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

晉軍剛有動靜時,隴西軍便立時做出了反應。韓雍令周盤龍率求死軍銜尾疾追而去,自率大軍,開始全力攻撲定西城。見胡崧率部突然撤離,定西城中的蒲洪,驚怒憂急,不知所措。其弟蒲突還意欲拼死逆擊,帶着數百敢死之士,突然出城來攻,卻被雷七指殺退,蒲突且爲雷七指所傷,不得已又退了回去,無奈憑城自守。

尚未緩過氣來,俄而姚弋仲率衆急速歸來,隨着隴西軍合力發起反攻,定西城破。此戰殺傷無算,並收降氐兵三千餘人,蒲洪元氣大傷,帶領殘部,拼命突圍倉惶逃回略陽,自此南安全境收復。

連攻數日上邽,果然不好得手,又聽聞胡崧率部疾馳而來回援,高嶽便就當機立斷,從上邽城下撤離,先回新興。司馬保卻不知其來不知其去,只是見到隴西軍迅速撤走,才覺得吊了多日的心中巨石,方纔安穩落地。隴西軍離去未久,胡崧便率着大軍,汗水淋漓兼程而來,見上邽好歹是危情已解,總算鬆一口氣。

但司馬保聽聞隴西軍受傷被俘的兵士交代,此次高嶽親來,竟失聲驚叫起來,但繼而聽說來襲的並沒有數萬之衆,而最多隻有五千人馬且屬於試探性進攻的時候,又懊悔的連連跺腳,言道虛驚一場,又早知如此,就應主動出城迎戰擒住高嶽纔好。接着又當衆埋怨胡崧,說他不該那般刻板,聞詔即回,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都不明白。胡崧氣得幾乎要哆嗦起來,最後卻連半個字都沒有辯解,他覺得心已真的開始變冷了。

這邊收到南安捷報時,高嶽纔回到新興不久,正是大喜過望。並立即指示韓雍,暫時不忙班師,且留駐一段時間,幫助姚弋仲以防不測,更可就此開始尋機圖謀略陽。姚弋仲感激涕零,當衆劃破面頰,流血入杯一飲而盡,面向隴西方向再三跪拜,並對韓雍誓言,高都督大恩大德,南安羌人永世不忘,從此願附驥尾,奉爲宗主忠心相隨。

於是將近半年時間,秦州境內數方混戰,一方以高嶽爲首,姚弋仲及楊茂搜所部鼎力相助;另一方以司馬保的上邽晉軍爲主,蒲洪和陳安間或跳出來趁火打劫一番。戈矛不休之間,到了建興四年正月初,高嶽已然掌控或支配了秦州六郡中隴西、陰平、武都、南安四郡,並攻佔了略陽郡大部地盤,將蒲洪死死壓制在偏狹的略陽東南區域。而曾獨霸秦州煊赫一時的南陽王司馬保,如今很是窮蹙,勢力範圍只剩天水一郡,還不包括早已被隴西軍佔領的新興城,和已被陳安割據了的隴城,局勢早已是今非昔比。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還沒過,老熟人中官唐累,突然不請自來襄武,倒

讓高嶽有些意外。唐累笑容可掬,見面便一連聲的道喜,直言送來了最新的聖旨:因鑑於秦州目前的實際情況,除此前所有的封號一概不變外,皇帝正式加封高嶽爲秦州刺史,進位右光祿大夫,並進爵隴西郡公,開府。

其中,皇帝還特別關照,賜高嶽之妻姚氏“郡夫人”稱號,以示榮寵。須知自周代以下,諸侯之妻才能稱夫人,這個在現代社會無比普通的稱呼,在古時,卻是很嚴肅很莊重的封號,不是什麼人的配偶都可以稱夫人的,至少在正式場合,便就不能稱呼。對皇帝的細心,高嶽心中頗爲溫暖,叩首謝恩不已。

將皇帝的旨意抄錄後傳檄境內外後,上下文武官員便齊來正經參拜新任刺史。雖然高嶽早也被公推並自稱刺史,但此番經由天子親自承認,等於高嶽的官方身份從此便被公開認證一般,意義很是重大。

而高嶽得獲郡公爵並開府,簡直非比尋常:魏晉南北朝時期,郡公之爵,在正常情況下,乃爲異姓功臣(禪代篡位前的權臣除外)的最高封爵,以郡立國,皆爲實封,有實際封國、食邑,開國置國官,具有世襲性。晉制,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可自置僚屬。單從官爵表面上來看,高嶽已是外臣中佼佼者,幾乎可以與麴允、索綝這中央兩大巨頭相比肩了。

