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

於是差不多在張春受罰的同時,蒲洪的使者也抵達了襄武城,呈交蒲洪的交好之意。

蒲洪不僅親筆寫了封致歉信,表示之前的誤會,都是因爲南陽王挑唆和強令導致,如今我將狄道首陽歸還給高使君,希望兩家摒棄前嫌共謀友好云云。

爲表誠意,蒲洪還從監牢中釋放了一直不肯低頭的曹莫,好言撫慰一番,放了回來,又將被軟禁的李虎之妻何氏也一同禮送而至。見到曹莫,高嶽等人又是一番感慨唏噓,但更多的,是對於能夠重又見到安然無恙的曹莫而感到由衷高興;但大家見到哭成淚人兒一般的何氏,不禁想起李虎,皆是慘淡唏噓以對,真正是悲喜兩重天。

不過對於蒲洪主動示好之意,高嶽暗自冷笑。他知道,史上氐族蒲家,便是典型的見風使舵的牆頭之草,最慣於見機而變兩面逢源。

你弱的時候,他便來落井下石彷彿痛打落水狗;你強的時候,他又點頭哈腰無比恭順。蒲洪本來是大晉順民,但晉末時,先是臣服於南陽王司馬模,司馬模死後又投降了漢帝劉聰,後來匈奴漢國內亂,蒲洪蠢蠢欲動想來搶點好處,卻不料劉曜迅速平亂繼而稱帝,於是蒲洪趕忙謝罪,又做了前趙的順民。

等到劉曜兵敗被俘,前趙滅亡,蒲洪抵敵不住正如日中天的後趙石家,於是立刻選擇服軟投降。在後趙,蒲洪也算是頗受信任顯赫一時,但等後趙帝國走向末路的時候,蒲洪立時變臉,轉而主動向東晉請降。

等到在東晉朝廷這邊,求到了氐王、使持節、徵北大將軍等顯赫爵位時候,蒲洪已經乾脆有了佔據關右自立爲王的心思,於是索性自稱爲三秦王,大單于,終於獨立。蒲洪一生,詭譎善變,朝秦暮楚,總歸只要能保有既得利益,任何事情都可以拋諸腦後。他的子孫後代如苻健、苻生、苻堅、苻柳等,也沒有一個是善良淳厚的易於之輩。

總之,說起來,蒲洪還遠遠沒有同時期同背景的羌人姚弋仲憨直厚道。但在亂世中,像蒲洪這樣的人,反而能夠及時避開禍端從而站住腳求發展,所以後來,在正史中終於率先成就霸業的,是氐族的蒲家,而不是同樣人才濟濟的羌族姚家。

比如當下,雖然口口聲聲說到是受人挑唆造成了無心之害,但對於大肆擄掠二城人口財富等,蒲洪裝聾作啞無有歸還,對於陷死李虎之事,也是隻字不提。

那使者頗善察言觀色,覷得高嶽面色依舊冷淡,便趕忙又道:“我家大首領,還有一份特殊心意。之前南陽王麾下張春所部從首陽北撤的時候,竟然屠滅了白嶺村。我家大首領聽聞高使君似乎與白嶺村很有淵源,於是便親自指示抓捕了

十數名參與者,此次也特地交給高使君,任憑發落,還望高使……”

他話音未落,隨着高嶽的失聲驚叫,堂間已是一片譁然。高嶽乃是白嶺村之人,他的出身,衆人盡知,眼下陡然聽聞白嶺村被張春屠滅,簡直如晴天霹靂一般,震得在場諸人,無一不是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楊軻忙過來湊近高嶽,低聲道:“主公……事情未有定論,故而千萬要鎮定,不可在人前失態。”韓雍也上前一步,關切而又緊張的無言注視着高嶽。

高嶽暗忖白嶺村既然被滅,那麼胡老漢多半不能倖免。他初來此世,多虧憨厚朴實的胡老漢救助,待其如同親人,眼下乍聞噩耗,簡直如雷轟頂,心裡痛苦得像被碎瓷片劃割着,難過得肝膽欲裂。

見那使者還眼巴巴地望着自己,高嶽大力吸一口氣,狠狠地閉緊眼睛,片刻才睜開,儘量緩和了聲音道:“你回去告訴蒲王,他既然願意交好,我也不拂人意。若將兩城即時交還於我,過往之事,我便不再追究,總之此後我兩家互不相擾便是。”

權宜之計,爾虞我詐而已。望着蒲家使者歡喜而去的背影,高嶽心如岩漿面似寒冰,前車之鑑,絕不可像史書上所載,被他幾句貌似真心的好話所哄騙,就一再給敵人喘息翻身的機會。但在他心中,張春已然又是一個絕不可恕的必死之人。

