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殺人正當時

路強並沒有走遠,殺了鐵戰,心中的淤氣也釋放了不少,一邊走,心中一邊盤算着怎麼打好這一仗,正準備命令紮營的時候,有士兵喊他。

“陛下快看,潯陽起火了”

自從路強在江陵城外祭天時說出自己的身份後,不論軍民,都是以陛下稱呼路強了。

沉思中的路強猛然回頭望去,果然見滾滾的濃煙沖天而起,頓時明白城中北府軍要逃跑。

“全軍上馬,隨我去碼頭劫殺他們”

高大的城牆就象一個堅硬的烏龜殼,讓路強有力使不出來,可他們現在主動放棄堅城,那可就怪不得自己了。

早在當初攻打潯陽的時候,路強就曾對潯陽附近地圖做了詳盡的瞭解,知道從什麼地方走可以最快到達碼頭。

五千荊州最精銳的鐵騎,在路強的指揮下,簡直如臂使指,默契異常。接到命令後,立刻丟掉手中的輜重翻身上馬,然後跟着路強殺向碼頭。

範成此時還不知道他犯了個最致命的錯誤,已經帶着侍衛第一個跳上戰船,正準備命人拔錨起航,忽聽身後有人驚呼起來。

“啊...快、快看,荊、荊州戰船!”

範成這一驚非同小可,他心中最怕的就是荊州水師,畢竟路強的騎兵在厲害也不能下水。

轉頭閃目望去,目光所及之處,一顆心頓時沉了下去。

此時天剛過午,陽光正勁,但見寬闊的江面上千帆如林,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江面上,正順流而至,一眼望不到盡頭,也不知道有多少水軍。

而最醒目的當然還是最前面那艘最大戰船上、高高迎風飄揚的黑豹戰旗。

江大龍自接到命令後,就一邊集結水軍,一邊順流而下,終於在最後一撥北府軍將要過江的時候趕到了。

江大龍站在船頂,遠遠就望見碼頭上正等着蹬船的士兵,潯陽城內沖天的大火也說明了他們剛剛乾過什麼。

再遠一些,漫天的塵土翻滾着、如同一條地龍般向碼頭疾馳而來。

雖然還看不清塵土中是什麼,但江大龍知道,那一定是荊州鐵騎,不然不可能造出這麼大聲勢。

當下再不猶豫,令旗打出,戰船一分爲二,一部突擊江北準備接應的北府水師,他親自率戰艦衝向江南岸。

遠遠看到江北北府水師的時候,荊州水軍就已經做好了攻擊準備。而隨着投石器這種遠程攻擊武器的普及,戰船上的投石器更加小巧,射程卻也更遠了。

發射出來的石塊雖然小了很多,但架不住多啊!密集的石頭雨之第一百九十五章殺人正當時

後,就是火球了。

這一年多時間裡,北府水軍接受了上次慘敗的教訓,也大力發展戰船上的遠程攻擊武器。但一來起步較晚,另外重視程度也遠不如路強。

所以儘管北府水軍也開始還擊,但收效甚微,再有他們戰船的數量也遠不及路強這次傾荊州水軍大半數來攻。

隨着越來越多的荊州戰船加入戰鬥,江北北府水軍大營很快就陷入一片火海,沒有受傷的水軍匆忙逃上岸。

江大龍這路艦隊卻根本沒發射一塊石頭和弩箭,而是仗着船高甲利,直接衝向北府戰船。

江大龍的帥船四周都安有鐵甲,船舷兩側還有高高的盾牌,普通的弓弩根本射不進去。

隨着荊州戰船的衝入,幾艘首當其衝的戰船直接被攔腰撞斷,那些落水的士兵則被船上的荊州水軍用箭射死。

路強已經發下狠話,對參與屠殺潯陽軍民的北府軍,務必趕盡殺絕,不留一個俘虜。

範成反應算快的,不過當接到荊州鐵騎殺過來的時候,他卻連哭都哭不出來了,前有大江攔路,後有騎兵追殺,他這一萬軍隊夠人家殺嗎?

