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英雄逐鹿 (1)

三個世界

1974年2月22日,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世界”的理論。說:“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這一戰略思想,超越了傳統觀念,突出了力量矛盾,打破了狂妄計劃,改善了國際環境,加強了友好關係,樹立了大國形象,是主席他老人家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新格局的深刻認識,有效地指導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其實,“三個世界”這一偉大戰略思想的理論意義遠不止於此,它還爲我們就如何分析任何歷史時期的複雜國際關係的問題提供了方法論意義上的示範作用,啓迪了我們的智慧。

鑑於《西遊記》中所描述的仙魔人三族爭雄的局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國際關係格局有着驚人的相似性,在此我們鄭重引入“三個世界”的理論以指導我們《西遊記》的解讀分析工作,以便大家能夠對《西遊記》世界中那波瀾壯闊的軍事政治鬥爭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依照“三個世界”的劃分方法,《西遊記》中的各派勢力當作如下劃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是第一世界;以太上老君爲代表的道教教派勢力,以彌勒佛爲代表的佛教內部的在野勢力,以鎮元大仙爲代表的散仙勢力是第二世界;以牛魔王爲代表的野妖精勢力和以唐王李世民爲代表的人族勢力是第三世界。在作了如上劃分之後,《西遊記》中錯綜複雜的派系鬥爭就會一目瞭然。原來,一切的紛爭都只源於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的兩極爭霸,而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就具體展現了這一爭霸過程。一直以來,我們一再強調取經的真實含義就是談判。此刻我們也不難明白,這場萬衆矚目、曠日持久、艱苦卓絕的談判的實質就是一場爭霸戰。正因爲這場爭霸戰爭是發生在有着天子與諸侯這層上下級關係的兩位帝尊之間的,所以我們才說有關如來佛祖的定位問題是理解《西遊記》全書的一把鑰匙。如果不是因爲如來佛祖礙於自己的諸侯身份,這場爭霸戰不會打得這麼悄無聲息,取經也完全沒有必要。

東擴博弈

爲什麼如來這麼在乎自己的這個諸侯身份呢?他不能拋棄掉這個身份和玉帝徹底決裂嗎?不能。因爲如來需要蟠桃,佛教更需要蟠桃。而且,如來佛祖的這個諸侯身份來之不易!如來佛祖之所以能有今時今日之“五方五老”的崇高地位,完全是因爲在他之前的若干代佛祖前仆後繼式的苦心經營。當然,玉皇大帝之所以最終能夠接受佛教,其原因不過是玉帝欲以和平的手段來招安佛教罷了。統治者的招安向來是有着險惡用心的。其結果,自然是好景不長!如來佛祖自受命以來就爲佛教的身份危機而殫精竭慮,對於玉皇大帝的心思他也瞭如指掌。在被玉帝踢出“蟠桃大會”之後,要保住佛教勢力在天庭的名分,保住這先祖們不懈努力才得來的經營成果,如來就不能與玉帝徹底決裂。同時,強敵當前,如來沒有自甘墮落,在受到玉帝的致命打擊之後,他立即展開了戰略反攻。憑藉着自己不斷壯大的實力,再巧妙地利用天庭的內部矛盾,如來把玉帝逼到了談判桌前。在談判桌上,如來與玉帝邊打邊談,以打促談。

當然,任何一場談判都需要有一個談判諸方共同認可的前提。否則,這場談判是沒有辦法展開的。這就好比“臺灣問題”,國共談判的共同前提就是“一箇中國”。也只有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臺灣問題纔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否則,“臺灣問題”的解決還得另覓良策。如來發起的這一場取經談判絲毫也不例外。那麼,取經這場談判得以展開的前提究竟是什麼呢?是天庭的統一領導嗎?不是。如來從來也不曾否認過天庭的統一領導。否則,佛教也不會積極謀求天庭的認可了。如來的戰略意圖是在堅持天庭的統一領導下佛教利益的最大化。

