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

隴西之地,顧名思義,正在隴山之西。大致便在如今甘肅天水至蘭州區域。隴西至隴東一帶,乃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據說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在此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里”由此得名。

夏商至先秦時期,此地乃是戎狄之地,號爲鬼方。史有記載,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高宗,商朝中興名君,名爲武丁。這說明自古伊始,中原王朝便開始注意和控制西北之地。

東周末期,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昭王滅義渠國,於其地置隴西郡、北地郡、上郡三郡,隴西郡自此得名。

戰國時,隴西分屬秦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仍置隴西郡不變,郡治是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縣南)。郡轄縣竟有二十一個縣之多,爲當時右拒西戎、左護咸陽之要郡,兵家必爭之要地。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一部分又置天水郡。此時隴西郡轄地十一縣,歸屬涼州刺史部。

之後歷經各國朝代紛亂變遷,隴西郡所轄之地和郡治所在,也屢有不同。曹魏時,設置秦州,將隴西郡劃歸秦州。到的如今晉末時候,郡仍然分屬秦州,下轄四縣,是西北邊地的一箇中上之郡。

其地正在渭水源頭,西北漠漠高原之上。西出涼州直通河湟;南扼陰平以拒仇池巴蜀;往東可沿渭水而下,直奔雍州,俯瞰長安要地。

故而,此地貫通南北、橫越東西,地理位置很是重要,不僅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更是歷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鎮,也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

千年風沙,席捲黃土,磨礪出了粗豪強悍、蒼涼慷慨的西北民風。此地之人,多爲勇悍敢戰之士,在無數次的內鬥與外爭中,在縱貫大河南北的沙場之上,展現出的悍不畏死的強大攻擊力,讓諸多名王大將,一時趨避不及。

但隨着晉末多次爭戰之後,西北民力凋敝,青壯十不存一。秦隴大地,受盡了苦難創傷,如今正獨自默默地舔舐傷口。

郡治襄武縣,位於首陽縣東南方向一百里。雖然也是歷經戰火洗禮,但如今縣城長寬仍有三百五十丈,高有三丈有餘,敵樓、箭塔和垛口,雖有受損,卻沒有失去應有的功效。

一句話,襄武縣等於是皮外傷,和首陽縣傷筋動骨的殘破模樣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卯時將過。隴西郡太守丁綽,此刻剛剛穿戴好袍服,袍服寬大,很好的遮蔽了中等微胖的身材。他剛剛吃罷早飯,正自不緊不慢的踱着步,往府衙而去。丁綽一面走着,一面想着心事。

丁綽本就是關中人士,早年便在雍州刺史幕僚府效力。後來,鎮守長安的

南陽王司馬模,因丁綽乃是吏中老手,雍涼土著,便將他升遷至此地,做個一郡太守。

他剛到任後,眼見治下疲敝,百姓困苦,環境惡劣,田畝荒蕪,也是心有慼慼。想着做些實事,一方面確實與民爲善爲民謀利,另一方面有了好的官聲和品議,日後也好在仕途上再上一層。

於是他便打算在治下四縣之中,實地搞一次調研走訪,有助於自己瞭解人口、勞力和戶所,爲下一步的統計工作奠定個好的基礎。

丁綽不辭辛勞,跑了幾個縣後,皆是貧窮不堪,萎頓難言。各種工作千頭萬緒,實在難以開展。

西北之地,日照時間長,天然降水少,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想要農耕,必須依靠灌溉。

因此,在有天然河流經過的地區,農作物都生長良好,形成許多得天獨厚農業區,如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而形成的河套平原農業區。

在河流量少甚至沒有河流時,想要農事,則必須挖渠引水,或者掘井取水,總之必須要靠人力來興修灌溉。首陽縣雖在渭水之畔,得天獨厚,但一應農事,還需人力引導。

丁綽想修葺農具,引水入田等等,感覺是一件浩大的複雜事。郡里人力充足時沒有財力;等好容易湊齊了財帛物料,人口又跑離了本郡,復要重新統計,以防侵吞冒領。種種紛繁瑣碎,讓人極爲掃興,大失信心。

