候吧!因此,悟空在八卦爐中之所以能躲過文武火的傷害,是因爲避火訣和護身法。當然,避火訣避不了煙,他的眼睛也確是被煙燻了。這個弱點被紅孩兒鑽了空子,差點讓悟空命喪黃泉。

老君打開八卦爐取丹,【(悟空)猛睜睛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牛鼻子老道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差點把八卦爐都給摔壞了。悟空逃出八卦爐,一路打至靈霄寶殿,沒有一位神仙能夠攔得住他。九曜星關門,四天王避戶,誰也不來惹這個麻煩。上次辛苦那麼久,功勞全讓二郎神拿走了,玉帝連根毛都沒賞賜。還多虧老領導李天王提前兌現,犒賞三軍功臣。這正是考驗好同志的時候到了!當時正值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輪班執殿,見悟空不分好歹亂棍打來,當即上前阻止。悟空受了委屈,哪裡還顧得了許多,舉棒就打。兩個在靈霄寶殿之外,縱橫廝殺。佑聖真君又調來三十六員雷將助戰,頓時將悟空團團圍住。悟空使出渾身解數,戰鬥進入膠着狀態。悟空一出八卦爐,理都沒理太上老君,直接就往靈霄寶殿上衝,要找玉帝報仇。看來,玉帝真的是把這猴子惹毛了。猴子不顧一切,瘋狂進攻,要找玉帝老兒拼命了。爲什麼呢?我不就是吃了你們家幾個毛桃,幾瓶辣酒,還有幾顆假藥,犯得着下這麼狠的手段嗎?十萬天兵,一十八架天羅地網,梅山七聖,太上老君的文武火,這樁樁件件,真是太過分了。悟空大概還不知道他自己到底犯了多大的罪過呢!

門外叮叮噹噹個沒完,玉帝當即傳出旨意:【着遊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這次悟空是真的反了。

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77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3)第36章 莫家莊誓師大會第36章 莫家莊誓師大會第103章 英雄逐鹿 (2)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2章 引言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83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1)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2章 引言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15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1)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103章 英雄逐鹿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2章 引言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1章 緣起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1)第80章 真假唐僧 (3)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
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77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3)第36章 莫家莊誓師大會第36章 莫家莊誓師大會第103章 英雄逐鹿 (2)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2章 引言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83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1)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2章 引言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15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1)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103章 英雄逐鹿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2章 引言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74章 黃花觀的秘密 (2)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55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2)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第30章 八十一難何其難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69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3)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50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1)第1章 緣起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25章 驚心動魄的“地府一日遊”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1)第80章 真假唐僧 (3)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39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1)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