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

最初匈奴人攻城略地,是從來都不會也不屑用什麼器具的。他們信奉的是力量,自認是草原狼神的後裔,有蒼天賜予的無窮力量,憑藉的就是絕不畏死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決心。所以他們雖然在和內憂外患中徒耗力量的晉軍歷次戰鬥中,基本都能取得勝利,但卻由於毫不講究戰術戰法,只喜歡用蠻力壓制,所以匈奴兵的死亡損耗數量,也成倍的增加。

這樣的情況,在幾年前得到了改善。一方面,隨着匈奴漢國的不斷做大做強,也招攬了一些人才,吸收了不少先進的漢族文化和軍事思想精髓,懂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道理;另一方面,隨着趙染等晉將的投降歸附和有效建議,在之後的攻城戰中,匈奴軍也開始逐漸使用起雲梯衝車等物,知道藉助器具,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攻城一方來勢狂猛,直有滅此朝食的氣勢。城上,所有人的神經都急速繃緊,無論恐懼還是驚慌,都身不由己的被戰爭推搡着無奈挺身而出。

“快!潑滾油!火把準備!”

“投石機,放!”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城下匈奴兵,鋪天蓋地涌來,遮蔽住了城上守卒視野中的一切,各種聽不真切的異族瘋狂喊叫聲,震得人頭皮發麻。雖是紛紛意動,但守卒還是在有序的指揮下,竭盡全力的進行抵禦。

有匈奴兵正快速順着雲梯往上攀爬,只聽得上方異響,正下意識的擡頭觀瞧,一桶滾油已迎頭潑至,那匈奴兵雙眼立時被燙瞎,滾油不僅將他頭面之上的皮肉灼得蜷縮糜爛深可見骨,甚至還涌進了那匈奴兵大張着的嘴裡,將胸腔內的腸胃一齊燙的焦熟!

那匈奴兵像被電擊般迅速蜷縮成一團,形容可怖的栽下雲梯去。樓上將早已備好的桶桶罐罐的滾油,紛紛倒將下去,末了連着那桶罐一起扔出樓外,隨着火把的次第拋下,熊熊烈火立刻轟得包裹住了人,吞噬住了雲梯,聲聲慘叫讓人頭皮發麻,一個個火人撕心裂肺的嚎叫着,沒頭沒腦般東奔西竄,最終扭曲倒地化作一具具焦炭,慘不忍睹。

緊接着,嗡嗡顫聲響起,蓄足了力的投石機,將一塊塊巨石彈射拋出,猶如雷霆之勢,壓頂而下,數百名匈奴士卒,避無可避,登時便被砸成了肉餅,那巨石落地後,又一溜煙的滾將出去,留下一路血痕,僥倖未死的,也多半是斷腿斷臂,縮在地上哀嚎掙扎,卻被轉瞬即至的友軍踐踏而過,踩的血肉模糊一命嗚呼。

接着,隨着守軍一聲喊,五具極爲粗重的滾木被吆喝着扔出牆頭外。滾木兩邊繞好繩子,扔下城頭的時候在繩索的控制下木身會高速轉動,那滾木每具都至少有一丈長,三尺粗,黑鬱郁的木身上釘滿了鋒利尖銳的長釘,隨着滾木的下落和滾動,敵方士兵登時被碾成一排肉餅,有些腿快的,逃得了性命,但也被那長釘扎

刺出幾個血窟窿來。在一片驚怒的嚎叫聲中,城上守卒又用轆轤將滾木拉回了城頭。

但匈奴士兵實在是太多了。城上的反擊,只不過使城下的攻勢略微一滯,卻彷彿是投石如海,只激起一圈小小的漣漪,便消弭於無形,沒有什麼大影響。下一刻,更多匈奴兵又好似奔騰喧囂的惡浪,愈發猛烈的撲來,撞擊上了巍然屹立的長安城牆,在漫天的洶涌人海中,在匈奴軍意欲吞噬一切的狂猛氣勢中,長安城猶如怒海中一座孤舟,不自覺戰慄起來。

“嗚……”

一陣巨大的胡笳號角悲鳴起來,充斥曠野。這代表着只進不退的軍令,所有匈奴兵都沸騰起來了。

三輪長箭漫射、三輪短弩攢擊,又連番火油焚燒加上巨石和滾木拋砸之後,匈奴軍丟下兩千多具形狀慘烈的屍體,卻頂過了城頭強烈的反擊,終於大股推至了牆角下,又將四架粗大雲梯穩穩架在了城牆邊上,震天嚎叫聲中,密密麻麻的人流螞蟻般攀梯而上,在己方短弓密射的掩護下,瘋狂的開始向城上蔓延,情勢已不容樂觀。

“長槍手上前!準備刺擊!”

“盾牌手站穩!盾牌手站穩!”

“啊!我中箭了!”