幾次三番後,丁綽的熱情被磨滅。只將農事全部委任給郡田曹去處置。那田曹喜好農事,不以爲苦,日日奔走,省卻自己許多煩事。

沒過多少時日,下屬首陽縣傳來變動消息,有名喚郅平之人,殺了原縣令,佔據了縣城。

這還了得?殺官等同造反。丁綽便欲遣兵捉拿,兵還未出城時,郅平卻親自來了。

他帶來了朝廷的任職令,讓人啞口無言。重要的是,隨着任職令一起呈上來的,還有黃金二百兩,白銀四百兩,布帛、錦緞八百匹。又趕來一百口羊,只言給郡兵弟兄們打打牙祭。

再然後,丁綽和郅平在酒桌之上,喝的面紅耳赤,竟至勾肩搭背,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醺醺之間,丁綽竟然一下子悟了。

自己何必那麼辛苦?到底要圖個什麼?人生在世,無外乎吃喝玩樂。他曾想靠勤懇實幹來博個好名聲,掙個好前途,現在想想殊爲可笑。要升官,還得照着郅平這個套路來。

話說回來,即算不升官,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當今世道,誰也不知道看不看得見明天的太陽。活好每一天就是正理。

目前他好歹也是一郡之首,堂堂正五品大員,走到哪裡,也不會沒有身份。只要實打實有錢,有了好處,何必在乎別的?

再說了,如今這個亂

世,官越大,責任越大,被自己人和敵人兩面都盯上的機率,不用說,也會等比例放大——低調,低調爲妙。

郅平隔段時間,必有心意奉送。真是妙人一個。丁綽在心中直嘆,老郅懂我,老郅懂我呀!

前幾日早晨,丁綽剛給郅平送去長安被襲的密信,下午便接到郅平急報。信上密密麻麻,卻沒有一個字,是涉及朝堂之爭的。

郅平詳細彙報了目前首陽縣內,山頭林立,暗流涌動,以及他所面臨的威脅。表示潘武都、高嶽二人,皆是狼子野心之徒,反骨昭然之輩,對他的欺凌逼迫,已到了讓人髮指的地步。

信的末尾,郅平再三懇請太守大人,體諒下屬危難急迫之心,施以援手,如此這般這般,待除滅二人,事成之後,必有厚報,且願終身事太守爲主,以兄長事之。

有厚報就行了。至於以兄長事之嘛。那郅平比自己還大五歲呢,開什麼玩笑。丁綽看罷書信之後,不禁啞然失笑。於是便找來郡將烏吐真,商議出兵剿匪一事。

烏吐真乃是鮮卑族人,平日裡也曾得郅平不少財帛,兼且笑納過數名弱柳之姿的美女,故而和丁、郅二人,很是沆瀣一氣。

丁綽將郅平來信出示了,笑道此番少不得便要煩請烏校尉,便帶城中兵數之大半,七百郡兵,往首陽縣跑一趟,幫一幫老郅。

烏吐真便爽利的應下來,還笑罵郅平堂堂一縣之主,卻被幾個手下土賊嚇破了膽子,真是越老越慫。

二人再閒扯幾句,烏吐真便抱拳施禮,自去點兵出城而去。臨行前,烏吐真言道,此番剿賊,實乃牛刀殺雞,本將天明即可歸來,太守但安坐堂中,靜候佳音。

故而今日本來不用起這麼早的。但按約定,烏吐真即將歸來。烏吐真是打熟了仗的,稱得上是老將一員,他親自帶近千人去剿個賊寇,十拿九穩,並不用擔心。關鍵是,事成之後,到底能有多少好處到手?

丁綽想的出神,竟自嘿嘿地笑出了聲。他恍然醒悟過來,四下看看,並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失態,還好還好。

他剛走上府衙臺階,有一士卒自身後方向飛奔而來:“啓稟太守,烏校尉班師回城了。”

“哦?好好。”

丁綽停住了腳步,轉過身去,面有喜色。老烏確實有兩下子,說了天明即歸,而今果然如此,良將也!

“烏校尉人在何處?”

那士卒恭敬言道:“烏校尉剛剛進的城門,便遣屬下前來稟報太守。他請太守召集衆位郡中同僚屬官,一併在府衙相候,烏校尉說有大大的驚喜。”

“虛頭巴腦的,什麼意思?”

“烏校尉只如此交代,其餘的屬下一概不知。”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上架感言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室遺屬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獨鬥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上架感言第兩百二十九章 閉門商議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