看着滾滾而至的荊州鐵騎,範成異想天開地命人打出白旗,去向路強投降。

五千鐵騎在路強的引領下,如一支鋼錐,根本無視打着白旗而來的北府士兵,直接殺如亂軍中。

五千鐵騎對陣一萬軍心已亂的步兵,傻子都能想到是什麼後果。

鐵騎滾滾,直接在士兵中犁出一道血淋淋的道路,無數北府士兵在鐵蹄下痛苦哀號,殘肢斷臂漫天亂飛。

這種情況下,誰還能興起抵抗之心?隊伍被衝散後,有士兵開始潰逃,而四散奔逃的士兵也同樣拜託不了被騎兵追上砍殺的厄運。

江面上的荊州水師更是在江上一字排開,將那些企圖跳進水中逃命的北府軍直接射殺。

此時的大江南岸,彷彿一座屠殺工廠,真應了那句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路強馬快,轉眼間就衝到範成面前,範成的侍衛發了一聲喊,四散而逃,把範成一個人孤零零地暴露在路強馬前。

“姓路的,你罔稱英雄,我軍即已投降,你爲何還要屠殺?”

範成握刀的手不住地顫抖着,他根本沒有同路強動手的勇氣。

路強勒住赤兔馬,冷冷地看着範成,道:“你死後在地下問問那些無辜慘死的潯陽軍民就知道了”

屠戳漢人的異族人可恨,視自己同胞如草芥的漢人更爲可恨。

路強再不跟他廢話,方天戟刺出,一下第一百九十五章殺人正當時

就貫入剛想明白路強爲何如此痛恨他們原因的範成胸口,而範成在嚥氣之前聽到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路強的厲吼。

“爲潯陽的父老、爲我們戰死的兄弟,殺,一個不留”

孟懷玉此時早退到了安全地帶,荊州水軍也沒有上岸追殺他們。遙望江對岸地獄般的殺戮,不由長長嘆了口氣。

從前只聽說路強最善待漢人百姓同胞,此戰卻絲毫看不到他溫和的一面,可見他心中的憤恨有多深。但願此戰之後,能息了他胸中的怒火,不然還不知道有多少北府士兵要遭殃?

這一場大屠殺,直至夕陽西下才漸漸停止,真的是按照路強的指示來的,一個活口沒有留下,而此時潯陽城中的大火也着差不多了。

原本十餘萬人的大城,現在十不存三,而且大多爲婦孺,在被大火一燒,又不知有多少人死在火海中。

當路強率人進入城中的時候,空曠地方還可見到一些面容呆滯的百姓,夕陽下的城池,彷彿是座死城,看得讓人發糝。

殘存下來的百姓幾如行屍走肉,呆呆地看着解救他們的荊州軍,眼中沒有一絲感激之色,也沒有一點感情的波動。

見到這種情形,荊州軍從上到下,心中都是酸酸的。

路強立刻命令江大龍水軍上岸,參與救援,首先就是搭建帳篷,給這些無家可歸的百姓以住的地方,然後給他們準備飯食。

路強深知,這種傷害,不是一天半天能彌合的。同時傳令後面的部隊加速前進,潯陽被破壞的太嚴重,必須有更多的士兵來幫助清理。

劉裕的人馬雖然也在集結,但江上有水軍護衛,潯陽前方又有檀道濟的兩萬大軍,諒劉裕人馬也殺不過來。

兩天後,大軍到達潯陽城下,看着破敗的城市,別人的感覺還差些,顏延之卻放聲而哭。他曾爲這裡的父母官,可以說城市的每一處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來到城外的難民營,顏延之這個七尺男兒更是眼淚沒有停止過,而那些緩過來神的百姓見到自己的父母官後,也終於敞開心扉,抓着顏延之的衣袖褲腳不停地哭訴着。

