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

張良諫道,關中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里,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並向東方牽制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漢高祖5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長安縣屬地修築新城,名“長安城”,意即“長治久安”,於是便從此奠定了漢唐雄都的瑰壯氣勢。

兩漢時期,長安城經過不斷髮展,規模逐漸擴大,其城內街道,被歸納爲八街(縱街)、九陌(橫街),縱橫交錯之下,整個城市被分爲160個閭里(里巷),極其興盛繁榮。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國總人口不過五千萬,長安城內就有八萬零八百戶,近五十萬人,對比當時平均不過幾萬十幾萬人口的大中城市來說,長安可謂是龐然大物,王者霸氣獨步天下,無可匹敵。

漢世祖劉秀中興漢朝,定都洛陽,長安一度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到了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勢微,西涼軍閥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不久董卓部將李傕等人又攻入長安,隨後又相互連兵攻殺,關中地區經董卓之亂,“長安城中盡空,並皆四散,二三年間關中無復行人”。

經過漢末三國亂世,長安城備受摧殘,還未來得及喘口氣,晉朝八王之亂連帶胡人南侵,昔年光華壯美的長安,終於被折磨的形容枯槁,破敗衰落。

自今上司馬鄴承襲大統,從洛陽改都長安後,經過一番修修補補,擴建加固,長安雖然與從前不可同日而語,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饒是再殘破,在眼下烽火連天的亂世中,也又好算是一座堅城了,無數流離失所的百姓、潰敗西逃的兵卒,或是忠勇報國的志士、心意搖擺的政客等等,都不斷地往這座西晉王朝最後的大本營聚集,長安城又恢復了不少活力。

時當西晉建興二年(314年)四月初。這一日,長安城內朱雀大街上,一騎馬當街疾馳而來,那馬上騎手拼命抽打馬鞭,裹着滿身汗水和污泥的戰馬吃痛,又加快了速度,埋頭狂奔。此時正當早市,人流攢動,街中雖然尚屬寬敞,但終究不能暢快的縱馬揚鞭。

那騎手騎術倒也使得,在馬上眼疾手快左控右撥,還不停的大叫閃開,馬速卻沒有因此慢下來多少。來往行人慌忙往兩邊退縮唯恐避之不及,好幾個都手忙腳亂跌滾在地。在一路行人紛紛嘈嘈不滿的喝罵聲中,那一騎絕塵早如勁風般捲過,空留下潑喇喇馬蹄聲猶如一陣急促的鼓點,敲打在人們的心中。

騎手一路疾奔,不

多時便縱馬來到一座府邸前,那府邸雖談不上豪奢,但也頗爲壯闊,氣勢不凡,一望便知非是常人所能居住的地方。門前兩邊各有數名魁梧的衛兵,肅身而立,正警惕地左右梭視之時,那急促的馬蹄聲破空而來,一下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站住!來者何人,速速下馬!”

兵刃擺動的嘩啦聲亂響,十來名兵卒迅速攏過來,在門前排成一橫排,虎視眈眈,刀尖槍頭一致對着來人,大聲出言呵斥道。

那騎手奔至離一排衛兵前五步外時,急控繮繩,那戰馬立刻人立而起,振鬃揚蹄長嘶不已,騎手早已趁勢跳下馬來。

“我有緊急軍務,要立刻求見大都督。”

騎手低沉的嗓音中,自有一股掩飾不住的焦急,他說着話,從懷中已掏出了塊牌符,遞上前去。爲首一個衛兵帶些疑惑,擡頭望望騎手,見那臉上血污斑斑糊作一臉,除了一雙機警光亮的雙眼,都有些不大看得出本來面目,衛兵還想出言詢問些什麼,又先接過牌符湊近了仔細瞧看,接着面色一凝,慌忙讓開了身:“大都督正在書房,殷校尉,請!”

一路穿閣過廊,不多時便來到了書房門外。引路的侍衛欠身低低稟道:“大都督,有一個殷校尉,說有緊急軍務求見。”

“快進來。”

侍衛又欠了欠身,向殷都尉示意請進,便轉身自離去。殷校尉推門而入,屋內有一華服的長臉中年人,坐在桌案後,正自停了手中的筆,擡頭目有所盼的望過來。殷校尉立即反手關上房門,便即上前拜倒在地。

“屬下殷旋,拜見大都督!”