白嶺村被滅的消息,隨即還是不脛而走。隴西軍中,從前的白嶺子弟,如今有很多已經是隊主、都尉等中堅力量,聞此噩耗,無不捶胸頓足,放聲大哭。不少人被巨大的悲痛和憤怒衝擊的失去理智,一窩蜂涌至府衙,強烈要求高嶽立即出兵,徹底擊敗南陽王,最重要是生擒張春,一人一刀的活剮才稍稍解恨。

高嶽費了好大功夫,纔將衆人撫慰住,並當衆表態,一定不忘此深仇大恨,誓必要帶領大家親手報了此仇才肯罷休。望着羣情洶洶逐漸離去的背影,高嶽有些發怔,馮亮此刻並不在城內,待其歸來,高嶽暗想實在不知如何開口才好。

既然局勢暫且已穩,此後月餘,隴西軍處在休整和調養之中,襄武城又且開始熱火朝天的修繕補牢。而上邽晉軍因此前大敗,也急需恢復,故而目前秦州的現狀,竟然維持着一種奇妙的沉默,不過這種沉默並不會持續太久,雙方都知道,只需任何一個小小契機,沖天的戰火隨時都可能復燃起來。

兩個月之後中秋佳節,高嶽隱在內室,連夫人姚池都打發迴避,獨獨和馮亮二人湊在一處低聲談說。馮亮大哭一場,據說泣至雙目流血。高嶽苦苦勸慰,到最後卻也哽咽失聲。

中間,馮亮也如實彙報了這段時間內衙的動

向,直言刺殺陳安之事,正是他早就精心策劃,細密安排,且所派遣的殺手,正是與高嶽曾有照面的干將李鬆年。聞此言,高嶽倒驚詫不已,並對李鬆年的印象又深一層。

同時,馮亮自己曾親赴上邽潛伏,與上邽斥候頭子蒯老三共同策劃了多起暴動,並暗殺了數名與王府官面上很是親近的富紳土豪,還尋機時時縱火,如今上邽城內人心惶惶,局面不穩。同時,副使多柴及祁復延,還曾去往洛陽及河東一帶,不僅監察匈奴人可有新近異動,並伺機佈下各路暗探,以備將來。

高嶽對此也特別交代,除了老對頭司馬保,此後對於略陽蒲家,也一定要是特別“關照”,不能留他長久。雖然表面上媾和了,但便是蒲洪自己怕也知道,這就是心照不宣的暫緩之計,絕不可從此當作安然無事。馮亮也頻頻頷首,言道光是一樁李虎大哥被害,那蒲家就早晚無論如何也要剷除。

說着說着,兩人又是不可避免的繞回到了胡老漢身上。

“大哥,舅舅含辛茹苦,將我撫養長大,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好容易到得今天,我跟了大哥,總算也是混的風生水起了,正是要他安享晚年的時候,卻未料他和整個村子遭此大禍!我連想都不敢去想,只覺得心都在滴血啊嗚嗚……”

在高嶽面前,馮亮再也沒有平日裡冷酷之色,他像一個孩子般,肝腸寸斷的傾訴着心中那極大的悲傷。

“可恨司馬保,可恨張春!我曾親自在上邽探查多日,總想就此刺殺二賊,但實在因爲防禦森嚴,不好得手,纔不得不罷休。待有一日,若是落在我的手上,便是千刀萬剮,也不能讓我稍解心頭之恨。”

不知爲什麼,昔年離開白嶺村時,遠遠回望,胡老漢佇立門前的那孤單凝望的身影,在高嶽腦中久久揮之不去。此番見馮亮聲淚俱下,也不禁虎目含淚,英雄氣短。

“沒有舅舅,哪裡還有今天的我。亮子,你放心!於公於私,司馬保等人,都必須要剷除,尤其是張春,我也下令,若是能生擒此人,無論是誰,平民賞金千兩,官者立升兩級!”

等諸事皆已走上正軌,高嶽便命萬宏和楊堅頭鎮守新興,全力扼住上邽軍西來的要道,並拔擢曾統領孫隆舊部南奔的都尉邱陽,作爲曹莫的副手,總管狄道首陽二城軍政之事,又使何成督陰平郡軍事,以基本傷愈、能自如行走的吳夏,全權總管襄武城內外各處軍政事。等安排妥當後,高嶽再次以秦州刺史、州都督之名,召集本州之內麾下所有能調動的軍隊,親自掛帥開始謀求進攻司馬保,秦州在稍稍喘息了不過數月後,又迎來了更大的兵戈動盪。

(本章完)

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
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談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