這種場面幾乎沒有幾個人能看下去,原本還覺路強這個皇帝殺戮太重的官員,也閉口不言了。當年那場五胡亂華的場面他們沒見過,但看到自己的百姓被禍害成這樣,無不升起同仇敵愾之心。

鐵戰雖然禍害了城中百姓,但總算做了件好事,就是厚葬了郭銓。

找到郭銓的墓地後,路強下令將墳墓翻建,以公侯的規格建造。郭銓的家人都在江陵,此次他的兩個兒子也第一百九十五章殺人正當時

隨軍而來,路強告訴他們,給他們父親守孝之後,朝廷將破格任用他們,即可以從軍,也可以入朝爲官。

誰都知道,想在路強手下爲官,沒有點真才實學是不行的,而他也是第一次以這種方式提拔功臣之後。

安置完郭銓的陵寢之後,路強再次下令修建一座祠堂,將在潯陽遇難將士的牌位供奉其中,並派專人看護打掃,四季享受香火。

最後纔是對遇難百姓的安置,不過遇難人數實在太多,許多都是全家一起遇難的,根本無法找到後人、或是他們的具體名姓,同時大多數屍體也都被鐵戰的士兵丟進江中。

同顏延之商議之後,路強命人在城外靠大江一面,建起一個巨大的衣冠冢,讓後人有地方祭奠遇難的鄉親。

隨着各項工作的展開,城中在士兵的幫助下,也清理乾淨,同時還建起了一些房舍。

面對空蕩蕩的城市,路強再下一道命令,鼓勵各地百姓遷移到潯陽居住,並開出一系列優惠條件。

條件雖然很優厚,不過因爲大戰在即,短時間內是看不出什麼的。

而此時劉裕大軍也已經到了廣陽,周安穆的水軍也到了石城,另外孟懷玉的兩萬人馬也退往石城。

孟懷玉是不得不退,趙倫文兩萬荊州軍、外加路強手下頭號悍將鄧祥的五千鐵騎已經殺入豫州,豫州的兵馬本來就不多,尤其是路強亮明身份後,許多府縣更是望風而降。

就這樣,趙倫文和鄧祥在很短時間內就橫掃豫州,如果孟懷玉再不走,就要被包圍在新蔡郡了。

如今路強統領的十餘萬大軍駐紮在潯陽、鄱陽一線,劉裕的十餘大軍也駐紮在與鄱陽郡百里之外的廣陽。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九十六章小人之用

在以鄱陽郡和廣陽郡爲中心的周圍百餘里內,已經完全被軍營所覆蓋。大營如一朵朵蘑菇,一直延伸到天邊。

劉裕的心情有些沉重,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幾乎也都能理解他的心情。

鄱陽郡方面是路強的主力部隊,但在外圍,北有趙倫文兩萬五千人馬橫掃豫州,南有張暢之兩萬五千人馬在朱家的配合下掃蕩江南。

眼下劉裕看似仍有十餘萬大軍,可這十餘萬大軍卻已經完全被壓制在沿大江的石城、廣陽至建康一線的狹長地帶,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和轉圜的餘地。

誰都明白,此戰已經關乎生死,路強敗了還可退回江陵,而他們若敗,卻已經無路可退。

要說荊州軍現在最厲害卻不是軍隊,而是路強的真實身份,軍隊中雖然感覺不出什麼,但地方上的態度卻已經越來越明確。

換句話說,路強的荊州軍拖得起,他們卻是拖不起的。

幸好鐵戰被路強挑了,不然劉裕非再捏死他幾回不可,若不是他,能這麼快把路強招來嗎?