“你回來了,好,起來說話吧。”

那中年人淡淡的回道,又落筆繼續在紙上書寫着什麼。他雖然有一肚子的問話想問,但身份和氣度,還是讓他忍住了沒有急急探詢,只在面上做出沉穩鎮靜之色。

“是。”殷旋站起身來,雖焦急之色未減,但禮數上卻沒有一絲輕忽,恭謹以對。他往前又上來一小步,才終於壓低了聲音開口道:“大都督,屬下已探查清楚,匈奴人已於昨日攻破潼關,目前兵鋒已快抵達渭南。這一次,賊兵大舉集結,恐怕不下五萬之衆,且目標明確即將直奔長安而來,其勢強盛。”

中年人呼吸一滯,捉筆的手也微不可查的驚了一抖,那紙上本來工工整整書寫的小楷,陡然間便斜斜的橫畫了出去,帶出一筆濃黑,就像平添了道傷痕一般,將大半張紙上工工整整的內容連累着作了廢。中年人皺了皺眉,哼了一聲,將手中的筆便就輕輕擱在筆架上。

“消息可真嗎?我看你的模樣,似乎受了傷?”

殷旋目光熠熠:“潼關外,屬下親耳所聞,親眼所見。後來屬下想再更靠近賊軍大營,以便更好打探,卻被敵人察覺,屬下所帶的一隊斥候兄弟

,爲了掩護屬下安全返回,都已,都已全部殉國了。”

中年人一聲長嘆,喃喃自語道:“無數忠烈兒郎爲國捐軀,卻始終打不退胡虜,這究竟是爲何,難道天意滅我大晉?”他輕輕搖搖頭,又開口問道。

“領兵者是誰?”

“前鋒大將,仍是我軍叛將趙染。全軍主帥,乃是匈奴僞漢國中山王劉曜。”

“……趙染!劉曜!”

中年人眼皮一跳,倏地彈直了身子,面上驚懼、憤恨、無奈、不安等神色交織變幻,更讓他一張長臉變得蒼白。沉默片刻,他慢慢站起身,踱到了窗前,他伸手推開窗櫺,目光落在遠方,卻不知在看什麼。又過片刻,他沒有轉身,低沉的聲音卻自言自語響了起來。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胡賊擄掠樑、陳、汝南、潁川之間大片土地後,竟集結重兵意欲侵襲朝廷中樞。各地藩鎮牧守或忙於內鬥,或擁兵觀望,並無一個真心勤王,甚至如王衍王司徒,竟公然率兵逃跑,置朝廷安危和大義氣節於不顧。而少數忠勇軍隊奮力抵抗,卻因着種種原因,戰力低下,致使不斷敗退最後竟然連敗十二場,賊軍於是氣焰愈發囂狂,開始大舉進攻洛陽。”

中年人訴說着往事,聲音已經開始變得激憤和悲涼。“後來,賊兵終於攻破了京師洛陽,在城內城外大肆燒殺搶掠,盡收宮中的宮人和珍寶,又大殺官員和宗室,洛水爲之一赤!最後甚至還,還抓住了先帝,先帝也最終遇害。當時賊軍主將,便是這個中山王劉曜。後來,劉曜乘勝西進,在叛賊趙染的引導下,又攻下長安,殺害了先南陽王,被僞漢國主加官進爵,命其鎮守長安。”

這些慘痛往事,婦孺皆知,殷旋又怎麼會不曉得。只是眼下聽中年人低沉訴說,更覺歷歷在目,心中酸楚憤慨,實難排遣,殷旋長身而立,雙拳也不自覺的握緊。

“胡虜踐踏神州,蹂躪中原,萬千子民十不存一,連先帝也被羞辱然後殺害,胡虜種種酷虐手段,罄竹難書。”中年人忽的轉過身來,雙目有如烈火燒灼,音調也一下提高了起來。“此等國仇家恨,真正是錐心瀝血,不共戴天!只恨我麴某才力短淺,費盡了無數心血,屢敗屢戰,才和索太尉等同僚,趕走了劉曜,迎來今上在此長安城即位,延續大晉國祚,苦苦支撐。這才一年時間不到,我們好容易才喘口氣,他劉曜陰魂不散又要來了?”

這中年人,乃是晉朝尚書左僕射、錄尚書事、雍州刺史、持節、驃騎將軍、大都督麴允,是當時朝廷頂尖重臣之一。半月前,他聽聞潼關以東,匈奴人大舉集結調動,情勢異常,憂心忡忡之下,便派遣了校尉殷旋帶了一隊斥候,前往偵查,日夜侯盼到今日得報,果然與他心中的最壞預想嚴絲合縫,他失望憤懣之情,一時填充胸膺,難以自抑。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
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