換句話說,如來認可天庭的統治,玉帝的權威,但是如來不認可天庭和佛教之間的勢力範圍的劃分。也就是說,如來對玉帝開出的招安條件不滿意,他要重新劃分天庭和佛教之間的勢力版圖。因此,要想取經談判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共同的前提必須是如來的版圖要求不能傷及玉帝的根本利益。這是取經談判得以展開的最根本的邏輯起點。否則,這場談判沒辦法展開,即使展開了也不會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收穫。任何企圖斷人財路、扼人命脈、毀人根基的談判都是不會成功的!換句話說,談判只有在雙贏或多贏的情況下才會成功。否則,即使是達成了協議,也會有下一輪談判來推翻這一協議。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當初爲了蟠桃,是佛教自己一心一意要加入天庭的,因此在那一場加盟談判中佛教手中沒有什麼可以用的籌碼,談判是在“佛祖爲魚肉,玉帝爲刀俎”的情況下展開的。因此,那一場談判的結局可想而知。雖然佛教最終也得償所願加入了天庭,得到了蟠桃,但是那畢竟是佛教委曲求全的結果。如果說早先的佛教對這一妥協退讓外交政策下形成的勢力版圖還能夠基本接受的話,那麼隨着佛教自身的不斷髮展和壯大,原有的版圖和現實的實力漸漸失去了平衡,佛教內部對於自身的處境也有了不同的思考。因此,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佛教自身謀求版圖擴張的衝動也越來越明顯了。在佛教內部,這種擴張衝動漸漸成了氣候,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在成長過程中,這股急劇發展的擴張勢力漸漸產生了理論上的訴求,於是大乘真經應運而生了。如來就是大乘真經理論上的集大成者,而觀音菩薩則是大乘真經的忠實追隨者。因此,雖然取經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但是觀音卻要唐僧取大乘真經的緣由正在於此。這大乘真經正是點出了佛教急於擴張的內在衝動。不過,大乘佛教徒內部,意見也並不統一。大鵬雕和如來顯然都是主張東擴的,但是在戰略路線上兩者差別巨大,以至於大鵬雕被政敵所利用了。在如來的努力下,大乘佛教開始慢慢形成了。那些不贊成擴張或者不支持擴張的教衆,不管他們是出於何種動機,全部都被劃歸爲小乘佛教。雖然其中有不少人一直並不承認自己小乘佛教的身份,但是這些由不得他們,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既然取經談判的共同前提必須是如來的版圖要求不能傷及玉帝的根本利益,那麼這個前提是如何達成的呢?四大部洲的版圖是固定的,如來的版圖擴張了,那麼玉帝的版圖勢必將縮小。這個結果玉帝會接受嗎?絕對不會。因此,如來的版圖要求不能是這種機械式的擴張道路。否則,這場談判如來必敗無疑。那麼,如來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這種機械式的擴張道路本質上是固定存量的重新劃分,這種劃分的結果是一方受一分益,另一方則受一分損。爲這種劃分而進行的談判,在博弈論上被稱爲“零和博弈”。也就是說,不管你怎麼劃分,一方所失去的正是其他方所得到的,因此總量是不變的。

剛纔說過,談判必須是在雙贏或者多贏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成功,否則談判結果缺乏穩定性。“零和博弈”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那就是賭博。不管是何種方式的賭博,雖然財富在不同的賭徒之間流動,但是在總量上財富卻是守恆的,變化的只是財富結構。在“零和博弈”下,想要實現雙方的合作關係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在這種機械式的擴張道路之下,如來和玉帝的談判必定會失敗。所以,如來想要談判成功,就一定要走總量擴張的道路。只有如來和玉帝都能從這場談判結果中獲益,才能確保這場談判最終成功。談判雙方都獲益,這樣財富總量勢必會增加,這種談判在博弈論上被稱爲“正向博弈”。我們常說,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從如何做大蛋糕上着手,而不應該首先是在如何切分現有蛋糕上糾纏。這正是“正向博弈”這一理論的生動體現。

可是,四大部洲的版圖是固定不變的。如來如何能夠實現自己和玉帝勢力總量上的擴張呢?1929年底,“東北易幟”之後國民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但是,爲什麼在全國一片白化的情況下紅色政權卻能夠繼續存在呢?因爲國民黨統治有盲區。那些窮苦山區和邊遠地區正是國民黨統治中的薄弱環節,也就是國民黨的統治盲區。紅色政權能夠在這些統治盲區中生存並發展壯大起來。其實,四大部洲之中就有許多佛道勢力的盲區。遠的不說,西天路上的許多國家其實就沒有幾個是信奉宗教的。因此,掃除區域盲點是如來實現“正向博弈”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如來的“東擴大計”志在必得,不可能僅僅寄希望於一個個零碎的區域盲點。