爲了沒有後顧之憂,劉裕幾乎將建康朝廷都搬到了軍營,當然了,司馬氏族人是一個不能帶的。然後命王謐替他守衛建康。

不過這些文武官員們基本都屬於牆頭草一類,在聽說了路強的真實身份、以及實力無比強大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在劉裕面前上躥下跳地出主意了。

人說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在有些人身上還是最能體現的,比如說死心塌地的劉穆之,還有後加入劉裕陣營的殷仲文。

尤其是這個殷仲文,就快把劉裕當他親爹孝敬了。天天來問安不說,還時不時地給劉裕出謀劃策,正是他的這種表現,給了劉裕不少安慰。

只是殷仲文的主意大多沒什麼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蒼白的。

倒是後來劉穆之替殷仲文想了個好主意。

兩軍相持已經三天了,可雙方都沒有一點動靜,劉裕摸不準路強想幹什麼,這兩天一直在研究這事。

今天的例行軍事會議開完,衆人退下去之後,大帳內只剩劉裕和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着劉裕,忽道:“大將軍,您覺得殷仲文此人怎樣?”

劉裕冷冷一笑:“小人爾”

“大將軍不打算好好利用這個小人嗎?”

“哦!計將安出?”

“眼下誰都不看好我們,可唯有這個勢力小人仍圍在大將軍身邊噓寒問暖,屬下就有些奇怪,這不象他的爲人啊?後來仔細一想,倒是有些明白了,他恐怕是第一百九十六章小人之用

在以鄱陽郡和廣陽郡爲中心的周圍百餘里內,已經完全被軍營所覆蓋。大營如一朵朵蘑菇,一直延伸到天邊。

劉裕的心情有些沉重,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幾乎也都能理解他的心情。

鄱陽郡方面是路強的主力部隊,但在外圍,北有趙倫文兩萬五千人馬橫掃豫州,南有張暢之兩萬五千人馬在朱家的配合下掃蕩江南。

眼下劉裕看似仍有十餘萬大軍,可這十餘萬大軍卻已經完全被壓制在沿大江的石城、廣陽至建康一線的狹長地帶,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和轉圜的餘地。

誰都明白,此戰已經關乎生死,路強敗了還可退回江陵,而他們若敗,卻已經無路可退。

要說荊州軍現在最厲害卻不是軍隊,而是路強的真實身份,軍隊中雖然感覺不出什麼,但地方上的態度卻已經越來越明確。

換句話說,路強的荊州軍拖得起,他們卻是拖不起的。

幸好鐵戰被路強挑了,不然劉裕非再捏死他幾回不可,若不是他,能這麼快把路強招來嗎?

爲了沒有後顧之憂,劉裕幾乎將建康朝廷都搬到了軍營,當然了,司馬氏族人是一個不能帶的。然後命王謐替他守衛建康。

不過這些文武官員們基本都屬於牆頭草一類,在聽說了路強的真實身份、以及實力無比強大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在劉裕面前上躥下跳地出主意了。

人說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在有些人身上還是最能體現的,比如說死心塌地的劉穆之,還有後加入劉裕陣營的殷仲文。

尤其是這個殷仲文,就快把劉裕當他親爹孝敬了。天天來問安不說,還時不時地給劉裕出謀劃策,正是他的這種表現,給了劉裕不少安慰。

只是殷仲文的主意大多沒什麼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蒼白的。

倒是後來劉穆之替殷仲文想了個好主意。

兩軍相持已經三天了,可雙方都沒有一點動靜,劉裕摸不準路強想幹什麼,這兩天一直在研究這事。

今天的例行軍事會議開完,衆人退下去之後,大帳內只剩劉裕和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着劉裕,忽道:“大將軍,您覺得殷仲文此人怎樣?”

劉裕冷冷一笑:“小人爾”

“大將軍不打算好好利用這個小人嗎?”

“哦!計將安出?”