隨即,在無數參拜及恭賀的聲音中,高嶽大舉封賞部下。韓雍已經是龍驤將軍之職,命楊軻爲秦州長史,加軍師將軍號;晉升何成爲偏將軍,雷七指爲牙門將軍,周盤龍、彭俊、骨思朵、吳夏、楊堅頭五人俱爲中郎將,都可各自獨領一軍三千人。並拔擢新近出頭的邱陽等十數名青年干將爲校尉。此外,曹莫苗覽汪楷等人,就地升任或掛職州官,在屢次戰鬥中表現尤爲突出的大批兵卒將士,也都因功量才酌情賞酬,毋庸一一贅述。

“諸位,我一路走來,到的今天,能有如此地位,實在離不開大家的同心襄贊。我別的話沒有,只要從此以後,大家仍然與我同舟共濟,那諸位的功勞,我永遠記在心裡,絕不會無端辜負,此心上天可鑑。”

不幾日,楊茂搜和姚弋仲的賀表也相繼而至。楊茂搜的使者乃是其侄楊萬夫,楊萬夫恭恭敬敬拜見了高嶽,呈上楊茂搜之書信。見是他來,高嶽也很高興,熱情的款待一番,還曾喚來楊堅頭使他兄弟二人把酒言歡。但隨後姚弋仲的使者,卻聽說是一個少年,高嶽有些驚訝,便就傳召至府衙相見。

侍衛聲聲高喚中,有一身着羌人服飾的少年,一路低着頭趨步進來,便就在堂間鄭重拜倒,亮起還有些清脆的嗓子,大聲道:“南

安之使,拜見尊貴的高都督,並奉上我部族最真心的祝賀和恭順之意。”

那少年說話時,略略擡起了頭,看向高嶽,俄而發現堂間一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又忙低下頭去,但還是恭恭敬敬的說完了祝詞,並獻上姚弋仲的親筆賀表。

高嶽本暗忖姚弋仲也是有些意思,爲何派一個娃娃來擔任正使,但想歸想,表面上還是笑着謙謝了兩句。高嶽見那少年多少有些緊張,便和顏悅色讓他先站起稍候,展開了姚弋仲的賀表來看。

姚弋仲除了再三表達了他的感激和堅定的擁戴之意,還在信中表明,此次派來擔任正使的少年,乃是他最爲看重的第五子姚襄,希望就此將其留在高嶽身邊,日夜承蒙教導。雖然說得很是婉轉,但明白人都知道,這是姚弋仲忠實的要履行當初向高嶽求援時,提出的派遣質子的首要條件。

對於接納質子,高嶽其實內心可有可無。他覺得真心順服的,根本用不着抵押什麼人質,心懷叵測的,就算派了人質來,最終也靠不住。但從官方上來看,又爲了能讓姚弋仲更加心安,他也默認了這一條件,但將姚弋仲的信看完,高嶽還是大吃了一驚。

姚襄,也是晉末時期的一代雄傑,在紛亂的歷史大舞臺上,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史載其雄健威武,善於籠絡人心,深得部族和轄地人民的愛戴。在父親姚弋仲死後,他繼承羌人大首領之位,率部轉戰天下,卻心懷大志,想圖謀關右,繼而開創大業。但因着種種特殊原因,又實在是運氣太差,最後姚襄被先他一步霸佔了關中的蒲家擊敗,本人也被苻堅所殺,死時年僅二十七歲,留下了無比悲情的身影。

多年後,無數的故舊子民都還仍然深深懷念姚襄。他的小弟、稱霸北中國的後秦開國之主姚萇,曾感慨着說自己雖然已貴爲帝王,但最起碼有四點不如亡兄: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人望而畏之,一也;當十萬之衆,與天下爭衡,望麾而進,前無橫陣,二也;溫古知今,講論道藝,駕馭英雄,收羅雋異,三也;董率大衆,履險若夷,上下鹹允,人盡死力,四也。

所謂天不助我,非戰之罪。姚襄也算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典型人物。在亂世中,他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放出過短暫卻炫目的光彩。

高嶽深知,盛唐名相房玄齡,對姚襄也曾很是肯定,贊其雄武冠世,好學博通,雅善談論,英濟之稱著於南夏,乃是一個器宇軒昂能比肩孫策的人物。眼下,高嶽還太過驚訝和好奇,一時不能將史書中那威風的名姓,和堂下這個活生生的少年聯繫在一起。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一百九十三章 驚天消息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盡燈枯第三十二章 無端示好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級拔擢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陽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兩百四十四章 前後受敵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