全面理解如來的“東擴大計”,其勢必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地域擴張:掃除區域盲點。關於這一點的案例,西天路上數不勝數。比如,滅法國、祭賽國、比丘國等國國王都從不信佛甚至謗佛毀佛的無神論者一改而爲虔誠忠實的佛教信衆。如來的這一“利己不損人”的策略雖然沒有令玉帝受益,但是也沒有讓玉帝受損,因此不會受到玉帝的激烈反對。其實,從取經隊伍在滅法國的傳道過程來看,悟空並不提倡罷黜百家,獨尊佛家,而是主張“三教並立”的宗教政策。由此可見,在如來開拓宗教新市場的過程中玉帝也是受益者之一。只不過,在地域擴張之中如來的收益要遠遠超過玉帝。

2.階層擴張:掃除市場盲點。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慾神昏心動遇魔頭》中,【行者見他關了門,心中暗想:“這老賊才說淘米下鍋,不知是虛是實。常言道:‘道化賢良釋化愚。’且等老孫進去看看。”】此處可見,佛道兩家的客戶羣其實並不一樣。看來,道教勢力不光存在着特殊的區域盲點,同時就一般社會情況而言也存在着市場盲點。所謂【道化賢良】,正反映出了道教的中高端市場的定位初衷。因此,道教是面向知識層的,它的客戶羣是以社會中上層人士爲主力的。毫無疑問,道教的客戶羣都是極爲優質的。與此同時,佛教的市場定位卻恰恰相反。所謂【釋化愚】,正說明了佛教的市場開拓更看重低端市場的發展。因此,這市場定位的差異是佛道兩家根本利益不構成衝突的根本性原因,也是如來畢其功於談判之一役的信心源頭。

但是,佛道兩家的這種市場定位的差異究竟是天然生成的,還是人爲造就的呢?應該說兩者兼而有之。相信除了佛道兩家之外,世上還存有過很多另外的宗教體系。只不過,凡是與道教爭搶市場份額的宗教勢力一個也不可能存活下來。唯有以“性靈輪迴”爲基本理論基礎的佛教在苦於輪迴掙扎的社會底層中慢慢成長起來。也正因爲佛教的起步是在輪迴之中,所以終日於長生殿中度春秋的玉帝根本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和發展。當佛教的勢力壯大到進入玉帝法眼的時候,一切都不可挽回了。所以,草根性對於佛教的存在來說是天生的,而對於佛教的發展來說又是人爲的。當如來拿着這種市場定位的差異來與玉帝談判時,這種人爲的因素又被顯著地放大了。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如來的這種差異化經營方式實際上是現代營銷學的基本理念之一。佛道兩家的這種市場定位的差異是經營者對市場進一步細分的結果。而這種市場細分是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差異之上的。因此,如來的這種營銷理論可以稱之爲“需求分層理論”。又因爲這些需求差異均源於客戶差異,所以這“需求分層理論”又可稱之爲“客戶分層理論”。結合到如來的身份和地位,這種“客戶分層理論”可進一步改稱爲“信衆分層理論”。可見,偉大的時代誕生偉大的理論,而偉大的理論造就偉大的領袖。

3.綜合擴張:“三教並立”。爲什麼說“三教並立”是如來的一種擴張模式呢?這裡有兩個分析範疇:宗教和政治。宗教方面,“三教並立”實質上就是指佛道兩家的發展並行不悖。一方面,原本道教的信衆也開始信奉佛教,那麼佛教勢力擴張,但是因爲並行不悖的教導的存在,道教勢力也並未受損;另一方面,因爲並行不悖的教導的存在,原本佛教的信衆也開始信奉道教,那麼道教勢力擴張,但是佛教勢力也未受損。如此一來,“雙贏”的局面出現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說“信衆分層理論”給佛教的擴張提供了可能性,那麼“三教並立”就爲佛教的擴張帶來了必然性。事實上,“三教並立”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在天竺也出現了道士,在東土也有了和尚。

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95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3)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22章 經動天下——唐太宗的取經夢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110章 芭蕉情緣 (1)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2章 引言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113章 玉女心經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108章 誰主沉浮 (3)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56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3)第95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3)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115章 玉女心經(3)
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95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3)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1)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22章 經動天下——唐太宗的取經夢第114章 玉女心經(2)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38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2)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110章 芭蕉情緣 (1)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2章 引言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61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37章 五莊觀情歸何處 (1)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121章 天上人間 (1)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117章 黃金寶塔 (1)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113章 玉女心經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49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3)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16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52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1)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96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1)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第84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2)第60章 牛魔王——三調芭蕉扇的矛頭所向 (1)第5章 神仙,還是妖怪? (2)第108章 誰主沉浮 (3)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孫悟空“扶靈”上訪 (3)第56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3)第95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3)第120章 揹負青天 (2)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2)第10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2)第115章 玉女心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