“眼下誰都不看好我們,可唯有這個勢力小人仍圍在大將軍身邊噓寒問暖,屬下就有些奇怪,這不象他的爲人啊?後來仔細一想,倒是有些明白了,他恐怕是第一百九十六章小人之用

在以鄱陽郡和廣陽郡爲中心的周圍百餘里內,已經完全被軍營所覆蓋。大營如一朵朵蘑菇,一直延伸到天邊。

劉裕的心情有些沉重,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幾乎也都能理解他的心情。

鄱陽郡方面是路強的主力部隊,但在外圍,北有趙倫文兩萬五千人馬橫掃豫州,南有張暢之兩萬五千人馬在朱家的配合下掃蕩江南。

眼下劉裕看似仍有十餘萬大軍,可這十餘萬大軍卻已經完全被壓制在沿大江的石城、廣陽至建康一線的狹長地帶,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和轉圜的餘地。

誰都明白,此戰已經關乎生死,路強敗了還可退回江陵,而他們若敗,卻已經無路可退。

要說荊州軍現在最厲害卻不是軍隊,而是路強的真實身份,軍隊中雖然感覺不出什麼,但地方上的態度卻已經越來越明確。

換句話說,路強的荊州軍拖得起,他們卻是拖不起的。

幸好鐵戰被路強挑了,不然劉裕非再捏死他幾回不可,若不是他,能這麼快把路強招來嗎?

爲了沒有後顧之憂,劉裕幾乎將建康朝廷都搬到了軍營,當然了,司馬氏族人是一個不能帶的。然後命王謐替他守衛建康。

不過這些文武官員們基本都屬於牆頭草一類,在聽說了路強的真實身份、以及實力無比強大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在劉裕面前上躥下跳地出主意了。

人說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在有些人身上還是最能體現的,比如說死心塌地的劉穆之,還有後加入劉裕陣營的殷仲文。

尤其是這個殷仲文,就快把劉裕當他親爹孝敬了。天天來問安不說,還時不時地給劉裕出謀劃策,正是他的這種表現,給了劉裕不少安慰。

只是殷仲文的主意大多沒什麼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蒼白的。

倒是後來劉穆之替殷仲文想了個好主意。

兩軍相持已經三天了,可雙方都沒有一點動靜,劉裕摸不準路強想幹什麼,這兩天一直在研究這事。

今天的例行軍事會議開完,衆人退下去之後,大帳內只剩劉裕和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着劉裕,忽道:“大將軍,您覺得殷仲文此人怎樣?”

劉裕冷冷一笑:“小人爾”

“大將軍不打算好好利用這個小人嗎?”

“哦!計將安出?”

“眼下誰都不看好我們,可唯有這個勢力小人仍圍在大將軍身邊噓寒問暖,屬下就有些奇怪,這不象他的爲人啊?後來仔細一想,倒是有些明白了,他恐怕是第一百九十六章小人之用

在以鄱陽郡和廣陽郡爲中心的周圍百餘里內,已經完全被軍營所覆蓋。大營如一朵朵蘑菇,一直延伸到天邊。

劉裕的心情有些沉重,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幾乎也都能理解他的心情。

鄱陽郡方面是路強的主力部隊,但在外圍,北有趙倫文兩萬五千人馬橫掃豫州,南有張暢之兩萬五千人馬在朱家的配合下掃蕩江南。

眼下劉裕看似仍有十餘萬大軍,可這十餘萬大軍卻已經完全被壓制在沿大江的石城、廣陽至建康一線的狹長地帶,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和轉圜的餘地。

誰都明白,此戰已經關乎生死,路強敗了還可退回江陵,而他們若敗,卻已經無路可退。

要說荊州軍現在最厲害卻不是軍隊,而是路強的真實身份,軍隊中雖然感覺不出什麼,但地方上的態度卻已經越來越明確。

換句話說,路強的荊州軍拖得起,他們卻是拖不起的。

幸好鐵戰被路強挑了,不然劉裕非再捏死他幾回不可,若不是他,能這麼快把路強招來嗎?