城頭守卒,已有不少人在敵軍攢射中負傷,老兵還兀自咬牙堅持,有些民壯本就沒有近距離親身體驗這般生死相搏一瞬間的慘烈場面,一旦中箭,立時委頓在地,早已不受控制般慘叫起來,引起紛紛騷動,畢壘聞聽便縱步過去,厲聲叱罵,使人立刻將傷民帶下去,勿使動搖軍心。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城中越來越多的百姓,都涌上了城頭來。初始還有門洞內的士兵攔阻,後來人越來越多,有人高叫與其這般心急如焚的等待,倒不如上城去,出人出力,一起去打匈奴人,反正若是城破了,沒有人能逃得了。

這些話得到了無數響應,連守兵都慢慢收起了攔阻的架勢。於是雲集的百姓,一窩蜂涌上了城樓,雖然皇帝仍站在樓上,但敵人正瘋狂進攻,這特殊情形下,誰都沒有過多廢話,在皇帝的默許下,城上不分官兵還是百姓,都操起兵刃開展阻擊,連不少婦女,都抓起石塊,咬牙切齒的砸了出去。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當不斷的忍受換來的卻是萬般欺凌和血腥的屠殺,發現再怎麼忍讓都無法活命時,無論老幼,都要拼死反擊,親人逝去的生命和長久以來遭受的凌辱,需要用胡人的鮮血來洗涮祭奠,哪怕是幾個換一個!

城下那一張張猙獰的面孔近在眼前,連敵兵眼中的懾人厲芒也清晰可見,畢壘汗流遍體,漲成豬肝似的頭面上,早爬滿了一層密集的灼熱汗珠。他往來奔走,雙目如電,厲聲督促守兵和民衆,不要害怕,不要慌張,更不能放過一絲疏漏的地方。正急切時,他猛地發現皇帝和二位重臣還貼在城牆邊

,不由急的嘶聲叫喊起來。

“陛下!敵兵來勢狂猛,臣請陛下速速回宮!”

“大都督!太尉請隨陛下一同迴避!”

麴允及索綝,見敵軍這般勢大,縱然是經歷過廝殺的人,也多少有些心驚。再加上皇帝在此親冒矢石,安危難測,於是當下便一邊一個,扶着司馬鄴便就勸其下樓。

司馬鄴本來已被一種滅頂的恐懼震駭得愣愣怔怔,半步難移,刻刻如驚弓之鳥般。但隨着城上守軍的奮力反擊,耳聽着軍民人等的震天怒吼,眼見連婦孺都交相投擲石塊,這所有人不願屈服竭盡全力也要抗擊胡虜的氣勢,給了他極大的感染。

少年人的血性被當場激發出來,司馬鄴一把甩開麴允和索綝,用盡氣力斷喝道:“朕不走!所有人都在這裡抗擊胡虜,朕要到哪裡去!朕就在這裡,看着朕的軍民擊敗胡虜!”

麴索二人一時錯愕,不知如何是好。但更多的人,已經高聲山呼萬歲起來,聲震樓宇,於是士氣大漲起來,刀起矛落間,敵軍的攻勢倒爲之一滯。

城牆之上,大晉皇旗還在飄揚,它和戰鼓聲激勵城上軍民們,戰鬥!戰鬥到你死去爲止。每個人都明白城破必死,面對蟻羣般的匈奴大軍,他們要捍衛這最後的家園不被燒殺搶掠,他們每殺死一個匈奴人,就代表自己的親人就越安全一分——他們必須要死戰甚至戰死!

隨着匈奴軍攻勢受挫,蒼涼悠遠的胡笳長短聲再次響起,遠處有旗幟不斷揮動,攻城的匈奴兵兵來得快,去的也快,竟如退潮一般退了回去,不多時,已經從城樓上退的乾乾淨淨,只空餘數千具血肉模糊肢體破碎的屍體。城上所有人都不由舒了一口氣,敵軍凌厲攻勢,好歹是暫時停緩了下來。

“快看!敵軍中好像有大將來了!”

不知誰喊了一嗓子,包括司馬鄴在內,大傢伙都急忙擡眼遠眺,連那負了傷的人,也打起了精神,仔細看去,究竟是什麼情狀。

敵陣中,一面寬大的將旗由遠及近昂揚而來。不斷往後退散的無數匈奴兵重又圍繞這面將旗聚攏列齊,不多時,一座龐大的精良軍陣復又組起,大小旗幡將將旗衆星捧月般,無數戈矛筆直指向天空,軍陣氣勢森嚴。

片刻,匈奴軍陣中左右略微分開,一員大將,頂盔摜甲,騎於高頭大馬上昂首挺胸,在全副武裝的親兵護衛下,不疾不徐縱馬而來,在城下四百步左右處,停了下來,仰首向城上觀望。陽光下,那大將的兜鍪紅纓格外醒目,渾身烏沉沉的鐵甲卻散發着森冷的氣息。

有風拂過,那大將身後的將旗迎風舒展開來,即使從城樓上遠遠望去,那斗大的“趙”字,還是一目瞭然。

麴允的雙眼陡然睜圓,手已重重拍上城磚,探出頭去怒叫道:“是你!趙染!”

(本章完)

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
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兩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