爲了沒有後顧之憂,劉裕幾乎將建康朝廷都搬到了軍營,當然了,司馬氏族人是一個不能帶的。然後命王謐替他守衛建康。 щшш▲тtkan▲℃O

不過這些文武官員們基本都屬於牆頭草一類,在聽說了路強的真實身份、以及實力無比強大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在劉裕面前上躥下跳地出主意了。

人說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在有些人身上還是最能體現的,比如說死心塌地的劉穆之,還有後加入劉裕陣營的殷仲文。

尤其是這個殷仲文,就快把劉裕當他親爹孝敬了。天天來問安不說,還時不時地給劉裕出謀劃策,正是他的這種表現,給了劉裕不少安慰。

只是殷仲文的主意大多沒什麼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蒼白的。

倒是後來劉穆之替殷仲文想了個好主意。

兩軍相持已經三天了,可雙方都沒有一點動靜,劉裕摸不準路強想幹什麼,這兩天一直在研究這事。

今天的例行軍事會議開完,衆人退下去之後,大帳內只剩劉裕和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着劉裕,忽道:“大將軍,您覺得殷仲文此人怎樣?”

劉裕冷冷一笑:“小人爾”

“大將軍不打算好好利用這個小人嗎?”

“哦!計將安出?”

“眼下誰都不看好我們,可唯有這個勢力小人仍圍在大將軍身邊噓寒問暖,屬下就有些奇怪,這不象他的爲人啊?後來仔細一想,倒是有些明白了,他恐怕是第一百九十六章小人之用

在以鄱陽郡和廣陽郡爲中心的周圍百餘里內,已經完全被軍營所覆蓋。大營如一朵朵蘑菇,一直延伸到天邊。

劉裕的心情有些沉重,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們,幾乎也都能理解他的心情。

鄱陽郡方面是路強的主力部隊,但在外圍,北有趙倫文兩萬五千人馬橫掃豫州,南有張暢之兩萬五千人馬在朱家的配合下掃蕩江南。

眼下劉裕看似仍有十餘萬大軍,可這十餘萬大軍卻已經完全被壓制在沿大江的石城、廣陽至建康一線的狹長地帶,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和轉圜的餘地。

誰都明白,此戰已經關乎生死,路強敗了還可退回江陵,而他們若敗,卻已經無路可退。

要說荊州軍現在最厲害卻不是軍隊,而是路強的真實身份,軍隊中雖然感覺不出什麼,但地方上的態度卻已經越來越明確。

換句話說,路強的荊州軍拖得起,他們卻是拖不起的。

幸好鐵戰被路強挑了,不然劉裕非再捏死他幾回不可,若不是他,能這麼快把路強招來嗎?

爲了沒有後顧之憂,劉裕幾乎將建康朝廷都搬到了軍營,當然了,司馬氏族人是一個不能帶的。然後命王謐替他守衛建康。

不過這些文武官員們基本都屬於牆頭草一類,在聽說了路強的真實身份、以及實力無比強大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在劉裕面前上躥下跳地出主意了。

人說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在有些人身上還是最能體現的,比如說死心塌地的劉穆之,還有後加入劉裕陣營的殷仲文。

尤其是這個殷仲文,就快把劉裕當他親爹孝敬了。天天來問安不說,還時不時地給劉裕出謀劃策,正是他的這種表現,給了劉裕不少安慰。

只是殷仲文的主意大多沒什麼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蒼白的。

倒是後來劉穆之替殷仲文想了個好主意。

兩軍相持已經三天了,可雙方都沒有一點動靜,劉裕摸不準路強想幹什麼,這兩天一直在研究這事。

今天的例行軍事會議開完,衆人退下去之後,大帳內只剩劉裕和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着劉裕,忽道:“大將軍,您覺得殷仲文此人怎樣?”

劉裕冷冷一笑:“小人爾”

“大將軍不打算好好利用這個小人嗎?”

“哦!計將安出?”

“眼下誰都不看好我們,可唯有這個勢力小人仍圍在大將軍身邊噓寒問暖,屬下就有些奇怪,這不象他的爲人啊?後來仔細一想,倒是有些明白了,他恐怕是

第191章 失敗的滋味第227章 大雨如注第303章 中原鐵軍第254章 考題第300章 現學現用第177章 引誘 拉攏第54章 合作第259章 滅燕正當時第73章 裂痕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76章 一觸即發第148章 殺蟲第141章 議蜀中第281章 百濟人的反攻第323章 茅山行第214章 皇帝也爲難第255章 人心難測第320章 幫手第227章 大雨如注第140章 再起戰端第43章 脫胎換骨第269章 最大籌碼第310章 大戰之前第234章 仇池來人第250章 燕地消息第134章 收穫第198章 詭計多端第247章 體面地結束第81章 暗流第204章 皇親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21章 老婆那去了第245章 夜襲第260章 突入燕境第26章 北府軍官第326章 大帝 終章第262章 新戰法第197章 開戰第64章 整軍第63章 託付第155章 斷腕第216章 魏軍來了第55章 改道江陵第178章 傳說第44章 歸營第306章 棋局第254章 考題第247章 體面地結束第155章 斷腕第167章 留個尾巴第302章 劉嗣女的後路第204章 皇親第222章 破關第90章 永遠是多遠第316章 韓範第111章 耀武揚威第131章 難題第27章 香餑餑第291章 烽火第24章 茅山老道第244章 戰前美點第216章 魏軍來了第264章 臺階第146章 內鬼第68章 主動出擊第299章 春宵第305章 父子第326章 大帝 終章第32章 就是他了第309章 四面圍城第159章 待客之道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93章 江州攻略第53章 立威第97章 再來毒計第163章 兵進成都第135章 借刀殺人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160章 垂死掙扎第190章 新婚之夜第48章 解惑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104章 下一個目標第258章 輕裝上陣第199章 主動撤兵第49章 結友第25章 柳暗花明第98章 誰也不傻第228章 決堤了第293章 洛陽城下第35章 風起雲涌第152章 第一次交戰第184章 黃粱之夢第322章 暗戰第30章 只是一刀第144章 面子之爭第186章 身份之議第84章 星星之火第98章 誰也不傻第16章 即刻離京
第191章 失敗的滋味第227章 大雨如注第303章 中原鐵軍第254章 考題第300章 現學現用第177章 引誘 拉攏第54章 合作第259章 滅燕正當時第73章 裂痕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76章 一觸即發第148章 殺蟲第141章 議蜀中第281章 百濟人的反攻第323章 茅山行第214章 皇帝也爲難第255章 人心難測第320章 幫手第227章 大雨如注第140章 再起戰端第43章 脫胎換骨第269章 最大籌碼第310章 大戰之前第234章 仇池來人第250章 燕地消息第134章 收穫第198章 詭計多端第247章 體面地結束第81章 暗流第204章 皇親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21章 老婆那去了第245章 夜襲第260章 突入燕境第26章 北府軍官第326章 大帝 終章第262章 新戰法第197章 開戰第64章 整軍第63章 託付第155章 斷腕第216章 魏軍來了第55章 改道江陵第178章 傳說第44章 歸營第306章 棋局第254章 考題第247章 體面地結束第155章 斷腕第167章 留個尾巴第302章 劉嗣女的後路第204章 皇親第222章 破關第90章 永遠是多遠第316章 韓範第111章 耀武揚威第131章 難題第27章 香餑餑第291章 烽火第24章 茅山老道第244章 戰前美點第216章 魏軍來了第264章 臺階第146章 內鬼第68章 主動出擊第299章 春宵第305章 父子第326章 大帝 終章第32章 就是他了第309章 四面圍城第159章 待客之道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93章 江州攻略第53章 立威第97章 再來毒計第163章 兵進成都第135章 借刀殺人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160章 垂死掙扎第190章 新婚之夜第48章 解惑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104章 下一個目標第258章 輕裝上陣第199章 主動撤兵第49章 結友第25章 柳暗花明第98章 誰也不傻第228章 決堤了第293章 洛陽城下第35章 風起雲涌第152章 第一次交戰第184章 黃粱之夢第322章 暗戰第30章 只是一刀第144章 面子之爭第186章 身份之議第84章 星星之火第98章 誰也不傻第16章 即刻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